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有氧舞蹈教学大纲.docx
有氧舞蹈教学大纲课程定位与目标有氧舞蹈是复旦大学体育课的主干课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复旦大学在高校中率先开设了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课程,并建立了健美操队、艺术体操。在老前辈傅诏蓉、刘健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如今,教学的教师队伍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本课程的教育思想,拓展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创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系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作相促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兼顾、考试与竞赛相映、课内与课外互补的教学特色。课程历史沿革有氧舞蹈是复旦大学体育课的主干课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复旦大学在高校中率先开设了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课程,并建立了健美操队、艺术体操。在老前辈傅诏蓉、刘健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如今,教学的教师队伍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本课程的教育思想,拓展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创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系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创作相促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兼顾、考试与竞赛相映、课内与课外互补的教学特色。2000年将体育舞蹈、形体健美引入课程之中。使有氧舞蹈课程更加丰富、多样化。从70年代末开始我校学生一直蝉联上海市大学生健身健美操冠军、亚军;大学生艺术体操冠军;大学生的体育舞蹈比赛冠军。历年在校运会开幕式、体育节、校园文化等进行表演与展示,充分展示有氧舞蹈的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健美操1968年起源美国,80年代初世界性的健美操热传到中国1986年12月,北京体育学院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健美操试用教材,并正式为体育学院本科生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健美操专项课是复旦大学体育课的主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85年9月便已在复旦开设,87年便有了自己的教学大纲,至今已有二十五年。有当初一位教师发展成现在四位教师,有当时教学班的交流比赛到现在学生参加。80年代后,健美操课程上课形式的变化:80年代一1997年,实行学年制,共进行两学年四学期的健美操教学。学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时间段,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上课,班级人数为28人左右,共有4位健美操教师。1995年2000年,每年组织所有健美操专项班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比赛,由学生自行剪辑音乐并编排,且由体教部提供丰富奖品。提高了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使该项课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也受到学生极大的好评。1998年一1999年,实行三学期课程教学,学生在第学期统一上体能课,其他三学期上篮球课,每学期一个学分。学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时间段选课,班级人数2630人左右,共有四位健美操教师。2000年一2003年,两校合并后,实行一学年两学期的教学形式。班级人数28人左右,此时有4位健美操教师。2004年一2007年,与学校其他课程一样,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每学期可以在任意时间选择教师进行上课,班级人数为30人左右,健美操教师有4位。2008年至今,在每学期选课的基础上,可进行一学年的选课。每学期开设有有氧舞蹈和体育舞蹈36个班级,一千多名学生。1840年后,随着外国文化的传播,在上海天津一些教会学校出现了女子韵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这些新颖的练习受到学生欢迎,这是我国艺术体操的前身,1955年苏联专家在北京体育学院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艺术体操教师。改革开放以后,艺术体操作为各级学校的体育内容和素质教育的手段,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在高校中率先开设了艺术体操课,成立了艺术体操队,一直以来,艺术体操受到女学生的喜爱,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逐渐成为深受欢迎的体育课程之一。教学目标的转变:艺术体操选项课以“以人为本”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强调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体操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艺术体操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练习的方法、手段和原则,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学内容的更新:艺术体操选项课的教学内容遵循健身性、实效性、发展性、科学性、可接受性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以大众艺术体操为主,并融和了现代时尚体育的元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艺术体操运动乐趣的同时,较好得掌握艺术体操的基本技术、提高动作编排能力、表现力等,使所学内容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在课外自学、自练,从而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考核内容的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完善艺术体操选项课考核内容从单一的成套动作考核发展成为由学生参与编排创作的,具有徒手,舞步,轻器械,韵律操等多样化的考核,使学生在享受编排乐趣的同时,增强团队意识。体育舞蹈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其发展极为迅速,体育舞蹈体现的对美的追求和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特征,正好满足了人民的这一需要,2000年以来我国的体育舞蹈得到飞速发展,在各艺术院校开设了国际标准舞系,体育院校也开设了相应课程,体育舞蹈作为学生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全国高校相继开展。复旦大学体育课在2001年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当时作为一门新兴的专项课我们的任课老师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拟定教学大纲,在这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几次修改教学大纲,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并且在本科生中还挑选学生参加了大学生的体育舞蹈比赛,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课程重点与难点以学生为本,传授有氧舞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个人舞蹈专长和爱好,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培养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课程的难点:1 .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2 .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3 .舞蹈意识的培养解决办法:1 .加强舞蹈知识的教学及相关比赛、表演规则的讲解。2 .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培养舞蹈意识。3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等辅助手段,扩展学生的舞蹈知识面。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氧舞蹈以传授舞蹈基本知识、基本身体姿态、基本动作感觉,掌握一些舞蹈基本技术、了解基本的舞蹈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法,扩大舞蹈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运动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注重知识传输和信息提供相结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目标中要求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源中相关的海量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量远远超过课堂中的传授的知识,并充分拓展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启发与引导相结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通过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思考,既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学比赛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比赛法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新内容前的一种观摩。通过教学比赛的形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正确理解动作的技术要点,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另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展示与表演,使体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又能在社会实践获得自身的价值体现。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体育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以直观、师生互动为主,结合现代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1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氧舞蹈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如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速度和自主练习时间的教学手段,选编了大量与课的教学任务密切结合的练习方法。2 .教学中应用“启发式”、“解疑式”的教学法。课堂上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和锻炼。3 .采用“分组练习”方法。此教学法使学生即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培养学生互帮互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自学自练能力。4 .组织校内的多场表演,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和实战锻炼的机会。5 .学生社团的培养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教师的课余辅导和相关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校内培训工作,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并推荐参加相应的比赛,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6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做了有氧舞蹈理论教学课件,并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穿插多媒体手段,将舞蹈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直观教学作用,收到良好效果。7 .理论考试一改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网上开卷考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和体育知识。8 .以让学生“学会”转为“会学”为改革主线,在教会学生基本舞蹈技术外,充实相应的舞蹈理论教学内容,以体现“基本技术、基本理论、课外活动”三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9 .考核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有氧舞蹈选项课考核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运动能力确定的。考核的内容紧扣教学的基本目标,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评分中充分重视学生练习过程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结合技术的掌握。基本技术以量化指标评定;综合能力评定包括专项技术的实际掌握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学习态度、交往和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