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第二次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doc
毕 业 设 计题 目 水杯第二次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 系 别: 机械工程系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用模具生产无凸缘筒件,其中包括落料、拉深、胀形、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切边等冲压工序。并对第二次拉深模具进行设计。 关键词: 落料 拉深 剪切 Abstract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用模具生产无凸缘筒件,其中包括落料、拉深、胀形、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切边等冲压工序。并对第二次拉深模具进行了。 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用模具生产无凸缘筒件,其中包括落料、拉深、胀形、二次拉深、三次拉深、切边等冲压工序。并对第二次拉深模具进行设计。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production of flangeless cylinder mould, including blanking, drawing, bulging, three times two times drawing, deep drawing, trimming, punching process. And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 drawing die.关键词: 落料 拉深 剪切 Keywords: blanking drawing shear目录摘 要-1绪 论-3一冲压件分析-6二冲压工艺方案-61 工艺方案分析- -62 主要参数计算-7三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81 裁板方案-82 排样设计-9四. 计算工序冲压力、压力中心以及初选压力机-91. 落料力的计算-92 卸料力推件力FT和顶件力的计算- -93 压料力的计算-104 拉深力的计算-115 压力中心的计算-116 压力机的选择-12五工件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12六工件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121 整体落料凹模板的厚度H的确定-122 凹模板长度L的计算-123 其他零件结构尺寸-13七、模具总装配图-161 首次拉深模总装配-162 第二次拉深模总装配图-163 第三次拉深模具总装图-16总结-17致谢-17参考文献-18附录-19绪论1、概述(1)模具工业的概况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有“模具工业是进入富裕社会的源动力”之说,可见其重视的程度。当今,“模具就是经济效益”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模具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整体水平,而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因此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全国已有模具生产厂数千个,拥有职工数十万人,每年能生产上百万套模具。多工位级进模具和长寿命硬质合金模具的生产及应用有了进一步扩大。为满足新产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的需要,我国模具行业制造了多种简单、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的简易冲模,如钢皮冲冲模、聚氨脂橡胶模、低熔点合金模具、锌合金模具、组合冲模、通用可调冲孔模等。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已在模具生产中采用。电火花和线切割加工已成为冷冲模制造的主要手段。为了对硬质合金模具进行精密成型磨削,研制成功了单层电镀金刚石成形磨轮和电火花成形磨削专用机床,使用效果良好,对型腔的加工正在根据模具的不同类型采用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铸加工、陶瓷型精密铸造、冷入挤压。超塑成形以及利用照相腐蚀技术加工型腔皮革纹表面等多种工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也已进行开发和应用。 尽管我国的模具工业这些年来发展较快,模具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模具品种少、精度差、寿命短、生产周期长等方面。2、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凭借丰富且廉价的人力资源、庞大的市场及其它许多有利条件,已成为承接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业转移的良好目的地。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外资在中国模具行业的投入日渐增加,中国模具已经与世界模具密不可分,中国模具在世界模具中的地位和影响越业越重要。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由于成型零件日趋大型及高效率生产所要求的一模多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今后模具加工的精度将更小,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2)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开发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制造系统(CAD/CAE/CAM),发展高精度、高寿命模具和简易模具(软模、低熔点合金模具等)制造技术以及通用组合模具、成组模具、快速换模装置等,以适应冲压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各种生产批量的要求。