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doc

    • 资源ID:4278981       资源大小:10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doc

    Re: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颈椎病    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之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    2.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病人坐位,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项,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3.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ting试验。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小,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椎间盘突出暂时加大,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4. 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者,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5.肩部下压试验:患者端坐,让其头部偏向健侧,当有神经根粘连时,为了减轻疼痛,患侧肩部会相应抬高。此时检查者握住患肢腕部作纵轴牵引,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时,称为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直臂抬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其患侧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并向外后上方抬起,以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可根据出现放射痛时的抬高程度来判断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损的轻重。此试验类似于下肢的直腿抬高试验。    7.颈部拔伸试验:检查者将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耳部并夹头部,轻轻向上提起,如患者感觉颈及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本试验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      8.转身看物试验:让患者观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贸然转头或转动全身观看,说明颈椎或颈肌有疾患,如颈椎结核、颈椎强直、“落枕”等。      9.头前屈旋转试验:也称Fenz试验。先将患者头部前屈继而向左右旋转,如颈椎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多提示有颈椎骨关节病。      10伸肘试验:参见肘关节脱位、挠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    颈椎结核    1.拉斯特(Rust)征:患者常用手抱着头固定、保护,以免在行动中加剧颈椎病变部位疼痛。颈椎结核患者此征为阳性。    2.转身看物试验:参见颈椎病。    颈肋    深呼吸试验: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挠动脉搏动力量,然后让患者尽力抬头作深吸气,并将头转向患侧,同时下压肩,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若患侧挠动脉搏动减弱或血压降低,即为阳性,说明锁骨下动脉受到挤压,同时往往疼痛加重。反之,抬高肩部,头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    肋锁综合征    1压肩试验:检查者用力压迫患侧肩部,若引起或加剧该侧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则表示臂丛神经受压,主要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    2挺胸试验:患者立正站立、挺胸、两臂后伸,此时若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有无肋锁综合征,即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和锁骨间隙受压迫。    3.肋锁综合征试验:病人坐位,两上肢向下牵拉使双肩向下、向后伸,如挠动脉减弱或消失、同时在锁骨上、下听到动脉杂音,即为阳性。