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多中心回顾性临床数据分析 附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看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docx

    • 资源ID:4312081       资源大小:20.0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多中心回顾性临床数据分析 附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看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docx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国内6家医疗中心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颈癌患者, 临床分期为I bl、Ib2、Hal、IIa2期,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有定期随访资 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包括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改良腹腔镜组)、完全 腹腔镜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总生存率(OS)、5年无瘤生存率(DFS) 等肿瘤学结局指标。结果共有674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腹腔镜组377例、完全腹腔镜组297 例。(1)两组5年OS的比较: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 92.0%,改良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组(P=0.010)o进一步对临床分期(包括I bl、 IIal期)、病理类型(鳞癌、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 IbI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8.6%、93.6%,两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IIal期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 为93.6%、77.6%,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07)。病理类型:改良腹腔镜 组、完全腹腔镜组鳞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46);腺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0%、8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230)。淋巴结转移: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无淋巴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 为98.6%、96.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9.3%、80.8%,两组分别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156, P=0.093)o (2)两组5年DFS的比较:改良腹腔镜组、完全 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94.1%、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0 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Ibl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组和完 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7.0%、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9); IIaI期患者 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88.2%、7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74)1,结论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可影响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学结局,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 术患者的5年OS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且其中I bl期患者的5年DFS也高于完全腹 腔镜手术患者。提示,基于无瘤原则的改良经阴道腹腔镜手术仍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 疗的选择。讨论一、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对子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理念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1项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LACC研究的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4.5年DFS为86.0%, 3年OS为93.8%,与开 腹手术(4.5年DFS为96.5%、3年OS为9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该研究结 果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讨论及质疑纷至沓来,有专家评论该临床试验缺乏多因素分 析、手术者腹腔镜技术不成熟等41腹腔镜手术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既往文献报道及荟萃 分析均已证实,患者的近期生命质量及手术并发症如出血量、肠功能恢复、发热、切口感染 等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尤其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相对更少5。 