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实践证明,模具CAD/CAE/CAM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从CAD/CAE/CAM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协同作业,以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因此,应大力进行高端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的培训、推广和应用。(3)快速经济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成型技术是在近两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并正向着高精度、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模具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特点,是综合经济效益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近年来快速模具制造商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对各种模具的快速制造工艺进行研发,对传统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行改造,嫁接了先进的RP及NC技术,有效满足一些高精度、高寿命模具的生产需求。(4)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标准件应进一步增加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保证供货速度,为客户提供交货期短、精度高、生产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质模具标准件。(5)开发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制造冲压件用的传统金属材料,正逐步被高强钢板、涂敷镀层钢板、塑料夹层钢板和其他复合材料或高分子材料替代。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加强研究各种新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不断发展和改善冲压成形技术。当前,国外模具材料系列日趋完善与细化,国内开发的高级优质模具钢品种虽然不少,但推广应用不足,每年所需约70万吨模具钢还要有相当一分进口。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精度、模具的强度、模具的寿命、模具的制造成本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同时处理技术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6)冲压成形技术将更加科学化、数字化,可控化。科学化主要体现深入研究冲压变形的基本规律、各种冲压工艺的变形理念、失稳理论与变形程度等对成形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效益的预测和可控程序。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应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技术,对冲压过程进行数字模拟分析,以预测某一工艺过程中坯料对冲压的适应性及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优化冲压方案。(7)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实用化方向取得很大的发展,并与化制造系统很好地集成。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将从简单形状零件成形发展到覆盖件等复杂开关零件成形,从而真正进入实用阶段。(8)注重产品制造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实现多目标全局优化。优化将从传统的单一成形环节向产品制造全过程及全生命期的系统整体发展。(9)对产品可制造性和成形工艺的快速分析与评估能力将有大的发展。以便宜从产品初步设计甚至构思时起,就能针对零件的可成形性及所需性能的保证度,作出快速分析评估。(10)冲压技术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或柔性,以适应未来小指量多品种混流生产模式及市场多样化、修改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推广应用数控冲压设备、冲压柔性加工系统(FMS)、多工位高速自动冲压机以及智能机器人送料取件,进行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流水线冲压生产。一、冲压件分析 图1 如图1所示拉深件,材料为08钢,厚度1mm,制件高度60mm,制件精度IT14级。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小,属普通冲压件。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08钢是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故对毛坯的计算要。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4、 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5、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尺寸为IT14级公差工件尺寸。查公差表可得工件基本尺寸公差为: 二、冲压工艺方案1、工艺方案分析 该件相对高度H/d=60/421.43,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10可知该件需多次拉深完成。故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四种工艺方案: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采用复合模生产。