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10105水泥强度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CP101-05水泥强度检验作业指导书(1)标题:水泥强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日 期日 期日 期修改概要修改号修 改 内 容 概 要修改人审核人批准日期水泥强度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方法依据GB175-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的泥强度检验、GB1344-9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检验;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的抗折和抗压强度试验。1.0仪器设备1.1胶砂搅拌机:采用双转叶片,搅拌叶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转动。搅拌叶片和搅拌锅由耐磨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1.5±0.5mm;搅拌锅的转速(负载)为65±3r/min,搅拌叶片转速(负载)为137±6 r/min;搅拌机拌和一次的工作时间为180±5s;锅内径为195mm,锅的深度为150mm。1.2胶砂振动台:由机座、台面、振动系统、支撑系统、夹紧装置以及电器制动装置所构成;振动系统由两个对称偏重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振动频率为28003000次/分,振幅为0.85±0.05mm(指放上空试模和下料漏斗时台面的中心全波振幅);振动部分重量为32±0.5kg(包括台面、夹具、电动机、拉杆和下弹簧、垫圈、螺母等);台面到电动机中心距离为200mm,偏重轮尺寸为120×250mm;振动子重量,每个8090(包括垫圈和螺钉),振动台台面面积约为360×360mm,台面上装有卡具的两个立柱间有效间距为166168mm,振动台应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电器制动装置应使振动台振动120s后自动停车,并在停车5s左右完全停止振动。1.3试模及下料漏斗: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及底座等组成,试模模腔的基本尺寸为A160;B40.2mm;C39.8mm,底座外形尺寸为245×165×160mm,由铸铁制成;隔板和端板应由45号钢制成,并应有编号;试模组件安装紧固后,隔板与端板的内壁各接触面应相互垂直,而最大对角线0101及0202的长度差不大于0.3mm,隔板与端板表面及底座的上表面必须磨平;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组成,漏斗用0.5mm白铁皮制做,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5mm,模套高度为25mm,用金属材料制成。2.0试体成型:2.1成型前将试模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2.2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为1:2.5,水灰比按同品种水泥固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为0.44;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为0.45。2.3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 料 用量水 泥(g) 540标准砂(g)1350搅和水(ml)硅酸盐水泥 238 普通硅酸盐水泥 238 矿渣水泥 238 火山灰水泥 248 粉煤灰水泥 2482.4胶砂搅拌时,先将称好的水泥与标准砂倒入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合5s后徐徐加水,加水应在2030s钟内加完,自开动机器起搅拌180±5s后停车.并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2.5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紧卡在振动台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匀地装入下料漏斗中,然后开动振动台;胶砂通过漏斗流入试模的下料时间应控制在2040s内,振动120±5s后停车。2.6振动完毕后取下试模,用刮平刀轻轻刮去高出试模的胶砂并抹平,接着在试体上编号;编号时应将试模中的三个试体分在二个以上的龄期内。 2.7试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应将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必须擦洗干净,以备下次试验时用。3.0试体养护:3.1编号后,将试模放入20±3养护室内进行养护,养护24±3h后取出,脱模时应防止试体损伤。3.2试体脱模后,立即放入20±2水槽中进行养护;试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水面至少高出试体20mm,养护水每两周更换一次。4.0强度试验:4.1各龄期的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 龄期 时间 3d 3d±2h 7d 7d±3h 28d 28d±3h4.2抗折强度试验:4.2.1每龄期取三条试体做抗折强度试验;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4.2.2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接近平衡位置。4.2.3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5N/S。4.2.4抗折强度按式(1-5)计算: 3PL Rf= = 0.0234P (1-5) 2bh²式中:Rf抗折强度(MPa); P破坏荷重(N); L支撑圆柱中心距即使100mm;b,h试体断面宽及高,均为40mm。4.2.5试体抗折强度取三块试体抗折强度的平均值并取整;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的±10%的应剔除,然后取剩下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的结果。4.3抗压强度试验:4.3.1用抗折试验后的两个断块进行抗压试验,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板中心。4.3.2压力机的加荷速度应控制在5±0.5kN/s的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4.3.3抗压强度按式(1-6)计算:PRc= = 0.4P (16) S×100式中:Rc抗压强度(M Pa); P破坏荷载(KN); S受压面积(4cm×6.25cm);抗压强度精确至0.1MPa。4.3.4六个抗压强度结果中剔除最大、最小的两个,剩余四个数的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如不足六个时,取所有试体的平均值。4.4试验程序:1、来样编号; 2、成型温度控制; 3、试验结果处理; 4、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