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区居住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docx
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桥梁跨越谭家坝沟,桥梁全长21.04m,上部结构采用1x13In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梁全宽5.5叽两侧设置0.5In防撞墙,桥面净宽4.5m。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二、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司签订的设计合同及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3、中贝天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云阳县巴阳镇望丰村等移民村移民安置区居住环境整治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22年8月):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6、公路用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10、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3、公路工程基本德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4、其它现行规范及规定。三、技术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道路等级:四级公路(H类);(2)设计车速:15kmh;(3)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I级;(4)设计洪水频率:1/25;(5)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6)桥梁设计使用年限:30年;(7)设计安全等级:二级;(8)纵坡:1%;(9)横坡:车行道双向1.5乐(10)结构抗震标准: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规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计方法选用C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四、工程地质概况(1)气象设计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夏热多伏旱,秋凉多绵雨,冬季干冷。根据邻近的云阳气象站1960年2019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135.4mm;多年平均气温18.5C,极端最高气温42.9T(1994年8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4.OC(1977年1月30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4.5乐多年平均雾日11.4天,多年平均无霜期329.3天:多年平均日照1405.8h;多年平均最大风速IL2ms,多年平均风速L5ms,多年最大风速30.5m/s。(2)水文谭家坝沟为长江北岸一级支流,位于云阳县巴阳镇境内。河流发源干铁峰山南麓与万州区交界的杉木尖一带,流域形状呈长条形,河流自北向南流经蔡家漕、茶(4)地层岩性据地面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J)、第四系全新统层冲洪积(Qj明)、卵石土(Q”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J2s),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地层厚度变化大。其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1)素填土(Qf):杂色,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碎石块组成,夹含量2540%的砂岩块石,粒径270Cm不等,棱角状。该层为堆填形成,未进行充分碾压,堆填年限10年。2)粉质粘土(Q;E):黄褐色,稍湿,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光滑,摇震无反应,手搓易成条,一般呈可塑状。3)卵石土(Q引:色杂,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片等组成。结构稍密-中密,稍湿,摇震反应轻微。卵石含量约占60%,成分为砂岩,卵石粒径20'150mm,余为细砂、粘土充填。磨圆度一般,呈次圆状,少许棱角状,级配较差,分选性一般。基岩4)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以泥岩、砂岩泥岩:紫红色,局部夹灰色团块,及白色钙质结核,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地段夹砂质条带或含砂质较重,部份相变为砂质泥岩。暴露于大气中极易风化开裂。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强风化层在场地均有分布,层厚一般较小为0.6-2.2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825cm柱状,层厚大于IOn1。砂岩:灰褐色、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褐色泥质条带、团块,泥钙质胶结,夹泥质砂岩薄层,强风化带岩芯破碎,中风化带较完整,灰褐色、灰白色,岩芯呈短柱、碎块状,一般节长512cm,最楼子、鸡行坝,最终于三龙桥处汇入长江。谭家坝沟流域面积17.7km2,河道全长10.6km,河道平均比降56.9%。工程河段控制断面位于冯家榜处,控制集雨面积13.2km2,河道全长7.53km,河道平均比降7L2%o.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程区河谷深切,山高坡陡,沟谷发育,排泄条件好,地表降水大部分形成坡面流汇入沟谷,再排泄于谭家坝沟,少部顺裂隙和孔隙入渗地下而成为地下水。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及孔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多以裂隙泉水形式出露,其富水性极不均一。测区内裂隙水位一般较低,裂隙泉水出露少,流量小。孔隙水主要埋藏和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绐,河床、漫滩、阶地冲洪积层中富水性较好,残坡积,崩坡积层中富水性较差。(3)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巴阳镇望丰村,河道在该处较平直,由西北流向东南,属构造侵蚀堆积低山河谷地貌。工程区呈长条状展布,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工程区坡度陡缓不一。岸坡顶大部分已被场平,场地平整。消落区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1425°,为粉质粘土边坡。后缘为云阳县巴阳镇巴阳村。工程区内最高点高程180.7m,西南侧江边最低高程150m,相对高差约30.70m。工程区属造侵蚀堆积低山河谷地貌。谭家坝沟由西北流向东南流经工程区,河道略有弯曲。谭家坝沟河床一般宽58m,最宽处约20.0m,河床高程242288m,工程区呈长条状展布,总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两岸与河床之间部分为天然陡坎,局部为已建挡墙,高度一般1.59.5m,两岸阶地断续分布,阶地地形平坦,阶面高程242290m,阶面宽一般1020m,局部大于30m,局部段河床基岩裸露。河道从上至下主要分布8座桥梁。连接两岸交通,现状稳定性良好。(6)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工程区地处谭家坝沟斜坡地带,岸坡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工程区地表水多以面流形式注入谭家坝沟。谭家坝沟为区内地表水排泄基准面。