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医大儿科学教学大纲.docx
儿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八版修订).前言儿科学的任务是改善小儿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及母乳喂养优点,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生理,使学生能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成为卫生部要求的合格生。儿科学理论课总学时65,理论课50学时,每学时40分钟,实践课15学时。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 .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3 .掌握各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教学内容】1. 一般介绍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 一般讲解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讲述。前者包括解剖、功能、病理及免疫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3. 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 .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 .熟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3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各种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教学内容】1 .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包括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2 .一般介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内因和外因)。3 .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1)重点讲解体重: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增长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2)重点讲解身长:出生身长、2岁前后增长规则、计算公式、测量方法、上下部的意义及年龄特点。3)重点讲解头围、胸围的发育和测量方法、正常值,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出牙时间、顺序及影响因素。4) 一般讲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结合小儿神经系统的形态及功能发育阐述各年龄小儿运动功能、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第三章儿童保健【目的要求】1. 了解各年龄期保健原则及保健重点。2. 了解儿童的具体保健措施。3. 熟悉小儿的预防接种。【教学内容】1 .讲解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2 .重点讲解儿童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实施程序。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目的要求】了解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儿科疾病治疗原则【教学内容】实验课讲解如何病史采集和记录,如何体格检查了解儿科疾病治疗原则第五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目的要求】1. 了解合理的营养是维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患儿康复的必要条件之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掌握婴儿喂养方法。2. 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转化。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3. 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第一节儿童营养基础1 .营养素与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2 .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L母乳喂养:人乳的特点、人乳的成分变化、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及不宜哺乳的情况。3 .部分母乳喂养。4 .人工喂养。5 .婴儿食物转换。第三节婴儿营养与膳食安排1 .幼儿进食特点。2 .幼儿膳食安排及进食技能培养。第四节维生素营养障碍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 .维生素D的来源(三个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两次羟化过程)。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四期: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血生化检查特点等)4 .本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与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的鉴别。5 .本病的预防与治疗,强调综合性措施(包括户外活动、合理喂养、维生素D疗法与钙剂的应用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1 .本病的病因(基本同佝偻病)和发病机制。2 .临床表现(隐匿型、典型发作一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3 .诊断(注意血钙水平)及鉴别诊断。4 .治疗措施(注意治疗流程)及其与佝偻病不同之点。第七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目的要求】1. 了解新生儿医学的重要性、国产医学的意义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掌握各种新生儿(足月儿、未成熟儿、过期产儿等)的定义、解剖生理特点及护理。熟悉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2.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及窒息后机体的病理生理的变化。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3.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度。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4. 了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5. 熟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熟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其特点。6. 了解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7. 了解新生儿免疫功能特点。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及感染途径。熟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 .新生儿定义、新生儿学及围生医学的定义范畴。2 .新生儿分类:根据出生时胎龄、体重及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1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2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3 .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第四节新生儿窒息1 .新生儿窒息的概念和病因。窒息的本质是缺氧。2 .新生儿窒息后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窒息时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窒息时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呼吸改变,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3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胎儿宫内室息,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APgar评分),各器官受损表现及并发症。4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详细步骤和程序。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发病机制分脑血流改变和脑组织代谢改变两个方面。2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轻、中、重度分型临床表现。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和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中、重三度。3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特殊检查及诊断。主要检查方法有血清酶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4 .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支持疗法和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等。第八节呼吸窘迫综合症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早产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最主要因素。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胃液泡沫试验和X线胸片检查较特异。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不难确诊,应与湿肺、肺炎、隔疝等相鉴别。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氧疗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第九节新生儿黄疸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鉴别要点。3 .介绍几种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的病因、特点及诊断。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1.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3 .新生儿溶血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4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措施(产前处理、新生儿处理)。