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doc

    • 资源ID:4393627       资源大小:107.50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doc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段(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 4 4 33 3 22 2 4 4 音域: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 2) 学唱 第一乐段:1、“La”模唱 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 比较:3 4 5 ,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 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 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1 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第二课欣赏保卫黄河走向复兴1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学生感受到中华儿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勇气,珍惜现在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中,视唱,对比欣赏,听辨乐器音色等方法,分析音乐要素感受情感。 3.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钢琴协奏曲和变奏曲。 (2) 学唱主题。 (3) 欣赏走向复兴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1歌曲游击队歌2竖笛游戏 二、新课 1欣赏保卫黄河 (1) 导入,学生视唱主题 (2) 简介作品背景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它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以黄河为背景,以壮阔的历史为场景,磅礴的气势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了中华儿女抗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的勇气。 (3) 聆听引子和主题初听 (4) 与同学们讨论什么是钢琴协奏曲? (5) 副听引子和主题,学生跟唱,加深印象。 (6) 欣赏第一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7) 欣赏第二变奏,听辨与主题的异同 (8) 聆听欣赏插部。 (9) 与主题相比在哪些方面有变化?你能说说其中包含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吗? (10) 小结:音乐加入了东方红的音调,弦乐和钢琴演奏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旋律把歌 曲推向高潮。这是插部,插部会采用新的素材,在变奏曲中很常见。比如东方红的旋律素材,就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欣赏走向复兴 (1) 播放歌曲听辨演唱形式。 (2) 师生交流 歌曲调式、风格、演唱形式、内容情绪。(3)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小结下课。第三课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唱歌中国军魂2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气。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分析、听辨音色等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 (2) 随录音学唱的方法学唱中国军魂 3.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感受作品中不同段落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2) 能辨别几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随伴奏演唱保卫黄河主题 2复习竖笛练习曲,竖笛游戏 二、新课 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朗诵歌词,学生想一想歌词描绘哪个历史时期的画面? 横断山,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qián)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选自肖华著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人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共10个乐章。四渡赤出奇兵是其中的第四乐章。歌词中表现毛泽东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强烈表示战士们是用双脚走过雪山,涉过草地的。 4.分段欣赏,完成表格。演唱形式,节拍速度,音乐情绪,表现场景。 5.师生交流完成音乐分析。 歌曲开始由圆号领奏,并加入定音鼓与弦乐,速度慢,音乐沉重。女声领唱缓慢悠长,表现了横断山恶劣的自然环境。6.欣赏一部分二乐段 男女二部合唱,混声四声部合唱,欢快热烈。7.欣赏二部分一乐段。 与一部分旋律素材相同,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男生齐唱的浑厚音色,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略带沉重的气氛。 8.欣赏二部分二乐段 男中音领唱,快板的敲击与合唱相呼应,表现红军战士乐观自豪的革命精神。学生感受女声领唱、男中音领唱、二部合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和艺术效果。 三、学唱中国军魂 1看谱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风格、情绪 2分析作品了解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观察视唱歌谱画出难点部分。4指导学生练唱歌曲难点。 5注意弱起,练唱变化音、三连音。6随伴奏演唱至熟练。 7完整演唱。 8介绍作品。