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调查报告2.doc

    • 资源ID:4480126       资源大小:17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调查报告2.doc

    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璧山县段世彬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段世彬(璧山县教科所)执笔人:王伟(璧山中学校)参加人:李洪兵 吴英福 段明琼 宋飞 赵光洪 蒋玲 鲍仲玲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好的提问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迅速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一部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或低下,与教师课堂提问密切相关,其表现为:提问方式单一,问题难度太大或过于肤浅,问题缺乏层次性,提问对象不明确等状况,难以达到启发学生的作用,致使不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课堂茫然、懒散和无所谓情况,思维几乎游离在课堂之外,甚至出现对学习数学反感的学习态度,课堂气氛沉闷。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部分教师能在“如何提问、怎样提问”上狠下功夫,问题成串,循循善诱,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中,积极思索、合作交流,增加了学习氛围,使不同的学生理解到不同的数学,初步实现由课堂提问的有效向课堂教学的有效过渡。我们发现:有效提问与有效课堂密切相关,是实现有效课堂的突破口。关键词:有效提问 有效课堂 1. 前言1.1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卓越课堂”口号的提出,社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刻不容缓,但当前课堂教学质量与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前准备不充分,使课堂提问缺乏逻辑性,出现自问自答、提问对象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连贯、不深入,挫伤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致使教学质量出现低下的课堂。于是我们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开展调查,期望以此达到有效课堂的目标。1.2调查目的了解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原因1.3调查时间2011.92013.91.4调查方法1.4.1 实地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到了璧山县青杠初中、大兴初中、正则中学、璧山中学、福禄初中、广普初中和璧泉初中,共听课45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4.2 问卷调查: 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开展问卷调查:教师部分主要针对有效提问的理解,学生部分主要针对喜欢什么样的提问。2. 正文 有效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有效合作,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己、小组或教师的引领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而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就是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思考就成为了数学课堂是否有效的一种手段。为了了解“有效提问与有效课堂有何内在关系”和“低效提问的解决办法”,我组成员经过分工,一人负责对教师提问情况的实地调查,一人负责提问的问卷调查。于是得到了真实而详细的数据。此次实地调查教师上课情况共45节,问卷调查139份,(其中教师40份,学生99份),其中近八成师生认为有效提问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1研究过程及分析 2.1.1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及原因调查1:问题情境创设有待提高( )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合理的问题情境应该是问题为学生熟悉的,在本质上呈现清晰的,问题指向是明确的。例如在听课实录中,一位教师讲“中心对称”的情景引入时,提出了如下问题:“你知道联通的标志是如何画的吗?”你能用一笔画出这个图形吗?”,“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吗?”,“请你能给中心对称下出定义吗?”。以上提问至少有如下问题:(1)联通标志的图形学生不熟悉,无法开展教学活动;(2)问“这个图有什么特点”,导致学生得出如“旋转90°重合”等与中心对称无关的结论;(3)难以启发学生总结出中心对称的概念。建议:(1)多出现几个学生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归纳;(2)提问是思路:它们以什么方式与自身重合,平移可以吗?对折可以吗?那只有旋转了;那么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多少度重合呢?这样问题的情景创设才可能使我们的提问更有效。问题的难易需要考究问题表述值得提升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保护回答的积极性需要引起注意等待回答时机不够合理教师暗地着控制答案还普遍存在 调查2:提问的目标( )A. 为了活跃气氛 B.获得信息及时反馈 C.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分析:在我们的课堂调查发现:有近10%的教师把提问的目标放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如“今天有老师来听我们的课,同学们高兴吗?你们要好好表现好吗?你们都掌握了吗?”这些问题与数学的学习固然有关系,但数学的学习本质上是理性的思考,所以像这样的提问建议少用。也有两成的教师把提问的主要目的放在获得信息的反馈上,但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学生的参与,因为这样教师更容易把精力集中在“对”与“错”的判断上,而忽视对数学问题根源继续的探究热情。那么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或有错误的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就好,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或者学生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发现20%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更加深刻,气质上更多反映出反思型,他们往往是数学骨干教师或学校的中坚力量。建议:教师转变观念,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调查3:提问的内容( )A. 重在知识的回顾 B.重在概念的生成 C.重在例题的分析分析:20%教师的设问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记忆或复述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会照本宣科地给出“异口同声”的“完美”回答,但这些脱离学生生活和感受的问题则显得呆板、教条。