另一方法是病人立正位、挺胸、两臂后伸,如手麻木或疼痛、挠动脉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表明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在挺胸时压在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    胸廓出口综合征    间歇运动试验:患者两上肢屈肘90。,两肩外展、外旋900,令手指做I申屈动作、记录时间并观察上肢位置的变化。如病人在lmin之内出现前臂疼痛或上肢因不适无力而逐渐下垂为阳性,见于胸廓出口综合征。     Re: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骶髂关节疾病    1.骶骼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派崔克(Patrick)试验。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大腿前侧,检查者将一手扶住对侧骼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因为患侧大腿外展外旋,这时骼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    2.爱来(Ely)征:患者俯卧,一侧膝关节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正常者骨盆前倾,腰前凸增大。若骶骼关节有病变,则骨盆离开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骼关节活动受限或髋前软组织挛缩。    3.内奥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过度后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骼关节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骶骼关节有病变;如腰部疼痛,则为腰骶关节病变。    4.足一嘴试验:患者站立,双手捧起一足并尽力向嘴的方向上举,若出现腰骶部疼痛并稍偏向抬足侧,说明腰骶关节可能有疾患;若对侧骶骼关节后部疼痛,可骶为对侧骶骼关节疾患。本试验为腰髋关节屈曲和骨盆旋转运动。    5.分腿试验:又称床边伸髋试验、盖斯兰(Gaenslen)试验、骶骼关节扭转试验。检查方法:    (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腿,或检查者双手用力下压垂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则髋骼关节转动发生摩擦,若在该侧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说明骶骼关节有疾患。    (2)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将健腿极度屈曲并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躁部,使膝关节屈曲900,再将患肢向后牵拉,使髋关节尽量过伸,另一手将骶部向前推压,则骶骼关节便向后转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6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身旁。检查者两手按住两侧骼峪内侧将骨盆向外侧做分离按压动作,然后两手掌扶住两侧骼前上棘外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或让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掌叠置于上侧骼峪之外持续向对外侧按压,同法检查对侧。前者使髋骼关节分离,后者使其受到挤压。另外,还可以进行耻骨联合压迫试验,试验过程中,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但此试验阳性发现者较少。此试验还可用于检查骨盆部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则可以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使疼痛加重。    7.提腿试验:又称伸镜试验、吉里(Gillis)试验、姚曼(Yeoman)征。患者取俯卧,检查者用手掌压住骼骨,手指触及受累的骶骼关节,另一手将患肢大腿向后提起,使髋关节尽量后伸,此时股四头肌紧张。该侧骼骨发生前倾和旋转动作,骶骼关节受到牵拉,如该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有骶骼关节病                                                                                                                                                                                                                                                         8.眼p筒柄试验:又称斜攀试验。