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完美版.docx
8池子与河流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关注结构:整首诗一共10小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第二部分(9-10)揭示了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关注写法:本课写作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对话变成简练的诗歌形式,以小节的形式对比呈现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结局。一、将两者每天的生活写照进行对比。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滚滚滔滔,忙忙碌碌,奔流不息。而池子每天享受着无忧无虑、清闲的生活。二、将两者的生活态度、价值观进行对比。在池子的生活观念中,舒服最重要。整天自我沉浸在无所事事中,沾沾自喜,简直可笑至极。然而河流谨记并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不竭的动力在于奉献,他为此感到“光荣无比”。三、将两者的命运进行对比。“可怜的池子”一年年淤塞,直至完全干枯。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滔、涯”等8个生字,理解“行吟诗人、推究、哲理”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进行朗读。3.了解课文内容,能明白寓意,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1.分角色进行朗读。2.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明白寓意,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说说你见过的池塘或者河流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池塘与河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自由发言。预设:它们同样都是水,但是池塘的水是静止不动的,而河流的水是奔流不息的。2揭示课题:同水不同命,那它们彼此会羡慕对方的人生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的池子与河流去看一看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8 池子与河流4.介绍作者克雷洛夫出示课件1.2.3: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储备来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出示课件4:2.学习生字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识记得如何呢?来吧,牛刀小试一下。(1) 我会认 正字音:学生自读两遍,再指名读。师随机正音。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字源识记汉字“循”。(内容见课件)汇报交流,学生介绍识字小妙招:预设:运用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字:滔、遵、碌、验。 辨字形:从字形上进行区分,比较记忆。(如:遵一尊 脸一验 滔一蹈 绿一碌)读词语:生字宝宝藏到了词语里,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开火车朗读。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出示课件5.6.7.8: (2) 解词语:理解“行吟诗人、推究、哲理、淤塞”的词义。出示课件9.10: (设计意图:关注生字教学,启发学生学会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学生练读文中重点词语为落实朗读教学做充足准备。)三、分角色朗读,初识观点1.自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出示课件11:2. 自读课文9、10小节,想想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2:3.和同桌分角色朗读池子和河流的对话,试着体会角色情感。4.研读16小节“池子的观点”(1)自由读16小节,思考并与同学交流:在池子眼中,河流“这样的生涯”具体指什么?预设:(内容见课件)(2)小组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提示:抓住重点词语“总是、一会儿一会儿、沉重,长串、数也数不完”理解。预设:我体会到了河流的忙碌和辛劳。出示课件13.14: (3)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池子是否喜欢河流这样的生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预设:(内容见课件)(4)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池子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小组讨论交流。预设:池子只想过舒服的日子,不求上进。预设:池子只追求安逸的生活,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的志向。相机板书(得过且过 贪图安逸)(5)学生再次朗读16小结,感受池子的懒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15.16: 5.研读78小节“河流的观点”(1)思考:“这个自然规律” 具体指什么?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梳理河流的生活态度。预设:河流对生活是积极乐观的。预设:他总是奔流不息,想着为人们做贡献。预设:他不像池子那样懒惰,他有远大的志向。相机板书(胸怀大志 奔流不息 乐于奉献)出示课件17.18: 6.分角色朗读18小节,体会“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态度。7.自由朗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体会池子和河流的特点。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20: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品中逐步体会作者的观点,了解对比这种写作方法。)四、衔接生活,辨析观点1教师过渡:出示课件21:小组讨论交流。预设:我赞同河流的观点,人要勤劳,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因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预设: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有。2.“池子”和“河流”各像生活中的什么样的人呢?预设:(内容见课件)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和河流这样的人吗?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同学,但他们的聪明都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上网玩游戏上,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预设:我觉得杜一涵就是一个像河流一样的人。学习一丝不苟,作为班长以身作则,同学们有困难总能伸出手热情地帮忙,和她在一起就心里就像有一缕阳光照进来,心里感觉暖暖的。出示课件22:4. 联系生活,感悟道理:出示课件23:学生讨论,老师巡回聆听指导。预设: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教师小结:这首寓言诗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虚度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相机板书(不可虚度年华 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为生命增光添彩)(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追求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感悟寓意,获得正确的认知。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师:克雷洛夫语言共203篇,均以诗体写成,他在寓言中运用和提炼了大量反映反映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童话和谚语,如大象当官猴子和眼镜等,读一读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寓言像一首动听的歌,即发人深省,又催人奋进;像睿智的老者,能给人智慧的启迪;像一面镜子,能给人形象的借鉴;像明媚的阳光,能给人温暖的力量。出示课件24:五、课后作业1. 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和同学交流,并说一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做。2.阅读课外读物克雷洛夫寓言。