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回忆、复述性的问答,总以为答案在书上,没有意识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一个好的设问,不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回忆、再现,提问内容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60%的教师把提问的重心放在了例题的讲解和应用环节,想通过例题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其实概念理解不清楚时盲目做题,只能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缺乏反思空间的学习算不上有效的学习。20%教师能抓住核心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在例题和习题的环节,学生解决问题更有办法,作业质量更高,也就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建议:问题的设置应以知识的建构为出发点,立足于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如对于新知问题的思考,对新知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相关情境的设置,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概念,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为学生打开另一片认识与思考的天空。调查4:提问的方式( )A.立即作答 B.经过一定思考作答 C.自问自答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一半的教师在提问时,问题仅仅是“对不对?”、“是不是”的判断上,也就是说这种“短思维”的提问为教师提问的常态,所以希望学生立即作答,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20%的教师或者问题提得太难,缺少提问的过渡,也难以启发学生回答,为了追求短期的课堂效率,常常自问自答。一堂课其实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就那么几个,它对整堂课起着支撑的作用,这需要设置一些有一定时间去思考的小问题问题串,逐步引领学生从旧的知识向新知识发展,老师的任务实际上通过问题牵引,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既定的轨道。我们也看到30%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由于经过学生一定思考作答,上出了数学的味道,课堂就显得更有效。建议:在获取学生的回答方面,开放式的、以思考为中心的问题比封闭式的、缺乏思维的问题更有效。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够广泛囊括教学内容,又能明确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思维操作,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对问题的导向作用,以便能够在提问过程中收放自如。开放式问题的措辞和语调要表明问题的意向,如问题主干的设置上可以运用“什么”、“为什么”、“怎么”和“以什么方式”这样的词取代“能不能”、“会不会”这类的限定性词语,为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创造时机。调查5:提问的对象( )A. 每个问题都是优生回答 B.问题的难易与学生层次不匹配 C.各个层次的学生能与相应难度问题匹配分析: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注意的是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我们发现有5成的教师往往只面向优生提问,认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提问的质量,增加提问的“有效性”,把数学的大众化变为了少数人的精英数学;我们还发现25%的教师提问没有针对性,有些问题的难度往往超出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见学生答不出来,就扔出一句话“这个问题讲了n次了,你怎么还不懂?”或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有25%的教师能够了解自己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了不同难度的问题,抽取不层次学生回答,做到了不同的学生理解到不同的数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建议: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难度,对每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提问的针对性。调查6:提问的评价A. 无论正确与否都积极的评价 B.正确的才积极评价,错误的批评 C.偶尔评价分析:我们发现只有20%的教师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问过程要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因此教师的问题不能常常得到满意的回答。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会表现出模糊、冲突、迟缓的想法,或者陷入等待的时刻。此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判断学生的行为为发言不积极,也要意识到这种不确定性思考的价值。“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建议:尊重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和思考的“停顿”,能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更加丰富。2.1.2问卷调查及分析本次调查初中数学教师40名,收回39份,主要围绕有效提问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展开调查。2.1.2.1问卷调查1(教师部分)问题1:在备课环节时,你的最主要工作是( )A. 备提问 B.备教学环节 C.备教学内容 分析:10%的教师把提问作为备课最主要的工作,近90%的放在了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上,为什么要提问,大多数的老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学生是否理解了讲授的内容,把提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受这种重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只关注“记忆性”或“复述性”提问,把提问变成了询问(抑或审问)的工具。所以认为提问不那么重要。人教社章建跃老师有个观点:备课即备提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只是一种形式化的内容,要想学生学到有价值数学,提问才是课堂的关键,因此课堂上表现出为了追求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代价,为了追求短暂的“课堂效率”,放弃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问不仅是评价学生、调控教学的手段,它更为重要的功能是要充分展开师生的思维并促进教学对话,那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建议:备课在选定教学内容的情况,开展提问的集体研究,多思考提出什么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建立起提问的长效机制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影响人的行为,用数学方法指导人的行为。