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泽家园小学项目设计总说明.docx
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甲方或建设方)拟在东北部龙兴工业园H9T/02地块兴建和泽家园小学项目。建筑场地按设计方案标高平场后,将形成数条环境及基坑边坡(各边坡具体情况见下表1.1)。受建设方委托,我院承担该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永久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临时边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年。本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表1.1和泽家园小学边坡治理一览表边坡编号长度(m)高度(m)边坡类别边坡工程安全等级AB21.94.3-6.0主要为挖方土质边坡,部分为挖方岩质边坡(永久边坡)二级EDC113.31.0-5.6主要为填方土质边坡(永久边坡)二级FGIJ84.52.0-5.0主要为填方土质边坡(永久边坡)二级KLMN62.32.3-2.6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部分为挖方土质边坡(临时边坡)二级OPQ104.35.0-7.3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部分为挖方土质边坡(临时边坡)二级UVTSR75.45.3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部分为挖方土质边坡(临时边坡)一级WXYZ722.5-6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临时边坡)二级Cde2583-18填方边坡一级2设计依据2.1 设计委托书2.2 设计合同2.3 总平面图2.4 由重庆长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0年7月所作和泽家园小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5 有关规范及图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T50-137-201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挡土墙图集04J008;2.6 重庆市两江国际实验小学边坡治理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3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属剥蚀丘陵地貌,斜坡沟谷相间分布。经过长期的人工改造,拟建场地微地貌为小型盆地。场地南侧为原始丘包,基岩出露,最高点高程217.79m;场地西侧为裕民路,走向南北向,高程208.61218.71叫北侧为和泽家园居民区,下面为2号路,高程212.2m218.71m;东侧为已修建的6号路(庙复路),高程202.20m212.20m,最低点位于场地中部,高程190.16m,总体高差约28.55m。场地西侧裕民路填方路堤分三级台阶延伸进入场地,北侧2号路和东侧6号路(庙复路)填方路堤均分为二级台阶延伸进场地内。除6号路斜坡坡体做了格构绿化护坡,2号路和裕民路仅做了放坡处理。目前路堤边坡上种满了农作物,尚未清除。3.2 气象水文根据勘察报告,项目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5-18.5°C,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5°C,极端最高气温43.6°C,最低气温T.8°Co冬无严寒,夏多酷暑,年平均降雨量1141.8un,最大日降雨量158.3Oninb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且常年有雷阵雨及冰雹,冬春多雾日,最长达148天。作为老工业城市,大气受污染严重,时有酸雨酸雾发生,常年平均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o年平均风速1.lms,以偏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8.4mso本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经调查,在场地东北角和西北角路堤坡角处有地下水流向场地低洼处汇集。经地面调查,场地西侧和北侧斜坡为主要汇水区域,大气降雨下渗形成潜水向拟建场地内汇集。因勘察场地地势较低,场地四周被斜坡和路堤边坡围挡,场地内的地表水排泄不畅,在雨季容易形成地表积水。因场地内地下水无稳定的补给和排泄条件,主要靠季节性降雨补给,蒸发和下渗为主要排泄途径。御临河位于拟建场地东侧约IkM,距离较远,河水位变化对拟建场地无影响。3.3 地质构造项目位于大盛场向斜的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次级褶皱,岩层产状1290145°N9°20°(优势1300/12°)。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深度揭示,场区内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裂隙LX1:产状222°Z83o,张开度12m,裂面平直,泥质填物,沿走向延伸3.05.0m,间距约0.5m;裂隙LX2,产状136oZ89o,张开2mm,裂面平直,岩屑和少量泥质充填,沿走向延伸约815m,间距0.5m0.8mo场区内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面平直,少量泥质充填,裂隙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为闭合状,基本无充填或少量岩屑充填,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岩体结构属块状结构,中等风化基岩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场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及断层破碎带。3.4 地层结构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分为第四系全新统(04)土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基岩,现将场地地层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场地内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黏土素填土(Q4l):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场地南侧斜坡以抛填土为主,包含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碎石,含量小,粒径小,松散,人工抛填堆填形成;西侧和北侧填土主要为路基填筑土,含大量砂岩和泥岩碎块石,碎块石含量70%以上,路堤填土经过压实处理,密实,路堤坡角填土为抛填堆填,松散稍密;东侧6号路为新建道路,路基填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碎石含量较大,粒径变化较大。路堤填土经过压实处理,密实,仅在坡脚附近的抛填土较松散。除了水平方向填土厚度变化大,垂直方向上物质组成差异较大。本次勘察揭露出填土厚度0.30(ZK23)-17.30m(ZK67、ZK97),回填时间约1年左右。粉质粘土(Q4dl+el):仅在场地中部和斜坡上有少量分布,大部分地层遭工程活动破坏且被填土覆盖。灰色,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物组成,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无光泽,手拍无水印。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8Om(ZK64)"4.80m(ZK5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场地基岩主要泥岩和砂岩组成。砂岩(ss):灰色、青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少许云母碎屑,钙铁质胶结。分布于整个场地,本次勘察揭露厚度1.3Onl(ZK3)13.20m(ZK89),>泥岩(ms):紫红色、砖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分布于整个场地,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50m(ZKlOl)"15.IOm(ZKl)«3.5 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包含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拟建场地地貌上属剥蚀浅丘地貌,地形总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表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含大量砂泥岩碎块石,为透水层,渗透系数5md°场地内局部分布有少量粉质粘土,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O.OOlm/d;下伏基岩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渗透系数0.01md,砂岩为弱透水层,渗透系数0.3mdo经地面调查,在场地西北角和东北角有地下水流出汇入场地。