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街环境整治工程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docx
第1页共4页(1)、相关规划中间资料:(2)、1:500地形图;设计规范:(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4)、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5)、广州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计技术指引(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I52-2010)2.交通标线设计本次交通标线设计按照现状交通标线恢且,局部路段进行优化调整。A段-同嘉路(K0+00(+069),车行道宽8米,路段为双向2车道,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采用采用黄色46虚线分隔,线宽0.15米。行车道两侧采用黄色实缠线宽PN(5淞/4B段-明德街幼儿园(K0+000'K0+180),车行道宽8米,路段为双向2车道,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采用采用黄色46虚线分隔,线宽0.15米。行车道两侧采用黄色实线,线宽0.15米。C段-靠诚德大厦管理处的明德街(K0+000'K0+197),车行道宽7米,路段为双向2车道,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采用采用黄色46虚线分隔,线宽0.15米。行车道两侧采用黄色实线,线宽0.15米。D段-靠西槎路的明德街(K0+000'K0+198),车行道宽7米,路段为双向2车道,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采用采用黄色46虚线分隔,线宽0.15米。行车道两侧采用黄色实线,线宽0.15米。E段-靠同康路的明第街(K0+000K0+131),车行道宽8米,路段为双向2车道,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采用采用黄色46虚线分隔,线宽0.15米。行车道两侧采用黄色实线,线宽0.15米。通横断面设计(东-西):A段-现状路面结构的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8m(机动车道)+3.5m(人行道)=15m<.图号:JT-OIT/4交通工程设计说明1 .概述1.1 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德国街道处管辖区域内,为城中村道路路面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范围如下图所示粗线部位。道路双向组织交通,现状为水泥碎路面。1.2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本项目为白云区同德街道所属的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本次设计范围一共分为:A段、B段、C段、D段、E段。A段-同嘉路(K0+00(K0+069),现状道路红线宽8米,起点:X=32940.358,Y=35542.900),终点:(X=32871.864,Y=35551.259),道路全长69米,道路红线宽度双向2车道,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B段-明德街幼儿园(K0+000K0+180),现状道路红线宽8米,起点:(X=32839.118,Y=35463.665),终点:(X=32877.720,Y=35630.968),道路全长180米,道路红线宽度双向2车道,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C段-靠诚德大度管理处的明德街(K0+000'K0+197),现状道路红线宽7米,起点:(X=32877.720,Y=35630.968),终点(X=32834.524,Y=35768.085),道路全长197米,双向2车道,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D段-靠西槎路的明镌街(K0+000'K0+198),现状道路红线宽7米,起点:(X=32861.723,Y=35854.151),终点(X=32794.568,Y=35667.705),道路全长198米,双向2车道,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E段-靠同康路的明德街(K0+000K0+131),现状道路红线宽8米,起点:(X=32752.552,Y=35679.150),终点(X=32875.623,Y=35633.401),道路全长131米,双向2车道,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全段道路双向组织交通,现状设计车速为30kmh,为城市支路。现状为水泥走路面。道路全长775米,双向2车道。本次设计对原有路面的标线进行修补,重新画线。并在交叉口位置设置标牌。13设计依据及规范本项目主要设计依据有:1)路面标线热熔涂料的标线厚度一般为1.5L7mm,热熔振荡型路面标线涂料底线厚度1.82.0mm,突起高度为14.515.0mm,其质量要求应符合GB/T16311-2005。