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三篇 路基、路面.docx
、路面说明(3)路面工程为I个标段,长度28.353Km(含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三、设计原则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路基设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上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O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U);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上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034-2000);根据本项目所处的不同地貌单元及各路段所具有的地形特征、岩土层结构和性质、"第二篇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本项目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一期工程路面结构采用4cm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8Cm密集配沥青碎石+32Cm水泥稳定碎石+20Cm水泥稳定砂砾:K53+585互通式立体交叉采用4cm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稔定碎石+20Cm水泥稳定砂砾;收费站采用26cm水泥钢筋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水泥稔定砂砾。全线设置完善防排水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其余指标应满足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之规定;执行情况:一期工程施工图阶段技术标准按照初设批复执行,结合近几年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收费站的路面结构的成熟经验以及评审专家意见,对收费站碎路面厚度由初设批复的26Cm调整为30cm,并通过路面结构验算,最终确定优化收费站路面结构方案。(2)进一步调查分析旧路的实际情况,完善新建路段和旧路面补强路段的设置段落以及新旧路面的衔接设计,合理设置路面结构层,确保路面的整体稳定: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进步调查分析旧路的实际情况,结合期工程交通量、旧路路基、路面检测报告,通过路面计算分析,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层。二、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一期工程按里程和投资来考虑,建议施工划分三个标段:(1) 土建一标段落为:路线K29+716.031K46+400,长度16.684Km0(2) 土建二标段落为:路线K46+400K54+742.786及K53+585互通式立体交叉,长度11.669Km东乐收费广场,车辆需减速停车取卡通过,故车速不会很高,未防止雨雪天停车取卡时车辆发生侧滑,将此处曲线超高在正常基础上降低2%进行设计(正常超高为5%,取3%)o、公路用地范围(1)农用路段:路堤坡脚或边坡排水沟外缘3.Om内、路堑边坡坡顶外缘3.O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2)一般路段:路堤坡脚外缘3.Om(不含2.Om护坡道)、路堑边坡坡顶外缘3.O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2、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要求为了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路基压实标准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路床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耍求规定,并结合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规定的重型击实标准执行。、地基表层处理路基填筑前,需清理地表松散耕植土或有机质土、杂草等。根据调查资料,沿线主要为水浇地、荒滩、风积沙,个别路段有杂填上。一般地段的地表耕植土层较薄,本项目清表厚度按基底表层土能够碾压密实、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标准进行控制。荒漠地段消表30-40c耕地清表50cm、杂填土路段消表30cm,风积沙路段直接将路基范围内地表处的风积沙全部清除;清表耕植土、有机质土是宝贵的绿化和取土场且垦的优质天然上源,需要加强管理,可设临时弃上场集中堆放,用于取上场的复垦。清表后对基底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当地面横坡为1:2.51:5时,原地面开挖台阶,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设置横地下水活动、边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性质,本着“质量可靠、安全经济、工艺成熟、审慎创新、环保美观、综合设计”原则,以详实的水文、地形和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在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具有足够强度、稳定、耐久性的基础上,通过平纵优化、土石方平衡以及路基填挖的综合比较,做到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公路占地、保证行车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参照已建公路路基设计、排水工程和施工成功经验,拟定了路基填挖高度及其横断面型式。1、路基标准横断面布设及加宽超高方式、路基标准横断面一期工程范围K29+716.031-K54+782.786采用设计速度8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全线采用整体式路基进行设计。具体布置为:土路肩0.75m+硬路肩2.5m+行车道(2×3.75)m+左侧路缘带0.5m+中央分隔带2m+右侧路缘带0.5m+行车道(2X3.75)m+硬路肩2.5m+±路肩0.75m=24.5u、路基中央分隔带设计及路拱横坡一期工程中央分隔带为齐平式,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行车道、硬路肩路拱横坡器,土路肩2%。