第十一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1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免疫功能的特点,重点讲解本病的感染途径。2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强调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性。3 .抗生素治疗原则、具体用药,综合性治疗措施。第八章遗传性疾病第二节染色体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目的要求】掌握先天愚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熟悉本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了解本病的病因与预防。【教学内容】L先天愚型的临床特征:愚性面容、智力低下、发育落后、皮纹改变,常有内脏畸形。2 .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外,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3 .染色体畸变的分型(标准型、易位型、嵌合体型)及各型的遗传特点。4 .本病的遗传咨询及治疗。5 .本病的预防措施。第九章免疫性疾病【目的要求】1. 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病理变化及预后。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治疗及预防。2. 了解过敏性紫瘢的病因、发病机理。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熟悉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过敏性紫敏的治疗原则及预后。3. 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川崎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教学内容】第五节风湿热1 .病因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2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肤症状)及诊断标准(Jones诊断标准)。3 .鉴别诊断。4 .治疗与预防(长效青霉素的应用)。第七节过敏性紫瘢1 .过敏性紫瘢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与免疫异常有关。2 .过敏性紫瘢的病理改变:毛细血管炎为主。3 .过敏性紫瘢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4 .过敏性紫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皮疹,分型。5 .过敏性紫瘢的治疗: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6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肾脏受累及程度。第八节川崎病1 .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有关,血管壁损害。2 .川崎病的病理:全身性血管炎,4期。3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发热(5天以上)、球结合膜充血、唇及口腔表现、手足症状、皮肤表现、颈淋巴结肿大。4 .川崎病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5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6 .川崎病的鉴别诊断。7 .川崎病的治疗原则:阿司匹林+IVIG。8 .预后:多数预后良好,长期复查。第十章感染性疾病一结核病【目的要求】1 .熟悉结核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史特点。2 .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3 .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化疗方案及预防措施。4 .掌握原发型肺结核特征,熟悉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具有的参考指标【教学内容】1 .结核杆菌的特征和传染途径,讲解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制。2 .本病的诊断方法。3 .结核菌素实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4 .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5 .原发型肺结核特征,病理转归,诊断及鉴别诊断,判断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具有的参考指标。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以及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 .掌握小儿腹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以及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3,熟悉小儿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熟悉常用溶液的组成和应用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胰腺、肠道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小儿腹泻1 .病因:感染性与非感染因素。2 .发病机理:“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3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4 .诊断及鉴别诊断。5 .治疗:饮食疗法、合理用药、护理及对症。液体疗法:见下一节(小儿液体疗法)。6 .预防。第三节小儿液体疗法1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2 .各种常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3 .液体疗法的具体措施。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 .熟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特点,体格检查方法。2 .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掌握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 .熟悉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预防。了解本病发病机制及病理。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5 .熟悉肺炎的分类。6 .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熟悉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生理、X线表现。掌握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和检查方法1 .解剖特点: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胸廓。2 .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奏;呼吸型:呼吸功能特点。3 .免疫特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4 .检查方法:呼吸频率改变、吸气三凹症、吸气喘鸣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一般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及两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表现。2 .实验室检查。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病的早期、急性阑尾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及其治疗,特别高热惊厥。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呼吸道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两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干啰音。中粗湿啰音或痰鸣音。第六节支气管哮喘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免疫因素,神经、精神和内分泌因素,遗传学背景。2 .病理和病理生理:支气管痉挛,管壁炎性肿胀,粘液栓形成,气道重塑。3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体征、哮喘危重状态定义。4 .诊断:儿童哮喘诊断标准。5 .鉴别诊断: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6 .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哮喘危重状态的处理。第七节肺炎的分类肺炎的分类,包括病理分类、病因分类、病程分类和病情分类、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肺炎发生地点分类。第八节支气管肺炎1 .支气管肺炎的病因。2 .病理变化包括:呼吸功能不全、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紊乱、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3 .临床表现包括:主要症状、体征、重症肺炎的表现、4 .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5 .辅助检查包括外周血检查、病原学检查及X线检查。6 .诊断:典型症状(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和(或)X线胸部肺炎表现7 .鉴别诊断: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哮喘、肺结核。8 .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及护理、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并发症及并存症治疗。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 熟悉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循环的变化。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和临床特点。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步骤及有关辅助检查的应用价值。3. 了解ASD的病理解剖分型。熟悉ASD的血液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ASD的临床表现和重要辅助检查的改变。了解ASD的治疗。4. 了解VSD的病理解剖分型。熟悉VSD的血液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变化,肺动脉高压产生机理和后果。掌握临床表现及重要辅助检查的改变。了解VSD的治疗。5. 了解PDA的病理解剖分型。熟悉PDA的血液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及重要辅助检查的改变。了解VSD的治疗。6. 掌握TOF的病理解剖,熟悉TOF的血液动力学和病理生理改变。掌握临床表现及重要辅助检查的改变。掌握TOF缺氧发作的治疗,了解VSD的外科治疗。【教学内容】第一节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1 .