先试验健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充分屈曲髋膝关节,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固定躯干,然后将大腿及骨盆向对侧推送,使腰骶部及骶骼关节发生旋转。用同样方法再试验患侧,两侧对比,若骶骼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疼痛侧骶骼关节有病变。    9骨盆旋转试验:患者坐于小椅子上,检查者面向患者,以两大腿内侧夹住患者两膝稳定骨盆,再用两手分别扶住患者两肩,将躯干做左右旋转活动。骶骼关节有疾患时,病变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10单腿跳跃试验:先用健侧后用患侧做单腿跳跃,如果腰椎无病变,健侧持重单腿跳跃应无困难。患侧持重作单腿跳跃时,若有明显的骶骼关节部位疼痛或不骶跳起,即为阳性,应考虑患侧骶骼关节可骶有病变,但要排除髋关节、脊柱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n卧床翻身试验:骶骼关节炎症的患者,常喜健侧卧位下肢屈曲,向患侧卧时多引起病变部位疼痛。翻身时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保护或请旁人帮助才骶翻身。    12.髋骼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抱住其两腿膝后部,使髋关节屈曲至90“位,小腿自然地放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骨盆紧靠检查台,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以双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向左挤压。一侧受挤压,对侧被拉开,骶骼关节疾患时,向患侧挤压时疼痛较轻,而向对侧挤压时患侧被拉开疼痛较为剧烈。    13斯佩(Smirg-peterson )试验:又称葛征维(Goldth-wait )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放于病人腰部,做直腿抬高试验。如腰椎部未动即出现疼痛,则病变位于骶骼关节;如果腰椎活动后始出现疼痛,则病变多在腰骶关节。    14.拉瑞(Larrey)征:患者坐于扶手椅或板凳上,用手撑起躯干,然后突然放手坐下,患侧骶骼关节因震动而引起疼痛,即为阳性。    15.史密斯一彼特逊(Smith-Peterson)试验:患者直立,将脊柱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若一侧骶骼关节有疾患,脊柱倾向健侧的动作多有障碍。    16拉格尔(Laguere)试验: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然后镜关节外展外旋,骶髂关节若有病变,便可出现疼痛,州      2.二点辨别试验:用两脚规分别以一脚或两脚接触皮肤,  看患者能否辨别是一点还是两点刺激,另外还要测定患者感知  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正常两点辨觉的最小距离:指尖3N  8mm,手掌8 - 12mm,手背30mm,前胸40mm,背部40、  70mm,上臂及大腿75mm。    3.体表图形试验: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形或圆等几  何图形或数字,询问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来。      4.实体试验:让患者触摸放于手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形  状、大小及名称。      5重量试验:以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置于患者于  中,iF:qN,者指出何者轻或重,以测定辨别重量的能力。      中枢运动区损伤    1.骸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指按于骸骨上缘。    2踝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胭窝,膝关节半屈曲位,另一手推住前足底,迅速而骤然推足背屈,并维持适当推力。于是踝关节便出现有节律的伸屈动作,称为踝阵挛阳性,为锥体束损害表现。    3.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钝性物或骨针划足底外缘,  由后向前直到母趾下,引起母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分开,并  向跖屈为阳性,仅母趾背屈为弱阳性,此试验用于检查锥体束损  害。      4贡达征:用力扭转或下压病人第3或第4足趾,引起与  巴彬斯基征相同的反应。      5腓骨反射:用圆形笔杆等物,沿腓骨表面向下划过。若  引起反射性的母趾背伸动作,即为反射阳性,其意义同巴彬斯基征。6.拉米斯特斯(Raimistes)足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井损害。    10. Gordon征:以手用力挤压腓肠肌并快速松手,引起研趾背屈者为阳性体征,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1弹指反射征:患者腕略伸,指微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右手拇、示二指挟住其中指,用拇指快速地向掌侧弹拔其指甲。