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南美洲的屋脊:玻利维亚共和国.doc

    • 资源ID:4516263       资源大小:631.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美洲的屋脊:玻利维亚共和国.doc

    南美洲的屋脊:玻利维亚共和国她山高水长,却利用不够;她资源富足,却贫穷落后;她独立不易,却内乱频繁。这便是玻利维亚共和国。玻利维亚的国名以美洲独立战争时期的杰出领袖西蒙玻利瓦尔的名字而来。以纪念西蒙玻利瓦尔为美洲独立所作出的贡献。玻利维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中部,内陆国。东北与巴西为界,东南毗邻巴拉圭,南邻阿根廷,西南邻智利,西接秘鲁。属温带气候。东部和东北部大部分为亚马孙河冲积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60;中部为山谷地区,属安第斯山东麓,农业发达,许多重要城市集中于此;西部为玻利维亚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主要河流有贝尼河、马莫雷河和圣米格尔河。与秘鲁交界线上有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为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可终年通航,是两国的交通要道和南美洲古文化的发祥地。东部和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向西部山地过渡到亚热带气候,内陆高原为山地气候。所以,玻利维亚别称南美洲的帕米尔和高原之国。又因玻利维亚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而称其为捧着金饭碗的国家。因为玻利维亚西部高原和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166。地势高峻,平均海拔在3,700多米以土,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南纬16度附近的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南美洲最高峰。所以,玻利维亚被称为南美洲的屋脊。玻利维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锑、钨、银、锌、铅、铜、镍、铁、黄金等。锡的储量为115万吨,占发达国家的14,铁储量约450亿吨,在拉美仅次于巴西。石油探明储量为9.29亿桶,天然气为148万亿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5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8%。是世界著名的矿产品出口国。工业不发达,主要有食品加工、酿酒、卷烟、纺织等轻工业。农业较落后。全国可耕地面积3.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3%。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和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咖啡、烟草、甘蔗、向日葵和古柯等。主要铁路和公路网集中在西部,边远地区依靠航空沟通。1991年公路全长41700千米。铁路全长3656千米。空运有玻利维亚劳埃德航空公司等3家本国航空公司。可通航的河流为1.98万多千米。主要山脉有科迪勒拉山等。主要河流有马莫雷河、贝尼河、伊特内斯河等。公元13世纪玻利维亚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史称上秘鲁。1825年8月6日宣布独立,为纪念解放者玻利瓦尔取名玻利瓦尔共和国,后改为现名。1836年同秘鲁组成联邦,1839年由于智利入侵而瓦解。1863年,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省发现丰富的硝石矿藏。1879年智利出兵占领矿区,玻利维亚与秘鲁联合,同智利发生“太平洋战争”。1883年玻利维亚战败,将盛产硝石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割让给智利,从此成为内陆国。1932年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资源而开战,玻利维亚战败,丧失大片领土。1952年4月爆发人民武装起义,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帕斯·埃斯登索罗就任总统。此后,军事政变频繁,政局长期动荡。1983年10月恢复民主政体。2003年10月,桑切斯总统在大规模抗议活动中被迫辞职,副总统梅萨继任。2005年5月,国会颁布新石油天然气法,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等主要反对党发动大规模示威游行、罢工封路等抗议活动,反对政府开放油气资源,强烈要求能源国有化并召开制宪大会。6月6日,梅萨总统被迫辞职。6月10日,参、众议长在反对派压力下放弃继任总统权力,议会选举最高法院院长爱德华多·罗德里格斯为临时总统。12月18日,提前举行大选,左翼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候选人莫拉莱斯获得54%的选票当选新总统,成为玻建国以来首位印第安人总统,于2006年1月22日就职,任期五年。