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典型案例.docx
计算机应用专业典型案例一一三级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一、实施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市场对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初级培训逐步退出,中高端培训方兴未艾。技术不精、操作不熟、能力不强的人不再有市场眷顾。因此在计算机已经解决了普及问题,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阶段,现阶段效率低、效果差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我校借鉴先进的国外BTEC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中全面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场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将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培养学生掌握创新的意识和方法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二、主要目标: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等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一体化教学中要注意计算机教室、教学计划、教材、教案、学案、及教法、师资等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才能组织好一体化教学。在以上环节中,一体化师资建设是关键,一体化教室与教学设施是基础,编写一体化教学计划、教材、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等是保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校不仅在计算机教学中,而且其他专业课教学中都会逐步实现一体化教学,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等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围绕具体的任务、项目、案例,教师边教边演示,学生边学边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统一,制定易学易会的三级实训方案:一级实训:“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训,即课程上机指导实训。借助上机操作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点,学习操作流程和规范,不要求操作速度。二级实训:技能提高实训。二级实训在课题每个章节或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将技能水平要求与专业模块目标相衔接,以达到课题培养目标要求。三级实训:综合实训。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开展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应用实训I。要求能正确领会项目设计思想、熟练使用相关技术、注重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三级实训项目由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小组制定。一、二级实训随教学课程安排,实训学时达到课程总学时50%以上,三级实训单独安排,根据不同实训项目方案的要求确定实训学时,一般不少于一周。第一学期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和基础实训,包括入学教育、中英文打字实训、OFFICE项目实训;第二学期开展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实训I;第三学期开展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I;第四学期开展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第五学期安排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在第二、三、四学期还要分别进行VFP实例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平面广告设计、局域网构建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探索,把课堂完全搬到实训室。三、工作过程(实施过程):根据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设计:(一)设计教学情景,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这是进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一体化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我校计算机的教室安排分为两部分: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老师讲解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上机实验部分是在机房进行。由于计算机课程大多是讲软件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室讲了的操作步骤,学生上机操作时又忘记了,老师又要重新讲,这样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好。这种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实验分割的教学场地安排,与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一体化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L在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使机房同时具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上课时老师一边讲授操作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边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边讲边练。2.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中加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通过软件的方式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把教师机的屏幕演示内容投射到各学生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的目标。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就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这种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处在一个真实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自我学习行动的反思。教师在这样一个学习情境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以及失误、挫折能及时地做出积极反应,帮助学生修正自我建构的路径和方向。(二)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实行模块化教学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目前我校计算机的教学计划是按照教学指导方案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的,对一体化教学要求不明确。教学计划要真正体现一体化的要求,就必须把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做好统筹安排。整个教学计划必须突出技能目标,要以技能训练为轴,以理论教学为线,科学地安排课时,实行模块式教学。按目前的计算机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可分成以下几个模块(模块的多少及组成可按教学及鉴定要求调整)。1. 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为:计算机概述及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数制与编码、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病毒与防治等。2. 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内容为:操作系统及WINDONS的基本概念、WlNDoWS的文件系统、资源管理器与文件管理及控制面板等。3. WORD文字处理软件:主要内容为:文档录入与编排、页面设置、编辑表格、编辑公式、在文档中使用图片、艺术字等。4. EXCEL电子制表软件:主要内容为:编辑工作表、工作表的操作、格式化工作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等。5. 其它模块,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每个模块的教学相对独立,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三)编写一体化教材,设计案例式一体化课程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资源,编写好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计算机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职业标准的要求,又要突出实用性。理论部分要简明,技能部分要具体。语言要生动有趣,信息量要大,要尽量多用图示和案例。现行计算机教材中的软件操作教学内容就像是看软件说明书一样,只是按菜单讲解各个命令有什么作用、怎么操作等,大多没有实际的典型的案例,十分枯燥,即使是很简单的操作也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学,学了也容易忘记。因此在教材编写中,要改革现行教材的写法,精心编写一些典型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情景的案例,运用案例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案例设计必须典型,要能涵盖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且把相关知识点作适当的描述和解释;案例要具有实践性和情景性,要与现实中的工作过程相吻合;案例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最好还具有生动性,比如用一个故事情景把案例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在扮演情景当中的一个角色在完成任务,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必须成系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地编排。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除了精心编写教学案例以外,还要设计大量供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案例习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上机练习中不断强化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操作能力培养的层次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内容力求实用、新颖,对各种操作编写大量的实例,并配上相应的操作参考步骤,深入浅出,易学易懂。(四)编写一体化教案、学案写好教案是组织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编写教案应该依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教材中的要点。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结合而成,有教案而无学案显然是不完整的。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提供较为系统的服务和学习支持,如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等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此教学不能只根据教案进行,还得根据学案进行。教案、学案要按一体化要求做出具体安排,要将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统一安排,把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统一安排,把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统一安排,把教学过程和自主学习统一安排。(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一体化教学1 .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支持帮助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教师的角色由主要演员向策划者、帮助者和支持者转变,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的。2 .课题教学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如果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效果不佳,原因是学生对菜单中各种命令的功能既需要理解又需要消化。为此,应制作教学练习盘,将Windows.Word.EXCel等各个模块中常用的操作编排了一批课题,并配上相应的环境及素材,当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操作演示后,学生即可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模块化系列教学,学生感到易学易懂,并能当场练习当场掌握,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与操作技能从“耳提面命”、“按图索骥”、逐渐变得“得心应手”、“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法,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课题之中,缺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因此,在一个模块(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3 .因材施教法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一些有较大难度的课题给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补课补差、及时巩固。4 .举一反三法在学生已可以完成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对有些操作题的做法有多种,老师应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来完成。此举的目的不仅在于熟悉各种菜单与快捷方式的灵活操作,也是强化技能训练的需要。5 .互帮互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培养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善于总结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既得“鱼”又会“渔”,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六)组建一体化师资队伍教师是推进一体化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因素。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由于我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配备实验员,所以计算机的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承担的,这就要求组建一体化教师队伍,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上机辅导,既要掌握软件知识,还要掌握硬件知识,即能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又能对硬件进行维修,是教师和师傅一体化的要求,即“双师型”教师。四、条件保障(一)校内实训条件当地领先校内建有计算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拥有计算机各模块实验实训室24间,多媒体教室16间,拥有各类型号计算机720台套,计算机相关设备250多台(套)。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为本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二)学校重视软环境建设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始办于1994年,是市级精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拥有一支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8人、硕士研究生2人、“双师型”教师26人,兼职教师7人。学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学时安排充足,各类实验实训设备全天候、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学生实训1(实习)开出率达100机学校积极改进课程评价方式,逐步实现专业课程无纸化网络考试,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毕业学生取得“双证”率(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为95%,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达95%o五.成果和收获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全校各专业普遍展开目前.,一体化教学己经从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到了计算机各个专业群,计算机一体化课程占到了专业课程总数的85%以上。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彻底改善了教学状况由于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都分配了专门的教学场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讲述理论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借助实训设备演示或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学生学习理论既可以听,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这种直观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深了,实践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释放出来了。3 .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校教学质量有了飞跃我校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在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等奖6人次。4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经过我校的大力实践,已在市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年12月,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观摩推广在我校进行。六.总结体会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学校的办学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到高投入(场地、设备)、高成本(小班化、双师资)、高消耗(工具、耗材)的制约,教学成本大幅度增加,对学校的办学经费提出了考验。但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学到真本领。因此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坚持做下去,并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对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学校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