、超高方式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路拱横坡均为2%,最大超高值按照一般地区采用6%o当平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均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为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采用线性渐变,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范规定最大与最小超高渐变率为PmaXWI/200,PminNI/330。路线终点处为筑标准。、路基强度控制标准和最大粒径要求土质路基强度采用CBR强度控制,具体的强度控制标准和粒径要求见下表。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承载比(CBR)(%)填料最大粒径要求(mm>路堤上路床0-0.3CBRe8%CBR28%100下路床0.30.8CBR25%CBR>5%100上路堤0.8-1.5CBR>4%CBR4%150下路堤1.5以下CBR>3%CBR>3%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0.30CBR28%CBR>8%1000.300.80CBR25%CBR5%100、路基高度控制标准路基设计以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原则。填方路基主要依据地形、基底强度、填料性质、填土高度确定基底需要采取的处治措施、填方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路堑边坡主耍依据岩土层结构、土层密实胶结程度、风化程度、地形、挖方高度、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来选择挖方断面形式和坡率。本项目在满足纵断面控制因素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填土高度,以减少占地数量、节约工程造价。路基高度基本控制在L0-2.5m之间,重点考虑桥涵构造物、分离式立交(净空)、地下水埋深因素。3、路基边坡设计(1)、一般填方农田路段,边坡高度H8m,边坡坡率采用1:1.5坡到底的直线坡,坡脚设置宽度2m的护坡道,护坡道设向外4%的横坡。铁路跨线桥高填土段,最大填土高度13m,边坡高度HW8m,边坡坡率采用1:1.5,边坡高度20m>H>8m,采用1:1.75折线边坡。为了确保路基边缘部分能得到有效压实,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坡向内并大于4%。、一般填方路基一般埴方路基设计主要根据路线经过地区不同的地貌、地物、地形、土质情况,为满足路基标准横断面及路基质量要求等,而采取砂砾土换填等具体措施。鉴于本项目所经区域地处平原区,一般填方路基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I)、路基设计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M)规定的具体要求,严格按重型击实标准控制路基施工、压实度,确保路堤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土质路基压实度要求标准项目分类路床顶面下深度(m)压实度(%)路堤上路床0-0.3296下路床0.30.8296上路堤0.8-1.5294卜路堤L5以下N93零填及路堑路床0-0.32960.3-0.8M96路基基底清表以下290桥涵过渡段路基台背回填范围2962)、由于路线经过部分地区为风积沙区,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现场调杳资料对风积沙路段进行特殊路基设计。3)、路基填筑时,应自下而上分层填筑压实,按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控制压实质量,分层铺筑松铺厚度应结合路基填料、压实机械、碾压段落长度等因素,通过铺筑路基试验段确定,且不小于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为了确保路基全断面范围有效压实,避免出现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每一填筑层压实后的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1)、零填及挖方地段:路床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96%。2)、当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或其他土质时,应在填筑前清表压实,以使其达到路基填强路基整体强度,消减路基横向(或纵向)填挖间的差异沉降,挖方区自路面底设计向下0.8m,待填方区填至结合槽底部标高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最后铺筑上路床,土工格栅必须满足行业标准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的相关标准,型号采用GSLIOo/HPDE,每延米抗拉强度不小于IoOKNm,纵、横向标称抗拉强度下的伸长率不大于13%。过渡区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上工格栅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地面横坡陡于1:5的段落,先清除表面浮土后再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新旧路基衔接段路基设计为保证路基整体性稳定,预防或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在新旧路基结合部做搭接设计,填挖交界处挖台阶,设置横坡向内并大于4乐并铺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必须满足行业标准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的相关标准,型号采用GSLloO/HPDE,每延米抗拉强度不小于IooKNm,纵、横向标称抗拉强度下的伸氏率不大于13%。四、特殊路基设计(1)农田路段本项目有部分路段经过农田、林地及居民点的杂填土,层位在垂直相变较严重,层厚变化较大,地表及上部土层受灌溉影响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粉土多呈稍湿-湿,粘性土呈可塑状。对地表土清表后碾压,路基填料采用砾石土换填,并加强防排水设计。