经调查,汇入场地的地下水为拟建场地西侧和北侧地势较高区域汇集的降雨下渗以后形成潜水,并沿基岩面流入场地低洼处。勘察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随地形向场地中部汇集,主要靠蒸发和继续下渗排出场地。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场地内的上层滞水较丰富,雨季期间上层滞水的下渗速度远小于汇入场地的水量,场地中部易形成水潭。场地基岩裂隙多呈微张状,在强风化层中裂隙发育,呈张开状,故场地地势低洼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较丰富。经调查访问,勘察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和东北角、西北角两处水体流入补给,受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季地下水丰沛,旱季则贫乏。因勘察期在雨季,场地地下水的水位较高。场地西侧水头在206.71212.45m之间,场地东侧水头在178.35193.7m,最大水头差约34.10m。施工时应完善场地内截排水措施,保证汇入场地的地下水排泄顺畅,防止水位上升造成基础底板破坏。综上所述,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3.6 不良地质作用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区域地质图,未发现断层穿越该场地,故判定场地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设计参数4.1主要岩土设计参数见表4.1所示。表4.1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单轴抗压调避雌值询协(kPa)颗领系数栽威比例系数制楸期踱与锚固体极限他弓踱屣值(kPa)抗隔限屣值天然(MPa)饱和QPa)5(kNm3)粘聚力C(kPa)内麒角(o)(kPa)压实填土祥20.5*慨口取确定0.2510MNm,天然5*,饱和0*天然35*,饱和28*现状填土瑜19.5*饱和取天然0*,饱和0*天然28.0*,饱和23.0*粉质粘土瑜19.4饱和19.9180*15MNm,天然23.6,饱和16.8天然13.0,饱和9.2强风化泥岩25.0300*0.30强风化砂岩24.2*500*0.40中等风化泥岩25.3*7.484.7724680.45*80Nfm332733.6450*192中等风化砂岩24.5*40.732.5134310.65*550Wm123337.41200*732层面50*18*裂隙面50*18*备注:表中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为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岩质地基);地基条件系数取LlOo强风化泥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取150kPa,强风化砂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取180kPao岩体粘聚力、内摩擦角根据岩石抗剪强度平均值进行折减,中风化岩体粘聚力折减系数0.30,内摩擦角折减系数0.90;岩体抗拉强度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确定,较完整岩体折减系数取0.40。当采用桩基时,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值取0.30,建议采用压实等措施较小或消除负摩阻力的影响;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供初步设计时使用,施工时应现场实测;表中带值为经验值。临时坡率:土质边坡(整体稳定为前提):H<5m,1:1.25,5mH<10m,1:1.50;岩质边坡(不陡于外倾裂隙面的倾角或外倾裂隙交线的倾角):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H<8m,1:0.35o永久坡率:土质边坡(整体稳定为前提):H<5m,1:1.50,5mH<10m,1:1.75;岩质边坡(不陡于外倾裂隙面的倾角或外倾裂隙交线的倾角):强风化基岩:1:1.00;中风化基岩:HV8m,1:0.50。高度大于5m的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的岩质边坡,建议分级放坡,并设置不小于2m的边坡平台。应采用逆作法施工。5设计方案AB、EDC.FGIJ段边坡:场地整平后将在道路和中间庭院、操场间形成土质边坡,由未来填土组成,高度较大。现状地面及岩土界面的埋深大不临空,土质边坡整体稳定,直立堆填后边坡易发生土体内部圆弧形滑动破坏。KLMN>OpQ、VUTSR段边坡:该段边坡为车库西侧边坡,高度变化较大。2-4剖面为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高度4.50-4.70m。5T0剖面为土质边坡,高度2.4-7.0m,由未来填土组成。根据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岩层层面和2组裂隙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组合交线交点位于边坡外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1与岩层面组合交线产状133。/18°,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裂隙2与岩层面组合交线产状46oN2。,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坏模式为沿岩体理论破裂角滑移破坏。边坡岩体类型为II类,等效内摩擦角70。,边坡破裂角60°。土质边坡,现状地面及岩土界面的埋深大不临空,6剖面岩土界面与坡向相反,土质边坡整体稳定,直立填筑后易发生土体内部圆弧形滑动破坏。51AB段采用衡重式挡墙支护,墙身材料采用C20毛石混凝土,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LOm。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2 EDC段采用仰斜式挡墙支护,墙身材料采用C20毛石混凝土,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Lon1。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3 FGIJ段采用仰斜式挡墙支护,墙身材料采用C20毛石混凝土,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Lon1。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4 KLMN段采用坡率法临时支护,土层部分坡率缓于1:1.50,岩层部分坡率缓于1:0.75。50mm厚C20碎素喷护面。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5 OPQ段采用坡率法临时支护,土层部分坡率缓于1:1.50,岩层部分坡率缓于1:0.35o50mm厚C20碎素喷护面。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5.6 6VUTSR采用坡率法临时支护,土层部分坡率缓于1:1.50,岩层部分坡率缓于1:0.75。80mm厚C20碎网喷护面网喷。坡顶、坡底分别设置截、排水沟。6技术要求6.1 土方工程6.1.1 挖方工程(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结构进行保护。(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0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3.0m。(4)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临时开挖坡率:土层:1:1.5,强风化岩层1:0.75,中等风化岩层1:0.35,有外倾结构面的按结构面倾角进行放坡。(5)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在切坡边线土层及岩石部分23m范围严禁爆破。(6)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7)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防护措施。(8)场地中的泥岩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因此,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封闭。(9)开挖前应落实开挖区域是否存在管网,若存在应采取避让保护措施。(10)部分出红线的边坡段在施工前应取得相关单位允许后方可进行施工。