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审计学全套讲义.ppt
MBA审计学全套讲义,教学内容,第一章 审计与审计环境第二章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第三章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四章 审计目标和过程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六章 审计计划第七章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八章 内部控制,第九章 审计方法第十章 收入循环审计第十一章 支出循环审计第十二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第十三章 存量资产审计第十四章 投资与理财循环审计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参考书目,1.李若山,审计学-案例与教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阿尔文A 阿伦斯,审计学-整合方法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澳合作项目工作小组,企业财务审计指南,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4.高雅青,会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案例分析,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第一章 审计与审计环境,1审计与市场经济2审计的分类及特征3审计职业规范体系4审计组织形式及相关机构,1审计与市场经济,1.1什么是审计1.2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1.3审计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胜任的独立人员,收集和评价证据,会计信息,既定标准,报告结果,确定符合性,1.1什么是审计?,1.2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利息率组成(无风险利率+顾客的经营风险+信息风险)信息风险的产生原因(信息的距离,信息提供者的偏见与动机,信息量过大和复杂交易业务的产生)降低信息风险(由使用者验证信息,由使用者和管理部门分担 信息风险,提供审定的财务报表),1.3审计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审计在国家财政关系中的作用审计在市场经济契约关系中的作用审计在协调管理关系中的作用,2审计的分类及特征,2.1审计的分类按审计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税务会计按审计对象分类: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按执行审计机构分类: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按审计法律义务分类:法定审计和自愿审计2.2现代审计的特征审计职能从查错防弊向提高财务报表可信性发展审计技术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审计人员的责任由委托方向第三方发展审计性质由监督向咨询服务发展现代审计的局限性,三种类型审计 的实例:,3审计职业规范体系,4审计组织形式及相关机构,4.1审计组织的三种形式A政府审计组织B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C内部审计组织4.2相关机构,A政府审计组织模式,立法模式-英国国家审计署,美国审计总署,加拿大审计长公署,澳大利亚审计署,以色列审计长公署等。行政模式-瑞典国家审计局,泰国审计长公署等。司法模式-法国的审计法院,西班牙的审计法院,意大利的审计法院等。其他-日本会计检查院,德国的审计法院等。,B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B1会计师事务所 的规模B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会计与薄记服务,税务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B3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美国会计师 事务所的规模分类,五大国际性事务所全国性事务所大型地区性事务所小型地方性事务所,我国事务所规模-按事务所客户量的排名:,我国事务所规模-按事务所客户总资产规模排名:,我国事务所规模-按事务所客户主营业务收入排名:,鉴证服务会计与薄记服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B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B3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会计事务所可以采用的六种组织结构:独资事务所 一般合伙事务 一般公司 职业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事务所典型的会计事务所的组织级别制度(PARTNERS-MANAGERS-SUPERVISORS-SENIORS-STAFF ASSISTANTS),C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董事会领导下的内审组织监事会领导下的内审组织总经理领导下的内审组织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下的内审组织,4.2相关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的行为,注册会计师考试,职业道德规范,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后续教育要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责任,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管理,第二章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案例1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2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3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构成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涵义,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就是审计职业界各成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在本质上体现着审计职业界各成员之间以及每个成员与相应当事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制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A审计是一种相当特殊的职业(体现在审计的服务对象,审计技术及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方面)B使公众对审计工作产生信任感C审计职业界内部评价的约束D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案例:“长城公司”事件,“琼民源”事件,“红光实业”事件。,3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概念说明对 理想行为的说明(不具有强制性)行为规则-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的最低标准。(具有强制性)具体解释-对具体行为的详细解释。(不具有强制性)、道德判定-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有关部门对职业道德中一些具体事例予以裁决判定。