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与研究任务.ppt
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与研究任务,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许晓林,2014年5月,几个观点,中、高考是课改的瓶颈,对于学校课时安排确实于此,对于学科教学则不是,课题研究的目的,找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中考、高考成绩,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不仅高考考得好,而且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即研究,每一个教师都是研究者,几个观点,平时研究与课题研究的区别,个体研究为主,集体研究为主,主要是定性研究,研究不够深入,基本上是定量研究,研究的更深入,一、确定研究的问题,1.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2.努力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不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并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的主动对照而发现问题。如对照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生成性教学等新的理念,查找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3.通过与专家、同行经常性的互动,扩大自己的专业眼界,提升专业敏感性,分析自己的经验或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一)发现问题,一、确定研究的问题,教师在发现了特定的研究问题之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对这此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确认和分析。在明确、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尽量用自我追问的方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把握,进而使要研究的课题变得更具体、更清晰。,(二)分析与选择问题,对于一些主要依靠反思、推理来研究的问题,这一步尤其重要。因为对这些研究问题来说,解决的关键不是教学实验行为,而是思路。主要思路清楚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而对一些仅凭以上分析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则还要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因为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会有许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教师去专门从事研究的,这就需要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条基本标准可供参考。,一、确定研究的问题,(二)分析与选择问题,第一,问题必须是教师在教学生活实践中遭遇到的真实问题。,第二,解决这些问题能提高教学效率。,1.对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自学辅导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2.对的影响(自学辅导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3.的实验研究(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4.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家庭环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一、确定研究的问题,(三)实验研究课题的选择,如果说教育行动研究的经典标题是“对的影响的实验研究”,那么,前一个省略号代表某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某个教育变革行为与措施。后一个省略号的关键要求是“可测量性”,它代表某种教育变革所引起的教育效果,而且这种效果最好是可测量或者可言说、可观察的。如果填充第一个省略号的变革措施过于宏大以至于不可操作,这个行动研究就可能失败。同样,如果填充第二个省略号的影响或变化过于抽象、模糊以至于不可测量或不可言说、不可观察,这个行动研究也可能失败。,一、确定研究的问题,(三)实验研究课题的选择,一、确定研究的问题,(三)实验研究课题的选择,坏标题1:“素质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的行动研究”就是失败的行动研究,因为“素质教育”不具体,很难操作。“学生价值观”也很难测量。坏标题2:“班主任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的行动研究”可转换为:“班级日志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的行动研究”“班干部的竞选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行动研究”。,一、确定研究的问题,(三)实验研究课题的选择,二、制定研究计划,1.课题名称。2.研究目的与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具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以上12个方面为正式的、严格的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在校本行动研究中,可以先有一个简单的计划,在研究过程中再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不断调整。,三、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教育活动或教育对象进行客观地观察记录,从而搜集信息资料并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一)教育观察法的类型,教育观察法的分类方式很多。按照不同的角度,观察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观察的情境和对象是否经过严格控制,可以将观察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三、观察法,(一)教育观察法的类型,按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三、观察法,1.当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主体时,观察研究具有主动性的特点。,(二)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2.观察研究不同于日常观察。,3.观察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观察内容的外显性,它主要指向学生的行为、言语、活动表现等外在的、显现的信息。,观察内容的外显性特点使观察看起来很容易进行,其实不然。,三、观察法,(二)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一方面,言语、行为不同于书面材料,这些信息都是即时性的,不易预测;说过的话、做过的动作转瞬即逝,不能保存。而且行为动作是一种视觉信息,本身就很难原原本本地转化为语言文字予以记录;教师又不能为了保持观察的客观性,当着学生的面随时记录。,另一方面,人的言语或行为,总是在一定环境背景下发生的。这些因素从各个角度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教师对观察结果分析研究时应当全面考虑。