宪法规定,国体为共和制,总统和副总统均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任期为5年,不得连任,但可隔届当选一次;副总统不得在下届当选总统或副总统。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国会拥有通过和修改法律、审查议员资格、处理违法议员、弹劾政府部长等职权。每届国会任期五年。参、众议长由两院分别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玻利维亚共和国面积1,098,581平方千米。人口1002.8万。城市人口657.4万,占总人口的65%,农村人口345.4万,占总人口的35%。其中印第安人占54%,印欧混血种人占31%,白人占15%。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克丘亚语和阿依马拉语。货币:玻利维亚诺。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苏克雷,政府、议会所在地拉巴斯。国庆节(独立日):8月6日。国家格言是团结就是力量。名胜有的的喀喀湖、蒂亚互纳科遗址、圣克鲁斯耶稣传区、诺埃尔肯普夫、梅卡多国家公园等。世界遗产有6项,其中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1项产。它们是波托西城、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所、萨迈帕塔堡、诺埃尔肯普夫梅卡多国家公园、蒂亚瓦纳科文化遗址: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精神和政治中心银城、蒂亚瓦纳科苏克雷古城等。1985年7月9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电话区号:591。【国旗】玻利维亚共和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黄色部分中央有国徽图案。原来的含义为:红色象征为国献身,黄色代表未来和希望,绿色象征神圣的国土。现在这三色分别代表该国的主要资源:红色代表动物,黄色代表矿产,绿色代表植物。一般场合用不带国徽的国旗。【国徽】玻利维亚共和国国徽中间为椭圆形,圆面上有太阳、山峰、面包树、驼羊、谷物等图案。圆周下半部有九颗五角星,代表组成玻利维亚的九个省;上半部用西班牙文写着“玻利维亚”。椭圆形两侧各悬挂三面国旗;背后交叉着束棒和武器,象征权威;左边的束棒顶端有一顶“自由之帽”。椭圆形上端是一只被称为神鹰的大兀鹰,象征力量和自由。鹰两旁饰有月桂枝和橄榄枝,代表该国人民对民族自由的自豪感和与其他国家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国歌】玻利维亚共和国国歌是爱国歌:玻利维亚人,美好的命运,已经实现了对我们的渴望,这国土已经重新获得自由,你的奴隶国家已彻底瓦解。昨天武装动乱气氛还紧张,还是恐怖喧闹的战争沙场,今天却对比着和谐的乐章,和平团结歌声飞扬。今天却对比着和谐的乐章,和平团结歌声飞扬。我们保持着国名荣光,祖国无限的灿烂辉煌,再次宣誓在祖国祭坛:与其为奴宁可死亡。与其为奴宁可死亡。与其为奴宁可死亡。【国花】玻利维亚共和国国花是葵花。葵花别名朝阳花、转日莲、向阳花、望日莲。向日葵属,向日葵种,瘦果。果实名称葵花籽,俗称瓜子。向日葵约在明朝时引入中国,如今所知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为明朝人王象晋所著群芳谱(1621),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说明向日葵在中国广为种植。向日葵有着独特的美国风情,正是这样。野生的向日葵可能来自于大草原地区而它的形象和美国的早期历史互相交织在一起。美洲印第安人把向日葵磨成面粉作为一种食物来源。现在有一系列新的无花粉品种,这样消除了花粉脱落的问题。在加利福尼亚,最广泛种植的品种是“阳光明亮”,它有着金黄色的花朵,褐黄色的芯和硬实的杆。其它无花粉品种包括: “月光明亮”柠檬黄的花瓣和黑褐色的芯;“阳光光束”金黄色的花,绿色的芯;“充满阳光的柠檬”亮黄色的花,黑色的芯;“充满阳光的橙子”金黄色的花,黑色的芯。我们都认识的向日葵有一个敞开的花面,其直径平均有5至6英寸,而芯占去了整个花的60%。现在有几种新的品种背离了这个标准。“Sonja”有着中等大小,4英寸的金橙色花,带着黑色的芯。它适合在小一点的花束中作为向日葵的点缀。黄色是向日葵的主导色,但新的一些品种增添了浓红色和褐黄色。【首都】玻利维亚共和国首都分为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和政府、议会所在地。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是苏克雷;政府、议会所在地是拉巴斯。 苏克雷是玻利维亚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东麓卡奇马约河谷地,被两座山峰所包容,一个是斯开斯卡山,另外一个是群克拉山。海拔2790米,被称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年平均气温21.8。年降水量700毫米。人口70万。因市内主要建筑和居民住宅均呈白色,故该城有“白色城市”的美誉。 苏克雷城原为印第安人村落,名为丘基萨卡。1538年建城。1559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设立了美洲殖民地司法最高机关大审问院。1624年,耶稣会在这里创建了美洲最早的大学圣佛朗西斯科·哈比埃尔大学。