(2)风积沙本项目在K32+950-K32+980、K33+238-K33+331段,风积沙呈零星布置,分布较小,根据地质勘查,先清除风积沙,然后用砾石土换填,清除的风积沙直接倒运至路基背风侧风积沙沙堆上,并在路基背风侧15米范围内做草格沙障并种植沙柳、梭梭等以达到生态恢复处理的效果。度;刷坡时预留防护工程厚度,避免因雨季坡面防护施工未及时衔接导致坡面被雨水冲刷,造成亏坡缺陷:对拱形骨架护坡等用工防护路段,也可以减少坡面开挖防护后的培土数量。(2)、一般挖方本项目挖方路段较少,挖方高度不大,挖方坡率采用I:I,一坡到顶。(3)、风积沙路段本项目K32+950-K32+980、K33+238-K33+331段风积沙段。由于风积沙路段比较少,加之进行了生态治理,风积沙路段对路基边坡侵害其小,考虑将来发展为工业园区和路基边坡统一等因素,填方边坡坡率均采用一般路段标准,挖方段边坡坡率按照风积沙生态恢复处理,边坡坡率为1:3。(4)、过渡段路基设计低填、零填及挖方路基设计低填、零填及挖方路基,由于路床部分处于原地面以下,而地面表层土以耕植土、粉土、杂填上为主,较松散,含有机质,不符合路床质量和强度要求,因此需对低填浅挖、零填路基进行处理。当填方高度W144cm时(路面结构层64cm÷80cm路床),对路床范围采用取土坑内的砾石.上换填,砾石上CBR值为10.3%,压实度296$,路床范围清理上作为废方弃至相应弃土坑,并对路床底进行压实,压实度296%。台背过渡段路基设计构造物台背与锥坡均采用砾石土填筑,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Ioem,且级配、强度等符合规范要求。清表必须彻底,原状土.压实度必须满足要求,桥台台背过渡段路基填料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压实度,以确保压实度不小于96乐(详见桥头(涵侧)路基设计图)。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路基设计路基填挖高差大于2m以上或地面纵坡较陡的路基横向或纵向做填挖交界处理,为增在桥头、桥尾等易受暴雨冲刷影响的路基坡面设置浆砌片石护坡。(5)、挡土墙在K52+855分离式立交桥头、桥尾路基填上较高,小桩号方向且为灌溉农田,为少占农田、收缩坡脚和防治农田水灌溉水浸泡路基。下部设置路堤式挡土墙,挡墙上部填土边坡部分采用拱形骨架护面,拱形骨架内均采用卵石镶嵌。(6)、土路肩加固本次设计中,对填方路基的土路肩与路基边坡的结合部分,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护肩予以加固:挖方路段的土路肩与边沟一起加固处理。六、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及设计情况1、设计原则本项目路线所经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土地资源紧张,从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路基路面宜进行综合排水系统设计。设计总体原则为:(1)在不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少占农田。(2)公路修建后,尽量做到不干扰、不改变、不进入农田原有的排濯系统,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3)路基排水沟与沿线濯渠交叉产生干扰时,采取改移沟渠、设置线外涵洞等工程措施,恢且原有的排灌体系。2、路基排水为了保证路基的程定,防止冲刷和水毁,路基排水应结合地形、地质及桥涵位置因地适宜地采取综合排水措施,将水引出路基范围,排入天然河沟,从而构成有效的排水系统。(1)边沟施工注意事项:风积沙地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施工时务必保护生态,在指定地点集中取匕定点堆放,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五、路基防护工程路基防护设计以保证工程安全为原则,同时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设计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深入分析本项目地形、地质、地貌特点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方案比选论证,选择在技术、经济、工艺、经验和效果各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防护方案。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及现场调查,针对沿线不同的地质、地形、路基高度,提出以下处理措施:(D、条形框格一期工程填方边坡高度HWL5m路堤边坡,采用现浇C20混凝土框条,框格内采用卵石镶嵌,条形间距为2.5m,每隔5m设伸缩缝。(2)、菱形框格护面填方边坡高度1.5mH<3.Om的路段,采用预制C20混凝土框格护面,框格内采用卵石镶嵌。为保证边坡上框架护面稳定,结点外框杆伸出钢筋在现浇前应穿起并绑扎结实。(3)、拱形骨架护面填方边坡高度H23.Om的路段,采用拱形骨架护面,拱形骨架内均采用卵石镶嵌.对于上跨兰新铁路段填方边坡高度H>8m时,上部8m高度采用坡度为1:1.5预制混凝土拱形骨架护面,下部大于8m高度部分采用坡度为1:L75折线坡做预制泡凝土拱形骨架护面;骨架采用C20混凝土预制,MIO水泥砂浆砌缝,缝宽ICnh护脚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坡形护肩下面(包括各级边坡外)与预制块形成的三角区域采用现浇C20混凝土护面,以防雨水渗水。坡面防护每隔168m设置一道踏步,踏步宽1.0m,踏步两侧各设一道伸缩缝。(4)、护坡取土场和弃土场位于同一地点,(除物取土场外),即先弃土堆放在取土坑旁,待取土坑有一定的工作面后将弃上回填,对于沿线农田路段及林地清表换填后的上石方,应先堆放在取、弃土场周围,待土方工程完成后覆盖在表层做绿化回填土加以利用。取土时边坡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安全,弃土回填后进行整平恢复原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编号名称中心桩号位置计划数量取、弃土坑占地表土剥离取土坑、弃上场左右取土/砂砾土弃土荒滩平均挖深(Km)(Km)(m3)(mx)(亩)(m3)(ID)1234567891014#取土场K33+1003.9328029246.0328032.025#取、弃土场K45+2200.2358114241064179.0238743.036#取、弃上场K48+5200.264932095717324.6432883.0路线K29+800-K40÷000段经过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参考民乐工业园区规划,在路线K33+100左侧3.9km处工业园区需要开挖一座人工湖,通过与业主和工业园区相关部门的商议,同意在拟定人工湖处设置舛取土场,取土场面积为400由,取土平均深度为2m。