游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学唱歌曲鳟鱼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教学目标 1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2)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3)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教学过程 1 聆听歌曲鳟鱼 (1) 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 教师提问: 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19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4 发声练习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5 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和 “ ”的音准。 (2)学生视唱歌谱。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6 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1)导入 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 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 金特归来的形象。 (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 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5)复听索尔维格之歌,对主歌、副歌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 (6)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7)教师总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第二课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 (3) 能够听辨乐曲中“国王的主题”和“王妃的主题”,辨识两个主题的发展及主奏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以简短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梗概? (2) 教师补充: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以音乐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这部组曲共四个乐章,今天我们欣赏第一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2.完整欣赏 (1)教师提问: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你能听出哪些乐器? (2)教师补充: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3 音乐知识 (1) 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重要成员。代表作品有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野蜂飞舞等。 (2) 组曲: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组合成的器乐套曲。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若干首乐曲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创作的、独立的标题性组曲。 4 分段欣赏 (1)聆听“国王的主题”,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 威严、冷酷) 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主奏乐器是什么? ( 长号、大号) (2)学生随琴学唱这一主题旋律。 (3)聆听“王妃的主题”,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 主奏乐器是什么? ( 小提琴) 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国王与王妃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4)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国王的主题”变化而来) 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配器越来越丰满) 刻画了怎样的大海形象?(波涛汹涌、浩瀚无际,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5)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景象?(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6)学生随琴视唱“平静的大海”主题旋律。 5 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完成下表。 6 拓展 (1) 教师提问: “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2)教师补充: 国王的残暴像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善良、美丽的王妃仿佛是宁静的大海泛起的朵朵浪花。 作曲家利用国王与王妃的主题来表现大海,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7 小结下课 第三课欣赏小巫师1课时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小巫师,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 2 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体验、对比、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音乐故事情节,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法国作曲家杜卡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 (2)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小巫师。 (3) 能够听辨小巫师中“扫帚主题”与“小巫师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欣赏管弦乐曲小巫师,这首乐曲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有同学了解这个故事吗?请给同学们讲一讲。 