目前,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分歧及争论主要在于术后OS及DFS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多数学者认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5年DFS及5年OS,尚待更多的临床证据比较和验 证。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 结果显示,改良腹腔镜组、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0%, 5年DFS 分别为94.1%、90.9%,改良腹腔镜组均优于完全腹腔镜组。本研究中的改良腹腔镜组5年 OS (96.1%)高于LACC研究中的3年OS (93.8%,为腹腔镜手术)1, 5年肿瘤相关死 亡率(4.0%)与Melamed等6采用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 RWS)中的开腹手 术的4年肿瘤相关死亡率(5.3%)相当,显著低于该文献报道的4年腹腔镜手术肿瘤相关 死亡率(9.1%)o本研究中,与完全腹腔镜组相比,改良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OS (96.1%) 更接近LACC研究中开腹手术组(3年OS为99.0%) 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Ibl 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组为97.0%,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组(92.8%),且与LACC 研究报道的开腹手术(4.5年DFS为96.5%)相当1<,据此可认为,在中国有经验且技术 成熟的腹腔镜手术中心,严格遵守无瘤原则的腹腔镜手术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结局。二、早期子宫颈癌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的肿瘤学结局比较众所周知,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 病理类型、LVSl等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1) IbI期和II al期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分别为98.6%、93.6%)均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组(分 别为93.6%、77.6%)o提示,采用腹腔镜下切开阴道,肿瘤暴露于气腹环境,从而影响了肿 瘤学结局。(2)有、无淋巴转移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组与完全腹腔镜组比较均无显 著差异。可以认为,淋巴结转移状态虽影响预后,但与腹腔镜手术方式关联性不强。(3)改 良腹腔镜组与完全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DFS (分别为94.1%、90.9%)比较无显著差异 (P=0.220);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进行分析显示,IbI期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 腔镜组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7.0%、92.8%; P=0.039), IIal期患者的5年DFS, 改良腹腔镜组虽高于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88.2%、7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4)。综上,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改良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5年OS和5年DFS。原 因可能在于,一是无气腹下经阴道路径切开阴道减少了肿瘤细胞脱落并暴露在盆腹腔的风 险;二是采用简易举宫器,避免举宫杯在阴道顶端反复摩擦导致阴道上皮损伤所致的肿瘤细 胞种植。因此,该改良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改良腹腔镜手术方式在发挥微创优势的同 时,能达到较好的肿瘤学结局。这同时也警示临床医师,腹腔镜手术需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 秉承无瘤原则,减少肿瘤细胞暴露于腹腔的风险,减少举宫器械对子宫颈肿瘤的摩擦脱落造 成腹腔污染,从而减少肿瘤的侵袭转移。如目前部分专家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缝线悬吊子宫、 经阴道子宫颈癌灶袖套缝合封闭法、腹腔镜下套扎阴道、密封阴道减少肿瘤暴露、在腹腔镜 下于套扎下方切除阴道7-9,均是很好的尝试与改良。三、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探讨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后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可能提高DFS和OS 10。1项小样 本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手术的DFS甚至高于开腹手术11,且两种手 术方式的OS无差异。认为,新辅助化疗在缩减肿瘤体积的同时,削弱了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腹腔镜手术的肿瘤种植转移风险降低。本研究中,Ib2和a2期患者,改良腹腔镜组共75 例,完全腹腔镜组共49例,其中分别有44和25例进行了新辅助化疗。因涉及的例数较少, 未深入比较研究。对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能提高术后DFS,新辅助化 疗后是否直接采用腹腔镜手术,尚待后期的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四、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与思考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是国内创立的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方式12,已历时 10余年。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秉承无瘤理念,并采用简易举宫器,有利于切除足够 宽的宫旁组织;同时,采用经阴道离断子宫,结合了阴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者的优势,避 免了在狭小空间从阴道游离输尿管间隙,操作更加简便。