,三、观察法,1.明确观察研究中的问题。,(三)观察研究的过程与注意点,2.计划观察的对象和时间。,3.制作观察记录表。一个完整而严谨的观察过程,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制作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内容的特性,记录的方式有三种:(l)叙述性记录。(2)指标性记录。(3)评价性记录。,4.自然观察并及时记录。在观察研究中,及时记录很重要。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门的研究人员。对教师来讲,观察一般是与教育活动同步进行,这样便于自然观察。,三、观察法,5.统计分析并形成结论。通过对观察资料的统计分析,教师就能发现所关注的问题,即学生某一方面的程度、特征或倾向。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要严格依据事实材料,切忌主观想象,还要同其他研究方式的结果相联系。结论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最初的研究目标。也就是说,结论要对解决问题、了解学生有用,研究才有实效。,(三)观察研究的过程与注意点,三、观察法,1.课堂观察的一般过程和要求:(1)明确目的,确定观察中心。(2)制定计划,设计工具。(3)现场观察记录。(4)分析整理,形成结论。,(四)课堂观察,2.课堂观察的操作程序。,(1)课堂观察程序的主要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指在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其目的在于给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一般是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观察追求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教学研究,课前会议作为一课堂观察的起点,整体规划的作用十分重要,准备越是充分,观察者就越能从课堂情境中收集到更多有用详尽的资料。,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课前会议,课中观察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课中观察,观察者进入现场之后,要按照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采用录音、摄像、笔录等技术手段,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系统的主体部分,所采集到的信息资料,是课后会议分析的信息基础。课中观察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问题以及针对行动改进的课后分析报告的质量。,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指在观察结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一般分为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提出改进建议。被观察者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对课前会议所制定的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反思。,课后会议,每位观察若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根据自己所采集的课堂观察的信息,提出基于有效教学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在课后会议的基础上,观察者提供一份自我反思报告,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观察报告。课后会议旨在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课堂观察的目的。,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课后会议,(2)课前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三、观察法,(四)课堂观察,被观察者说课。,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的进一步阐述。,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3)课后会议着重解决的问题,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四、问卷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以提问(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一)教育调查法的含义,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情,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运用各种技术对教育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从而取得有关研究对象的切实、可靠的资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四、问卷调查法,1.根据调查目的的分类。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和比较调查。,(二)教育调查的类型,2.根据调查对象范围的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根据调查事项多少的分类。根据调查事项的多少,可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4.根据调查时搜集资料方式的分类。根据调查时搜集资料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开会调查等(有关内容将在后文具体介绍)。,四、问卷调查法,1.问卷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三)问卷法,2.问题的设计,运用问卷进行调查,益处在于省时、省力、省费用,调查范围广。问卷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有弱点。,(1)问题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问:一是了解意思,即直接了解调查对象的动机,态度、信念、意见、感情,等等。二是了解行为,即问调查对象是否做某事、做的时间、程度等。,(2)问题的形式。,四、问卷调查法,(三)问卷法,开放式,又称自由答题式。封闭式。,(3)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问题中不能有双重提问。问卷中的问题不带倾向性。问卷中的问题要有明确含义。问题内容不要超出调查对象的知识能力范围。问卷中所有的向题都要和研究的目标相符合,即不应该在问卷中出现与研究课题无关的问题,也不要把需要调查的问题遗漏掉。,3.问卷的设计。,四、问卷调查法,(三)问卷法,(1)问卷的一般格式: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结束语。(2)问题的排列:先易后难。同类组合。先封闭后开放。,(2)把敏感的问题分散放在整个问卷中。此外,安排好问卷中的问题顺序以后,还要注意整个问卷的格式安排。在排列时要适当变化问题的形式和长短。这样,可以保持回答者的注意力,也可以防止对不同问题做出相同的反应。,4.问卷的施测。,(1)确定调查对象。(2)发放、回收问卷。