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高考考点: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概念的理解:一体化:多极化趋势:,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在国际关系中,极的构成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等多方因素,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某一方面力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极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欧盟等是多级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一、知识梳理:二、考点突破: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影响,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政治原因: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优势地位,在两极格局下与美苏相抗衡维护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材料二 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同其疆域面积有一定的联系,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无论大国小国都存在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大体一致,文化传统相似,地理疆域联成一片,比较容易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组建超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体。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雨果,经济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文化因素: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材料四: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轮番而至的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历史教训: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吸取了历史教训。,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政治原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中心的优势地位,两极格局下与美苏相抗衡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经济原因: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历史教训:为了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吸取了历史教训。,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的建立),50年代,1967年,2.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1986年前的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欧洲共同体徽章,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峰会会场。会议决定成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总称欧洲联盟条约。,欧盟的会旗(12颗金星点缀着蔚蓝大地),欧盟的会徽,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序曲为欧盟歌曲,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盟15个成员国中的11国首批加入欧元区。这标志着酝酿多年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1995年,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欧盟;2004年,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入盟,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27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2.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1993年更名为欧洲联盟,单一经济领域多种经济领域发展 经济一体化 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试分析,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材料一:1973年,欧共体9国人口2.56亿,出口贸易额为21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苏联;国民生产总值10650亿美元,远远超过苏联,为美国的77.7%。材料二: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1964年法国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3、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拓展: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启示:,经济决定政治,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二战后欧普遍衰落,接受美援助的同时,也受美控制,不得不唯美马首是瞻。但随着西欧国家的联合和发展,西欧与日美三足鼎立局面初步形成。西欧开始积极摆脱美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高考真题:(2012全国新课标)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屡遭战争重创 社会制度相同发展水平相近 历史上关系紧密(2012海南)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署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共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D,A,二、迅速崛起的日本,1、崛起原因:强制推行民主化改革,消除封建因素:美国的大力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机遇: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与科技;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崛起表现: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日本经济崛起的影响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改变在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外交政策,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亦有摩擦;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的巨大发展。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要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高考真题(2012江苏)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B,3 不结盟运动(1961 非集团不结盟)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小结: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级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受到挑战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迅速崛起,苏联 众叛亲离 中国 走向振兴,亚非拉 不结盟 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阵营:新兴力量出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