阳性者,各指向掌侧屈曲。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方具有临床意义,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2.罗索里摩(Rossolimo )征:急促地叩击足趾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为阳性,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13拇指随伴运动:又称瓦顿伯格(Wartenberg)反射。检查方法有两种:    (1)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使手掌向上(旋后),另一手四指与患者同手四指互相用力勾拉,观察其拇指动态。    (2)患者双手四指勾拉在一条横杆上,观察其拇指动态。    正常人拇指无反射性动作,或仅有轻微的屈曲动作。若患者拇指出现明显的屈曲和内收动作,即为反射阳性,说明该上肢可能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此反射有时在锥体束损害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    14.下肢钟摆试验:患者取坐位,两小腿自然下垂。检查者将其两小腿举起后突然放手,使小腿自然下落。正常人两小腿落下后,可继续前后晃荡,如钟摆样摆动,几次后逐渐减小幅度直至停止,两侧相同,同时停止。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者,其摆动时间远较正常人短暂;一侧肌张力增高时,该侧小腿摆动过早停止,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小脑损伤      1.双指试验:又称双臂试验。患者站立或取坐位,闭眼,双  上肢向前水平伸直,握拳并伸出示指。若两手均偏向患侧,提示  迷路病变。      2指指试验: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  指触碰对面医生的示指,先睁眼做,后闭眼做。正常人可准确完成。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有病变。也可以患者自己双手示指先相对,然后一手不动,另一手外展后又回到原位,与不动的那只手示指相碰,然后双手交换,依次重复做此试验。    3指鼻试验:医生先做示范动作,即将前臂外旋、伸直,然后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作上述动作。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出现手指偏斜和动作性震颤。如睁眼无困难,闭目则不能完成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皆有困难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4.指指一指鼻试验:此试验为指指试验与指鼻试验同时作,试验结果比单独一个试验结果更明显。    5.辨距不良试验:小脑半球病变者,取物时,其手展开幅度很大,与该物大小极不相称,而且距离不准,往往将物推翻之后,才能握住,其意义与指鼻试验相同。    6.菲休(Fisher)试验:又称手指试验。先在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尺侧缘作一标记,然后让患者该手示指尖叩击此点。叩击时要连续迅速,每秒3-5次。示指尖抬高1. 5-2cm,叩击时拇指不准移动。    若有小脑疾患,示指叩击动作缓慢,示指抬高幅度小,节律不规则,叩击部位不准确,过早停止,甚至不能作此动作。上锥体系、间脑或基底神经节损伤者,示指叩击动作也缓慢、幅度小,动作僵硬,而拇指的动作较多,甚至腕关节也参加运动。    7.轮替动作试验:嘱患者伸直手掌并反复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以观察拮抗肌群的协调动作。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缓慢、笨拙,一侧快速动作障碍则提示该侧小脑半球病变。    8.反冲力消失征:患者取坐位,用力屈肘。检查者拉其前臂用力使其伸肘(另手按其肩部保护),然后突然放手。正常人手臂仅稍有反冲现象,不会反击自己身上。若有小脑疾患,因拮抗肌肌张力低下,手臂即反击于自己身上,为阳性。    9跟一膝一胫试验: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下肢屈曲,足跟置于对侧膝部远端,并沿胫骨前徐徐滑下至内踝,睁眼和闭眼各反复试验数次。共济失调患者(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出现动作不稳或失误。    10.菲休(Fisher)跟胫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提起一足,以足跟连续叩击对侧胫骨粗隆下方,提跟高度约30cm,每秒叩击2-3次。试验亦可取站立位进行。此试验比跟膝胫试验更敏感,特别是小脑疾患者可出现侧距过远、动作分解和失调。锥体束患者动作缓慢,提高幅度小。    11.昂堡(Romberg )征:又称闭目难立征。