(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不得任意违背),4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A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独立,客观和公正B专业胜任能力C技术规范(案例:关于“应有的 职业谨慎”的说明)D对客户的责任(案例:关于“保密”的说明)E对同行的责任F其他责任,B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职业谨慎计划和督导充分、相关的证据预测,C技术标准:审计标准会计标准其他技术标准,D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竭诚为客户服务;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案例:关于“保密”的说明,康索利戴塔服务公司对亚历山大格兰特公司案(1981)-对客户的责任范德有限公司对安达信会计公司案(1982)-对客户的责任,E对同行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注册会计师不得诋毁同行,不得损害同行利益;会计事务所不得雇佣正在其他会计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会计事务所执业;会计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F业务承接中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不得有可能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不得以采用强逼、欺诈、利诱等方式招揽业务;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佣金等不正当方式招揽业务,也不得向客户或通过客户获取服务费之外的任何利益;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不得允许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义承担业务。,第三章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引例:补偿一件诉讼案需要花费很多审计业务的净利润。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4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5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6注册会计师防范法律责任的措施和方法,1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A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 经营失败注: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循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B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共同过失),欺诈(推定欺诈),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针对注册会计师个人: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撤销。民事责任(赔偿受害人损失)刑事责任(按有关法律程序判处一定的徒刑),4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美国英国日本,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A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的责任 案例:森科有限公司对塞德曼会计师事务所案(1982)案例:1136公寓对麦克斯罗森堡公司案(1967)B注册会计师对受益第三者的责任 C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第三者的责任 成文法-由联邦或州立法机构以文字所制定的法律。习惯法-不是通过立法而是通过法院判例引申而成的各项法律。,受益第三者-指合同中指明的人,但此人既非要约人,又非承诺人。其他第三者-其他依赖审定会计报表却无合同中特定权利的许多第三者。,C1习惯法下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第三者的责任,案例:厄特马斯公司对杜罗斯会计师事务所案(1931)厄特马斯主义:由于审计人员和第三者不存在合同当事人关系,普通过失不足以构成对其他第三者的责任,但是,如果存在着欺诈或重大过失,可判定审计人员对第三者负有责任。,C2成文法下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第三者的责任,1933年证券法 凡是公开发行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的公司,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呈送登记表,其中包括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如果登记表中有重大的误述或遗漏事项,那么呈送登记表的公司和它的注册会计师对于证券的原始购买人负有责任,注册会计师仅对登记表中经他审核和报告的误述或遗漏负责。案例:埃斯科特对巴克里斯建筑公司案(1968),C2成文法下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第三者的责任(续),1934年证券交易法 每个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管辖的公开发行公司(具有100万美元以上的总资产和500位以上的股东),均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呈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这些年度会计报表令人误解,呈送公司和它的注册会计师对于买卖证券的任何人负有责任,除非被告确能证明他本身行为出于善意,且并不知道会计报表是虚伪不实或令人误解的。案例:芝加哥第一证券公司审计案例(1976)案例:霍华德叙若塔对索利群器械公司案(1982)案例:麦克莱恩对亚历山大案(1979),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1审计目标2审计过程,1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审计总目标,-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合法性-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 的编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公允性-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一贯性-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具体审计目标,2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审计完成阶段,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2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1.1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1.2审计证据与逻辑方法1.3审计证据的种类1.4审计证据的证明力1.5审计证据的整理,1.2审计证据与逻辑方法,实用论审计人员用延续于未来的结果来获取证据推理论审计人员用逻辑推理的一般原理获取证据经验论运用持续的经验获取证据空论审计人员直觉地获取证据权威论以他人证言为根据的审计证据,1.3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按形态分类,可分为:实物证据通过实际观察,实地盘点等方法确定某些实物资 产的存在性的证据。书面证据注册会计师获取的以书面文件为形式的一类证据。口头证据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士对于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 所作出的口头答复所形成的证据。环境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审计证据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内部证据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审计证 据。外部证据被审计单位内部编制或提供的审计证据。,证据种类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4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相关性审计证据必须与具体审计目标保持相关。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信度。充分性-指证据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时效性审计证据收集的时间以及审计证据所涵盖的时间区域。