这所大学目前是拥有一万多名学生的玻利维亚全国高等教育中心。1809年5月25日在此爆发南美洲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第一次起义,并在1825年8月6日宣布玻利维亚独立。苏克雷城是用玻利维亚第一任总统苏克雷的名字命名的。苏克雷作为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的助手,为玻利维亚的独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功勋卓著,苏克雷被选为玻利维亚的第一任总统。1839年,苏克雷城成为玻利维亚的首都,翌年以第一任总统苏克雷之名命名。1898年成为法定首都(议会、政府设在拉巴斯)。苏克雷城建筑在一个开放、通畅的直角格中,城市的中心是巨大的“5月25日广场”。广场正南是白色的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物“自由之家”,建于1701年。1825年,西班牙承认玻利维亚独立,曾在“自由之家”独立厅签署了独立宣言。广场对面建有苏克雷大教堂。大教堂始建于1551年,17世纪末增建了两个侧廊,中央入口也改建成巴洛克样式。侧廊有瓜达尔佩圣母小礼拜堂,安置有1601年制作的南美最珍贵的圣母像,饰有钻石和珍珠。大教堂5层高的钟楼,是“白色城市”苏克雷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四角有4位福音使者和12名使徒的站立雕像。苏克雷最古老的教堂是始建于1538年的圣拉萨罗教堂,当时用印第安人传统方法以土坯和草木灰建造。1691年建立的方济会的拉·莱可莱塔修道院是城中最古老最美丽的修道院。苏克雷古城,l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工业有石油提炼、冶金、纺织、水泥、卷烟和水果罐头。铁路南接波托西,公路北通科恰班巴,油管东至卡米里油田。拉巴斯是玻利维亚的行政首都和商业中心,玻利维亚中央政府和议会以及拉巴斯省首府所在地。位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外的一个山谷中,西与秘鲁和智利接壤,西南为高原,东南为山地,东部是热带河谷,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边缘的雨林带,拉巴斯河流经城内。城市四周群山环抱,伊利马尼山在城市的一侧高耸入云。整个城市建立在倾斜的山坡上,落差竟达到八百米,城市两端形成了残雪巨岩和绿树荫荫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海拔高度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气候属于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人口万(年),其中百分之四十是印第安人。拉巴斯是西班牙人在一个印加村落的基础上于年建立的,当时是为从波多西银矿到秘鲁利马的车队提供歇脚之处,西班牙语意为“和平之城”。因为地处山谷内,人们选择这里来暂时躲避高原严酷的气候。村庄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拉巴斯夫人”,以此来赞美这个地区宜人的气候。十八和十九世纪,拉巴斯发展为高原地区的主要供应点和众多采矿活动的中心。年,玻利维亚大部分政府机构从苏克雷迁往拉巴斯。从此拉巴斯成了事实上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全国第一大城市,而苏克雷只是保留了法定首都的名义。玻利维亚独立后的多年里,拉巴斯并不和平,经历了次政变、更换了近名总统。全城以拉巴斯河岸的穆里略广场为中心,依山势向四周山丘建筑,犹如一个巨大的体育场看台。低层处是高级住宅区;中层是行政中心和商业区,有总统府、政府宫、大使馆、高等学府、大小商店;高层是印第安人住宅区,多简陋低矮的住房。穆里略广场的中央耸立着南美争取民族独立的先驱者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的铜像。广场附近有政府机构和国会大厦。白色的总统府是三层小楼,建筑新颖别致,门前的卫兵还穿着传统的天蓝色上衣和红色长裤。另外还有古色古香的大教堂。广场的四周为老城区,方方正正的街区,道路狭窄,房屋低矮。广场向西不远便是圣克鲁斯元帅大道,路面宽阔,其长度从城西北向东南,成对角线贯穿全城,它是闻名全国的主要街道。大道路的两头分别耸立着美洲伟大的解放者,玻利维亚第一任总统玻利瓦尔的纪念像和路东头的玻利维亚解放者之一苏克雷将军的纪念像,他骑着骏马,昂首向东,威武雄壮,仿佛整装待发。蕾瓦瓦纳科公园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印加帝国古城遗址和美洲最驰名的古迹太阳门。太阳门用整块巨石筑成,上面有人形浮雕,每年月日,当旭日初升时,阳光恰好从门中央射出,具有神秘色彩。在拉巴斯附近,发掘出一座古城的遗迹。学者认为这是印加时代一个古帝国的首都蒂瓦纳库城,据传说建于公元前年,古城建筑雄伟壮观,别具一格。遗址中有一座扩音壁,石壁长米,有圆孔,当人们把耳朵贴在圆孔上,可以清晰地听到远处对着石壁说话的声音,宛如中国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古人艺术创作的结晶。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街一带是拉巴斯著名的闹市,那里既有露天市场也有现代化的商业街。印第安农民在市场里出售最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的的喀喀湖的水产,还有具有四千年历史民族风格浓郁的手工编制品。