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1)确定修边余量 该件h=60mm,h/d=(60-0.5)/(42-1)1.45,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5可得 则可得拉深高度H H=h+=60+3.8=63.8mm(2)计算毛坯直径D 由于板厚不小于1mm,故用中线尺寸计算。 D= 由图可知:d=42-1=41mm,R=5+0.5=5.5mm,H=60-0.5+3.8=63.2mm代入上式得 D= 107.9mm(3)确定拉深次数 按毛坯相对厚度t/D×1001/107.9×1000.93,根据t/D=0.93,查表5-8得到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为m1=0.55,m2=0.78,m3=0.80, m4=0.82··。故 d1 =m1D=0.55×107.9=59.3mm d2=m2C=0.78×59.3=46.25mm d3=m3D=0.80×46.25=37mm因d3 =37mm41mm,所以需要3次拉深成形。(4) 计算拉深直径 拉深直径等于极限拉深系数与直径d的积,以算出各次拉深直径 d1=59.3 d2=46.25 d3=37 为使第三次拉深直径与零件要求一致,第三次拉深应为d3=41(5)选取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考虑到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均接近其极限值,故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应取大些,根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27知:r=(10-6)t=81=8 mm由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式(5-39)和式(5-41)、(5-42)即: rdi=(0.60.9) rd(i-1)和r=(0.71)rd1、rp(i-1)=(di-1-di-2t)/2计算各次拉深凹模与凸模的圆角半径,分别为: r=8 mm r=7 mm r=6 mm r=6 mm r=5 mm r=5 mm (6)计算各次工序件的高度 根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式(5-5)计算各次拉深高度如下: Hn=1/4(D将各次工序件直径和底部圆角半径代入式中,得各次工序件高度为 H1=1/4(107.92/59.3-59.3)+0.43(7/59.3)(59.3+0.32×7)35mm H2=1/4(107.92/46.25-46.25)+0.43(6/46.25)(46.25+0.32×6)52mm H3=1/4(107.92/41-41)+0.43(5/41)(41+0.32×5)62.3mm(7)画出工序件简图工序简图如下图2所示: 图2三、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1、 裁板方案 制件的毛坯为简单的圆形件,而且尺寸比较小,考虑到操作方便,宜采用单排。于t=1mm,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1-5轧制薄钢板拟选用规格为:110001200 的板料。2、排样设计 图3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3-18,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横搭边a=0.8mm;两工件间的纵搭边a=1mm; 步距 S=d+a=107.9+0.8=108.7mm; 条料宽度 B=(D+2a)=107.9+2×1=109.9故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 =A/BS100 =/BS100 76.5由于直板材料选取110001200 故每块板料可裁剪911=99个工件故每块板料(110001200)的利用率为: =nA/LB100 =99(d/2)/10001200100 75.4四、计算工序冲压力、压力中心以及初选压力机1、落料力的计算F=1.3Lt式中L冲裁轮廓的总长度;t板料厚度;-板料的抗拉强度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3-22可知:=400MPa 。故: F=1.3253.951400=176179.12N176.2kN2、卸料力,推件力FT和顶件力的计算 =KXF FT=nKTF落料 =K F式中K为卸料力系数,KT为推件力系数,K为顶件力系数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3-22知:K=0.07;KT=0.1;K =0.14故: =KF =0.075×176.2 =13.2KN FT=nKTF落料 =1×0.1×176.2 =17.6KN =K F =0.14×176.2 =24.7KN3、压料力的计算 采用压边的目的是为力防止变形区板料在拉深过程中的起皱,拉深时压扁力必须适当,压边力过大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甚至造成制件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会造成制件直壁或凸缘部分起皱,所以是否采用压边装置主要取决于毛坯或拉深系数m和相对厚度t/D100 由于t/D100=1/107.9100 0.93 拉深系数=0.55故: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2查得3次拉深需要采用压边圈。压料力: =AP式中A为初始有效面积;为单位压边力(MPa)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13可知:F=2.5MPa = = = =9.1 KN = = = 2.5 KN = = = 0.5 KN4、拉深力的计算 首次拉深时拉深力=以后各次拉深=(i=2、3.、n)式中:d1,d2,···dn为拉深工件的直径,mm; 为材料抗拉强度(MPa); K1,K2为修正系数。 