介绍心脏胚胎发育。2 .讲解出生前后血液循环改变。第二节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1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步骤:病史询问、体格检查。2 .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辅助检查及应用价值:普通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心血管显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第三节先天性心脏病概述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 .重点结合血液动力学变化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和临床特点: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无分流。第四节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一 .房间隔缺损(ASD)1 .ASD的病理解剖:4个类型。2 .ASD的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艾森曼格综合征。3 .结合血液动力学改变,重点讲解ASD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体征(前胸隆起、一般无震颤、心脏听诊第一心音亢进,肺动脉第二音增强、P2固定分裂、LSB2-3可闻及2-3/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舒张期杂音)。4 .讲解辅助检查的改变:X线表现(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为主,肺脉段突出,主动脉影缩小。透视下“肺门舞蹈”征,心影略呈梨形)、心电图、超声。5 .介绍本病的手术指征(介入治疗),适宜年龄。二 .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1 .本病的病理解剖:类型,部位分、大小分。2 .重点讲解VSD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病理生理变化:肺动脉高压。3 .结合血液动力学改变,重点讲解VSD的临床表现:症状(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乏力、气短、声嘶)、体征(LSB3-4可闻3-4/6级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4 .讲解辅助检查的改变:X线表现(大、中、小型)、心电图、超声。5 .介绍VSD的手术指征,适宜年龄。三 .动脉导管未闭(PDA)1 .介绍PDA的病理分型:3型。2 .重点讲解PDA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差异性青紫。3 .结合血液动力学改变,重点讲解PDA的临床表现:症状(与VSD及ASD相同)、体征(LSB2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周围血管征、下半身青紫、杵状趾)。4 .讲解辅助检查的改变:X线表现(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肺动脉段突出)、心电图、超声。5 .介绍PDA的治疗:手术或介入。五.法洛氏四联症(ToF)1 .TOF的病理解剖: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2 .TOF的病理生理。3 .讲解临床表现:症状(青紫、蹲踞症状、杵状指、阵发性缺氧发作)、体征(LSB2-4可闻及2-3/6级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4 .辅助检查:血液检查、X线表现(心影呈靴状)、心电图、超声。5 .讲解ToF的治疗:缺氧发作的治疗、外科治疗(一般讲解)。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 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熟悉肾小球疾病的分类。2.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诊断与处理。熟悉鉴别诊断。3. 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病理生理。掌握分类与临床表现。熟悉常见并发症。掌握诊断治疗。【教学内容】第一节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 .解剖特点: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2 .生理特点:胎儿肾功能、肾小球率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浓缩和稀释功能、酸碱平衡、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儿童排尿及尿液特点。第二节儿童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分类。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1 .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其他常见病原体。2 .发病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3 .病理: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的表现。4 .临床表现:典型、非典型及严重临床表现特点。5 .实验室检查。6 .诊断和鉴别诊断。7 .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的治疗。8 .预后和预防。第四节肾病综合征1 .病因:不明确。2 .发病机制: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免疫复合物形成及T淋巴细胞异常。3 .病理生理: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及其他。4 .病理:微小病变为主要病理类型。5 .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6 .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功能障碍。7 .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血清蛋白、胆固醇和肾功能、补体、系统性疾病的血清学检查、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检查及肾穿。8 .诊断和鉴别诊断。9 .治疗: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及纤溶药物疗法、免疫调节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中医治疗。10 .预后:34年未复发者,其后有95%的机会不复发。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 .掌握正常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2 .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3 .熟悉小儿贫血的分类与诊断方法。4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述1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2 .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及诊断要点。3 .重点讲解几种营养性贫血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方法。第三节营养性贫血一、缺铁性贫血缺铁原因:摄入不足、先天储存不足、吸收不良、生长发育快、消耗量大。1 .发病机理:缺代谢特点(包括作用及缺铁时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机制)。2 .临床表现。3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吓咻、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等。4 .预防:结合病因讲解预防措施。5 .治疗:病因治疗、饮食疗法、铁剂、输血等。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一化脓性脑膜炎【目的要求】1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2 .了解本病的入侵途径及病理改变。3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教学内容】1 .本病的病因、入侵途径及病理改变。2 .临床表现(尤其注意幼婴及新生儿不典型的临床表现)。3 .本病的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脑积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及实验室检查(脓性的脑脊液改变)。4 .本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5 .本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疗程及治愈标准。6 .本病的支持及对症治疗。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目的要求】1 .了解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2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分类及其发病原因。3 .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4 .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与预防。【教学内容】1 .一般介绍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2 .散发性及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并着重指出两者的区别。3 .本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尤其是早期诊断(新生儿筛查)。4 .鉴别诊断。5 .本病的治疗与预防。三、实践内容和要求实践学时15学时,分配如下:次数实践内容学时数实践一儿科病历书写,新生儿疾病病例讨论(课堂)4实践二支气管肺炎,腹泻病病例讨论(课堂)4实践三病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方法及儿科体格检查(看录像)2实践四病房儿科临床实践(教学查房)3实践五病房新生儿临床实践(病房典型病例讨论)2四、学时分配总学时65学时,理论学时50学时,实践学时15学时,分配如下:内容总时数理论实践绪论11生长发育321儿童保健11儿科疾病诊治原则3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651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1394遗传性疾病11免疫性疾病44感染性疾病一结核病22消化系统疾病642呼吸系统疾病1064循环系统疾病44泌尿系统疾病44造血系统疾病44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一化脑22内分泌疾病一甲减11合计655015注:病房儿科临床实践具体章节随当时病房病种特点微调五、参考文献1 .儿科学.王卫平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胡亚美,江载芳.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七版3 .实用新生儿学.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4 .实用临床儿科学.吴梓梁.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