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狱务公开工作的思考.doc
对狱务公开工作的思考第4卷第2期Vo1.4No.2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nanJudicialPoliceVocationalCollege2006年6月Jun.2006对狱务公开工作的思王延领(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1)考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专.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辛.夺争摘要:狱务公开是指监狱机关将执法工作的主要依据,程序,结果,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罪犯及其家属和社会公开并接受广泛监督的一种举措,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是狱务公开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狱务公开工作发展的要求.关键词:狱务公开;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中图分类号:DF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06)02001903.?.?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夺?孛?夺?专?夺?夺?夺?夺?一,狱务公开的内涵,起源及意义所谓狱务公开是指监狱机关将执法工作的主要依据,程序,结果,通过适当形式,向罪犯及其家属和社会公布并接受广泛监督的一种工作举措.几年来的实践足以证明,狱务公开工作对增强监狱执法工作透明度,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水平,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2001年的全国狱务公开工作会议上,司法部将它与创办特殊学校,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一起列为近年推动监狱工作全面发展的三大有效载体之一.认真回顾河南省监狱工作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十几年前,河南省部分监狱就对狱务公开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将其定位为狱务公开工作的具体形式的一些做法,有的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比如早在1988年,河南省第一监狱就在罪犯减刑,假释工作中推行了“三公开,一推荐”制度;再如,在罪犯的记分考核方面,多年来河南省多数监狱一直坚持的”周评议,月公布”制度;另外,组织社会力量对罪犯进行帮教活动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狱务公开工作的雏形,是狱务公开工作的起源,只是当时没有用”狱务公开”这一概念将其概括起来,使得这些工作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按照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的要求,一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了”向社会公开承诺”活动,一些政法部门开展了”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政务公开”等活动.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部分省,区的监狱管理机关,为提高执法透明度,促进监狱公正文明执法,就罪犯及其亲属最为关心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及行政奖罚等执法环节,开展了”向社会公开承诺”的活动.河南省也通过河南法制报等新闻媒体,就刑罚执行的主要工作向社会做出了”十项承诺”.1999年7月,司法部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下发了监狱系统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实行“两公开,一监督”的规定(试行),对狱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把此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程,使此项工作在全国很快推开.在此期间,河南省监狱管理局在河南法制报上以”实行狱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题向社会公开了监狱收监的对象,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条件及程序,对罪犯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程序,对罪犯管理教育的情况和通信,会见,伙食,疾病防治等具体规定,同时向社会公布了河南省监狱系统改造罪犯工作十项承诺,拉开河南省监狱系统狱务公开工作的帷幕.此后,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国监狱系统的狱务公开工作,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召开狱务公开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近年来全国狱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狱务公开内容,统一了狱务公开方式,规范了监督途径,对河南省的狱务公开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使该项工作朝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狱务公开工作的推行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的提出是同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并不是赶时髦的应景之作,而是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对监狱工作的必然要求.首先,狱务公开能有效避免刑罚执行过程中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而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要避免监狱执法过程中一些腐败现象的产生,必须将监狱执法活动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要监督就要使监督者明确标准,程序,就要有保证监督充分发挥作用的顺畅的监督渠道.狱务公开工作就是要规范,公开监狱执法的标准,程序,畅通监督的渠道.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就不能确保公正.实行狱务公开后,”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权力受到了有效的监督,腐败现象也就无从滋生.