测试时,嘱患者两臂向前伸平,双足并拢直立或一足置于另一足跟之后站立,然后闭目,如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仅闭目时不稳提示两下肢有深感觉障碍或前庭疾患,闭目睁目均不稳提示小脑闯部病变。    12.仰卧起坐试验: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垫枕,双下肢伸直,双手放置胸前,嘱患者不用手支撑自行坐起。若患侧半身肌张力低下(如一侧小脑疾患),在坐起时,同侧下肢也随之举起,称为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阳性。若一侧大脑疾患,则对侧下肢举起。若为双侧性小脑或大脑运动区病变,则两侧下肢同时举起,如不用双手支撑床面,患者便无法仰卧起坐。正常人在仰卧起坐时可以保持骨盆、下肢不动,膝关节伸直。     Re: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大脑性瘫痪    1蓝朵反射:    (1)婴儿期检查:检查者以手掌托起患儿的胸腹部,使之悬空俯卧位,若托起时患儿垂头垂足,反射为阳性,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正常婴儿在被托起时呈挺胸、仰头和伸腿的姿势,若按头俯屈,婴儿的双侧髓关节亦反射性的屈曲。    (2)学童期小儿检查法:患儿在坐位时,出现颈背部不能伸直和双臂弯曲,即为反射阳性。若再按其头部使之俯屈,放手时患儿可出现反射性颈项过伸、角弓反张,此征见于大脑性瘫痪的患儿。正常的小儿在坐位时的姿势是头后仰、双臂伸直。    2.强握反射:又称握持反射。检查者以手指或其他物体触及小儿手掌心,小儿即握紧此物不放,称为反射存在或阳性。3、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阳性,以后逐渐消失。若以后仍然存在或重新出现,提示其对侧大脑(额叶)有病变(如大脑瘫)。若卜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消失,说明该侧肢体可能有瘫痪,如臂丛神经损伤等。    3.拥抱反射:小儿仰卧,检查者抬起其头与颈部,使上身离开床面约成300角(约成半坐位),然后突然将小儿头放下约15,(放下高度约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仰卧于桌上,头露在桌边之外,检查者双手将头扶在水平位,然后将头突然放下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坐位横置于检查者双腿上,一手保护小儿身体,另一手托住小儿头成水平位,然后再屈曲内收抱在胸前。若下肢也出现伸直动作,并发出哭声,即称为拥抱反射阳性。正常新生儿皆可见此反射,4个月后消失。若新生儿此反射过早消失,两臂均无反应,说明有肌张力不全或肌痉挛现象存在,提示脑损伤或疾患。若4个月后此反射仍持续存在,说明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如大脑性瘫痪等。    4坐位后仰试验:患者坐在桌边上,双小腿垂于桌下,双手抓住桌边缘,然后慢慢地后仰,直至卧倒。若头虽后仰,但只是腰背部变驼,而无后仰倒之势,同时其下肢也出现紧张伸直状态即为试验阳性,说明大脑运动区病损、运动失调。    上肢瘫痪    1上肢轻瘫试验:    (l)患者站立或取坐位,两上肢向前伸直,前臂旋前手掌朝下。数秒钟后,即见患肢的前臂呈过度旋前位,或同时小指外展,而且患肢无力而逐渐下落。    (2)患儿或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如四肢有偏瘫、骨折或脱位,则患肢活动较少或完全不动。    (3)针刺痛患肢,如不出现上肢屈曲动作,可能为瘫痪、骨折或昏迷。小儿该肢如感觉尚存在,则可因刺痛而啼哭。    2.分指试验:又称手指外展对比法。患儿双手五指分开(外展),两手相合,指指相对,几秒钟后,有轻瘫的一侧手指逐渐并拢(内收)。    3肢体坠落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两上肢伸直提起与躯干垂直,观察其坠落情况,昏迷患者瘫痪侧迅速坠落而且沉重,常落在自己胸部;而健侧则是向外侧倾倒,坠落速度较慢。如果患肢为轻瘫,则可维持于垂直位一段时间,但比健侧时间短,此项又称肢体坠落试验。    下肢瘫痪    1.巴尔利(Barre)下肢瘫痪试验:    方法一:患者俯卧,检查者将其双膝屈曲至垂直位,放手后几秒钟,患肢即逐渐下垂。    方法二:患者俯卧,用力屈膝使足跟碰到臀部,即可看出轻瘫侧的躁关节与趾关节不能用力跖屈。    2敏卡锡尼(Mingazini)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屈曲至直角位,几秒钟后患肢即不能支持下垂,即为试验阳性。    3昏迷病人下肢轻瘫试验:将患者下肢屈曲,足跟不离床,然后突然放手。若该肢无瘫痪,则逐渐伸直至原来位置。若该胶向外侧倒下或下肢伸直处于外旋位,表明该肢有轻瘫。    4.下肢外旋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两足扶直并拢,如下肢瘫痪,则患侧足向外侧倾倒。    5.三屈征:    (l)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针刺痛其下肢,或迅速用力将足趾肠屈。若患者该下肢出现踩关节、膝关节和髓关节屈曲,即称三屈征阳性,又称三屈反射,也称马利一福克斯现象,说明脊髓腰段以上有横贯性(完全性)损害。      (2)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主动屈髓、屈膝正常人踩关节也反射性地环屈,即三屈征阴性。若出现跺关节背屈,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锥体束有损害。如同时出现足极度肠屈和内翻,可能是额叶皮质有病变。      (3)患者俯卧,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屈膝。正常人踩头  节反射性地肠屈。如屈膝同时出现跺关节背屈和髓关节屈曲配  反射动作,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额叶皮质或锥体束病     6.全部反射:又称总体反射或总体屈曲反射。下肢某处稍受震动或刺激,即可引起广泛而显著的肌肉痉挛、髓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躁关节背屈(称为三屈征)、双下肢内收、前腹壁痉挛,瘫痪区某处皮肤出汗,有时出现反射性排尿、排便、阴茎勃起、血压升高等现象。这种广泛而显著的反射就称为“全部反射”。此种反射是由于脊髓反射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兴奋性增强和扩散的结果。此反射阳性多见于脊髓腰能段以上完全横断性损害而腰能段完整者。    7皮肤划纹试验:为刺激皮肤引起的毛细血管反射。    (l)白色皮肤划纹反应:用钝头竹签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数秒以后皮肤就会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称为皮肤划纹现象。正常持续1 J 5min即行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皮肤红色划纹反应:经竹签划压很快出现红色条纹,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而且逐渐增宽或皮面隆起,则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纹反应减弱或消失。    8.发汗试验:伤肢皮肤涂以1一2含磺溶液,干燥后再撤一层淀粉。然后使患者发汗,淀粉在汗液的作用下变为蓝色。  在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分布区无汗或少汗,根据淀粉变色情况,可以作出判断。    正中神经损伤    1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与示指不能屈曲,中指屈曲不完全。    2拇指对掌试验:正常拇指对掌运动时,拇指末节指腹可与小指末节指腹面面相对,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    3拇指与小指尖相对试验:当拇指尖与小指尖相对时,正常此两指末节的中轴(或指甲的中线)可在同一直线上。如拇指不能对掌,拇指尖只能对小指尖的一侧,则两个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有交角。    4.两手互握试验:患者取坐位,两肘支于桌上,两手举起,手指交叉互相握手,即可见其患侧示指、中指不屈曲。    5.屈指试验:检查者将患手举起,固定示指近侧指间关节使之伸直,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若正中神经损伤,则不能主动屈曲。或将患者手掌平放于桌面上,五指张开,然后五指作搔抓桌面的动作,即可见其示指不能搔抓。此征阳性说明损伤部位在前臂以上,引起指深屈肌麻痹。    6.拇指屈曲试验:患者手放于桌上,手掌朝上。检查者固定拇指掌指关节于屈曲位,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或检查者用右手示指顶住患者拇指末节指腹作对抗,嘱其抗阻力地屈曲指间关节,如无力或不能屈曲说明拇长屈肌无力,正中神经损伤部位可能在肘部以上。    7拇指小指夹纸试验:嘱患者患手拇指与小指夹一个纸片,检查者如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拇指对掌肌无力。    8.瓦顿伯格(Wartenberg)试验:患者取坐位,双手四指并拢,拇指挠侧外展,然后两手示指及拇指尖侧面相靠拢,放在自己面前,可见患侧拇指无力外展而逐渐变内收姿势。    肩关节外展试验:参见肩脚骨颈骨折。    Re: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尺神经损伤    1花托试验:患手五指不能汇拢呈花托状,故不能托起一只水杯。    2.夹纸试验:将一纸片放在患手两指之间,嘱患者用力夹紧,如检查者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掌侧骨间肌无力。    3.弗罗门(Fromen )试验:又称持板试验。患者用拇指与示指夹住木板的边上,要求拇指伸直放平,即可见患侧拇指指间关节仍处于显著屈曲状态,因拇内收肌无力、拇长屈肌作用加强所致。    4. Forment试验:嘱患者双手拇、示指夹持同一纸片,患侧拇指末节若出现屈曲状,即为阳性,说明拇内收肌麻痹。    5小指外展试验:患者五指并拢,手掌朝下,平放桌上,然后小指作外展和内收动作,若患侧小指不能外展即为试验阳性。    6.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小指与环指无能力屈曲。    7.