,五、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简称访谈法,也称谈话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来搜集资料、了解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访谈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它是教育调查研究常用的方法、它和一般情况下的谈话不同,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谈话,它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谈话。,第一,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五、访谈调查法,第二,研究容易使人感情冲动或产生疑惑的问题。,(一)访谈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三,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时,由于受到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被访对象不会填写试卷,这时运用访谈法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第四,有些内容难以用文字表达,或者不愿用书面形式表达时,也用访谈法。,第五,调查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不是几句话能够讲清楚时,访谈可以提供深入了解的机会以及给对象理清思路、陈述清楚的机会。,五、访谈调查法,1.确定访谈题目。,(二)访谈调查法的操作程序,2.明确访谈的目的和任务。,3.确定访谈对象。,4.制定访谈调查计划。,5.进行谈话并做好记录。,6.整理访谈调查的材科。,7.分析调查材料的结果。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进行分析综合。,8.提出结论与建议。,五、访谈调查法,1.访谈时要按准备好的谈话提纲进行。要围绕主题,避免与调查对象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交谈。当被访者谈话离题时,要善于巧妙地把话题引回原定的主题上来。,(三)访谈的注意事项及访谈技巧,2.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3.访谈时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尤其是对小学生访谈,更应注意用游戏化、趣味性的方式,且态度要亲切自然,使被访者不感到有任何压力,并且乐意配合回答问题。,五、访谈调查法,4.访谈时要避免任何暗示。,(三)访谈的注意事项及访谈技巧,5.要合理安排访谈的地点和时间,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访谈要注意尽可能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6.要按照事先准备的谈话记录表对被访谈者的回答内容及非语言行为及时做好记录。,六、开会调查法,开会调查法就是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它是在小范围内以座谈方式同被调查者就特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开会调查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操作步骤:,(1)拟定调查提纲。,(2)确定与会人员。,(3)实施调查并记录。,(4)整理记录结果,七、测验法,1.按测验的功能分:(1)能力测验。(2)学业成就测验。(3)人格测验。2.按测验方式分:(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3.按测验材料分:(1)文字测验。(2)非文字测验。4.按测验的要求分:(1)最高作为测验。(1)典型作为测验。,(一)测验的类型,七、测验法,测验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预测,即通过测验以了解个体间的某些差异,并由此预测不同的人在将来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差别。二是诊断,测验能够将一个人的行为在许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他的相对长处和短处,找到行为变化的原因。,(二)测验的功能,(三)测验在研究中的应用,在教育研究中,测验的应用研究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搜集资料。采用测验可以得到大量有关被试能力、性格、与群体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有助于研究问题。第二,建立和检验假说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测验结果,提出和检验教育理论。第三,实验分组在教育研究中,经常用测验对被试进行实验分组。,七、测验法,八、研究报告,1.题目部分,(一)研究报告的内容,标题:研究报告的题目,要求简练、概括、明确。如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署名:署真名和单位。如属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称或课题组名称。,摘要: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结论,可独立使用。,八、研究报告,关键词:选取能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8个词,(一)研究报告的内容,1.题目部分,致谢:对研究过程中给予资助、支持、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目录:将研究报告的章节标题用页码排序,以显示文章的纲目结构,可分内容目录和图表目录。,2.正文部分,八、研究报告,(一)研究报告的内容,前言(或称之为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问题的陈述(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名词或变量的定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被试;取样方法;材料与工具;主要方法与设计;研究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研究结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假设检验的结果,讨论与分析:与前言和研究结果相联系的有关内容,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等。,八、研究报告,(一)研究报告的内容,2.正文部分,结论与建议:结论要简洁中肯,针对研究问题及假设;从结果中做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普遍性;建议可涉及结论给予的启示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或应用的意见。,3.结尾部分,八、研究报告,(一)研究报告的内容,注释或参考文献:补充说明文章内容、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出处,注明书籍的引注和期刊的引注,为读者提供查阅的线索也是进行一项研究工作所参考的各种资料的总目录。,附录:文章最后所附的资料。研究者认为有参阅价值或必要,但不便于正文中描述者,皆可作为附录。附录通常包括研究工具(问卷、量表、测验)、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八、研究报告,1标题,(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标题是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要反映所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因此,研究报告的标题既要明确又要简洁。标题的概括和推论不能超出被试、研究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2.