所以狱务公开是预防监狱司法腐败的有效手段.其次,推行狱务公开能够进一步规范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提高监狱主要执法工作的标准,程序公开化,使广大收稿日期:20050922作者简介i王延领(1966一),男,河南方城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20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矩监狱干警在日常刑罚执行工作中有所遵循,有所约束,必将大大减少监狱干警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使监狱干警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转变行刑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从而整体上规范监狱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推进监狱工作法治化进程.再次,推行狱务公开,能够为罪犯营造一个公正,良好的改造环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促进监管秩序的稳定.实践证明,狱务公开促进了监狱执法的公正,使罪犯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监狱执法不公,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的罪犯对监狱机关及干警的敌视心理,减少了狱内不安全因素,激发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使罪犯在希望中改造,促进了监管秩序的稳定.最后,推行狱务公开有利于开展国际人权斗争,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监狱良好的执法形象.狱务公开的推行,有助于其他国家了解我国监狱工作方针和文明,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我国罪犯的人权状况,是对西方无端诋毁我国监狱工作的有力回击,它用我国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保障罪犯人权,维护罪犯合法权益的事实,驳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监狱工作的污蔑,宣传了我国的监狱制度和罪犯人权状况,在国际人权斗争中赢得了主动,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推行狱务公开,能够消除监狱工作的”神秘色彩”,消除社会上对监狱”粗暴,蛮横,暗无天日”的旧印象,破除社会上对监狱工作的误解与偏见.使罪犯亲属以及社会各界对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对监狱有了全新的印象,赢得了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二,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及其必要性监狱是一种历史现象.公正与高效是我国监狱执法的永恒目的.狱务公开工作作为保障监狱执法公正与高效的手段,将与我国监狱相伴并存.但事物存在的时空方式的不同对事物性质与作用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化狱务公开工作,河南省监狱系统率先提出了狱务公开“三化”要求,即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这”三化”是狱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其保障监狱执法工作公正与高效的作用,实现其上述意义的必然要求.所谓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是狱务公开工作应有的时间特性,是开展狱务公开工作的时间定位,它要求监狱要把狱务公开工作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性基础工作来对待,它表明狱务公开既非阶段性工作,也非应时性工作,更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一种需要随监狱执法工作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常性工作.所谓狱务公开工作的系统化和社会化是狱务公开工作应有的空间特性,是对开展狱务公开工作要考虑公开内容的整体性,方式的多样性,承担主体的多元性,要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对待狱务公开工作,形成一个各个承担主体之间层级分明,协调动作,各种狱务公开方式综合运用,均衡发展,各项公开内容统筹兼顾,无遗缺盲点的关联有序的工作系统.狱务公开工作的社会化要求对监狱主要执法依据,程序,结果不仅要在狱内公开,还要向社会公开;不仅要搞好纪检监察,监察审判及罪犯的同体监督,更要注重罪犯家属,新闻媒体,人大政协,社会公众的异体监督.狱务公开工作的”三化”是狱务公开工作发展现状的要求.规范意义上的狱务公开自1998年至今已历时将近9年.这期间狱务公开工作逐步规范,细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首先是认识不到狱务公开工作是我国法冶建设的必然要求,看不到狱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其存在的长期性,认为狱务公开是一时的形势需要,是应景之作,阶段性工作或突击性工作;其次是仍用封闭,保守的观念看问题,对狱务公开工作的社会化有异议,认为仍囿于高墙内即可,没必要对社会公开,监狱执法工作对社会公开无意义,是自找麻烦;再次是认识不到狱务公开工作主题的多元性,单纯地把狱务公开工作作为监狱某一职能部门的工作,使狱务公开工作简单化.二是实践操作问题.思想支配行为,认识上存在问题必然导致实际工作出现问题.这方面首先是由于对狱务公开工作认识程度的参差不齐导致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极不平衡,有的已初具形态,步人正轨,有的还是一片空白.其次是在狱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中局部存在短期行为,有”走过场”,”一阵风”,搞形式主义的现象,对如何使狱务公开工作持续发展下去,缺乏正确的认识,长远打算和必要的措施,对狱务公开工作中发现的执法问题没有形成固定的反馈处理制度.再次是少数单位没有把狱务公开内容作为执法工作标准和要求,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而是为公开而公开,有装潢门面的意味,降低了狱务公开的可信度.这些认识和实践问题要求狱务公开工作必须实现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狱务公开工作的目的,意义及监狱执法工作的特性要求狱务公开工作必须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一是狱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必须与监狱执法工作特性相适应.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执法是监狱须臾不离的特性,监狱的存在过程就是执法的过程,离开执法工作监狱就不成其为监狱.