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之分析技巧型.ppt
可意会,更需言传 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举隅,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床”的理解。辞海里床是“井上围栏”。古人把“有井水处”与家,家乡联系起来。静夜思记述李白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的缺乏,导致对古典诗歌的误解。,有一定的古文言常识、古文化常识就一定能答好诗歌鉴赏题吗?,高考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砧 孟郊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1、文不对题 这类错误的根源是对诗歌的内容或背景不了解,胡乱编造一通就答题,更谈不上关键术语的使用了,往往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对诗歌内容完全没有弄懂,答题全凭主观臆断,个人想象,完全忽略关键得分点。,答题内容:杜鹃的叫声不再哀伤,猿的啼鸣也不再悲凉,写出了作者归家之后不再哀伤和彷徨。,只泛泛而谈对家乡思念,没有联系颔联诗句,分析通过烘托手法来突出砧声的悲切,2、浅尝辄止回答问题不够深入全面,只是点到即止。,答题内容:写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只看到杜鹃、断猿叫声不悲切与杵声的区别,却遗漏了关键的表达技巧,以及作用。,3、遗漏关键术语 这种错误主要是对诗歌鉴赏中关于表达技巧的术语不了解,只能谈个人理解,不能用专业化术语准确概括。,答题内容:杜鹃声本是哀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声不哀”,断猿啼本是悲悲切切的,但与下文的杵声相比便是“啼不切”,1、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2、对偶强调对仗工整,与“联系下文赏析”的问题无关;3、伏笔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网上阅卷答题要求书写规范。在每题指定的区域内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大小要适度,字距适当,行距不宜过密。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改错。,4、误用滥用术语 这类错误主要是考生对诗歌鉴赏的术语没有弄懂,或一知半解,拿过来就做,又或者满河撒网,结果答非所问。,答题内容: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采用对偶手法,同下联“月下谁家砧,一声一断肠”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一种哀的氛围,为后文“思乡”埋下伏笔,存在的突出问题,1文不对题2浅尝辄止3遗漏关键术语4误用滥用术语,答题不够规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断猿:即断肠之猿。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4分),开头两句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作者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诗人用烘托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抒发游子在外思念之情。,(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具体说明怎样烘托,分析烘托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手法,说具体,析作用,表达技巧类 规范答题步骤总结:(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怎样用的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为三步走:,比如修辞 比喻:用(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人: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的表达了(特征)反衬:诗人用(A物象)反衬了(B物象),更加突出了(B的特征),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三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第四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第五种模式:分析语言型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第七种模式:炼句型第八种模式:分析构思型,高考古诗鉴赏八种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 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貌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答题示例,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排闼(t):开门。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绿绮”:琴名 流水: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出于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