T板料厚度,mm;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12可知:=1、K2=1 拉深力: = = =75.7 KN = = 57.1 KN = = 52.8 KN综上所述:由于采用压边圈,则冲压力为拉深力F和压边力F压之和,即F=F拉+F压 F1=75.7+9.1=84.8KN F2=57.1+2.5=59.5KN F3=52.8+0.5=53.3KN由于制件属于深拉深,故确定压力机实际生产中的公称压力可以用下式来计算: 式(5-11)F(0.5-0.6)Fm 式中Fm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由上式可知:FmF/0.6 计算得Fm184.8/0.6147.1KN Fm259.5/0.699.2KN Fm353.3/0.688.8KN5、 压力中心的计算 由于该冲裁件为圆形工件,所以工件的压力中心应为圆心O(53.95,53.95)。6、压力机的选择由于该制件数亿小型制件,且精度要求不高,因此选用开始可倾压力机,它具有工作台面三面敞开,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有点。根据总压力选择压力机,前面已经算得第二次拉深在实际生产中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99.2KN,查冲压模具模具设计工制造表7.3提供的压力机公称压力中可选取压力机的型号为:JC23-35。五、工件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刃口尺寸按凹模实际尺寸配作,用配作法,因此凸模基本尺寸与凹模尺寸相同,保证单边间隙(mm)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3-9可知: 拉深模的单边间隙为:Z=0.025 mm 式中x为补偿刃口磨损量系数。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工艺表3-14可知:x=0.5 取落料的尺寸公差IT14,则公差为=0.4mm所以落料凹模的刃口尺寸为: =(107.9-0.50.4) =107.7mm六、工件零件结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1、整体落料凹模板的厚度H的确定: H=式中为凹模材料的修正系数,碳素工具钢取=1.3;为凹模厚度按刃口长度修正系数,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工艺表3-30可知:=1.12 H= =1.31.12 =81.6mm2、凹模板长度L的计算 L=D+2C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17可知:C取40-52mm,根据要求C值可取50mm故: L=D+2C =107+245 =197mm 故确定凹模板外形尺寸为:20020080(mm)。凸模板尺寸按配作法计算。3、其他零件结构尺寸及公差确定序号 名称长宽厚(mm)材料数量1上垫板2002001045钢12凸模固定板2002002545钢13卸料版2002001545钢14凸凹模固定板2002002545钢15压边圈2002006045钢1(1)第一次拉深模凸模和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对于首次和中间各次拉深模,因工序尺寸无需严格要求,其凸、凹模工作尺寸取相应工序的工序件尺寸即可。以凹模为基准,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式5-48和式5-49可得Dd=D0+=60.30+0.05mm Dp=( D-2Z)0-p=(60.3-2×1.2)0-0.03=57.90-0.03mm拉深凸模采用台阶式,也是采用车床加工,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的配合,拉深凸模结构见附录一所示。凸凹模结合工件外形并考虑加工,将凸凹模设计成带肩台阶式圆凸凹模,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更换,采用车床加工,凸凹模长度L=80mm,具体结构见附录二所示。落料凹模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排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的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凹模的轮廓尺寸应要保证凹模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凹模板的厚度还应考虑修磨量,根据冲裁件的厚度和冲裁件的最大外形尺寸在标准中选取凹模板的各尺寸为:长200mm,宽200mm,因考虑到整套模具的整体布置要求,选其厚度为80mm,结构见附录三所示。固定挡料销落料凹模上部设置固定挡料销,采用固定挡料销的进行定距.挡料装置在复合模中,主要作用是保持冲件轮廓的完整和适量的搭边.选用钩形挡料销,因其固定孔离刃口较远,因此凹模强度要求,结构上带有防转定向销. 挡料销采用H7/r6安装在落料凹模端面。卸料部件设计卸料装置用弹压卸料板的卸料装置,如附表八所示,卸料板内孔每侧与凸模保持间隙C=0.10.2t=0.16mm;卸料板周界尺寸与凹模周界尺寸一样,厚度根据冲裁件料厚t和卸料板宽度B查模具手册之四2中表14-10得其厚度为15mm。卸料板采用45钢制造,淬火硬度为4348HRC。卸料螺钉的选用卸料板上设置4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16mm,螺纹部分为M12×15mm。卸料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卸料螺钉拧紧后, 应使卸料板超出凸模端面lmm,有误差时通过在螺钉与卸料板之间安装垫片来调整。(2)第二次拉深模拉深凸模根据工件外形并考虑加工,将凸模设计成带肩台阶式圆凸凹模,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修模,采用车床加工,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1) 拉深凸模长度确定 凸模长度L=H1+H2+Y 式中 H1凸模固定板厚度 H2压边圈高度Y附加长度,包括凸模刃口修磨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63mm,因此凸模长度L=30+50+63=143mm。2)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 对于第二次拉深模,因工序尺寸无需严格要求,其凸、凹模工作尺寸取相应工序的工序件尺寸即可。以凹模为基准,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式5-48和式5-49可得Dd=D0+=47.250+0.05mm Dp=( D-2Z)0-p=(47.25-2×1.1)0-0.03=45.050-0.03mm 第二次拉深凸模结构见附录四所示。