2 完整聆听乐曲 (1) 完整播放乐曲,教师提问: 作曲家运用了哪些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 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讲”故事的? (2)学生说出自己聆听乐曲后的初步感受。 3 作品介绍 小巫师又名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杜卡最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897 年。作曲家以歌德的叙事诗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形象鲜明的管弦乐作品。 4 作曲家简介 杜卡: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除小巫师外,还有印象主义歌剧阿里安娜与蓝胡子以及芭蕾舞剧仙女。 5 分段聆听音乐 (1)聆听“咒语动机”,教师提问: 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 音乐突然增强力度,表示什么?(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 音乐旋律是怎样发展的?(逐渐下行) 你听到哪些乐器的音色?(小提琴和单簧管) (2)聆听“扫帚主题”,教师提问: 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渐快) 乐谱中多处出现顿音记号,有什么特点?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有力的、跳跃的;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提桶取水的情景) 主奏乐器是什么?(大管) (3)学生随琴学唱“扫帚主题”。 (4)聆听“小巫师主题”,教师提问: 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小巫师怎样的神态?(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更为起劲地诵念咒语) 主奏乐器是什么?(木管乐器) (5)聆听结尾部分,教师提问: 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怎样的情景? ( 象征魔法师回来了) 乐曲恢复与序奏一样的慢速度,魔法师在做什么?(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 乐曲在怎样的气氛中结束?(在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6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在聆听前,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当扫帚主题第二次出现时,音乐有哪些变化? ( 音乐越来越热烈) (2)音乐的变化使你产生哪些联想? ( 使人联想到神奇的扫帚不停地挑水,屋子快被 水淹了,小巫师急得团团转) (3)当扫帚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音乐有怎样的变化?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 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小巫师都快急疯了) 7 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8小结下课第三单元 曲苑天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目标: 1、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使学生增加对我国曲艺音乐的了解与认识,感受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 在感受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采用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方法,学唱、表现歌曲。 3、 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相关知识;常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用京腔京韵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相关知识;常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用京腔京韵来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四世同堂视频片段,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欣赏歌曲 (1)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这首歌曲每唱一句都有一个间奏,在曲艺音乐中叫做过门。教师出示曲谱,对比分析前门情思大碗茶与北京琴书长寿村的过门。 (3) 学生跟唱过门。 3、学唱歌曲 (1) 朗读歌词 学生边击拍边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注意读出京腔的“儿化音”。 找出每个乐句中的装饰音单独学唱,引导学生感受其作用。 (2) 学唱歌词 按照歌词结构,分两部分学唱。 教师提问:A段从“我爷爷小的时候”至“就着一口大碗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情绪上有没有变化?你认为怎样表现更为恰当? 教师提问:B段从“来”开始到结束,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3) 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表演歌曲? 学生分组展示。(4) 分组讨论 前门情思大碗茶在音乐风格、艺术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下课2 第二课时 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内容: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 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经典作品,对北京曲艺音乐产生兴趣,关注民间曲艺音乐的发展。 2、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范唱等方法,感受曲艺音乐的魅力;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 3、 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及代表艺术家。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经典作品,感受曲艺音乐的魅力;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片段。