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推断四看-雪.ppt
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文言虚词推断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君恩深似海 臣节坚如山,矣,乎,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总结:,一、句例推断法 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要点:熟读重点课文,识记重要例句。,“微波入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练习:,二、对应位置推断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练习:,三、删除推断法,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的方法来推断。删除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如:09年全国卷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俅以幸臣躐(li)跻显位 得全首领以没 扈从以行 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 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C,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的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以”是介词,例“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四、具体语境推断法,要反复阅读前后文,在具体语言中加以分析,不要只看一点,望文生义,考试大纲强调“在文中的用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章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如:(08年全国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是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广遂上疏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今日饮食费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B项,我们可依据语境分析“遂”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广遂上疏乞骸骨”中的“遂”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句出自屈原列传,可根据前半句的句首“于是”,判定“遂”不能解释为“于是”,从语意关系可以推知“自投汨罗而死”是“怀石”的结果,这样则可解释为“终于、到底”。答案是B。A项,“顷”和“久”都是时间副词,于是可以推断的两个“之”,都是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出自项脊轩志。C项中的两个“以”,在推断过程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许之”和“欺秦”分别是“其年笃老”、“一璧”所引发的结果,由此可知两个“以”都是表原因关系的连词,相当于“因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D项中的两个“且”,根据语境我们发现,“尽”与“为所虏”都是没有发生的事实,因而可以确定两个”且”都相当于“将要”,作副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出自鸿门宴。,通过简析使我们明白:判断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前提是读懂原文,只有联系虚词的上下文,弄清句意,虚词的意义自然就清楚了。可见“读懂”是关键。,练习:1、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2、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小结:,一、句例推断法,二、对应位置推断法,四、具体语境推断法,三、删除推断法,作业:1、熟读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p92)2、完成p96-99“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