另外在拉巴斯还有一处被称为“中国市场”的集市,专门交易各种餐具。除了政府职能外,拉巴斯也是高原上最大的商业城市。城内的工业有食品加工、纺织、制造、玻璃、家具和电力设备等。拉巴斯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有名的矿产品出口地。主要有锌、黄金、银、锡、锑、钨、铜、铁、石油、天然气等,它的储量和质量都名居世界前列。城内有有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学(年建)和玻利维亚天主教大学等高等学府及各类中等教育,有国立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拉巴斯还是全国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等主要交通要道都云集于此。这里有铁路与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相通,有海拔米的拉巴斯国际机场,该机场是世界上最高的商用机场。【亮点】印第安人的故乡玻利维亚,不仅有许多名胜和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有世界上最大的盐沼。世界遗产波托西城波托西城,位于安第斯山脉赛罗里科山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是著名的矿业城市,建于公元1546年,现为波托西省的首府,城市保存了大量完好的殖民时代建筑。有丰富的矿藏,是一个著名矿都。波托西城在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复杂的工业体系。提炼银矿的需要使得这里出现了许多水力矿场。在城中有塞雷里科遗址,复 杂的引水渠和人造湖系统为该遗址提供水源,从事银矿提炼。城中还有卡萨德拉莫内达集镇、圣洛伦佐教堂、贵族住宅区和工人居住区。城市保存了大量完好的殖民时代建筑,从中央广场引出若干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周围屹立殖民时期的政府大院、市政厅、造币厂和大教堂。城中还有卡萨德拉莫内达集镇、圣洛伦佐教堂、贵族住宅区和工人居住区等遗迹。玻利维亚的波托西城海拔396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0,年降水量仅380毫米。但附近有丰富的矿藏,盛产铅、锡 、铜,是一个著名矿都。波托西城的世俗建筑富有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的风格。古城的宗教建筑众多,有格拉卡教堂、胡安·巴蒂斯塔教堂、多卡尔莫教堂、内维斯教堂、圣本托教堂等。这些教堂均建于公元十六到十八世纪,内部装饰华丽,绘画精美,表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古城靠近大海,地势较高,对防守非常有利,同外部联系也非常方便。古城内的主建筑之间相互连接;街道曲曲折折,随地形变化而自然起伏;由此而在街道汇合处和教堂前的空地上形成众多的小广场。古老的建筑群掩映在繁密的棕榈树之中,让这座城市愈发显得婀娜多姿。 波托西城内最有名的宗教建筑是主教教堂,它包括三座大殿。格拉卡教堂是十六到十七世纪兴建的,胡安·巴蒂斯塔教堂是十七世纪建造的,内维斯教堂、多卡尔莫教堂和圣本托教堂都是18世纪修建的。这些教堂的相同点是内部装饰豪华壮丽,绘画精美,具有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这是欧洲基督教艺术在南美洲地区的具体展现。现存的古代民用建筑中有很多修建于十七到十九世纪。建造于二十世纪初的民用建筑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或新古典主义风格。波托西城,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在16世纪,波托西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复合体,其矿物开采依赖一系列水力工厂。遗址由工业遗址塞雷里科组成,水由复杂的引水系统和人造湖提供,这座殖民城拥有卡萨德拉莫内达、圣洛伦佐教堂、贵族住宅和工人居住区“barrios mitayos”。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所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所,位于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省境内的西南部。在1691年到1760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于受到16世纪哲学家的“理想城市”观念所启发。将天主教建筑与当地传统形式结合而建立了六处基督教化印第安人的居住区。保存下来的六地分别是:圣方济各·沙勿略(1691年)、康塞普逊(1699年)、圣安娜(1755年)、圣米盖尔(1721年)、圣拉法尔(1696年)与圣霍斯(1698年)。耶稣会的一些教士兴建的六个当地基督教聚居城,城中的建筑完美地结合了天主教风格和当地的传统。现存的六处传教所保留了奇基多斯人旧居地的生活遗迹。是奇基托斯地区当时盛况的最鲜活展示。这六座耶稣会传教所范围宽阔,传教所之间由公路相连接,同时也有发达的铁路相通。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500米,这些耶稣会传教所代表了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兴起的耶稣会传教所的发展演化历程。