2)标线涂膜冷却后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及表面无发粘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应与标准板差别不大,经12个月试验,涂膜的起皱、斑点、裂纹、脱落及变色等都不应大于标准样板。3)设置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是清洁干燥、无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或油腻堆积,或其它有弱物质,雨后路面要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干燥方可施工。4)在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施加标线需耍预涂底油,先喷涂热塑底油下涂剂,按试验决定的间隔时间涂敷热塑涂料,以提高其粘结力,如果路面凹凸严而:,深凹中的下涂剂不容易干燥,可考虑喷涂两次。5)路面各种标线的形状、尺寸和规格应符合GB5768-2009的规定。6)所有标线应具有光洁、均匀及精巧外观。图号:JT-Ol-3/47)施工有缺陷、尺寸不正确或位置错误的标线均应清除,路面应修补,材料应更换。8)常温型和加热熔剂型涂料在施工时,对开桶后的涂料应进行充分搅拌方能使用:且加热熔剂型涂料还必需加热到180。C时才能施工,热熔剂型涂料在釜内加热时,温度应控制在180-220oC之间,同时进行充分搅拌。般涂料完全融化后,搅拌5-10分钟即可进行涂敷,且热熔型涂料涂敷于路面的温度不应低于180C,否则会影响涂敷使用寿命。9)涂料的材料应能按GB/T16311-2005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质量检验,并能在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实地试验,以确定材料能否适合使用。10)标划热熔型涂料标线时一般采用包括涂料预热釜、涂敷车、下涂剂喷涂机和旧线消除机等在内的综合性配套机械,其中涂敷车分手动和机动两种。旧线消除机则一般有加热除旧线和机械磨耗除旧线两种。ID为尽量减少标线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应安排在夜间施工,并做好交通引导以及安全措施。标线施划后注意保护,不让车辆辗压,开放交通前需修剔不合格的标线,收集散落的玻璃珠,清扫干净,避免玻璃珠导致车辆滑行或行人跌倒现象发生。12)涂料施工时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好各种安全标记、护栏等防护措施,以免车辆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3.2交通标志3.2.1一般规定B段-现状路面结构的横断面布置为:3.5-4.9m(人行道)+8m(机动车道)+2.7-2.8m(人行道)=14.2-15.7m«C段-现状路面结构的横断面布置为:1-1.2m(人行道)+7m(机动车道)+1.2-2.5m(人行道)=9.2-10.7m.D段-现状路面结构的横断面布置为:1.5-7.45m(人行道)+7m(机动车道)+3.8-3.6m(人行道)=12.3-17.5moE段-现状路面结构的横断面布置为:3.5-7.8m(人行道)+8m(机动车道)+5.43-5.5m(人行道)=16.93-21.3m.3.交通标志标线及其实施要求3. 1交通标线4. 1.1一般规定1)交通标线的分类、形式、颜色、尺寸、材料等设计和设置均应符合GB5768-2009等规范的有关规定。2)所有的城市道路均宜采用反光交通标线,特殊情况还可采用具有振荡等特殊功能的标线。3)道路交通标线应与交通标志、隔离设施等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统筹考虑,所表达的内容不允许相互矛盾、不应产生歧义。3. 1.2标线的设置D白色实线:用以分隔同向行驶的机动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指示车行道的边缘,线宽为15cm,车道边缘线采用热熔振荡型标线。2)黄色虚线: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长4m,间距6m,线宽15cm。用于公交专用车道线,线段长和间隔均为4m,线宽为25cm。(路口80米,黄虚线改为白虚线)3)人行横道线:设置于准许行人横穿车行道处,为白色平行粗实线,宽度为不小于3m,线宽为40cm,间距为60CnU4)导向箭头:用以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颜色为白色,采用设计时速为40-100knh,标准长为3m,导向箭头设置三组,第一组在距停车线3-5米设置;第二组箭头起始端部与导向车道线起始端部平齐:第三组距第二组箭头前30-50米间距设置。5)停止线:车辆让行、等候放行时设置,为白色实线,线宽采用40cm,距人行横道100-300cmo4. 1.3标线的施工接为原则。使用滚筒粘贴或反向贴印反光膜时,可以平接,其间隔不应超过InUn。距标志板边缘5cm之内,不得有拼接。对于大面积底膜的贴膜,应采用贴膜机贴膜。1 )支撑件及紧固件交通标志立柱和杆件等支撑件根据具体的支撑形式,可选用角钢、槽钢、钢管、钢板材料制做,其材料特性应符合GB700、GB708的要求。交通标志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标志板滑槽与横梁和抱箍和螺栓、摞母,以及连接标志法兰盘与基础的地脚螺栓和螺母、专用不锈钢钢带等件,其材料的外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GB/T1938、GB/T3098等相应标准要求。图号:JT-Ol-4/4单立杆一般采用的规格:支持2户以上标志牌的单立杆采用89mm的钢管制作:支持2T以下标志牌的单立杆采用76m的钢管制作。