八、路面设计1)、项目特点(1)交通构成根据工可调查的交通量,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域交通量将大幅度增长,以大、中、小型货运车辆为主。分别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和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所有挖方路段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路段,设置了浅碟形边沟,采用C20现浇混凝土加固。(2)排水沟为将边沟水、边坡水和路基附近的积水引出路基范围以外或引至桥涵和自然沟谷中,根据需要设置了排水沟,排水沟平面位理可随地形布设。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上口宽L5m、深O.5)o(3)拦水坝在荒滩路段设置拦水坝,将水流汇集后,通过桥涵排离路基。拦水坝就地取土填筑,在桥、涵进口端两侧长度不小于30m、出口端两侧不少于20m处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地形适当调整长度。(4)边沟涵为了保证公路沿线群众出入方便和边沟排水畅通,在通往人家及田间小路处设置了钢筋混凝土盖板。3、路面排水考虑到本项目所处区域降雨量小,同时填方路基边坡有完善的坡面防护,因此填方路段路面排水采用以横向漫流形式向路堤坡面分散排放至路基两侧排水沟中排出,挖方路段,利用跳的路拱横坡将路面水散排至路基两侧边沟,结合涵洞和排水沟排出。4、超高路段路面排水在超高路段,因路基横断面中央分隔带采取齐平式,因此外侧路面水通过路拱横坡横向漫流形式排入路面内侧拦水带,拦水带水再集中排入边坡急流槽,边坡急流槽与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由排水沟排离。七、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设计中取弃土场的位置是在充分地考虑了路线所处位置、填挖方段落及数量分布、现有道路运输状况、当地政府意见等因素后设置3处取(弃)土场。为节约用地,量、降低工程造价,按以下原则进行路面设计:在相同气候区域内,调查临近路面结构近似路段运营后出现的路面病害,并分析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设计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沿线材料供应和质量情况。充分考虑本项目所处区域地质、水文、气候特点,并结合投资情况。尽量采用适合本项目的新技术。主要设计参数沥青混凝土路面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设计,路面厚度采用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系统HPDS2011程序进行计算。根据工可报告提供的预测交通量及交通量增长率,采用BZZT(X)标徙轴载换算,根据累计当量轴次及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近车日平均交通量876辆,经过计算,本项目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025X10'次,属中等交通等线: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26IXl(T次,属重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设计弯沉值Ld=23.8(0.01un)o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结构设计参数层位材料名称20C抗压回弹模量(MPa)15C抗压回弹模量(NPa)15C劈裂强度(MPa)1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13)110020001.42密级配沥青碎石120014000.83水泥稳定碎石150030000.54水泥稳定砂砾130030000.5应力为设计指标综合计算后(具体计算过程参考路面计算书),本项目路面设计等级为重交通等级。(2)项目的白然条件自然区划: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OO3-86)张掖地区属西北干旱区(VI之绿洲一荒漠区(VI2);气候分区:本项目区域冬冷夏热,仆夜、四季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尘暴多,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划分为夏热冬寒干旱区(2-2-4区)。沥青混合料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2)、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在满足交通量和功能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当地筑路材料供应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使路面设计在使用年限内满足本路段的交通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确保工程质(2)旧路现状本项目主要经过S236线,沿线经过荒滩、农田路段。现有S236线是一条山丹通往民乐的四级路,路面为沥青路面,但由于缺少养护管理,加之工业园区重型车辆的超负荷上路,部分路段沥青沥青面层损坏,失去功能作用,扬尘现象严重,凸凹不平,极大的制约了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对行车安全也有较大影响。本项目建成后,过境车辆大幅增加,因此,提高道路抗疲劳能力和整体舒适度,是本项目设计重点之一。(3)路面筑路材料分布特点1)沥青供应:可在兰州西固河口沥青储备库购买,质量优良,储量丰富。2)天然筑路材料片石、块石、碎石张掖市山丹县东乐岔道料场: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东乐岔道。岩性为灰岩,深灰色,质地较硬。经试验其压碎值为10.4%,针片状为4.5-7.3%,碱集料。该料场规模大,储量非常丰富,开采量高,可开采面宽广,储量丰富,碎石可用于路基面层、桥梁、涵洞等构造物,可按需采购。利用现有道路,汽车运输,运输条件较好,上路桩号为K54+220,上路距离0.5km。中、粗砂及天然砂砾中粗砂:位于国税局农场东侧,其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本料场工作面宽广,质量较好,其材料可用于各类工程,可利用现有道路,汽车运输,运输条件较好,上路桩号为K29+716.031,上路距离5km。天然砂砾:位于国桎局农场东侧,砂砾层的沉积厚度大于8m,青灰色为主,骨料由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预测结果如下表。