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docx

    • 资源ID:4327801       资源大小:17.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docx

    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茶马古道使思茅由蛮荒之地逐渐摆脱落后,跟上时代。可以说,茶马古道是思茅之根、思茅之源。没有茶马古道,就没有思茅古城的产生和发展。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思茅曾先后两次借改筑砖城之机,把思茅古城范围扩大;“咸同之乱”中,思茅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同治三年(1864年),对古城进行了修复(普洱府志稿卷之十建置志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但占地面积也只有729亩,仍然满足不了思茅蓬勃发展的需求。于是,思茅古城的发展就由城内扩展到城外。根据地势,特别是向南门和西门外发展。结果,古城内仅有厅署机关,如同知署、游击署、把总署、巡检署等,此外就是关帝庙、岳王庙、城隍庙、万寿亭、过街楼等;而城外,则是铺天盖地的商铺、商号、马店,形成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街巷。据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思茅县志统计,当时,思茅古城有大小街道49条(还不包括街道之间的巷道)。所有街道都“北至半边街接官厅,西至西门街,南至珠市街,其中最著名的有商业区南正街、农贸市场菜市街、珠宝市场珠市街、茶店和客栈集中的天民街。这些街道全用石板铺成,平坦宽阔。街道两侧商号、客栈林立,酒肆、店铺、茶楼成排。每天人马熙来攘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随着思茅古城的繁荣,思茅的教育、文化也迅速得到发展。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思茅古城开始出现义学、私塾;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思茅厅在城外玉屏山开办“玉屏书院”,同时逐渐出现了学宫、大成殿、思诚书院等封建高等教育机构。经过科举,思茅古城出现进士(如文进士封汝弼、武进士封奏凯等)、举人等。与此同时,一批颇具特色的建筑也逐渐产生。据普洱府志稿卷之十三建置志五津梁记载,为改善交通,思茅古城先后在古城四周建起了永靖桥、象河桥、南关桥、环翠桥、玉屏桥等桥梁19座。这些古桥,全是用石块建成的石拱桥,不但坚固耐用,而且在水面上犹如一轮弯月,造型非常优美。另外,思茅古城还以八大风景闻名。据普洱市政协出版的普洱府史料记载,“思茅八景”是:鸠峰挺拔、木井甘泉、梅兰夕照、象岭春深、树包古塔、玉屏耸翠、南涧荷香和诸葛故垒。思茅古城还非常重视茶马古道的建设与管理。茶马古道虽然翻山越岭,跨河钻箸,绵延百里、千里,但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管理,路途通畅,路面平坦,桥梁整洁,沿途都设有“开亮”场地或服务店铺。以斑鸠坡管理为例,斑鸠坡是思茅与普洱(今宁洱)的重要通道。有人把它比作两地之间的“咽喉二因此,思茅和普洱对斑鸠坡的管理非常重视,除经常对道路进行整修,沿途还建起了一些很有特点的设施,如思乡井、望乡台、土地塘、橄榄坡等,山顶一带还安置有歇脚马店、餐饮店,方便马帮和过往客商。同乡会、行会,一般都建有会馆。其中规模较大的石屏会馆一直保留到现在。随着通往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国的茶马古道的开通,思茅开始与国外有了交往。此后马帮运来的,不仅仅是茶叶,还有大宗棉花等外国货物。这些货物,经过茶马古道,分别输送到普洱府各地甚至内地。同时,普洱府当时最重要的物资一一盐也通过思茅,由马帮驮到东南亚各国出售,思茅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19世纪下半叶,东南亚各国先后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侵略对象。为谋取更大更多的利益,这些侵略者逐渐把罪恶的黑手伸向我国的西南边境。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被迫先后与法国和英国签订中法界务专条附章中法商务专条和中缅条约附款暨专条,思茅被开设为通商口岸。同年,思茅海关正式开关,税务司先后由法、英等国人员担任,思茅同知为名誉监督员。法、英两国在思茅建立了领事馆,设立了海关。从此,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洋货”,如洋伞(雨伞)、洋柴(火柴)、洋油(煤油、汽油)、洋纱、洋靛(染料)、洋碱(肥皂)、洋烟(鸦片)就通过茶马古道进入并占领了思茅和普洱府的市场。而普洱府和思茅的重要物资石膏井盐和茶叶也通过茶马古道大量输出到东南亚国家,甚至欧美各国。当然,这些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政收入,绝大多数都落入了英、法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腰包。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思茅海关设立后,当年出口货物值121378两白银,进口货物值154586两白银,入超33218两白银,海关税收6870两白银;而到次年,出口货物值35554两白银,进口226156两白银,入超190602两白银,海关税收8788两白银(张有泽:思茅正关,见普洱文史资料第二十一集第4页)。大量的入超,充分显示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市场的广泛占领。按照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强迫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规定,海关税收,全部属于帝国主义侵略者。随着经济往来的扩大和交易的增加,思茅古城的面貌也得到极大改观,由原先的普洱茶集散地迅速成为边贸繁荣的城镇,甚至获得“银思茅”的美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思茅开设电报分局,并架起通海至元江、他郎、宁洱、思茅、助烈(今江城)至老挝的线路,并设立寄信局,由海关兼办业务。次年,思茅海关所属分关在劲烈、易武开关。同年,思茅邮政总局成立。随着海关的开办,为满足驻海关的外国官员及其家属的需要,在海关附近办起了法国医院,从此,思茅有了西医和西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公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当年,思茅就办起了高等小学一所、初等小学四所,并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刘仲华、吕志伊、段雄、何汉等人到日本留学。清宣统二年(1910年),思茅成立商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思茅邮政脱离海关,改设邮政分局。这些,都使思茅古城面貌大大改观。

    注意事项

    本文(古道重镇之思茅古城.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