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docx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从小学跨入初中,这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懈努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情绪浮躁,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浑浑噩噩,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小六级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二、教学目标L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O2 .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4 .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6 .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7 .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8 .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9 .通过收集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声影,整理中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10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三、教学重难点L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2 .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4 .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5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6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7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8 .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9 .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10 .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四、教学资源分析1 .教材既系统地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要求,又全面地反映了儿童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以满足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2 .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构建能力为宗旨,同时注重人类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3 .教材注重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关系,凸显教材明理、循情、导行的特点。4 .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既服务与学生的学习,又服务与教师的教学,是一套“利教易学”的教材。,5 .教材既反映文化的多样性,又注重文化的统一性。6 .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落实法治教育。五、教学方法设计L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部分行为表现,本身就体现了对法律的遵守。7 .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o在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平衡两者的关系,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应该遵循两种“理”:一种是“法理”(法律精神),一种是“教理”(教育规律),做到“法理”要尊重“教理”不可违。8 .注重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法律与道德有相通的一面,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相通性,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如诚信教育既可服务与道德教育,也可服务与法律教育。规则、规范教育也具有多重意义,既可为儿童法律意识的建立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服务。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这些既是道德教育点又是法治教育点的内容。9 .注重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儿童的行为相结合,根据本科法治教育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与反思,也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第一、二、三周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律Q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期中考试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复习期末考试第四、五、六周第七、八、九周第十、十一、十二周第十三、十四、十五周第十六、十七、十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