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 导入 播放丑末寅初视频片段,教师提问:京韵大鼓表演形式有什么特点? 教师投影显示京韵大鼓常用伴奏乐器:鼓、板、三弦。 观看示范演奏鼓、板。 (2) 欣赏 教师简述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剧情。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运用了京韵大鼓的音调? 教师播放范唱录音,教师提问:歌曲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分析“花香之地无和平”一句的旋律特点,学生模仿学唱。 (3) 简介骆玉笙 简介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欣赏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视频,感受她的音色特点和演唱风格,并模仿演唱第一乐段。 2、简介曲艺音乐 (1) 结合多媒体,教师介绍汉代说唱俑。 (2) 教师总结:曲艺音乐是融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中“说”与“唱”的结合,是曲艺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本质的特点。 3、 课堂练习 教师多媒体显示鼓、板、三弦、扬琴、四胡等乐器图片,学生能准确说出这几种乐器名称,并知道是哪个曲种的主要伴奏乐器。 4、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及知识要点,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蝶恋花·答李淑一布谷鸟儿咕咕叫 教学内容: 1、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2、 欣赏布谷鸟儿咕咕叫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进一步了解曲艺音乐的愿望,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2、通过模仿学唱与对比欣赏的方法,分析唱腔基本特点、听辨音色等方式,使学生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3、了解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几种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苏州弹词,四川清音等相关知识,了解几种说唱音乐的特点;能分辨几种不同曲艺音乐的类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 (1) 初次聆听 教师提问:能听懂这段唱腔的唱词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聆听方言 唱腔中那些字的读音与普通话不一样? 学生跟老师一起轻声以苏州方言诵读唱词,感受语言的韵味。 教师提问:在苏州方言里“轻”是读第四声的,它在演唱时有什么特点? (3) 整体欣赏 教师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教师提问:哪几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 这段唱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琵琶、三弦)(4) 对比欣赏 再次聆听,划分唱腔段落。 教师启发学生感受前后两个段落不同的情感变化。 (5) 简介苏州弹词 教师播放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唱视频,学生了解苏州弹词的演唱形式。 2、 欣赏布谷鸟儿咕咕叫 (1) 整体聆听,感受唱腔特点。 (2) 模仿练习“哈哈腔”。 (3) 介绍四川清音及其代表人物。 3、 课堂练习 教师播放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北京琴书、山东快书等曲艺片段,学生听辨曲种。 4、小结下课 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学习、了解曲艺音乐,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第四单元 西乐撷英(二)教学内容1. 唱歌:摇篮曲 2. 欣赏: c 小调练习曲 3. 欣赏:流浪者之歌4.欣赏: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 5.选听:女武神 6.竖笛演奏:进行曲 摇篮曲歌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一首音诗,摇摆于主、属两个和弦之间,使人想象出慈祥的母亲轻轻摇动着摇篮的情境。歌曲的旋律徐缓、轻柔,在安详的意境中,表达了母亲对婴儿无尽的关爱之情。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 2.提示学生注意换气的位置。 3.歌曲中出现的双倚音,演唱时要注意轻 而连贯,要有一气呵成之感。 4.选择具有摇摆感觉的半分解和弦伴奏, 选用主、属和弦即可。艺术歌曲 泛指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采用钢琴 为伴奏乐器的小型室内演唱的声乐独唱曲,是 介于传统民歌和抒情歌曲之间的一种形式。它 与歌剧齐名,成为声乐艺术殿堂中的两大支柱。 舒伯特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艺术歌曲的特点 1.歌曲的主旋律与钢琴伴奏如红花绿叶,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歌曲的抒情性胜于戏剧性,但不排斥戏 剧性。 3.歌曲的可唱性和可听性较强。 4.歌曲的创作以诗的结构来确定其曲式; 演唱定调,可视演唱者的音域、声部而调整。 c 小调练习曲 乐曲由波兰音乐家、被誉为“钢琴诗人” 的肖邦创作。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爱 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 c 小调练习曲就 是其中的一首。这首乐曲又被命名为革命练 习曲。它不同于一般技术训练的练习曲,而 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赋予练习曲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欣赏提示 乐曲的低音部分以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大幅 度地急骤起伏,如同心潮在咆哮;高音部分以 加强八度的附点节奏弹出具有英雄气概的刚毅 主题,如同在狂风逆浪中奋臂疾呼。期间激昂 的号召、内心的苦痛、愤怒的抗议等各种情绪 轮番交错,形成一阵阵巨大的声浪,表现了肖 邦起伏澎湃的心情。乐曲的结尾表达出作曲家 对祖国前途的深深忧虑,但最后仍然回到刚毅 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听赏乐曲中左手快速的十六分 音符,对于营造气氛所起的作用。 2.