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讨论版).ppt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古宜镇中学张洁 2014.11.1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几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利用移项解方程,并通过 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模型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起到铺垫的作用。,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1.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课堂训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课堂气氛。2.通过一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解方程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用代数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中变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三重难点:,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2.难点: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易错点:对移项法则理解不透,出现移项不变号或移项乱变号的错误。,一)了解数学历史:阿尔-花拉子米(约780约850)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出生波斯北部城市花拉子模(现属俄罗斯),曾长期生活于巴格达,对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均有所贡献。他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译本为对消与还原。对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过积极影响。“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四教学流程:,活动1知识准备1.回忆等式的性质1内容 2把方程x2x3x18合并同类项,得_3方程12x15x7x9.85的解为_,二)自学探究新知(15分钟),活动1知识准备,1.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设未知数;(2)分析题意找出相等关系;(3)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4)解方程;(5)检验,作答,活动2教材导学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点拨(1)这里有两个未知量:这个班的的人数图书的本数;设哪一个量为未知数比较方便?,活动2教材导学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3X+7=32-2X(2)X-3=3/2X+1这两小题中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点?,活动3:新知梳理,知识点一移项法则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_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点拨 移项时要改变项的符号通常把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常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知识点二解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_;(2)_;(3)_ 点拨 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合并未知项的根据是乘法的分配律,合并常数项的根据是加法的法则;系数化为1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三)自学检测:,1.练一练:(1)6X-7=4X-5;(2)9-3y=5y+5(3).1/2X-6=3/4X;,小组交流自学检测问题的解法,在组内统一答案。推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如果时间允许,可用卡),活动4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10分钟),四)总结反思(5分钟,我分享,我快乐,)谈谈你今天有哪些收获?,五)当堂检测(10分钟),1 解方程:(1)31x;(2)8x27x2;(3)10y712y53y.(1)x2.(2)x0.(3)y12.,2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材第91页第11题)几个人共同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下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求参与种树的人数,点拨(教材第91页第11题),(1)这里有两个未知量:参与种树的人数树苗的棵数;设哪一个量为未知数比较方便?,六)课后作业,1.课本例2,2.全品相应练习A.B层,3.C层自选。,了解数学历史:,阿尔-花拉子米(约780约850)中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出生波斯北部城市花拉子模(现属俄罗斯),曾长期生活于巴格达,对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均有所贡献。他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译本为对消与还原。对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过积极影响。“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