综合评价,证据充分性的决定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及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2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2。1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2。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2。3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2。4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2。5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常用的审计工作底稿,1与被审计单位设立有关的法律性资料2与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机构有关的资料3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的摘录或副本3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记录4审计业务约定书5被审计单位的未审计会计报表及审计差异调整表6审计计划,7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记录和资料8与被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人员,专家和其他人员的会谈记录,往来函件9被审计单位声明书10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底稿及副本11审计约定事项完成后的工作总结12其他与完成审计约定事项有关的资料,2。4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复核要点复核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2。5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接受委托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审计档案(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审计档案的保管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第六章 审计规划,1前期准备工作2了解客户业务3执行初步的分析性复核程序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价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5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初步估计控制风险6制订总体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大纲(具体审计计划),1前期准备工作,客户的接受与续约识别客户要求审计的目的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配备审计人员,客户的接受与续约,调查新客户评价续约客户*补:“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清除高风险客户”,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和义务等项目的书面合约,具有法定约束力。作用内容:范围,责任与义务,程序安排,2了解客户业务,对事件,交易及业务加深理解,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其会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内容:客户经营方面的信息(客户所处行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客户法律责任方面的消息 方式 利用审计师的记录或其他事务所提供的资料 询问委托人,3初步的分析性测试,分析性(复核)测试的目的:1)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 2)评价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3)辨认可能出现的错报,漏报 4)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减少详细的余额测试)注:1),2),3),4)用于计划阶段 3),4)用于实施阶段 2),3)用于报告阶段,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价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重大遗漏或错报,这个程度可能使在特定情况下一个正常人由于信赖了漏报或错报的信息而改变其判断或使其判断受到影响。重要性的初步评估就是要确定审计人员认为财务会计报表中虽存在差错,但尚未影响到报告用户决策的最高金额或最高比率。同时,在初步评估时,还要考虑质量因素。,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衡量审计师愿意接受的,在完成审计工作且已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之后,财务报告中仍存在重要错报的可能性程度。当审计师将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得较低时,就意味着他希望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要错报具有较大的把握。,计划阶段对审计风险的考虑通常包括以下范围:A管理当局欺诈的可能性 B存在集团内交易 C非法活动的可能性 D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固有风险 衡量审计师评价某一审计单元在不考虑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情况下,存在重要错报的可能性程度。,5了解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初步估计控制风险6制订总体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大纲(具体审计计划),6。1审计测试程序的设计(审计策略)6。2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审计测试程序的设计,审计测试的种类审计测试的类型和审计风险模型审计测试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测试的相对成本控制点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权衡审计测试程序的设计,审计测试的种类:,调查内部控制的手续(A)符合性测试 控制点测试(B)实质性测试 业务的实质性测试(C)分析性测试(D)详细的余额 测试(E)A,B侧重于评价控制是否充分有效,是否能以此为依据降低控制风险,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C侧重于验证记入日记帐和过入总帐的各类业务D侧重于各类业务和总帐余额的总体合理性E侧重于验证总帐帐户的期末余额,审计测试的类型和审计风险模型,AAR,IRCR,=,PDR,控制点测试(包括调查内部控制的手续),+,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详细的余额测试,=,根据公认审计准则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测试类型与证据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审计测试的相对成本:,(低)分析性测试-调查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控制点测试-业务的实质性测试-详细的余额测试(高),审计测试程序的设计,交易循环与交易类别(业务)的划分:,第七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引例1重要性2审计风险3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4如何在审计工作各阶段应用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概念,1重要性,1.1重要性概念的理解1.2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步骤1.3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1.1重要性概念的理解,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重大遗漏或错报,这个程度可能使在特定情况下一个正常人由于信赖了漏报或错报的信息而改变其判断或使其判断受到影响。