问题2:学生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时,你的心情和做法是( )A. 着急,换个学生回答 B. 很正常,转换思维的角度提问 C.生气,自己回答 分析:面对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我们的教师有60%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思考,出现生气、着急的教态,有意无意伤害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有效倾听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建议: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要理解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急不得,教师提问要摆正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问题3:你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次数( )A.30次以下 B.30-50次 C.50次以上分析:这涉及到有效提问是重在提问的数量还是质量的问题,有位教师一堂课提问达到105次,其中91个问题都是对与错的判断上,只有14个问题是带有理性的思考。西南师大数学研究所李忠如教授的研究表明:一堂课提问的次数在2030次比较合理,大量的问题就会形成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状况,缺少了自己的思考,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问题太少学生容易形成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建议:合理设置问题的次数,把握教学规律,做到问题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的协调发展。调查4:你认为上课时,提问最重要的是( )A.问题的逻辑性 B.问题的趣味性 C.问题的新颖性分析:数学问题的核心是问题的逻辑性,这种思考是刚性的,不是简单依靠问题的兴趣和问题新颖性就能够解决的,然而近50%的教师虽然设置了很多问题,但各个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彼此间没有问题转换、缺乏明显的逻辑联系。这种孤立式设问,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散乱的事实性知识,却无助于他们完整的思考问题,也影响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问应该有连贯性,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变换和组合,而不是分散、孤立的知识识别与再现。富有逻辑性的连续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成网状的知识系统。然而,我们教师的提问一直陷入讲解太多主题、讲解过多陈腐的或毫无意义的琐细知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以有效知识为核心组织学习内容,从深度上探讨发展这些理论。建议:合理设置提问,尤其是逻辑性的设问,指教师要提出“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和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有逻辑性的渐次推进提问,需要老师讨论的内容有递进式的把握,在问答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接触问题的核心。2.1.2.2问卷调查2(学生部分)问题1:你是否喜欢数学老师的提问( )A.无所谓 B.喜欢 C. 一般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1)37%的学生对课堂提问无持无所谓的态度,足以说明我们的课堂提问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2)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喜欢的程度只达到33%,说明问题枯燥、乏味、不新颖,缺乏吸引力;(3)有30%的学生没有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一方面说明老师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没有激发学生的大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师缺乏必要的鼓励措施和评价机制,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67%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说明学生平时思考问题角度单一,考虑不全,也说明老师缺乏从多角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因此,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现状堪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建议:适度一些有趣味性和积极的评价机制,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努力把“冰冷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问题2:你希望下列哪种方式回答问题( )A.自由发言 B.单独回答 C. 合作回答分析:45%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够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说明学生希望课堂的氛围是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从侧面也说明了平时我们的课堂太严肃、太压抑,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希望合作解答的占了39%,希望独立思考的只有16%,说明学生平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依赖性强。作为学习,无论何种回答问题的方式,最本质的都是学习者独立的思考!建议:教师不要做知识的权威,应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的思绪飞扬!问题3:你喜欢下列哪种难度的问题( )A.有较大挑战性问题 B.一听就能回答的问题 C.经过一定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分析:(1)喜欢有较大挑战性问题的学生只占20.5%,说明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这部分学生一般是优生;(2)喜欢“一听就能回答的问题”只占13.2%,回答这个问题的一般是学困生,说明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有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意愿;(3)喜欢“经过一定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占66.3%,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喜欢问题不宜太难,也不宜太简单。南京大学数学与哲学系教授郑敏疏教授认为数学教师应具有的三大本领:善于提问,善于讲故事,善于比较和优化。