该术式在有效减少肿瘤暴露于腹腔 的风险、保证足够长度阴道切除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能正确分离间隙造成膀胱直肠损伤的风 险。据此认为,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仍可考虑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采 用简易举宫器或无接触举宫法、遵循无瘤理念、肿瘤不暴露于腹腔等原则,可最大限度使患 者获益。总之,对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试验去探索对患者生存 有益,并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命质量,是妇产科临床医师应该关注的焦点和核心。关于 手术路径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途径,韩国的建议是告知目前LACC研究的结果,让患者做 出知情选择13,在基本遵循我国专家指南及共识14的原则上,对子宫颈癌腹腔镜手 术方式,不全盘否定,应理性面对,可在患者知情选择并尊重临床证据的基础上,作出改进。 肿瘤手术的无痛原则是基石,临床医师在关注肿瘤的OS及DFS的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 生命质量。期待在中国有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及RWS去进一步验证并进行优劣性比较。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看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子宫颈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约527 600例, 死亡病例数达265 700例。而子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我国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数 约占全世界的1/3,且其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中晚期 以放化疗为主。自1898年以来,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一直是治疗早期子 宫颈癌患者的经典标准术式。自1992年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以来,已近30 年,尤其是近年,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发展迅猛,在很多医院已经替代了 开腹手术,成为了早期子宫颈癌的主流术式选择。腹腔镜手术解剖层次清晰,视野宽阔,手 术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手术范围与切除的淋巴结数目不差于甚至优于开腹手术,而 手术引起的膀胱功能隙碍、下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也低于开腹手术。因此,腹腔镜手术受到 了医患的推崇与选择。2018年之前,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IeomPrehenSiVe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中也指出,广泛性子宫切除可以选择经腹、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 腔镜技术。直到2018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 2项临床研究,1项前瞻性、多中心、 In期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和1项大数据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d study, RWS),结果均认为对于早期子宫颈癌来说,微创手术组的治疗结局明显差于 开腹手术组,微创手术组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更高,生存率更低。这迅速在国内外妇科肿瘤学 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在国内反响巨大,微创手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打击。也因此, 2019年第3版的子宫颈癌NCCN指南中,对于早期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不再常规推荐腹腔 镜手术,而开腹手术又成为金标准术式。1对生存期的影响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这一 RCT研究是由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牵头、 共包含全球33个中心的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研究(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 LACC),研究对象是淋巴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D阳性的IAI期、 I A2、I Bl期的子宫颈鳞癌、腺癌、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312例和微创组319例, 两组在组织学类型、LVSl阳性率、宫旁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辅助 治疗率方面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显示:开腹组的3年和4.5年无病生存率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均显著高于微创组(3 年 DFS 97.5% vs. 91.5%, 4.5 年 DFS 96.5% vs. 86%);微创组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显著低于开腹组(93.8% vs. 99%); 局部复发率比较方面,微创组也显著高于开腹组(5.64%vs 1.28%);微创组的3年累计病 死率也远远高于开腹组(4.4%vs. 0.6%)O该研究的结论是,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与开 腹组相比较,微创组的复发率更高,OS和DFS更低。但该研究也有不完美之处:有近1/3 的患者存在术后病理特征方面的一些重要数据是缺失的,如肿瘤大小、LVSL肿瘤浸润深 度、宫旁浸润、阴道切缘、淋巴结转移情况;另外,在该研究中,微创组有18.8%、开腹组 有18.1%的患者进行了术后辅助放化疗,但手术与辅助治疗的间隔时间较长,微创组为41 d (范围:3157d),开腹组为46d(范围:3370d), P>0.05o此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与辅助治疗的间隔时间可能是子宫颈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I B2-IIA1期 子宫颈癌患者,该间隔时间V5周者的OS和DFS均优于间隔时间>5周者。