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即总体重要性水平 帐户余额及交易余额层,即可容忍误差,1.2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步骤,第一步 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第二步 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金额分配到各审计单元第三步 估计各单元的错报金额。第四步 估计错报的合计金额第五步 将估计的错报合并金额与重要性的初步判断金额或修正金额进行比较,第一步 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考虑因素常用的量化标准-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第二步 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金额分配于各单元(可容忍误差),一般方法及原则案例: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与分配,2审计风险,2.1审计风险概念的理解2.2审计风险的模型及运用,2.1审计风险概念的理解,审计风险 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是指衡量审计师愿意接受的,在完成审计工作且已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之后,财务报告中仍存在重要错报的可能性程度。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报告评价意见的保证程度互为补数。审计风险的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总体的误差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风险;各报表项目超过可容忍误差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责任分类:无责任风险(系统风险)和责任风险。,2.2审计风险的模型及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固有风险,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帐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帐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AAR,IRCR,=,PDR,控制点测试(包括调查内部控制的手续),+,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详细的余额测试,=,根据公认审计准则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3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风险是对不确定性的衡量,重要性是对程度或大小的衡量,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衡量特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金额。,证据,重要性,审计风险,I,4如何在审计工作各阶段应用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概念,第八章 内部控制,引例:优良的内部控制所能防止的侵吞行为比优秀的审计师所能发现的更多1客户与审计师的关注点2三个主要概念3 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4内部控制及其组成要素5内部控制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6调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规定: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1客户与审计师的不同关注,小资料:舞弊是怎样被发现的?内部控制:52%雇员揭露:51%内部审计检查:47%管理部门特殊调查:42%顾客揭露:34%偶然发现:28%匿名信:26%供货人揭露:15%雇员特殊调查:14%内务执勤人员揭露:11%政府部门揭露:8%第三者特殊调查:7%外部审计检查:5%其他:2%注:被调查者可以做多项选择。资料来源:皮德马威克对美国30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反舞弊:怎样发现舞弊事实”,会计杂志,1995,9,2。三个重要概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存在只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公允表达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3。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和批判,A内部牵制阶段 B内部控制阶段 C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阶段 D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E一体化结构阶段,A内部牵制阶段,双人记帐制借贷复式记帐法柯氏会计词典的解释:,B内部控制阶段,1949年 审计程序委员会“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组成结构及该组织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C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阶段,1953年审计程序委员会 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广义的说,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或与此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有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D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 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这三个部分。,E一体化结构阶段,19 9 2年 COSO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的研究报告 1995年 审计准则委员会第7 8号审计准则公告 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局和其他员工影响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对以下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守。内部控制由五个要素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5。审计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运用,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评估控制风险,符合性测试,确定计划的检查风险水平并进行实质性测试,评价控制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AAR,IRCR,=,PDR,控制点测试(包括调查内部控制的手续),+,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详细的余额测试,=,根据公认审计准则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6。