在巴拉圭创建传道会的耶酥教会的会员,在饱经了探险生旅之后,继续创建了这些传道会。圣方济各·沙勿略是于1691年被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建筑物,其余的建筑物均是在17世纪末及1760年以前相继建造而成。这块受到特殊保护的领域只允许当地住民的出入,因此也只有当地人才有权享受到大规模的政治和宗教独立运动。这些传道会的存在独一无二地证明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意义重大的有关社会文化方面的进步。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区,位于玻利维亚东部的圣克鲁斯区,距全国最大的城市拉巴斯以东约1150千米。1577年,耶稣会在波托西银都建造了最早的教堂。1592年,耶稣会在圣克鲁斯建造了修道院。1696年1760年,耶稣会在和巴西接壤的地方建立了10个印第安教化村。每个教化村由两名神父管理,村里的印第安人最多时超过了3000名,不少人是自愿迁入的,他们想从当奴隶的恐怖中解脱出来,因为教化村是安全地带。教化村拥有自治权,村里每天的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内容是祈祷和劳动。教化村的中心是一个长方形的广场,中央立着十字架,四个角落分别建有小型礼拜堂。印第安人的住宅从广场的三面向外延伸,广场的另一面有以教堂为中心的综合设施、墓地、农场和学校等建筑。教堂用木材和干砖作为材料,屋顶很低,走廊宽敞,正面配有大量的装饰,木柱上有精致的雕刻作品。除奇基托斯的耶稣会教化村外,保存完好的教化村还有圣弗朗西斯科·哈比埃尔、康塞番西翁、圣米盖尔、圣拉斐尔和圣安娜。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奇基托斯的耶稣会传教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10个“降职”的耶稣会教士在16世纪由于受到了哲学家理想城市观念的影响,于1696年到1760年在前奇基托斯领地上建 立传教会,传道会结合天主教和传统建筑,是由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康塞普西翁、圣阿尼娅、圣米格尔、圣拉斐尔和圣霍斯组成的生动 的遗产。萨迈帕塔堡萨迈帕塔堡,位于玻利维亚境内科恰班巴市和圣克鲁斯厂中间,萨迈帕塔考古遗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座小山丘,在山上发现了许多雕刻,所以考古学家认为这是14世纪到16世纪当地古代城镇举行仪式的地点;第二部分位元于小山丘南面,那里被认为是当时的行政区和住宅区。在该遗址发现的巨大雕刻石块世所罕见,是古拉丁美洲文化传统和信仰的见证,并且在美洲的其他地方还没有找到类似的考古遗迹。在最早的记载中,萨迈帕塔就以其广泛分布的红砂岩而扬名。岩石上雕刻着许多别具特色的图画,有运河、盆地,也有楼梯和座椅。这些雕刻画中,两条并列分布的小运河最引人注意:它们沿着一条由东至西的直线相互交错,分布于三条呈菱形的雕刻线之内。在岩石的最东面部分,人们还可以辨认出两个猫科类动物的画像,它们可能是美洲狮,或美洲虎。此外,顺着岩石的南北侧方向,还分布着许多壁龛,而且每一个壁龛的空间都很大,足以容得下一个成年男人。在印加时代,人们猜想这些壁龛能组成一座庙宇。1992与1994/95年间,受玻利维亚国家考古协会(INAR)的邀请,波恩大学人类学学院的一组科研人员在艾伯特的带领下,在这处遗址上展开了考古挖掘工作。他们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精确的测绘了这里的岩石及其周围的环境和构造,并在这块上面生长着浓密的半热带植物的岩石下方,发现了一个考古建筑群。萨迈帕塔考古遗址中,清晰的揭示了印加人举行仪式的中心所在地以及从高原上和东部低地地区迁徙过来的早期居民的住宅遗址。印加人的庙宇遭受摧毁后,西班牙人在岩石的南面建立了一个庭院,作为他们抵御来自苏格兰低地的要塞。"爱尔福厄特"这个词很可能就是来源于这个时期。印加帝国还进一步向东扩展,例如,在萨迈帕塔东南大约60公里处,人们发现了一个印加据点,被称之为"福塔雷萨"。它坐落于一个高原上,是迄今为止所知的印加帝国最东面的占据点。萨迈帕塔堡,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位于克鲁兹州的东北部,和巴西接壤。玻利维亚与巴西的国境分界河流也就是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 的边界。公园最早命名为万查卡公园,于1988年3月改成现在的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面积1,523,446公顷,没有法定的过渡区域,海拔高度从200米逐步过渡到万查卡大平原的最 高海拔750米,属于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5-26摄氏度。10月是最温暖的月份,平均温度高达30摄氏度,而6月是最寒冷 的月份,平均温度18摄氏度。年降水量为1,400到1,500毫米。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所在的克鲁兹州的东北部是亚马逊 森林向耐旱林和大草原过渡的地带。这一地区可以被分成五个明显的生态系统:高山常绿林、落叶林、高山湿地、平原湿地和森林湿地。 这五种生态系统是别的地方已经不多见的宝贵的生态圈。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生物物种丰富多样,包括139中哺乳动物,620种鸟类、74中爬行动物、62种两栖动物和254种鱼类。