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赤壁网红桥写景作文.docx
湖北咸宁赤壁网红桥写景作文今天清晨,我来到赤壁公园的广场上。昨夜下了雨,淡淡的雾中含着一丝丝水汽,比昨天凉爽多了。阵阵清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晨练的人们,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正值壮年的中年人,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满面春风,精神焕发,随着音乐的节拍,踏着轻盈的舞步一时兴起,我买了门票,走进了赤壁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旁的水杉,一棵棵精神抖擞,傲然而立,像高大威武的战士,守卫着自己美丽的家园。在微风的吹拂下,枝叶轻轻抖动。地面用大理石铺成,阳光一照,能照出人影。前面是两米多宽的小溪,上面有一座小桥。站在桥上,俯视桥下的溪水,好似美丽的丝绸在桥底铺开。缓步走过石桥,左右两边便是鲜艳的菊花争奇斗艳。菊花有的白如雪,有的红似火,还有的灿如霞。她们仰起一张张笑脸,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引来虫儿飞舞。往前走,就是一片竹林。绿色的竹子挺拔苍翠。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风过不折,雨过不污,君当如竹。”苏东坡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品味这些话,望着修长的绿竹,我仿佛变成了一株翠竹,长出了坚实的根,在秋风中摇曳接着,我来到了苏东坡的石像前,仰视这位曾在黄州居住过四年,却写出了“一词二赋”的宋代大文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黄州东坡赤壁因苏轼而驰名中外,苏轼因黄州而带给他文学创作的无限灵感和才思。走出公园大门,广场上欢声笑语。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耳畔回响着苏轼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湖北咸宁赤壁网红桥写景作文那是一个清秋月圆之夜,苏东坡、黄庭坚、佛印三人并肩立于舟上,数月之前,他们便已计划好要在今夜共游赤壁。其时,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东坡诗性大发,吟道:“西边望望是夏口,东边望望是武昌,山山水水相盘绕,苍苍翠翠如云烟。这就是当年曹孟德受困于周郎的地方。想当年,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触胪千里,旌旗蔽空,怎么就败给了小小的周郎?真叫人意想不到。”“小小的周郎?非也,彼时的周公瑾已然成长为雄姿英发的一代儒将了。”黄庭坚接上话茬,“再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想借东风偏起东风,周郎得天时;东吴据有长江天险,己方守,固若金汤,敌方攻,难以发力,周郎得地利;况东吴存亡在此一战,孙氏恩情早播,将士同心用命,老将黄盖献苦肉计就是明证。如此看来,周郎又得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周郎想不胜,孟德想不遭遇困境,可能性都不大呀。”东坡捋须微额:“兄言不差,想当年官渡之战,袁本初父子不协谋士离心,逼得许攸投奔孟德,献奇计反败为胜。让世人大开眼界,起作用的也就是这人和。”“在洒家眼里,二位兄台所言,有失偏颇。”佛印矫首昂视,不紧不慢地品评道,“在我看来,曹孟德失利在一个字上:贪。贪则昏,他见并荆州如此顺利,就想染指江南。荆州易得是因为刘表新亡,二子不和,将士离德,伙伴(按作文题目要求用上了“伙伴”)离心。若论东吴,孙氏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远非荆州可比,但贪心使他失去起码的判断。贪则骄,轻敌冒进,全然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水战是个外行,以己之短,攻人所长,能不败吗?孟德之败,岂为偶然?”东坡不禁点头称是:“和尚不愧为佛门大德,独具法眼。不过大江东去,风流余韵,仅供人谈笑而已。你说的贪,倒是我最近思考的话题。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若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惟有它们,才是造物主的恩,我们大家可尽情分享,其余,又何必萦怀?如此坦坦荡荡,知止知足,方得人生真趣,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庭坚抚掌大笑:“想不到和尚的贪字竟引发东坡兄如此妙论,来,我们共敬和尚一杯。”三人举杯痛饮,不知明月西斜,东方既白。湖北咸宁赤壁网红桥写景作文读书与旅行,是我们礼遇历史、触碰文化的最好方式。文字肆意流淌间,我们深入文化的精髓,跟随其兴起、辉煌、沉浮抑或衰微,品读文化这几千年炼就的气质;山河锦瑟流连中,我们跨越时空维度,在直击心灵的视觉碰撞里体味文化的厚重感,洞察文化的生生不息与传承发展。每一次翻开书籍的扉页,踏上奔赴远方的征途,都是行者无疆的快乐之旅。记得少时泛览文化苦旅,独对黄州突围一文印象深刻:大文豪苏轼迈着踉跄的步伐,奔走四方,宦海浮沉,积聚着无人理解的愤懑与痛苦,被贬至黄州这个北宋时期还很偏僻的小镇。字里行间勾勒的画风悲凉又沉重。“黄州”这个因苏东坡而出名的地方,饱经历史的凄风苦雨,让我心怀向往又踌躇于它的苦涩。戊戌年的初夏时分,循着余秋雨先生的脚步,我来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的黄州。抵达当日恰逢阴雨连绵,禽鸟低飞盘旋,嘶哑哀鸣,让人的心绪也凄惶起来。我在雨巷中穿行,路遇一老者拄着拐杖蹒跚而行。他身着旧时的布衣,几处补丁赫然在目。这不合时宜的穿着,孑工而行的冷清,是黄州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幸而第二天艳阳高照,我们驱车前往“东坡赤壁”。诗人在此“一尊还酹江月”:酒是浑浊的愁思,纷纷扬扬地被洒向江面,溅起微波又瞬间消散。他将得意与失意,旷达与困顿统统抛下,只用最纯净的情感,去体会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兴许能看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吧,我想。行至“赤壁”,只见赤壁褐土,峭亭杂草,登壁眺江,江面上轻舟数只,悠悠从流,无问西东。在江的另一面,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阳光妩媚,衬得楚天越发辽阔,所有景象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熠熠生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自然造就了文化,而文化也赋予了自然更深邃的意义。眼前的黄州,背负着历史的苦涩,却也展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纵观东坡坎坷的一生,其虽不愿妥协而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却成就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高峰,留下“夫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深刻见解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士大夫精神,永远地滋养着后人。个人命运的偶然性与精神不朽的必然性,在东坡身上完美契合。黄州之行,山水脉脉间我重温了历史的苦涩与厚重,更发现了文化的绵延与坚韧。千百年来,自然典文明相互映衬,砥砺传承,作为读者和行者的我们,幸运地见证着这种和谐绵长,乐之所乐,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