另一项研究结 果也指出,该间隔时间超过4周与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5-yea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缩短有关。同期发表的另一项研究,虽为回顾性RWS,但样本量较大、数 据覆盖面较广、数据代表性好,该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两大数据库国家癌症数据库(Ihe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NCDB)和美国国立癌症中心,共纳入2461例I A2 I Bl期子宫 颈癌患者,其中1225例(49.98%)为微创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4年时死亡风险分别 为微创组9.1%、开腹组5.3%,微创组的死亡风险比开腹组高65%(HR 1.65,95%CI 1.22-2.22, 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腹腔镜手术还是机器人手术,无论是子宫颈鳞癌还 是腺癌,无论是肿瘤直径V2 cm还是>2 cm,微创组的死亡风险均高于开腹组。该研究的 结论与LACC 一致,微创组比开腹组的OS更短!2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率已有明显改善,这让人们也越来 越重视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问题。既往多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微创与开 腹子宫颈癌根治术,均认为微创手术显示出更好的围手术期结局,如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 患者术后排气早、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而在LACC研究中4,微创组与开 腹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别。但2019年12月妇科肿瘤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数据回顾 性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数据来源于中国子宫颈癌主要手术并发症数据库,共分析了 2004年至2015年期间分别在中国37家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8 447例子宫颈癌患者, 其中5491例(29.8%)是腹腔镜手术,12 956例(70.2%)是开腹手术。最常见的术中并发 症是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和血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02%、0.33%、0.18%<,多因素分析 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5.55% vs. 2.76%)o进一步更详细的分析 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术中输尿管损伤、肠道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术后输尿管阴道痿、直 肠阴道瘦、乳糜痿的发生率更高,而开腹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更高;两组的膀胱损伤、闭孔 神经损伤、盆腔血肿、静脉血栓发生率相似(P>0.05)o3无瘤原则与无瘤技术无瘤原则是肿瘤手术中最基本的原则,而无瘤技术是肿瘤手术中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技 能。手术操作中应时刻注意以不显露肿瘤本身为原则,细节决定成败。首先,切口要适当、 暴露要充分,操作要轻巧、准确,切忌粗暴挤压和直接切割肿瘤;其次,应避免直接切割可 能藏有癌细胞的淋巴管和组织间隙,故刀切剪断应距肿瘤边缘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且强调 肿瘤应整块切除;第三,尽量采用锐性分离,因为钝性分离可能会增加癌细胞在淋巴和血流 中转移的风险;第四,术中应先阻断静脉(先结扎静脉,而后处理动脉)和淋巴回流,先切 除肿瘤周围部分,再处理肿瘤邻近部位;第五,创面和切缘须用纱布垫保护,避免肿瘤破裂, 尽量不做肿瘤穿刺,以免引起种植扩散;若肿瘤已破损,应用纱布将其包扎,与正常组织、 其他创面隔离;术中接触过肿瘤的器械和纱布等不再使用,减少肿瘤细胞污染;第六,术毕 仔细冲洗以消灭手术野及手术切口可能沾染和残留的星散癌细胞和细菌,建议用蒸储水冲 洗,因为冲洗的同时可利用其低渗作用使游离癌细胞因吸水而涨破死亡;第七,适当的腹腔 灌注化疗药物也有利于杀灭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我们还应该重视肿瘤的生物特性和扩散规律,各种根治术不是盲目求大求广,应力求做 到合理化,手术力争切净一切应切的同时尽量避免损害不必要的组织和器官。除手术外,要 合理综合使用其他治疗手段。当肿瘤的治疗结果尚难令人满意时,巧妙结合外科与化疗、放 疗等综合治疗。此外,我们还应重视子宫颈癌的嗜神经侵袭(PerineUraIinVasion, PNl),严 格把握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NSRH) 的适应证。我中心团队早在2013年在国内率先报道并进行了子宫颈癌预后与PNI的相关性 研究,并在2015年发表了全世界第1篇子宫颈癌与PNl相关性的Meta分析。在早期子宫 颈癌中,PNl的发生率为7%35.1%, PNl与肿瘤大小、LVSI、宫旁浸润及其深度、淋巴结 转移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病理因素之一,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之一。虽然子宫颈癌 的NSRH是肿瘤个体化治疗和人性化治疗的体现,但NSRH可能带来一定的盆底或盆腔内 复发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追求精准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最基本的观念。4腹腔镜手术操作特点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不同之处主要有:腹腔镜穿刺套管、气腹、能量器械以及举宫器 的使用,标本取出方法,阴道断端的处理等。而这些不同之处都有可能是导致腹腔镜手术肿 瘤结局劣于开腹手术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首先,腹腔镜穿刺套 管的良好固定以及切口与套管之间严格的密闭性不可忽视,这样可以减少肿瘤细胞沿着漏气 的套管针鞘播散,减少穿刺部位转移的发生;术毕时,应先充分放气后再拔出腹腔镜穿刺套 管,以减少烟囱效应,减少穿刺孔的转移;此外,建议关闭穿刺孔前进行局部冲洗,并关闭 腹膜层。