摘要,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摘要概括地反映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它需要说明研究的问题、被试特点、利用的研究步骤、研究结果以及研究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时,摘要是最后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精练而完整。许多读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是从摘要看起的,所以研究者要重视摘要的写作,要反复推敲。,一个完整的前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和说明,使读者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可以指出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前言,前言又称序言、引言或问题的提出。它与方法、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等构成了研究报告的主体。,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其次,是对以前有关的研究情况的回顾,即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已有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说明自己对有关文献的理解,使研究者理清该研究发展的脉络和背景,有助于确定进一步的研究问题,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依据。同时,研究者还要说明自己目前的研究工作和以前的研究的逻辑联系。文献综述的范围包括目前有关该方面的已有的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并不是以往研究的简单罗列,而是着重对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的演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或有待解决,哪些问题的研究可能有误解,等等。,3.前言,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最后是提出研究假设,包括提出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预期变量之间可能的关系,说明检验各个研究假设的方法等内容。,3.前言,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4.方法,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方法部分”主要包括被试情况、研究工具及材料、研究设计与程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被试部分要说明参加研究的被试情况和取样方法。被试情况包括研究所用的被试数量和被试的一些主要人口统计特征(如被试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以及某些需特别说明的情况(如聋、盲、精神障碍等)同时,要说明被试取样的详细方法。,研究的工具和材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期间用以收集数据或操纵情境的仪器、量表和一些特殊的材料。研究工具和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已定型的仪器、设备(如计算机)和已经标准化的测验或量表;另一类是研究者自行设计、制作的工具或材料,一般应写明设计制作的具体方法,并在附录中附上。,4.方法,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研究设计与程序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设计的类型、被试分组情况、实验处理、无关变量的控制以及研究进行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不同的研究类型,其研究的设计和程序是不同的对于观察研究,要说明观察的方式、步骤、时间、地点,记录观察结果的方式(手工记录或录音、摄像等)以及观察者的情况等;如果是调查,就要涉及调查问卷的设计、提问方式、散发及回收的情况等问题;对于实验研究,则要叙述每一步骤的细节,包括具体程序、研究的时限及间隔时间、指导语等。,4.方法,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此外,方法的说明中还可包括数据的分析方法。,4.方法,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总之,“方法部分”需详细说明研究的细节,使读者能够由此确定研究步骤的恰当程度和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并且使其他研究者能够根据“方法部分”提供的信息、重复研究的各个环节。,5.结果,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结果部分”包括研究过移中观测到的现象及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的结果。在“结果部分”运用表格和图形可以有效地、直观地表达数据资料,对表或图的文字说明应简洁,抓住重点。,6.讨论与分析,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在“讨论与分析”中,研究者要解释研究所得的结果,并且答复前言部分提出的问题,说明研究假设是否被证实,等等。前言是讨论的参考框架,讨论应与前言前后呼应同时,研究者还要分析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且找出造成研究结果的可能原因。,6.讨论与分析,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讨论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解释研究结果。,(2)依据结果进行综合、推论。,(3)根据结果建立或验证理论。,(4)指出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5)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7.结论,八、研究报告,(二)整理与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点,结论是研究报告正文的最后一部分,它概括了研究的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究发现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结论应该具有客观性和概括性。,(三)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1.研究的题目是否明确地提出了问题的范围。,八、研究报告,2.该问题是否具有确凿的理论观点或理论假设;该问题是否得到清楚准确的阐述;这个问题是否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3.是否己查阅过包括所要研究的有关变量的文献。,4.先前研究的有关评价,是否有助于研究者形成假设或提出问题。,5.研究者是否对假设或问题作了清楚明确的阐述;如果提出的假设收集了有关变量的事实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是否清楚;阐述的假设能否得以检验;如果能够检验,那么根据假设所做出的设想或推论是否清楚。,6.研究者是否提供了各种操作性定义;同研究有关的术语和概念是否得到清楚的定义和分析。,(三)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八、研究报告,7.用以达到研究目的的各种技术、程序和材料是否可靠;是否对它们作了适当的描述。,8.是否对样本及其选择标准做了适当的描述。