调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A了解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审计程序的方法B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的方法C评价控制风险的步骤,第九章 审计方法,1一般审计方法2书面资料审计方法3审查财产物资的方法4分析性复核5审计抽样方法,4分析性复核,4.1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目的4.2常用的分析性复核的方法4.3评价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财务失败的预警,4.1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目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4.3评价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财务失败的预警,4.4.1单变模型(一元线性函数模型,企业股市跟踪法等)4.4.2多变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企业经营安全率等),4.3.1单变模型:一元线性函数模型,一元线性函数模型是指运用单一变数,用个别财务比率来评估财务风险,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可选择的财务指标如下: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帐面金额),4.3.1单变模型:企业股市跟踪法,4.3.2多变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指运用多个变数,用多种财务比率来评估财务风险,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美国的Altman的Z模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010X5其中:Z值是判断值X1=期末营运资金/期末资产总额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总额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债务总额X5=本期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分值模型具体判断标准,公司名称,Z分值:四川长虹 4.61839邯郸钢铁 3.38207内蒙华电 18.6699南京中达 2.90891ST红光-0.38359ST深宝安-0.81185,4.3.2多变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续),F分数模型:F=0.1774+1.1091X1+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Z值是判断值X1=期末营运资金/期末资产总额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总额 X3=(税后纯收益+折旧)/期末平均总负债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债务总额X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期末平均总资产F分数的临界点为0.0274,F分数模式检验结果,4.3.2多变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续2),日本开发银行的多变模型为:Z=2.1X1+1.6X2-1.7X3-X4-2.3X5+2.5X6其中X1表示销售增长率;X2表示总资产利润率;X3表示他人资本分配率;X4表示资产负债率;X5表示流动比率;X6表示粗附加值生产率(折旧费、人工成本、利息和利税之和与销售额之比)Z值越大企业越优秀,相反,则是不良的象征,Z值为0-10的数值范围为可疑地带,即灰色区域。,我国台湾学者陈肇荣的多元模型为:Y=0.35X1+0.67X2-0.57X3+0.29X4+0.55X5X1=速动资产/流动负债;X2=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3=固定资产/资本净额;X4=应收帐款/销货净额;X5=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按照这一模型,当Y值低于11.5时,企业很有可能在未来一年之内发生财务危机。,4.3.2多变模型:企业安全率,计算经营安全率计算资金安全率企业安全率图象分析与对策拟定,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率),经营安全率=安全边际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销售额)/现有或预计销售额,安全边际率越高,企业经营安全程度愈高。单独利用安全边际率来进行企业安全判断的一般标准如下表所示。,资金安全率,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帐面价值资产负债率=负债额/资产帐面价值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值-负债额)/资产帐面价值,5审计抽样,5.1审计抽样5.2审计抽样的种类5.3交易业务测试(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中非统计抽样方法5.4交易业务测试中统计抽样方法5.5余额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方法5.6余额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方法,5.1审计抽样:为了评价余额或某类业务的某些特征,而对被审计的余额或某类业务中少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手续。审计抽样的三方面工作:计划样本 选取样本和实施测试 评价结果,样本的代表性,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5.2审计抽样的种类,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概率选样的方法 A 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选样 C容量概率比例抽样和分层抽样,非概率选样的方法 A区域选样 B任意选样 C判断选样,第十章 收入循环审计,引例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各类业务、帐户、经营职能和相关的凭证记录2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测试程序的安排3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应收帐款实质性测试举例,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帐户,销售收入总额,银行存款,销售退回和折让,坏帐损失,应收帐款,期初余额赊销期末余额,现金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坏帐注销,坏帐准备,坏帐注销,期初余额坏帐损失期末余额,现销赊销,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各类业务、帐户、经营职能和相关的凭证记录,2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测试程序的安排:,A调查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B评价销售和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C设计和实施销售和收款循环的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D设计和实施帐户(如应收帐款等)余额的分析性测试,E设计帐户(如应收帐款等)的详细余额测试以实现余额审计目标,审计手续样本规模选取样本项目时间安排,审计手续样本规模选取样本项目时间安排,C设计和实施销售和收款循环的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C1销售的业务测试C2销售退回和折让的业务测试C3现金收入的业务测试C4坏帐的业务测试,C1销售的业务审计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点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汇总表:,C3现金收入的业务审计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点测试、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汇总表:,D设计和实施帐户(如应收帐款等)余额的分析性测试,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与总流动资产比率净销售利润率坏帐费用与赊销比率,E设计帐户(如应收帐款等)的详细余额测试以实现余额审计目标,E1 应收帐款的加总正确并与主文件和总帐相符E2 已入帐的应收帐款确实存在E3 发生的应收帐款均已入帐E4 应收帐款的记帐金额是正确的E5 应收帐款的分类是正确的E6 应收帐款的截止日是正确的E7 应收帐款是按可变现价值反映的E8 客户对应收帐款拥有所有权E9 应收帐款的反映和揭示是恰当的,E2函证,函证的目的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方式: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函证过程的控制分析询证函及应收帐款余额对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E6截止日测试,销售的截止日 以帐薄记录为起点 以销售发票为起点 以发运凭证为起点销售退回和折让的截止日现金收入的截止日,E7 坏帐准备的检查,坏帐准备的合理性坏帐准备的充分性检查坏帐损失,应收帐款等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虚增虚减应收帐款,人为调节利润应收帐款长期挂帐,购销双方彼此渔利张冠李戴转移收回的应收帐款,形成帐外资金或贪污舞弊。