人类对公园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已经十分了解,但对小型哺乳动物,特别是这里的蝙蝠,认识还很少。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 是玻利维亚许多稀有哺乳动物的天堂。大约80%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潮湿林中。为数不少的貘、麋鹿、美洲虎生活在高山潮湿林,大量的长毛蜘蛛猴生活在高大提拔的常绿林中,稀有的黑尾银绢猴也出现在国家公园中。公园中还有3中极其珍贵的蝙蝠,是玻利维亚唯一能发现它们的地方。人类对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的鸟类已经十分了解,公园的存在对于亚马逊物种保护意义重大。潮湿林的鸟类物种是最丰富多样的,许多濒危和珍贵稀有鸟类,如巨嘴鸟、侏儒鸟、鹪鹩、姬啄木鸟、金刚鹦鹉都能在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而公园中爬行生物的种类占公园生物物种的50%。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是热带地区最大的没有受到人类破坏野生地。这里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热带雨林、清澈的河流、奔腾而下的瀑布、广阔,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构成了玻利维亚东北部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是亚马逊盆地面积最大(1,523,000公顷)、人类痕迹最少的国家公园。整个公园海拔从200米到约1000米的高度,跨度很大,因而造就了诺埃尔肯普梅卡多国家公园丰富的地貌,从塞拉多大平原到森林到高山常绿亚马逊森林。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年代。这里有4,000多种植物物种和600多种鸟类以及地球上大量继续繁衍生息的濒 危植物物种。蒂瓦纳库文化蒂瓦纳库古城是公元400年玻利维亚人在的的喀喀湖边建造的。很快居民聚居中心就繁荣发展起来,成为一座繁忙的城市。在这片 土地上,修建了许多梯形金字塔、法庭和城市中心建筑。今天的艾马拉印第安人聚居的小村落就很靠近西班牙征服前的蒂瓦纳库遗址。考古学家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上,蒂瓦纳库遗址的梯形金字塔和城墙上还紧密排列着大量的雕刻十分精美的石头。据估 计,曾经有3万到4万人口居住在往日这座生机勃勃的古城内外。但不幸的是,现代人类对蒂瓦纳库古城当时的手工业、食品贮藏系统、 美洲驼队和蒂瓦纳库人创造的蒂瓦纳库式捕鱼法所知甚少。有考古学家描述蒂瓦纳库古城中心和城周围的壕沟更象是为仪式庆典服务的,而不是用于战争中的进攻防御。而且由于常年降雨量很 达,壕沟还起到了将雨水分流到城中其他下水道中,引流入蒂瓦纳库河的作用。阿卡帕那是最大的梯形金字塔,曾被认为是一座人工堆建 的小山。经过考察,人们后来发现阿卡帕那的地基是由一块一块经过完美切割的石头严丝合缝地垒砌起来的,成为蒂瓦纳库的标志性建筑 。蒂瓦纳库古城中心还有六个带有垂直石柱的“T”形台地,是蒂瓦纳库的另一个显著标志。台地的地面满是灰土,极有可能是从周围的 壕沟中挖出来的。考拉塔在法庭遗址周围挖掘出一些遗骸和大量的手工艺品显然是城中的能工巧匠的杰作。这些遗骸的姿势是坐着的,其中一人拿着一 件陶器,上面描绘着代表蒂瓦纳库的神物美洲豹和美洲狮的图案。在周围当地居民还发现了祭祀用的美洲驼、陶器、铜器、银器和黑曜岩 。从发掘出来的东西看,蒂瓦纳库主要敬奉着一位带着有翅膀随从的门神。这个有人形的有翼形象在许多发现的陶器上很常见,是保佑蒂 瓦纳库日常生活中农业丰收、渔牧业富足的神明。蒂瓦纳库有着自己独特的与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相适宜的农业耕作,他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区的湿地。蒂瓦纳库人挖出多 条相距16到30英尺宽的渠(有些地方长达650英尺),渠和渠之间用于耕种,渠中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用于使用和肥料。渠中的 水还可以调节土壤的温度,保证作物不被冻坏。实际上,这种被证明为非常成功的耕作方式一直被艾马拉人沿用至今。蒂瓦纳库人一直统治着南部河谷,在公元400年到500年间,他们控制了的的喀喀湖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也把他们的货物和耕种 方式带到了这些新的地方。在这段时间内,蒂瓦纳库人和周围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载满货物的美洲驼队穿梭在城市之间,整个经济网络覆 盖了安第斯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蒂瓦纳库文化,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蒂瓦纳库古城是西班牙征服前统治安第斯和周围大面积地区的强大帝国的首都,在公元500年到公元900年达到了帝国的强盛期 。蒂瓦纳库遗址的建筑证明了安第斯文明对于当时当地的的文化和政治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远远不同与美洲其他西班牙征服前的帝 国。世界之最位居两国的的的喀喀湖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语作Lago Titicaca,湖上的浮岛。