2)地下水类型及含水性勘察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介质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现根据其类型分述如下:松散介质孔隙水:松散介质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及卵石土层中。人工填土层、卵石土层孔隙及裂隙发育,其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粉质粘土层孔隙不发育,渗透性差,为隔水层。因此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谭家坝沟水位影响,在汛区,谭家坝沟水回落,谭家坝沟水位低于孔隙水位,该类地下水主要经孔隙向谭家坝沟内排泄;反之,在非汛区,因谭家坝沟水蓄高,谭家坝沟水经孔隙向勘察场地内渗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岩层风化层中。场地基岩岩性主要为泥岩,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场地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最后汇入谭家坝沟内。因此该类地下水受谭家坝沟水影响,谭家坝沟蓄水季节及雨季较丰富,非谭家坝沟蓄水季节的旱季较贫乏。综上,该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介质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谭家坝沟水的补给,在勘察区未见地下水露头,并在勘察区深埋。松散介质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填土中,埋深较浅,与谭家坝沟水位基本一致,具较统一地下水位,与谭家坝沟水力联系密切,主要接受谭家坝沟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3)土的渗透性评价根据试验成果及该地区经验,人工填土渗透系数:K=l.2×10Ws,为强透水长20Cni,局部30Cm以上。(5)地质构造及地震1)地质构造本区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以来经历了多次整体抬升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以夷平作用为主,全新世以来该区相对稳定,表现为河流弯曲下切,形成阶地,无明显断裂活动或差异性升降活动。勘察区在构造上位于为黄柏溪向斜的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区内无断层,也无大规模裂隙发育。1520N18°,为原生结构面,无软弱夹层,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l-2m,无充填,结构面为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现场调查,该场地主要发育有以下二组裂隙:第一组优势裂隙:产状倾向110°,倾角78°o为构造裂隙,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2Tmn,无充填或少量钙质薄膜充填,裂隙延展性中等,贯通性一般,水平长一般l-3m,垂直高一般小于2.0m,间距0.81.5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第二组优势裂隙:产状倾向202°,倾角80°。为构造裂隙,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2-3mm,无充填或少量钙质薄膜充填,裂隙延展性中等,贯通性一般,水平长一般l-2m,垂直高一般小于1.5m,间距0.51.2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2)地震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划定的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宸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因此,本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良好,适宜兴建本工程。强风化砂岩24.2*/350*160*中等风化泥岩25.0(25.5)6.94.475902500中等风化砂石24.5(25.0)*26.019.3286009430表4-2边坡参数建议值岩性粘聚力C标准值(kPa)内摩擦角标准值C)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水平抗力系数MNms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M30砂浆与孔量极限粘接强度标准kPa底擦数基摩系填土030(25)/8*/0.30粉质粘土24.0(17.0)13.4(9.4)/15*40*0.25*卵石03580*120*0.35*强风化泥岩/60*200*0.35强风化砂岩/120*250*0.35*中等风化泥岩48030231*90*/350*0.45*中等风化砂岩130034.0850200/8000.50表4-3结构面参数建议取值表结构面类型结合程度c(kPa)()层面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30*14*Jl硬性结构面结合差50*18*J2硬性结构面结合差50*18*层;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7.9×10Ws,为弱透水层;卵石渗透系数:K=2.5×IO,cms,为中透水层:泥岩渗透系数:K=l.5×10cm/s,为弱透水层。砂岩渗透系数:K=6.0×106cms,为弱透水层。4)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据收集的资料可知,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Ca.Mg型水,PH值为6.928.75,为中性或碱性水,矿化度0.186-0.545gL,属于低矿化度水,总硬度7.2118.76度,无侵蚀性C02和结晶类侵蚀,该区域内地下水及土对舲及於中钢筋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7)不良地质作用本次勘察范围未见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本次勘察范围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为塌岸,勘察区前缘其影响区可见坡面强风化泥岩岸坡坡脚在地表水及其它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被软化或掏蚀,岸坡上部物质失去支撑,从而造成局部下错坍塌,从而使岸坡坡面产生渐变性后退。局部库岸段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在库水作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岸坡可能沿某一软弱结构面产生一定规模的滑移失穗。(8)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表4T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表岩性重度(kN/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极限承骤力标准值(kPa)承载力特征值(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天然饱和填土20.0(20.5)/粉质粘土19.7(20.0)/39619850*卵石20.5(21.0)*/380*190*120强风化泥岩24.5*/300*140*注重桥梁结构细节设计,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和强度等级,防止由于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引起钢筋钝化膜破坏的目的;混凝土结构的任何损伤与破坏,一般都是首先在混凝土中出现裂缝,裂缝是反映混凝土结构病害的晴雨表。反过来,裂缝的存在会增加混凝土渗透性,提供使侵蚀破坏作用逐步升级、混凝土耐久性不断下降的渠道。当混凝土开裂后,侵蚀速度将加大、加快,形成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进一步退化的恶性循环。