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和节奏紧凑、舒缓相 间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3.对比欣赏,请学生说一说音乐表现要素 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流浪者之歌 作品介绍 乐曲又名吉普赛之歌,西班牙小提琴 家、作曲家萨拉萨蒂创作。他的小提琴演奏技 巧纯熟、音色迷人,演奏风格既典雅、优美又 热情、奔放。此曲是作曲家在布达佩斯旅行期 间,根据几首吉普赛旋律创作而成,优美的旋 律与高超的技巧,在这首乐曲中得到了充分体 现。 2.吉普赛是一个流浪民族,公元10世纪前 后,吉普赛人开始流浪。现在,吉普赛人几乎 遍布世界各地,大约两百万多人,其中大部分 居住在欧洲,少数已经定居。吉普赛人擅长歌 舞,他们的音乐带有伤感、哀怨的情调,这和 他们穷困、流浪的生活有关,但有时也热情奔 放,表现了他们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性格。 3.萨拉萨蒂曾到匈牙利演出,听到匈牙 利吉普赛人的音乐,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于是,他采用吉普赛音乐素材,并结合匈牙 利查尔达什舞曲,创作了流浪者之歌。 它好似一幅活动的音画,把吉普赛人的生活 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欣赏提示 1. 流浪者之歌也有译作吉普赛之 歌。全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2.开始是序奏,c小调,四四拍,中庸速 度。先由乐队全奏一段伤感的旋律。紧接着, 独奏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同样的乐句。从提琴 有力的演奏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悲愤的情感: 3.这段音乐一出现,会使人们想到这样的 情景:在一个吉普赛小乐队前站着一名小提琴 手,他指挥并领着这个乐队进行合奏,这正是 吉普赛人传统的演奏方式。在它之后,小提琴 演奏一大段“华彩”,它是用富有特色的吉普 赛音乐素材写成的。在吉普赛常用的音阶里, 第四音常常升高半个音,而第三音和第六音则 降低半个音,这首曲子正好有这些特点。 4.当人们听完小提琴的这段“华彩”, 会感到它的民族风味浓郁,甚至有置身于吉 普赛人之间的感觉。 5.第二部分是柔和的慢板,速度比较自 由。它把吉普赛人生活中忧郁、痛苦的一面 作了细致的描绘:在这一段里,小提琴继续发挥了各种演奏技巧。 6.第三部分曲调优美,略带哀怨气氛: 7.它是根据一首吉普赛民歌曲调写成的, 描写了吉普赛人到处流浪卖艺的贫苦生活。旋 律优美动人,但蕴藏着痛苦和辛酸。 8.最后一部分是有生气的、活泼的快板, 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乐曲从c小调转到C大调 上,小提琴和乐队一反前面那种哀怨的情绪, 爆发出火一般的热情,表现出吉普赛人豪放的 性格和乐观的情趣,即使生活在困难之中,他 们也能寻找到快乐。 9.最后一段演奏速度非常快,发挥了小 提琴的高超技巧,例如快速跳弓、左手拨奏 与右手拉奏交替运用等。乐曲在情绪上越来 越高涨,最后在极为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 束。教学建议1.用缓慢的速度视唱第三主题。2.对比欣赏第三、第四部分,体会两种 不同的性格特征悲哀、宿命和粗犷、豪 放。3.结合第三主题旋律,复习和声小调的 音乐知识点。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 作品介绍 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创始人。地狱中 的奥菲欧是他于1858年根据希腊神话改编、 创作的一部轻歌剧。但现在这部剧已经很少演 出,人们常听到的只有它的序曲和其中的加 洛普舞曲。久而久之,人们还以为这首乐曲 是他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教学建议 1.用竖笛吹奏乐曲的第三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为竖笛吹奏伴奏。 2.把第二主题的旋律做成问答式的练习。飞翔的女武神 作品介绍1.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于1875年 根据齐格弗里德的传说和斯堪的纳维亚神话而 创作的四部曲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 格弗里德神界的黄昏的统称。2.瓦格纳为歌剧艺术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 献。他试图把音乐、剧本、表演、美术造型和 戏剧等方面加以综合。瓦格纳的歌剧不再是以 往的那种以音乐为目的和归宿的“歌剧”,而 是以戏剧为主体并以音乐为手段来表达的“乐 剧”。教学建议1.从学生熟悉的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旋律导入,进而介绍作曲家。2. 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音响背景中,辨析旋律的进行;视唱辉煌的主题旋律,演唱时要找三连音的感觉。浪漫主义音乐从1820持续到1900年。浪漫 主义音乐在音色、力度与音域上比古典主义音 乐更广,其和声范围更宽,强调丰富、不稳定 的和弦。古典主义音乐中,形式和规程占支配 地位,而浪漫主义所表现的内容占支配地位。浪漫乐派的特点1.强调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2.富有表现的目的与主题。3.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4.标题音乐。5.富有表现的音色。6.丰富的和声。7.力度、音高与速度范围的扩展。进行曲教学建议1. 复习双吐的演奏技法2.第二行第2小节节奏单独练习。 3. 注意高音升4的指法。 4.反复记号的顺序识别。 5.中音升5的指法练习。第五单元舞剧音乐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体 裁的音乐作品,加深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识、 理解和感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传 承中国音乐文化,培养热爱中华音乐文化的感 情。教学内容1. 唱歌:大红枣儿香又甜2. 选听:窗花舞 3. 欣赏:场 景 4. 选听:拿波里舞曲 5. 欣赏:快乐的女战士6.选听:水草舞 7.选听:莫高绘画的舞蹈 8.竖笛演奏:丝路花雨(片段)大红枣儿甜又香 作品介绍1.芭蕾舞剧白毛女,1964年根据歌剧 白毛女剧情改编。1965年公演于“上海之 春”。舞剧保留了原剧中的多段为人们喜爱的 唱段,同时又创作了大红枣儿甜又香等新 的唱段。大量运用歌曲为芭蕾舞伴唱,是为了 帮助刻画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演绎剧情,这 在当时是个大胆的尝试。2.歌曲大红枣儿甜又香选自舞剧第五 场,是一群妇女带着盛满大红枣的篮子,慰问 人民子弟兵时跳的一段群舞的伴唱歌曲。歌曲 为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