六、板书设计不可虚度年华 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为生命增光添彩池子:得过且过 贪图安逸河流:胸怀大志 奔流不息 乐于奉献池子与河流【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虚度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首先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让学生围绕“生活中他们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池子”喜欢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通过表格的梳理,学生对于“池子”和“河流”由于不同的做法、志向,而产生的不同的命运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为后面寓意的理解打好了基础。3. 延伸文本、体会道理。永远奔流不息的河流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无忧无虑的池子早晚会被人遗忘。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启发学生不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要像河流那样勤劳,不怕艰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应该让学生迁移学法,采用前几课学过的“以读促悟、联系生活谈看法”等方法,巩固所学,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感悟之后的品读,还缺少教师应有的引导。比如,人物的对比,生活中典型的类似人物等,教师应借机深入指导。池子与河流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滔、涯、妇”等8个生字,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3.了解课文内容,准确了解文中池子、河流在生活中所对应的形象,同时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并能正确评价池子与河流各自不同的观点。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诗歌最后一小节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来自哪些故事?想猜吗?(出示PPT,生齐说)2. 师:看来猜一猜是难不倒大家了,那有谁发现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生:都是寓言故事。)师: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外国寓言池子与河流,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生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1.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想通过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通过我们自己学习来弄明白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出示PPT。2. 这些生字词你会读了吗?出示加拼音词语,指生读,正音。再出示去拼音词语,先自由练读,再指生当小老师领读,单独区分“尊”与“遵”。(这两个字长得很像,谁会区分)3. 课文读了,生字词也解决了,那这篇寓言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几篇寓言故事有什么不同?(寓言诗,标出小节数)那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什么?出示PPT。指生回答,师板书:池子 河流 4. 师:从哪到哪写了他们的对话?生答。(1-8小节) 师:观察他们的对话,看看引号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指生答。 师:这就叫做连续引用,当几个连续小节都是同一人说的话时只需在每个小节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后引号只需在说完话之后加上一个后引号。咱们看看第1-6小节是池子说话的内容,只用了一个后引号;第7-8小节是河流说的话,所以也是用了一个后引号。这就是连续引用的特点。三、 再读课文1. 那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课文“阅读提示”。生自读课文,讨论找关键词。2. 师巡导指生板书关键词。(强调把字写认真)3. 师:同学们的关键词可找了不少,同学们读读带有这些关键词的句子,咱们谁找的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给出评价。指生读,评价后再读(咱们待会其他同学读的时候就像这位同学这样读好吗?)。4. 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关键词,能不能从这些词中得出池子的观点(PPT出示)。5. 那河流呢?像刚才一样,谁写的谁来读?(及时表扬)关键词找出来了,你能看出河流的观点吗?(提示用上关键词)6. 池子、河流的观点都清楚了,那咱们是不是能通过读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呢?老师把同学们提到的关键句都找出来了,想请一位同学当池子,一位同学当河流,通过朗读来表现他们的观点,指生分角色朗读。(如果他们读得好就送他们掌声)7. 同学们也一起分角色朗读(老师为你们点个赞)。8. 默读最后两小节,得出寓意。师板书结局。四、 总结延伸1. 作为小学生的你们该怎么做呢?同桌交流、汇报。2. 观点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不能像池子一样贪图安逸、虚度年华。而应该像河流一样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生命增添光彩。 8* 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进行集中识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么好办法。本课大部分要求会认的字是形声字,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2.朗读教学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朗读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池子与河流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诗意。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入题目1.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流是邻居,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流)2.了解作者。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引出课文的两位主角,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出示:l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l 了解诗歌共有多少节。l 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zn xún);淤塞( sè);应验(ì à)。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2.整体感知。(1)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池子喜欢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_,而池子却_。(2)学生自由表达。【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板块三 角色对比,感知特点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做上记号。2.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课件出示: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遵循怎样的规律结局个性特点池子河流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4.教师相机帮助学生填写表格。(课件出示表格)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遵循怎样的规律结局个性特点池子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完全枯干懒惰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河流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长流不断勤奋乐于奉献勇于进取【设计意图】以池子和河流的不同之处作为切入点,思考对比角度,梳理对比内容,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板块四 明确寓意,拓展延伸1.感悟寓意。(1)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课件出示:l 池子啊,你整日_,你留恋_的生活,你忘记了_的自然规律,最终,你_。l 河流啊,你总是_,你不顾_,你懂得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学生自主交流。(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2.推荐阅读。推荐阅读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1.与文本对话。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2.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