好的提问一定是“经过一定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建议:合理设计问题难度,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善于提问,提好问题。问题4:老师提问时,你的心情是( )A.心情紧张 B. 高兴 C. 无所谓 分析: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思想处于紧张状态的占到了80%,说明学生的思想压力大,也说明老师不善于调整课堂氛围,使学生背上了思想包袱,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说明提问对学生是很在乎的一件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提问的契机,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建议:利用问题的对学生调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减少对数学恐惧的心理。问题5:你回答不完整或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积极评价 B.不骂人就行了 C. 启发我继续解决问题 分析:50%的学生希望老师表扬自己,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有30%的学生希望老师不骂人,这是一个多么低的要求啊!我们的教师需要加强职业修养,改变自己的教风,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初中数学不比文学作品有可读性,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不要随意和不经意之间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老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态度方面予以评价的只占20%,说明老师严重缺乏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严重不足,这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建议:数学教师提问时多一些笑容,多一些鼓励。3.结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着火药。”有效的提问就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这确实是提高有效课堂的良方。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3.1 提问的形式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学生所认同的有效课堂提问形式主要有:(1)共同探讨,课堂气氛融洽。(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3)应着重解决重难点,节约时间,提高效率。3.2课堂提问的方式(1)材料的运用学生更喜欢教材以外设置的情景材料,而且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图表、影像等。(2)学生的反应和回答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希望老师提问的对象能是全体学生。初中学生是独立性形成的主要时期,所以他们大多数希望通过独立思考来解答问题。(3)问题的设计和展示,学生希望老师的提问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同时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3.3课堂提问的内容(1)问题的难易程度多数学生喜欢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2)问题的目标要求学生希望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单纯是知识的再认、再现。3.4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表扬、肯定为主,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2)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学生希望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3.5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反思:(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2)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本次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都是课堂提问中应着力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愿与同行共同努力,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通过本次调查所呈现的数据和我们的分析,我们得出:精心备课是有效提问的前提,合理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提问的基础,设置问题串是有效提问的形式,问题的难易程度是有效提问的关键,问题的严谨性是有效提问的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是有效提问的保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有效提问的目的,围绕重点内容提问则使提问变得高效。3. 参考文献:(1) 西南大学 李忠如 国培讲座上通数学,下达课堂(2) 永川中学 梁显政 国培讲座融入数学文化,提升数学品味附:问卷调查表1、2附1: 教师问卷调查表为了解我县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与问题,找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特组织此次调查,请您如实填写以下问卷。基本信息:姓名:( ) 年龄:( ) 所教年级:( ) 职称:( ) 学校:( ) 1.在备课环节时,你的最主要工作是( )A.备提问 B.备教学环节 C.备教学内容2.学生不能回答你的问题时,你的心情和做法是( )A.着急,换个学生回答 B. 很正常,转换思维的角度提问 C.生气,自己回答3.你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次数( )A.30次以下 B.30-50次 C.50次以上4.你认为上课时,提问最重要的是( )A. 问题的逻辑性 B.问题的趣味性 C.问题的新颖性附2: 学生问卷调查表 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一些看法,找到通过提高课堂提问促进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特组织此次调查,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基本信息:姓名:( ) 所在年级:( ) 学校:( ) 1.你是否喜欢数学老师的提问( )A.无所谓 B.喜欢 C. 一般2.你希望下列哪种方式回答问题( )A.自由发言 B.单独回答 C. 合作回答3.你喜欢下列哪种难度的问题( )A.有较大挑战性问题 B.一听就能回答的问题 C.经过一定思考能回答的问题4.老师提问时,你的心情是( )A.心情紧张 B. 高兴 C. 无所谓5.你回答不完整或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积极评价 B.不骂人就行了 C. 启发我继续解决问题16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报告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的调查报告2.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