,9.研究者是否指出了在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中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各种因素。,10.对资料是否作了客观的、清楚的和精确的分析。,(三)研究报告的评价标准,八、研究报告,11.在分析资料时,是否使用了各种统计技术;如果用了,那么就研究目的来说,他们是否合适。,12.提出的结果是否明白并且毫不含糊;研究者是否指出该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结果及其意义是否能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理解。,13.结论是否从获得的资料得到明确的证实;结果是否过于扩大了。,14.研究者是否对明显有差距的地方提出进一步的调查。,九、课例,课例不是课堂教学的实录,它要选择带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对解决问题具有启示意义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它往往是为了突出某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片段(一堂课的教学),以此来开展行动研究,探索课堂教学规律。,(一)课例的含义,课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式的,即围绕一定专题(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另一类是整体性课例,即针对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开展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二)课例的基本结构,课例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诠释。,1.教学设计方案(简称教学设计或教案)编写的内容:,九、课例,(1)三维教学目标;,(2)教材分析;,(3)学生分析,(4)教学重难点;,(5)教学资源;,(6)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7)教学流程示意图;,(8)教学活动设计,(二)课例的基本结构,九、课例,分教学环节编写: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的意图(其中包括设计的理由或理论根据及希望达到的效果);,(9)板书设计;,(10)教学反思。,(2)教学诠释。,(二)课例的基本结构,九、课例,包括对作业的说明、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操作建议以及一些必要的说明。为使用课例教学、学习的人员提供指南性的分析,针对课例所提供的背景对一些教学问题(可能是教学法的或学科的)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其基础是理论框架和课堂观察结果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调查的结果。,课例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多媒体的。,(三)课例的开发,1.准备。,九、课例,选择五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课例作者如何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如何处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题如何与课例内容相关联等。,2.资料收集,(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1)上或者听一堂课(若是听公开课,则要访淡有关教师,以了解教师的想法)。,(2)课前做好记录的准备。,(3)课前弄清讲课人讲授本课的重点、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4)任课教师说课,重点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所遇到的问题及自己是如何处理的。,(5)集体评课。召开会议,要求听课凭自己的经验以及观察说出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优点与不足之处,可能的解决策略,听课者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寻求各种解决策略,并对各种策略加以批判、讨论,在互动中突显该课的主题,(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6)对所有问题加以归类,汇总成不同的范畴,选择相应的教学时断、教学事件作为例写作的基础,同时对与会者提出的看法加以整理、归纳、归类,为课例撰写提供参考,在整理课例时,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3.整理课例初稿。,(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哪一个事件才值得选择呢?课例是关于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行为的?课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课程的理解还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整理课例时可回答下面的问题:,事件对你的心理有什么样的触动?,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你必须以一种没有预设的方式或者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事件暗示了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吗?,(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的注意是在什么时候?,这以后又发生了什么?,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事件发生的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使事情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育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3)重写主要事件以及你的回应。,(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当教学事件展开并达到冲突时应该考虑: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选择?所做的选择会有什么后果?你做出了什么反应?是什么情感因素导致你做出那种特定的选择?隐含于教学原则之后的假设是什么?影响你做出行动选择的因素是什么?你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是什么东西仍在使你烦恼?,(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实施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了怎样的反应?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对班级气氛有怎样的影响?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什么?,(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会有什么不同之处?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在考虑把主要事件转达成一个课例时,上面的问题将有助于你认清自己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4.