小指屈指试验:患者手掌朝下,平放于桌上,五指伸直,然后各指作搔抓桌面动作,如小指不能搔抓,即为试验阳性。或将患手举起,检查者固定环指、小指近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环指、小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即可见二指末节不能主动屈曲。    8.拇指一示指指尖相对试验:拇指尖与示指尖不能相碰构成1101,形姿势。    挠神经损伤    1.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不能与其余四指相对,只能靠在示指的挠侧。握拳时其腕关节不能背伸而是垂腕更加明显。    2合掌分掌试验:患者双手五指伸直并拢,合掌举起于胸前,然后腕部仍然相贴,指与掌分开(即背伸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如见患手无能力分掌,而是弯着手指并沿着健侧手掌向下州压患者双侧挠动脉,阻断其血循环,再让患者放松双手,观察手部血充盈情况,从而判断尺动脉有无栓塞或断裂。用此法同样可检查挠动脉。      下肢供血不足    1姿势性肤色改变试验:平卧,下肢伸直抬高450正常情况下肢体保持淡红色或稍苍白,当动脉血供减少时,肢体远端即现苍白,如肤色改变不明显可嘱患者在肢体高举的状态下两足反复伸屈运动30s后再观察,如运动后出现苍白色表示跖面苍白试验为阳性,说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如系有广泛性动脉血供不足则呈均匀性苍白,若为局限性动脉损伤或闭塞,则呈片状或不规则的苍白,如出现一趾或二趾苍白等。    2.肢体下垂试验:正常人由抬高肢体所出现的肤色改变在肢体下垂后los内可恢复正常,如恢复时间延迟45-60s或更长,则表示有动脉血供障碍,当肢体持续处于下垂时,正常情况下,肤色无特殊改变或仅出现轻度发绀,如足的远端有重度发绀,甚至足踝部均有广泛发绀,则提示局部血液循环系有障碍,若肢体下垂立刻发绀者多表示浅层血管张力丧失或减低,因而血液淤积。    3反应性充血试验:先将肢体浸泡于35。温水中l0min以消除血管张力使肢体小动脉扩张,然后再抬高肢体使血液排空,于抬高位在肢体近端扎以止血带,并加压至患肢收缩压以上,以阻断血流,最后放平肢体,5min后解除压力注意观察肢体肤色的的改变,正常时肢体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再通血,呈现充血反应,止血带以下皮肤立现泛红,并均匀迅速的向远端扩展,至足趾约需10-15s,充血现象持续10,40s后渐次消退,在有动脉病变时充血现象可延迟出现,扩展缓慢,延及足趾可需1-3min ,也可出现青紫色或斑块状,这样充血的消退也延迟。如充血现象延迟出现,但肢体呈广泛红色则可能系大血管闭塞,而侧支循环供应良好的征象。    4.下肢体位试验:抬高患肢30-60s,足跖面苍白。随之将患足下垂,足呈紫红色或静脉充盈时间15s以上时为阳性。说明该肢体供血明显不足。    小腿深部静脉栓塞    1. Rerth试验:用止血带扎于患者小腿中上段,令其行走数十步进行观察。    (1)如深静脉良好,则浅静脉血可向深静脉回流,浅静脉呈萎缩状态。    (2)如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则回流受阻,浅静脉呈怒张现象。    (3)如深静脉畅通,但瓣膜不全,则运动后可完全排空,但一旦停止运动即刻又会充盈。    2.霍曼斯征:检查者将患肢稍抬高,膝关节伸直,作强烈之踝关节被动背伸运动,使小腿后方组织受到牵拉。如有小腿后疼痛为阳性。见于腓肠肌深部静脉栓塞。    3纽霍夫征: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足底平放于检查桌,胖肠肌放松。检查者用手指摸腓肠肌深部,如有增厚浸润感和触痛即为阳性,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肢长管骨骨折    骨传导试验:以震动的音叉放在两侧肢体远端对称的骨隆起处,或用手指或叩诊褪叩打该处,另将听筒放在该肢体近端对称的骨隆起处,听骨传导音的强弱,并与健侧对比其音调。正常骨传导音清脆,骨折时,由于骨传导不良,传导音变钝。      JL童骨骺损伤      损伤角征:亦称Thurston-Holland征。在S-H I型骨骺损伤  的X线片上,干骺端有一三角形骨片连同骨骺一起移位,称损伤角征。      四肢肌无力      1.巴雷征:让病人平举双臂,患侧因力弱而下垂,或俯卧位,屈膝成直角,瘫侧小腿迅速下垂或摇摆不稳。此法可检出轻微肌力减弱者。      2.麦卡兹尼征:让病人仰卧抬腿,髋、膝各屈曲900。患侧下肢逐渐下垂或摇摆不稳为阳性。此法可检出轻微的肌力减退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高尔斯征:病人由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身俯卧,以四肢支摘躯干,然后再以两手扶持下肢才能逐渐立起,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询楼病    1克沃斯特征:用手指或叩诊锤叩击耳前的面神经,引起面肌收缩为阳性,见于询楼病。    2特鲁索征:用手紧握患儿上臂,引起手部肌肉抽搐为阳性,见于询楼病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骨科特殊检查方法.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