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表序号分段时间(年)年增长率(%)154.1254.7354.1根据现场OD调查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代表车辆及通车后第一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代表车型及预测交通量表路段年份货车客车折合小货中货大货特大货小客大中客本项Fl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至东乐(S236线段)20178754423572222753483697520211157583467288364760086092026146274760236247347301083120311812909740438601984713241203621821088881519740896917395设计累计轴次及设计弯沉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及代表车型,根据Nl=EClXC2Xn1X(PlP2)'=s(车道系数=0.6)Ne=(l+r)',×365×N,×r4)、路面结构设计(1)初步设计情况初步设计路面结构为:上面层4cm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13)下面层8cm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基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20cm水泥稔定砂砾底基层SUP-13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车撤试验动稳定度次mm>40T0719-20Il冻融野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AASHTOT283渗水系数ml/min<120TO73O-2O11骨架密实型水泥稔定碎石基层级配要求项目通过卜.列方孔筛(E)的质量百分率(%)31.5199.54.752.360.60.075设计规范IOO68-8638-5822-3216-288-150-3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级配要求项目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9.54.752.360.60.075设计规范IOO93-10075-9050-7029-5015-356-200-5经过分析,张掖市山丹县东乐岔道料场碎石可用于面层。张掖市山丹县东乐岔道料场石料符合级配要求,可以用作路面基层。为保证工程质量,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易于调整级配,施工控制难度小,且可有效控制0.075mm以下颗粒的含量,减少水泥用量,减少路面出现反射裂缝。位于国税局农场东侧砂料场可以用于路面底基层。(4)路面方案D、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初设批第意见,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量及工业园区的使用要求,考虑到本项目纵坡相对平缓,路面需防治的主要病害为路面反射裂缝,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变质砂岩、花岗岩、石英岩等组成,砂充填,骨料呈亚圆形。天然砂砾满足底基层和垫层的级配要求。本料场工作面宽广,质量较好,可利用现有道路,汽车运输,运输条件较好,上路桩号为K29+716.031,上路距离5km使用时建议过筛将大于15cm的卵石筛除。SUP-13体积性质指标表类型压实度()VMA(%)VFA(%)F/AN初始N设计N最大Sup13810016021465750.6-1.2*899698*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08L6。Supl3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筛孔尺寸(mm).禁区范国(通M率%)0.30.61.182.364.75最小15.519.125.639.1最大15.523.631.639.1SUPI3设计集料级配控制点界限筛孔尺寸(mm)禁区范围(通过率%)13.29.52.360.075最小90一282最大100905810性能验证技术要求足PG76-22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90号A级沥青),SBS改性沥青的延度5、软化点Tr&b、弹性恢爱25及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四项技术指标如表75所示。其余技术指标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6.2要求。I-C级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表7-5指标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采用值试验方法延度5C,5cmmin不小于Cm3035TO6O5-2O11软化点Tr&b,不小于C5575T0606-2011弹性恢复25C,不小于%6585T0662-2000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0±0.6T06I0-2011T0609-2011粗集料粗集料须采用石质坚硬、耐磨、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并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面层粗集料粘附性、磨光值及水洗法OO75mm颗粒含量三项指标如表7-6所示。其余技术指标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及表485的要求。沥青面层用集料须严格分级加工堆放,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用于轧制碎石的片石要求不带风化层,不带泥土而且强度符合要求,其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Inm的集料。表7-6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本项目新建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T3)厚4cm下面层密级配沥青碎石(TB-25)厚8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32Cm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厚20cm2)、水泥混凝土路面在K44+655(东乐收费站)设置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度为150m,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上路面之间设置1.5m过渡段。