收回已作坏帐转销的应收帐款,不入帐或记入其他应付帐款,从而少列坏帐准备或为以后进一步作弊打埋伏。利用“坏帐准备”科目调节利润。会计期末开出假发票,或将下期开出的发票在本期入帐,虚增本期销售和应收帐款;相反,则将已开出的发票放到下期入帐。,备用金内部控制不严,多领或长期占用备用金,个人捞取好处。将存货毁损转入其他应收款,掩盖企业亏损。职工拖欠出差借款,作坏帐损失处理。以预付款名义,将公款私自借给单位和个人。将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不入帐,形成“小金库”。,第十一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引例1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业务分类、帐户、职能、相关凭证和记录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测试程序的安排3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应付帐款审计举例,采购和付款循环中的帐户,银行存款,采购退回和折让,应付账款,原材料,财产厂场和设备,预付费用,制造费用,明细帐修理和维护税金物料用品运输费用水电费用,销售费用,明细帐佣金差旅费运输费用修理费用广告费用,管理费用,明细帐物料用品管理人员差旅费法律服务费审计费税金,1 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业务分类、帐户、职能、相关凭证和记录,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测试:,A调查采购与付款循环(各业务)的内部控制,B估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各业务)的计划控制风险,C评价控制测试的成本与效益,D根据业务审计目标设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各业务)的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E设计和实施对具体帐户(如应付帐款)的分析性测试,F根据余额审计目标设计对应付账款的详细的余额测试,D根据业务审计目标设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点测试和业务的实质性测试,D1采购业务D2现金付款业务,D1采购业务的业务审计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点测试、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汇总表:,D2现金付款业务的业务审计目标、关键控制点、控制点测试、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汇总表:,E 应付账款余额的分析性测试:,对本期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情况。分析长期挂帐的应收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计算应收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收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利用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F应付账款审计的余额审计目标和详细的余额测试:,未记录应付帐款,函证应付帐款,审查应付帐款借方余额,银行存款,应付帐款,采购费用,支付,通过TOC、STOT和AP来审计,通过TOC、STOT和AP来审计,费用,通过AP来审计,通过AP和TDB来审计,期末余额,控制点测试(包括调查内部控制的手续)TOC,+,业务的实质性测试(STOT),+,分析性测试(AP),+,详细的余额测试(TDB),=,根据公认审计准则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采购资产,期末余额,期末余额,采购资产,通过TOC、STOT和AP来审计,通过AP和TDB来审计,第十二章生产循环审计,原材料,期初余额采购期末余额,使用,直接人工,实际直接人工,已分配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实际制造费用,已分配的制造费用,在产品,产成品,主营业务成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循环审计涉及的帐户:,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生产循环的各类业务、帐户和相关的凭证记录,直接 材料成本的实质性测试直接 人工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制造费用的实质性测试产成品入库的实质性测试,第十三章存量资产审计,1现金审计2存货审计3固定资产审计,1现金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现金审计,1.1库存现金的实质性测试测试1.2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测试1.3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1。4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货币资金审计案例,2 存货审计,2.1存货的周转过程2.2存货的分析性测试2.3存货的审计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存货审计,2.1存货的周转过程,2.2存货的分析性测试,2.3存货审计内容,采购和付款循环生产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A取得和记录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B资产和成本的内部转移,C运输产成品并记录收入和成本,D实地观察存货,E存货计价测试和汇总,存货各种测试之间的关系,原材料期初存货+本期采购原材料-期末存货=本期使用的原材料,在产品期初存货+直接人工+已使用的原材料+制造费用-期末存货=已制造的商品成本,产成品期初存货+已制造的商品成本-期末存货=销售成本,A采购与付款循环测试,B生产循环,C销售与收款循环测试,D、E存货实物观察测试、计价与汇总测试,3固定资产审计,3.1固定资产和相关帐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期初余额本期折旧期末余额,清理,清理损益,期初余额*采购,清理,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的取得来自于采购与付款循环,固定资产循环:,3.2固定资产循环中的内部控制及测试,对 固 定 资 产 业 务 实 行 职 务 分 离 控 制 资 本 支 出 预 算 控 制 固 定 资 产 取 得 的 控 制 固 定 资 产 入 帐 控 制 固 定 资 产 的 维 修 和 保 养 制 度 折 旧 的 控 制 定 期 盘 点 控 制固定资产报废控制,3.3固定资产的分析性复核:,单位产量所含固定资产总值比率(固定资产总值/全年产品产量)折旧计提率(计提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新旧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比较本年各月间和本年度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可能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存在的错误.比较本年与以前个年度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3.4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对采购的验证对本期清理的验证对资产帐户期末余额的测试对折旧的验证对累计折旧帐户余额的验证,第十四章投资与理财循环审计,1投资循环审计2筹资循环审计,1投资循环审计,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内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