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课件 (2).ppt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硬,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苏轼,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作者介绍,黄蒙田(1919)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家,原名黄草予,又名黄茅,一九一九年七月出生,广东台山人。一九三六年毕业於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放弃美术创作实践,集中美术业务工作,同时进行写作。作品有:湖畔集(1972年);山水人物集(1976年);湖光山色之间(1976年);春暖花开(1977年)等。作品集:竹林深处人家、花间寄语、抒情小品、艺苑交游录。,竹林深处人家,一、整体感知:听录音,找出生字词,思考: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字词:晾 沏 气势 深沉隧道 竹箬 屏风 匾箪山麓 密密匝匝 名副其实,ling q qsh shnchn sudo zhru pngfng bindn shnl mmzz mngfqsh,中心:描写了竹林美景和竹林人家的独特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竹乡美景的赞美和对竹乡人家生活的向往。,二、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3)写“竹林深处”。第二部分:(4-7)写“竹林深处的人家”。第三部分:(8)结尾,寄寓了作者对竹乡的 眷恋。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们看1-3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茂盛的竹林?,三、精读1-3,1.远望整体感觉:雄伟壮阔 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到山顶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2.近观更加具体:深不可测 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3.四顾不同感觉:密不见底 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四、大家找找,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句来写竹林的密?1.竹的海洋 远远望去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2.竹海暗浪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3.海底隧道 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4.竹的屏风 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五、强烈对比,画家与护林员对竹海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画家:竹林茂密,找不出一点层次,如果要绘画竹林,实在束手无策。护林员: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丰收,正是名副其实的竹乡,值得高兴。观点的不同,形成对比,突出竹林的茂密。,六、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本文的写作脉络:先写竹林茂密,在写竹林深处人家的生活景象。并深入竹林,领略了竹海风情,下节课我们再看竹海深处人们的独特生活。,一、复习导入,本文写竹海之景的视角有什么变化?远望 近观 四顾竹林的特征是什么?辽阔深沉、密密匝匝,二、精读4-7,自由读4-7自然段,体会竹海深处人家的生活氛围。祥和、欢乐、劳碌,三、引人入胜,体会这四个自然段在安排材料时步步深入、引人入胜的特点,试找一找这样的语句。如:未见人家之前,先见炊烟(4)未到村庄之前,先听到鸡鸭的叫声(5)未进竹林人家,先猜竹乡生活(6)未见女孩,先闻欢笑(7),四、自由理解,这几段有关竹子的描写很有特点,我们可以从这几段中找出有关竹的描写,看看作者是怎么样用精致的描写和严密的结构来表达对竹的喜爱,对竹、竹乡人民的情感的?点拨:色彩、声音、气味小结:作者在写竹海人家时,抓住与竹和竹乡生活的景物去写,写竹林的宁静、写竹乡的祥和、写乡民的淳朴和勤劳,这些既生动形象、贴切精当,又使文章结构严密。,五、回味无穷,竹海是如此辽阔壮美,竹乡生活是如此宁静优美,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竹林地茂盛以及竹乡人家的欢乐祥和生活,讴歌了欣欣向荣的大自然的美、纯、静,表达了对勤劳朴实的竹乡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妙安详的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