面层钢筋混凝土厚30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20cm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厚20cm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厚度不一致,施工时注意衔接。3)K53+585互通立体交叉路面上面层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T3)厚4cm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厚5cm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厚20Cm底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厚20Cm(5)路面结构分析本项目交通量较大,交通组成中重车比例较大,超载较严重,且本地气候特点是蒸发证大,降雨量小,多风沙,冬长而寒,夏短而热,昼夜温差大,属西北干旱气候。因此要求路面应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抗低温性能。为确保路面使用效果,采用4cm厚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凝土(SUPT3)为上面层、8cm厚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为下面层。(1)SuP-13型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沥青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布良好的粘附性,其路用性能等级应满高温稳定性检验。高温性能的检验参照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公称粒径小于等于19mm)的试验方法进行成型试件(TO703-2011),采用车辙试验机进行模拟车撤试验(T0719-2011)。b、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接近目标配合比,以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更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和OAC±0.3%,取以上计算的矿质混合料,用试验室的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之差应不超过0.2个百分点。 水敏感性检验。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采用AASHTOT283的方法进行验证混合料的长期水敏感性,必须满足规范的规定。 高温稳定性检验。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按照TO703-2011成型车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T0719-2011)c、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后铺筑试铺段。取试铺用的沥育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检验、马歇尔试验检验和沥青含量、筛分试验,检验标准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值,并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关于沥青混凝土室内试验中几点统一做法a、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制备试件的混合料,需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和,以模拟生产实际情况。b、每组试件个数SUP方法一律用4个。c、试件成型温度:对于改性沥青,由改性沥青商提供拌和和压实温度,石油沥青的拌和及碾压温度必须按照粘温曲线确定。d、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方法: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统一用表干法的毛体积密度。指标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采用值试验方法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T0310-2000粗集料规格S1411粗集料规格S1210.8粗集料规格S8SIO10.6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3级4级T0616-1993T0663-2000细集料细集料不得采用天然砂,须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硬质碎石轧制的机制砂作为细集料,按国标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类以上机制砂标准。亚甲蓝值不大于25gkg,细集料须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规格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中SI6档,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要求。为了提高机制砂洁净程度,保证机制砂0.075mm筛孔通过率小于12%的规格要求及颗粒形状,应采用立式冲击破碎设备生产机制砂,同时必须安装有效除尘装置。填料沥青混凝土路面须采用洁净石灰岩轧制的碎石石料经研磨得到的矿粉作为填料。严禁使用回收粉尘作为填料。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10.1的要求。Sup13混合料设计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SUP混合料设计方法设计,用马歇尔试验检验,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检验。配合比设计遵照下列步骤进行:a、目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