凹模凹模采用圆筒不带肩式圆凹模,一方面是加工方便,另一方面是便于装配和更换,节约材料成本。用固定螺钉与上模板固定,定位销定位以防止转动。取凹模轮廓尺寸为120mm×82mm,结构见附录五所示。第三次拉深模拉深凸模根据工件外形并考虑加工,将凸模设计成带肩台阶式圆凸凹模,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修模,采用车床加工,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7/m6。1) 拉深凸模长度确定 凸模长度 L=H1+H2+Y 式中 H1凸模固台阶厚度 H2压边圈高度Y附加长度,包括凸模刃口修磨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72mm,因此凸模长度L=20+65+72=157mm。2) 凸模和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及其制造公差: 拉深件的尺寸和公差是由最后一次拉深模保证,考虑拉深模的磨损和拉深件的弹性回复,第三次拉深为此拉深件最后一次拉深,故凸、凹模工作尺寸可按(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式5-44和5-45来确定。查表5-29得凸、凹的制造公差为:d=0.05mm p=0.03mm查表5-28得凸、凹模拉深单边间隙为:Z=(1-1.05)t当工件要求外形尺寸:凸模尺寸: Dd=(Dmax-0.75)0+ =(42-0.75×0.62)0+0.05 =41.540+0.05mm 凹模尺寸: Dp=(Dmax-0.75-2Z)0-p =(42-0.75×0.62-2×1)0-0.03 =39.540-0.03mm具体结构可见附录六所示。凹模 凹模采用圆筒不带肩式圆凹模,一方面是加工方便,另一方面是便于装配和更换,节约材料成本。用固定螺钉与上模板固定,定位销定位以防止转动。取凹模轮廓尺寸为140mm×92mm,结构见附录七所示。压边圈设计1)首次拉深:为了防止拉深过程中起皱,生产中主要采用压边圈,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5-2知,三次次拉深均需要采用压边装置。压边圈采用45钢制造,热处理硬度为4245HRC。首次拉深压边圈结构见附录八所示。2)二、三次次拉深:压边圈结构与尺寸由标准中选取,压边圈圆角半径rY应比上次拉深凸模的相应圆角半径大0.51mm,以便将工序件套在压边圈上.材料采用45钢,热处理硬度为调质42-45HRC.第二次和第三次拉深压边圈结构见附录九和附录十所示。模架选用 落料拉深复合模架与二次拉深模架及三次拉深模架采用滑动导向后侧导柱式模架的导向方式,带有导柱的冲裁模适合于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批量较大的冲裁件,且导柱模结构比较完善,对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可从左右和前后两个方向进行送料。故相应选后侧导柱模架。第二次拉深模因为它的模具较高所以选取比较大一点的模架模架的结构与尺寸都直接由标准中选取,相关参数如下: 凹模周界L:250 凹模周界B:250 闭合高度(参考)|最小:240 闭合高度(参考)|最大:285 a上模座 数量1 规格:250×250×50 b下模座 数量1 规格:250×250×65 c导柱 数量2 规格:35×230 d导套 数量2 规格:35×125×48导柱与导套结构由标准中选取,尺寸由模架中参数决定。导柱的长度应保证冲模在最低工作位置时,导柱上端面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10-15mm,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底面的距离应为0.5-1mm。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为H7/h6,导套与上模座之间的配合为H7/r6,导柱与下模座之间的配合为R7/h5。导柱与导套材料采用20钢,热处理硬度为(渗碳)56-62HRC。上下模座材料采用45钢,热处理硬度为调质28-32HRC。七、模具结构设计、标准件选取按已确定的模具形式及参数,从冷冲模标准中选取标准件。绘制模具装配图,见附图。1、首次拉深模总装配图见附录十一所示。2、第二次拉深模总装配图见附录十二所示。3、第三次拉深模总装配图见附录十三所示。总结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熟悉了冲压模具的整个过程,并且了解了在做冲压模具之前首先要对产品的结构形态,模具的结构形态。也就是要对产品的工艺性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才能采取更合适模具,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其次,考虑好产品的批量以及精度要求以及材料的造价。最后完成产品的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图、零件图。 本次毕业设计的成功完成使我个人的所有专业中学术上的一次难忘的历程,因为通过我本人的长时间的思考、设计以及老师多次细心的指导使我知道一套合格的冲压模具设计的完成以及一套合格的图纸的完成都需要付出多少次的心血和汗水,通过它可以说明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工作态度,我认为要立志成为一个模具行业的佼佼者首先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做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耐心、谦虚、谨慎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模具工程师。致谢 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有这样一次设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总结,很高兴,很兴奋,也很感激。虽然它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感谢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关心支持我的同学、朋友们!毕业设计的完成,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