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除按规范要求,控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工作裂缝以外,采取构造措施,加强构造钢筋,控制混凝土施工及使用过程大量出现的非工作裂缝。桥面铺装会采用C40防水舲,重视防水层设计。混凝土铺装层内设置钢筋网,防止混凝土开裂。此外,加强桥梁泄水管设计,使桥面积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而不渗入梁内;加强桥梁伸缩缝处的排水设计,防止水从伸缩缝处渗入梁内。八、主要建筑材料8.1混凝土、水泥: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为52.5和42.5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板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8.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RB400、HPB300钢筋,HPB300钢筋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铜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17)的规定,HRB400钢筋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要求。除特别说明外,外径216mm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范(JGJ107-2016及DB50/5027-2004)要求。8.3焊条说明:1、*为根据地区经验取值,O内为饱和值。2、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等于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Ll的地基条件系数(岩体完整性为较完整);中等风化岩体承载力特征值等于地基极限承载力乘以0.33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3、当岩体较完整时,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90的折减系数确定。岩体粘聚力标准值可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以0.30的折减系数确定。当岩体较完整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根据结构面产状和岩体完整性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确定。当结构面不起控制作用时折减系数可取0.40o4、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附录G岩体性质指标标准值及结构面抗剪强度表G.0.1确定。五、桥型方案本工程桥梁跨越谭家坝沟,桥梁全长21.04m,上部结构采用1x13m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梁全宽5.5m,两侧设置0.5m防撞墙,桥面净宽4.5u下部采用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六、桥梁抗震设计情况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划定的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宸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桥涵构造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要求采取以下抗震措施。在桥台帽梁两端设横向抗震挡块,防止横向落梁。七、桥梁耐久性设计及措施(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1(梁体15()。(8)混凝土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混凝土、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9)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0)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11)梁体混凝土试件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养护。9.1.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o9.1. 3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规范(GB8076-2008)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HPB300钢筋、Q235钢采用E4303型焊条,HRB400钢筋采用E5003焊条。8.4支座支座:采用GJZ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选用应满足交通行业技术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的要求。8.5伸缩缝采用Cd40型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九、注意事项9.1 混凝土工程9.1.1 总体要求(1)施工前必须做好配合比试验(强度、弹模、收缩率、初凝时间等),综合考虑施工程序、工期安排、环境影响等各种因素,通过试验,保证混凝土强度,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良影响。(2)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进度和振捣密实,所有工作缝应认真凿毛清洁,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并应注意混凝士的养生。所有外表面均应达到平整、光洁。(3)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确保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开裂,混凝土中应通过配合比试验掺入适量的优质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4)养护要求:混凝土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混凝土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5)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C以下。(6)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5°C以下。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3)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位置,但应确保纲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4)钢筋直径316mm时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TlO7-2010)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5)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6)铜筋接头(包括箍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9.3空心板9.3.1空心板现浇<1)本工程空心板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支架搭设前应清除地基表层腐殖土、松软土。如遇地质情况较差的地段应对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地基满足要求。