反思、斟酌、再整理,(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1)关于人物、地点、事件,你的选择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选择?你的选择有根据吗?你需要对你的选择做出修改吗?,(2)对事件你做了什么归因?这些归因需要做什么修正吗?,(3)你所做的表达恰当吗?如不恰当,如何修改?,(4)你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判断源于何处?是否对事件有恰如其分的评判?怎样变更?,(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5)在多大程度上,你已经超越了表面现象而探视了更深层次、更复杂的问题?什么过程支持或阻碍了你这样做了。,(6)在多大程度上,你能扮演自己的角色,能采取自己的行动了。,5.进行教学注释和分析,(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间隔一段时间后对课例进行分析解释和更深层次的探索,可考虑下面一些问题:,(1)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课例?,(2)课例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列举出来,确认你觉得最具有批判性的问题?,(3)作为一个教师,事件教会你什么?,(4)这个课例为你提供了哪些问题?,(三)课例的开发,九、课例,课例开发的关键之处就是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他人是有启示的,所以课例在开发过程中还必须重视与他人的经验分享在实践中,大多数课例都是教师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十、课题研究的要求,要的是频繁研究、集体研究、深层次的研究、有针对性的研究、行为研究、比较研究。,(一)原则,重视研究成果,更重视研究过程,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课程标准),更重视行为研究、实验研究。,十、课题研究的要求,通过课题研究,获得的成果应该是可信服的、可复制的、可推广的。,(二)措施,以研究小组(参与研究的学校)为单位进行结题。,符合要求的结题,不符合要求的不结题。,完全看内容决定是否结题(过程主要看手写稿或电子稿的手写修改稿,成果主要看电子稿)。,(三)要求,1.每一次集体研究都要有详细的记载。,十、课题研究的要求,集体研究包括集体听课、议课,集体研讨。记载的内容包括:(1)时间、地点和主题;(2)参与研究人员签到;(3)发言记录或书写材料;(4)引用的资料的复印件或拷贝;(5)主持人或主笔人;(6)初步结论等。(全部为纸质稿),十、课题研究的要求,(三)要求,2.“典型教学案例”结题时的资料应包括,(1)初稿、第一次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可以是复印稿,要有教学效果的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2)第1次修改稿,第二次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要求同上),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3)第2次修改稿,第三次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要求同上),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定稿(包括纸质稿和电子稿)。,3.“修订完善相应物理实验报告本。”结题时的资料应包括:(1)原稿、第一次实验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2)第1次修改稿,第二次实验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要有教学效果的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3)第2次修改稿,第三次教学所有听课教师听课笔记,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集体研究记载;定稿(包括纸质稿和电子稿)。,十、课题研究的要求,(三)要求,4.“论文”结题时的资料应包括:,十、课题研究的要求,(三)要求,(1)研究方案;,(2)研究样本状态记载资料(手工填写)和原始材料(调查问卷、考试试卷或其复印件、学生作业或其复印件等);,(3)集体研究记载(手写稿);,(5)实践活动记载(手写稿);,(6)引用资料、参考文献被引用部分复印件;论文定稿(包括纸质稿和电子稿)等。,5.教研员的义务和待遇:,(1)协调本区域内各相关学校研究小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尽量不要重复。,(2)参与本区域内平时和中期检查工作。,(3)参与本区域内相关学校研究小组的结题工作。,十、课题研究的要求,(三)要求,(4)市州教研员辖区内只要有一个学校结题,就向其颁发结题证书。,(5)县市区教研员辖区内只要有一个学校结题,就向其颁发结题证书。,6.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1)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肖惠东、熊春玲、陈 智、肖帮启、张辛夫、王问洋、王胜华、熊 来、陈雨田、许晓林。,(2)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是:,开展平时和中期检查工作。,开展结题工作。,十、课题研究的要求,(三)要求,指导全省的课题研究,1.结题方式,十、课题研究的要求,(四)结题,(1)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结题。,(2)成熟一所学校,结题一所学校。,(3)不进行统一结题(会议结题),以现场解题为主,以通讯结题为辅(把所有材料都寄到我哪里去)。,2.结题成果,十、课题研究的要求,(四)结题,(1)加强中学物理初高中衔接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或加强中学物理生成性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 每校一篇)。,(2)中学物理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验研究或中学物理生成性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每校一篇)。,(3)编写相应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诠释)(每校9篇:新课2篇、实验课1篇、第一轮概念复习课1篇、新课后习题课1篇、第一轮复习习题课1篇、专题复习习题课1篇、实验复习习题课1篇、试卷评讲习题课1篇)。,(4)修订完善相应内容物理实验报告本(可以在目前学校所使用的物理实验报告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1本。,2.结题成果,十、课题研究的要求,(四)结题,(5)本课题相关内容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等的研究论文(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2篇)。,(6)结题报告(每校1篇)。,2015年9月以后开始中期检查。,3.结题时间,十、课题研究的要求,(四)结题,2016年9月以后开始结题申报工作。,2018年12月基本停止结题工作。,关于下午的安排,1.分小组讨论(14001530),每10个学校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老师,既作为本小组讨论过程的负责人,也作为本小组的大会发言代表。讨论的地点在本会议室。对大会发言较好的前10名学会发证书。,2.小组代表大会交流(15301730),每位代表发言时间810分钟。发言的内容为: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课题怎样研究效果较好、准备怎样结合教学开展课题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