6.1.2 填方工程(1)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茎、耕土、垃圾、淤泥等杂质,如填方区域有积水时,应排水疏干或采用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对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当填方基底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2)填料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为7:3,分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应大于0.94,密实度应达到中密,干密度不小于20KNm3,天然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3) 土方回填时,应先低处后高处逐层回填,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现象。(4)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无法碾压时应夯实,每层填土质量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Pl填上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续。(5)为确保压实效果,压实前,现场应先做碾压试验或试夯,确定碎块石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及碾压遍数。(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设置一个检查点。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6.2 喷射混凝土工程(1)图中符号G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其强度标准值都应具有95%的保证率,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2)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o(3)喷浆材料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砂: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干法喷射时,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石: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材;骨料级配要求: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在下表所给范围内。表6.2喷射碎骨料通过各筛径的累计重量百分数()粒径(mmX.级配等级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良4852213311841265440706290IOO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外加剂,掺外加剂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相溶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IOmin。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1%的水。(4)喷射碎施工技术要求准备工作: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降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脚的岩渣、堆积物;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压风清扫岩面。喷射作业: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Ih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于于3h;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OJMpa左右;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降干净。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冬期施工应遵守有关施工技术要求。(5)支护结构上应设泄水孔,按2.5mX2.5m呈梅花型布置,孔径中=50,外倾5%。有裂隙处宜优先布置,土体层孔后侧设置双层透水土工布包裹D2500mm级配碎石倒滤包,对中安设,岩体层后可不设置反滤包,但泄水管深入岩体长度2500。(6)挡墙伸缩缝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马蹄脂,伸缩缝每1520m设一道。6.3 重力式挡墙工程(1)挡墙材料C20毛石碎浇筑,石料应选择质地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的块石,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毛石含量为总体积的30%。(2)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0m,外斜5%,孔眼尺寸GIOOmm,上下左右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300mm,泄水管材料采用PVC管。(3)应沿墙背填筑厚度不小于500mm的砂砾石透水材料,并采用渗水土工布和墙后填土隔离。(4)对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5)基底力求粗糙,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顺墙的方向挡墙地基纵向坡度大于5%时,基础应作成高宽比不大于1:2的台阶,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0(6)墙身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030mm,间距约1015m,墙高变化较大处,结合地基情况布置,缝中填浸透沥青的木板或沥青麻筋,填塞深度150mm。(7)墙顶用1:3的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mm。(8)工前应搞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底干燥,基础施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软化地基。(9)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及时施工墙背填土,填方工程具体施工要求详见上一节。墙体浇注与墙背填土应交叉进行,以免墙身悬空断裂;挡土墙浇注完成后,墙前和墙后要同填并夯实。(10)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LOm,持力层需满足图集17J008)的要求。7其它(1)图中所注数值单位,除标高为米及注明者外,均为毫米。(2)施工前,应调查清楚支挡结构施工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地下工程、地下管道及地下管线等,防止施工对其产生破坏。(3)边坡正式施工前,应核实设计的支挡位置、坡顶坡脚高程与现场实际及建筑总图是否一致,确保坡顶和坡脚建筑能正常形成后方可施工。支挡位置和高度参数与现场及总图不一致时,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人员进行处理。(4)按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本工程高边坡部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5)必须先治理边坡后方可进行建设平场。(6)边坡坡顶须设置防护栏,护栏高度21200mm,具体做法和形式由业主决定。(7)坡顶建筑必须采用桩基,桩基应嵌入边坡破裂面及岩层层面以下,破裂面上桩周与岩土层间采用应力隔除措施。(8)边坡坡顶和场区内设截、排水沟,及时排走地表水,截、排水沟的设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坡顶截水沟必须定期巡视,不可雨期时为拥堵状况。(9)建议甲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有丰富边坡工程施工经验的单位施工。(10)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边坡进行监测,做好对滑坡的变形和位移监测,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竣工后监测年限不少于2年。(H)本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12)如今后在边坡坡顶和坡脚发生其它工程活动,应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13)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和工期。(14)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如出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建设方、监理单位及勘察人员、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