的的喀喀湖的名称来源于当地的印第安人语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的的喀喀名字的意义不详,但有“美洲狮岩”或“铅崖”等不同译名。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是南美洲仅次于马拉开波湖的第二大湖。被称为“高原明珠”。 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面达海拔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湖中有日岛、月岛等51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在印加时代被视为圣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的的喀喀湖区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 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的的喀喀湖地区是古代印第安人著名的印加文化发祥地之一,留有许多神话传说,湖名本身就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太阳神在的的喀喀湖上的太阳岛创造了一男一女,尔后子孙繁衍,成为印加民族。那时候,这个湖不叫的的喀喀,而叫丘基亚博。在印第安克丘亚语中,“丘基亚博”是“聚宝盆”的意思。因为这个湖区周围的群山中蕴藏着丰富的金矿,印第安人用黄金制成多种装饰品随身佩带,便把这个湖命名“聚宝盆”以自豪。不料,有一天,太阳神的儿子独自外出游玩,被山神豢养的豹子吃掉了。太阳神痛哭儿子,泪流满湖。印第安人同情太阳神,痛恨豹子,纷纷上山猎豹,杀死豹子作为牺牲品,追悼太阳神的儿子。以后,人们在太阳岛上建起了太阳神庙,把一块大石头象征豹子,放在太阳神庙里,代替祭祀的牺牲,留给世世代代使用。所以,这块大石头就叫“石豹”。“石豹”在印第安克丘亚语中就是“的的喀喀”。所以湖名就由“丘基亚博”逐渐变为“的的喀喀”了。另一种说法是:水神的女儿伊喀喀爱上英俊的青年水手的托,他们偷偷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水神得知后,勃然大怒,他立即兴风作浪,把的托淹死。伊喀喀十分悲伤,她将爱人的尸体推出水面,把他化为山丘,自己则变为浩瀚的湖水,生生世世,山水相依。印第安人十分同情他们的遭遇,就把他们的名字结合起来作为湖名,这就是的的喀喀湖。世界上最大的盐沼:乌尤尼盐沼传说中的天空之镜是乌尤尼盐沼,它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天空之镜的乌尤尼小镇附近,是世界最大的盐沼,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面积达10,582平方公里,盛产岩盐与石膏。由于面积大,表面光滑,反射率高,覆盖着浅水,以及最小的海拔差,阿塔卡玛成为一个理想测试和校准的遥感仪器对轨道卫星,用来研究地球。每年冬季,它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则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硬壳,中部达6米厚。人们可以驾车驶越湖面。尤其是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境”。那里除了一些仙人掌以外没有其他植物生长。每个湖泊的色彩和结构各异,根据盐中所含的矿物质不同而呈砖红色、绿色、青绿色或银灰色。据说大约万年前,这里原本是一个巨大湖泊,湖泊干涸后,就形成了一块月牙形状的盐沼地,也就是如今的乌尤尼盐沼。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沼。面积巨大的盐沼对阳光的反射让天空与自身完美地融为一体。好似来自另一星球的锥形盐堆由工人堆积而成,等待收集和处理。所有这一切无不让人加深这样一种印象,这确实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乌尤尼盐沼含盐量高达100亿吨左右,每年只被开采大约2.5万吨。印第安文化遗址:蒂亚瓦纳科遗址蒂亚瓦纳科遗址是玻利维亚印第安古文化遗址,位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以南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原来古城就建在湖边,后来因湖水逐渐退去,所以现在发现的遗址已远离湖畔20公里。蒂亚瓦纳科遗址是由重达几十吨甚至数百吨的巨石严密砌成。考古学家还在巨石的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小金属钉,其作用是固定石头,据推测,这些金属钉是把金属熔化后再倒入凿出来石头模子中制成的。可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整块岩石凿成的石门,它矗立在长30英尺、宽15英尺、厚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门是用同一块岩石雕凿而成的。古城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蒂亚瓦纳科,西班牙语拼写为Tiahuanaco或Tiahuanacu,在古印第安语中是“创世中心”之意。这里集中着大批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展的古印第安文化。