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采薇》1.ppt
,两首,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 厉艳萍,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3、把握采薇的主题。,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了解诗经,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了解诗经,“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了解诗经,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卫风氓,简介氓,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思路结构,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学习爱恋部分,1、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第一节描写的三个场景。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3、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4、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学习婚变部分,1、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议论、抒情。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比兴的艺术手法。告诫女子,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使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内容上: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学习决绝部分,1、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清醒、刚烈。,3、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4、女主人公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委屈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觉醒后的清醒刚烈,讨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采薇,语句赏析,1、“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一段描写了什么内容?写军旅之苦。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语句赏析,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运用了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渴交加的心情,读起来令人潜然泪下。,感悟主题,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