有研究报道,在腹腔镜卵巢癌手术中,不关闭腹膜者的切口种植转移率显著高于关 闭腹膜者。其次,Co2气腹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及腹腔内播散种植的物理+生化效应,因此 术中应避免反复充放气,控制气腹压力W14 mmHg,流量V5 LZmin。并建议采用有气体加温 功能的气腹机,加温CO2气体至37建立气腹,可降低肿瘤细胞的雾化状态。因为大量冷 CO2气体的吹入会使腹腔内体温过低,可能增加肿瘤腹腔内的种植转移。第三,能量器械 的使用,如超声刀的雾化效应加之气腹吹送的物理效应以及气溶胶的形成,可能增加腹腔内 和腹壁切口的播散种植。所以,应尽量减少长时间激发,并及时吸净烟雾、使用烟雾过滤系 统,强调手术结束时充分腹腔冲洗的重要性,冲洗量应达20003000mL,并使用蒸储水作 为冲洗液,能有效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和播散。第四,举宫器的使用可以改善宫旁间隙的暴 露,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意外损伤的发生,但毫无疑问举宫器的使用是直接对子宫颈肿 瘤组织进行了挤压,甚至会造成肿瘤的破碎,增加肿瘤细胞的局部播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因此,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免举宫的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术式的推广。第五,术中取标 本时应注意保护,建议使用标木袋,并强调标本切下后应立即装袋,以减少可能含有肿瘤细 胞的标本与盆腹腔内正常组织器官的接触时间,减少盆腹腔内播散转移的可能。第六,开腹 手术时,通常会在切开阴道壁前予以直角钳夹闭阴道断端以避免肿瘤细胞的脱落种植,所以 建议腹腔镜手术时,最好在无气腹状态下、经阴道切开并取出子宫,或者腹腔镜下经套扎等 方法封闭阴道后再在其远心端切开阴道、取出子宫。有研究指出,经阴道切开取出子宫的患 者预后优于完全腹腔镜下切开阴道者。第七,缝合前的冲洗和开腹手术中常规的阴道断端予 以碘酊、酒精消毒的步骤在不少腹腔镜手术中被忽略。据调查显示,有19.3%的医生在腹腔 镜下阴道断端缝合前无盆腔冲洗步骤,13.9%的医生在缝合阴道时无消毒步骤。碘主要是通 过强氧化性进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酒精除了通过直接渗透作用使得细胞破坏溶解,还可 以抑制一些酶系统,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可见,这一步骤对于阴道断端 残留的癌细胞和细菌有着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5思考与展望LACC是前瞻性、多中心的RCT,循证医学级别很高,且该研究结果与同期发表的大 样本量的RWS研究结果互为印证,使得其结果更具说服力,不可忽视。但仔细分析发现, 该研究的一些细节仍值得进一步推敲与商榷,如LACC研究中有近1/3的患者存在术后病理 特征方面的一些重要数据是缺失的,这可能会影响判断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指征;并且手 术时间与辅助治疗开始的间隔时间较长,基本都在5周以上,这些都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 良影响。如果仅凭这两项研究结果就全盘否定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颈癌中的作用与价值, 显然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部分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来说,仍可能从微创手术中获益, 如LACC研究中,I A2期组无复发死亡患者,高分化的I Bl期患者中仅1例发发,对于 肿瘤直径V2cm的患者,其微创组的预后并不差于开腹组。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肯定 的是,对于肿瘤直径2 cm者不宜直接选择腹腔镜手术。关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并不少,既往多数研究是单中心、且样本量不大,结果多认 为腹腔镜手术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但2019年12月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患 者达18 447例,来自37家医院,时间跨度达10年以上,结果指出: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更高。此外,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特点,应对腹腔镜术者加强技能培训、保证足够长的腹腔镜 手术学习曲线时间,以确保腹腔镜手术的疗效。目前,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已组织开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国 内多中心的RWS,我们期盼这样一个设计更加合理和更加科学的研究结果的问世,如此才 能明辨是非,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生存的影响也才能尘埃落地。但在此之前,鉴于颇具代表性的这3项研究结果显示:关于子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组 的预后较差,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我们应更加谨慎行事,客观评估,加强子宫颈 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选择与管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若选择不当, 微创手术不见得是微创的。术中应强化无瘤观念,切实做好无瘤技术,规范手术治疗与术后 辅助治疗,必要时进行多学科综合诊治(mukidisciplinary Ieam, MDDo同时,还应做好 医患沟通工作,基于整合的研究结果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咨询与讲解,充分评估患者接受 不同手术方式的个体风险与获益。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疗效与腹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完美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学结局比较 多中心回顾性临床数据分析 附从妇科肿瘤医生角度看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