10世纪到11世纪是这座古城的鼎盛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时,蒂亚瓦纳科早已被荒废了200到300年,但遗址中的断璧颓垣、巨型的石雕像、石碑、绵延的石墙和散落在各处的巨石,都能使人想象得出当年这块宗教胜地的繁荣景象。太阳门是蒂亚瓦纳科遗址中最著名的古迹,是用整块重约10吨的巨石雕成,宽3.84米,高2.73米,厚0.5米。夏至时太阳准确地沿门洞中轴线冉冉升起,反映了印第安人丰富的天文知识。太阳门门口上都有4 个小壁龛,下部有2大壁龛,正中门楣镌刻了人身豹头浮雕,头上戴着扇状羽毛冠,双手执权杖,据说可能是雨神。门楣上占主导的是人物雕刻,24人排成3行,每组8人,手上执棒,上下两排是带翼的勇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鸟。门楣饰带大部分由浅浮雕刻成,而中心人物的脸部、头部和两根权杖则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手法很有特色,脸部呈方形,占据整个人体三分之一的高度,用几何线条勾画,双眼凹陷,又圆又大,鼻子高耸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嘴巴咧张,身穿毛皮背心,背心盖到腿部,腰上束有腰带,双臂张开,双手紧握权杖,四指可见。人物身上还饰有华丽的项链、鱼状护胸以及各种衣饰。太阳门是美洲古代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是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杰出范例。阿卡帕纳金字塔是遗址中最大的建筑,塔底平面呈长方形,长180米,140米。塔身是借助于一个小山丘,外层砌上石块而建成的,塔顶上有几个不同形式的建筑遗迹。还有一个类似地下蓄水池的建筑。金字塔不仅建筑雄伟壮观,在塔身的石板、石块中还有许多精美的人形石雕神像。大卡拉萨萨亚神庙,是蒂亚瓦纳科人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位于金字塔的北部。在神庙周围有一组建筑群,建筑平面均属正方形。神庙遗址是一个长118米,宽112米的大平台,用几吨乃至几十吨巨石砌成的台基和庙墙依然存在。一面长方形的石墙将神庙和其它建筑物隔开。庙内耸立着丰富多彩的石雕、石碑,其中最大的石雕人像高2.4米,重约4吨。在蒂亚瓦纳科遗址中还有一座教堂,教堂入口处有2尊写实的石雕跪像,一尊高约1.5米,颧骨突出,嘴唇紧闭,束发带上饰有曲线图案。另一尊独石僧人像,没有曲线,上下通体尺寸一样,四肢粗略刻出,面部、双手以及手持的奉献匾上稍微有一些装饰性凿痕。它们代表了早期的印第安石雕艺术风格。在蒂亚瓦纳科古城的太阳门上雕刻有1万2千年前灭绝的古生物“居维象亚科”(跟现在的大象类似)和同期灭绝的剑齿兽。太阳门上还雕刻有既繁复又精确的天文历法。在蒂亚瓦纳科遗址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贝壳、飞鱼化石,显示它过去曾是一个港口,拥有完善的船坞和码头,其中有一座庞大的码头可供数百艘船舶同时装卸货物使用。而建造这座码头所用的石块每块大致在100吨150吨之间,最大的达440吨。根据毕生研究蒂亚瓦纳科文化的玻利维亚学者Posnansky教授用天文黄赤交角推算,该古城可能建于1万7千年前。然而,这座据推算有17000年历史的古老的港口城市,现竟上升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可以推测,大陆板块的剧烈运动和上升可能是这个港口被毁灭或遗弃的原因。这座古代都市据考古学推测,在公元前2030年至公元前1930年间消失。一座竖立于蒂亚瓦纳科城内的石像,由整块巨石雕制而成。世代居住在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就崇拜光辉灿烂的太阳。传说太阳神曾亲自降临安第斯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的的喀喀湖畔建造了一座雄伟的城市,这就是历史最悠久的南美古城蒂亚瓦纳科。每年春分之时,第一缕太阳光准确地穿过该城西北角的一座巨石拱门,以示对它的眷顾。因此,这座古城和“太阳门”就成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圣地所在。但古城的真正建造情况没人能说得清。文化教育玻利维亚文化教育落后,其文盲率是拉美最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为12.93%。2002年公共部门教育文化投入为6.74亿玻利维亚诺。国家对612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但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乏。总统埃沃莫拉莱斯上台后有开展扫盲运动,成效不错。著名大学有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大学和圣安德烈斯大学。2001年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为98.76% 和54.67%。2002年各级学校、学生及教师情况如下:小学14827(公立)所,749(私立)所,学生172万人,教师7.2万人;中学1296(公立)所,510(私立)所,学生44万人,教师1.6万人;大学108(公立)所,1

    注意事项

    本文(南美洲的屋脊:玻利维亚共和国.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