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每个孩子的数据分析 (2).doc
针对每个孩子的数据分析1、 每个学生小学段的个别化学习建议。红色分值对应的题号是这次考试的错题。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我利用周末和游学的时间给每位同学做了小学段的学习建议。后来晓静给的针对性练习我又发到了每个孩子或家长的邮箱中,建议孩子可以在小学段自愿选作。数学II第5学段成绩报告单姓名123456789_19_29_3韦明洁3.03.03.03.03.00.03.03.03.03.03.09_49_59_69_79_817_118_119_120_121_122_123_13.02.00.03.00.05.05.05.05.05.05.02.023_224_124_225_125_226_126_2客观分主观分总分2.00.00.03.00.00.00.021.054.075错题分析:6分式运算能力分式运算13坐标系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4分式运算能力换元思想分式运算16分式探究规律24(1)轴对称在几何背景下建立角的数量关系已知图形确定对称轴构造轴对称探究角的关系24(2)轴对称在几何背景下建立角的数量关系已知图形确定对称轴构造轴对称探究线段的关系25(2)分式代数式恒等变形分式阅读理解26(1)轴对称在几何背景下建立角的数量关系已知等腰三角形、角分线,探究角的关系26(2)轴对称在几何背景下建立角的数量关系已知等腰三角形、角分线,画图探究角的关系个别化建议:亲爱的明洁,针对你在第5学段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你在小学段中能巩固以下问题的方法:1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 )A1999 B2000 C2001 D20022. 已知,求的值3在AOB中, A(1,3),B(-2,0),若OBK与AOB成轴对称,求K点坐标为?4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按此规律,这列数中的第9个数是_,第n个数(n为正整数)是_5观察下面两行数第一行:4,-9, 16,-25, 36,第二行:6,-7, 18,-23, 38,则第二行中的第6个数是 ;第n个数是 .6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求证PC=PD 7.阅读: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得,由此对于方程可以变形为,解得或.观察多项式的因式、,与方程的解或之间的关系. 可以发现,如果、是方程的解,那么、是多项式的因式. 这样,若要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可以通过其对应方程的解来确定其中的因式.例如:对于多项式. 观察可知,当=1时,=0. 则=,其中A为整式,即()是多项式的一个因式.若要确定整式,则可用竖式除法:=.填空:(1)分解因式:= ;(2)观察可知,当= 时,=0,可得 是多项式的一个因式. 分解因式:= .(3)已知:= ,其中B为整式,则分解因式:= .8在ABC中,AB=AC,BAC=(),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的式子表示);(2)如图2,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若DEC=45°,求的值。2、 对每个学生详细的学情分析在本周小学段,我利用课间和中午、下午时间,给所教学生做了详细的学情分析,平均每个孩子要15-20分钟。流程是:(1) 上网打印每个孩子的考试数据分析李璐.doc(2)让孩子拿出试卷和答题纸分析每道错题的原因(知识上?方法上?),在分析错因的同时知道孩子以后应该怎样学数学,考试时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3)帮助孩子总结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下一学段的学习要注意哪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