(2)支架搭设前应对支架搭设处进行围堰,同时对河道内水流进行导流并开挖截水沟,避免河道内流水侵泡、冲刷支架基础,造成支架基础沉降。(3)在施工空心板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不得小于桥梁自重。本桥梁在跨中设置30mm预拱度。(4)浇筑空心板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伸缩泄水管、防撞护栏、支座等附属设施预埋件是否齐全,确定无误后方可浇筑。施工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控制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nno浇筑混凝土时应充分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其质量。9 .3.2其他(D现浇空心板顶面应拉毛,IOOXlOOmm面积中不少于1个点,以利于新10 1.4骨料(D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混凝土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4)桥梁使用高强混凝土,因而必须仔细研究确定施工工艺和所选用的材料,进行高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C50及以上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拌制。9.1 .5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不得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9.2 钢筋工程(1)所有铜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M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2)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量尤为重要。特别是栏杆底座等的外露面,必须做到尺寸准确、线条顺适美观、表面光洁、色彩一致,无气泡无须抹面掩饰。为此必须事先做好施工划线放样,并采用具有足够刚度、加工精良的整体性钢模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表面质量的缺陷。(3)桥面伸缩缝,生产厂家应提供安装图(包括各种温度下的安装宽度),并派人现场指导安装。伸缩缝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应切割铲除,然后浇筑环氧混凝土,以保证行车平顺。(4)桥墩、桥台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5)支座组装后高度偏差应符合满足交通部现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且支座四脚高差不得大于2mm。支座埋入空心板部分的构件,应尽可能与空心板内的钢筋焊接在一起。(6)在实施伸缩缝预埋钢筋时,施工单位应向厂家提供我院相关设计图纸,确定预埋钢筋的形式是否与所选产品相一致,如有冲突,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作相应调整。(7)注意根据相关图纸预埋伸缩缝、支座、护栏、泄水管等有关预埋件。9.6 其他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放样之前,必须对桥台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桥面、桥台等各部位设计高程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若发现计算结果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复查。(2)施工单位应对桥位坐标、桥梁高程实地放样,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施工。(3)桥台开挖弃渣堆放在指定地点,另外三面放坡开挖时注意开挖坡率不小于1:1,同时应注意做好坡面防护工作。(4)若现场实际地质条件与勘察不符应报请业主、监理、勘察和设计单位共旧混凝土良好结合。(2)本图设计钢筋长度未考虑折减,实际施工下料时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控制。(3)严格控制支座标高,避免支座脱空。9. 4桥台施工1)桥台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2)支座垫石表面应确保水平,同一垫石内任意点高差不得大于2mm,为确保支座间的均匀受力,垫石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亦不得大于2廊。3)桥台台后填土应采用>35o透水性良好的砂土,填土过程中应分层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压实度不低于90%。4)桥台、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5)施工方案应保证桥台结构的完整性,应少设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性孔洞、避免切断结构受力钢筋。施工设置的临时性孔洞,应事先提出有关施工设计资料,并会同设计等有关部门协商认可。9.5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桥面系的安全、平顺、协调和高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良好景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桥面系工程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保证桥面系施工有足够的施工周期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切忌抢工赶时、粗制滥造。(D桥面系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在桥面系工程施工之前,应对主体工程进行阶段质量睑评,对其影响桥面系施工的工程缺陷和遗漏的预埋件,要及时修补和补埋。特别是对桥面标高进行认真的测量核实。如桥面标高与设计值的高差在±2cm内,则可局部调整桥面铺装厚度,否则须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2)桥面所有混凝土除内在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外,其外观质同处理解决。(5)钢筋混凝土嵌岩桩桩身完整性检测:a、采用超声波法检测判定桩身的完整性,检测范围为100%ob、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定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并判断桩端嵌固情况,检测范围为桩基数量的50%。(6)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都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结构安全、交通安全和行人安全。(7)拟从桥上通过管线应在人行道板安装前敷设完成;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他可燃、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气体管。(8)成桥后应作荷载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9)设计中其他未详之处按如下原则处理:建设项目参与各方及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并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要求;以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环保为指导思想,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路。(10)其它未尽事项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