悬臂式标志杆(L杆)采用八角型钢制作,是标志牌的支持立杆。L杆悬臂长度应根据实际道路安装交通标志的条件选用范围为6mllm.高架桥或立交桥上的单立杆直接安装在防撞栏上,立柱底板需根据防撞墙侧面弧度加工制作,并采用4支以上16mm膨胀螺栓固定。标志底板采用滑动铝槽加固时,加固方式参考国标。钢管顶端应加帽、标志立柱、杆件、螺栓及螺母在热镀锌处理待干燥后需喷涂银灰色热镀锌漆三层。扣件、结合件和连接件等配件应采用与被连接材料相一致的材料,当接触的金属材料不同时,应铺设绝缘材料,以防止电解腐蚀。5)材料标志底板铝合金板的化学成份、冷轧板材牌号、规格、力学性能、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3190>GB3880.GB3194的规定。铝合金板用于标志板时,其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mm结构件同一块标志板上,标志底板、标志面及结构件(包括支撑件和紧固件等)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具有兼容性,防止因电化作用,不同的热膨胀系数或其它化学反应等造成标志板的锈蚀或损坏。立柱采用的钢柱应进行防腐处理,立柱的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镀锌方式。立柱防腐处理应符合钢结构工程规范GB50205的有关规定,其质量应符合GB50221中的有关要求。1)标志板的制作及技术要求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的有关规定。2)道路交通标志的成拈和(或材料),必须由持有CMA标志的省级以上计量授权检测单位依GB5768及相关法规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3 .2.2构件制作1)标志底板标志底板可采用的材料为3mm厚铝合金板,材料性能应符合GB5768.GB/T6892和JT/T279的有关耍求。对标志底板的边缘和夹角应适当倒角,呈圆滑状,且须打磨光滑,边缘不得有毛刺。标志板的尺寸,般外形尺寸偏差为±5m,若外形尺寸大于1.2m时,其偏差为外形尺寸的±05%,邻边的夹角偏差为0.5°标志板应平整,表面无明显皱纹、凹痕或变形,标志板每平方米范围内的平整度公差不应大于LOmnu标志板不允许有裂纹、明显的划痕、损伤和颜色不均匀;在任何一处面积为50×50cm的表面上,不允许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总面积大于Iomm的汽泡,不允许有逆反射性能不均匀。当生产大量相同标志(尤其国标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等)时宜采用丝网印刷。安装在桥梁防撞墙上时,标志板需根据防撞墙侧面弧度加工制作。2)滑槽及加固件滑槽选用与标志底板性能相当的同类材料,一般可采用铝合金热挤压型材。2.2m以上标志板背后采用宽IOcm的铝滑槽,铝槽间隔为50cm,材料性能应符合GB/T6892的有关要求。3)标志面标志面统一采用GB/T18833-2002中的二级(高强级)反光膜(微棱镜结构),有特殊要求的适当提高反光膜级别。指路标志应参照广州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设计指引的要求。反光膜应粘贴于整个标志面,且超出边缘至少2cm,反光膜贴膜完毕后将多余部分清除。凡标志板的宽度或高度在1.2m以下者,贴用的反光膜不能有接缝。粘贴反光膜应采用叠压接缝,上层反光膜压叠下层反光膜之重叠部分不得小于5mm,并以水平置支撑件和连接件等钢构件须进行热浸镀锌、热浸镀铝等方式的防腐处理,其防腐层质量应符合GB/T18226的有关要求。4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5. 1本项目施工的特点本项目周边已建成为人流密集的区域,道路施工应尽量选择夜间施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成不便。采用封闭式施工时,应至少保留1条车道,不宜中断交通。因此,在项目施工前应征海交警部门意见,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措施,确保项目的施工对道路车辆通行影响降到最低。6. 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1)加铺沥青主要安排在夜间施工,早上开放交通。2)烂板修复采用分路段单边施工,施工期间保持一条车道通行。7. 3实施要求1)对于每期施工涉及临时占用道路,对道路使用者造成妨碍的地点,均需根据交通组织、交通管制及有关规范的要求,由施工单位配置必要且数量足够的临时性交通标志。2)交通设施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678-2009)的要求。3)施工前应按照有关要求设置交通标志、圆锥筒、护栏、施工围挡。设置的布置应面向驶来的车辆,首先放置"施工标志”,其他标志按次序向后布置。4)对任何施工场地,应在场地起始、中间、结束的地方设置高亮度的夜间警示灯,高度大于1.2米。5)交通设施的设置除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外,其他设施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圆锥筒的使用,可以用划线或护栏的形式代替等。5.工程量清表序号项目数量单位备注1道路标线686平方米反光环保涂料2标志板93个反光标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