狱务公开工作的谜底及意义无外是促进监狱执法的公正与高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监狱执法工作的日常性决定以确保其公正高效为目的的狱务公开工作必须与执法工作同步协调,也必须日常化.二是狱务公开工作必须由监狱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监狱执法职能部门的多元化及狱务公开工程对人力,物力的需求,决定狱务公开工作主体的多元性,即狱务公开工作不是监狱某一职能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不仅需要监狱管教各部门的协同参与,也需要监狱纪检监察,财务生产及政工行政部门的通力协作;同时,执法工作的有序性和狱务公开工作的目的决定狱务公开过程的有序性和整体关联性.这些均要求狱务公开要形成有相关主体参与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体系,使该项工作系统化.三是监狱执法监督的社会化必须通过狱务公开的社会化来实现.我们知道,问责制度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而重在异体问责.确保监狱执法公正,异体问责至关重要.但没有异体监督就无所谓异体问责,没有狱务公开的社会化,异体监督就无从谈起.因此,以狱务公开的社会化求得执法监督的社会化,反之以执法监督的社会化促进狱务公开的社会化,这是确保监狱执法公正的关键.三,实现狱务公开工作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的途径(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意识先行.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第2期王延领:对狱务公开工作的思考2l有统一的行动;没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高质量的工作.思想认识的参差不齐必然导致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因此,开展狱务公开工作,实现狱务公开工作的”三化”,必须首先使全体监狱干警尤其是领导同志明确狱务公开工作的意义,明确狱务公开工作“三化”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使狱务公开工作被普遍重视,认同,才能使狱务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得以迅速落实才能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局面,才能形成一个上下同欲,群策群力,协同动作的工作群体,才能使狱务公开工作及其”三化”要求收到事半功倍,经久不衰的效果,才能使狱务公开工作及其”三化”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注重素质,更新观念狱务公开及其”三化”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它对监狱主要执法工作提出了系统的,明确的,法治化的标准,要把这些法治化的工作标准日常化,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广大监狱干警必须具备相应的法治素质.它包括三方面,一是法治业务知识,二是法治观念,三是由法治观念决定的习惯性执法行为方式.没有相应的法治素质,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就不会有符合法治化要求的执法行为;就会因执法问题层出不穷而无法应对执法监督社会化的形势;就无所谓执法的公正与高效.所以,推行狱务公开,实现狱务公开工作的”三化”,必须高度重视广大监狱干警的法治思想建设,认真开展法治素质培训与教育,使广大干警牢固掌握必备法治知识,树立严格依法办事观念,改变执法凭经验,靠感觉的习惯,减少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惟其如此,狱务公开工作及其”三化”要求才有牢靠的队伍基础.(三)建立组织,明确责任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人和组织来承担.没有一定的组织,必然使工作陷于自发,无序状态.狱务公开工作承担主题的多元性,工作的有序性,层次性及各主体分工的差异性,决定要实现狱务公开工作的”三化”,监狱必须设立由管教,生产,政工,纪检监察及财务,行政等部门参与的职责明确的组织来统一领导,协调此项工作,监区也应根据需要指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完整的组织工作体系,使该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这是狱务公开及其”三化”要求的组织基础.(四)健全制度,明确要求严密的工作制度能确保复杂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且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发生.狱务公开工作的推行及其”三化”要求的实现,不仅涉及实体问题,更有程序性问题及组织性问题.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体系,就会使工作陷入混乱状态.只有健全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工作程序要求,才能使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社会化要求具体明确,落到实处,不出现偏差或变形;才能实现狱务公开工作系统化的要求,使其均衡,有序发展,不出现顾此失彼,畸形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尽快健全与”三化”要求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体系,它包括:公开制度(狱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承担主体,公开的范围,时限,异议的收集与处理等),监督制度(监督的形式,对监督中反映问题的受理,查证,处理及反馈的主体,程序及要求等),组织制度(领导组织,基层组织的成员组成,职责,活动规则等),考核评价制度(检查评价的主体,层级,标准,方法,周期,评价形式,奖惩措施等).这是狱务公开及其”三化”要求的制度基础.(五)严格考评,奖优罚劣推动工作发展的动力来源,无外乎工作主体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动力源自工作主体对工作的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主体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外部动力是外界通过一定形式迫使主体产生开展工作的愿望与行为.内部动力是根本,但外部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外部动力就可能造成工作发展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而一定的考评机制就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外部动力的主要形式.推行狱务公开实现其”三化”要求也必须建立一定层级的考评机制,奖优罚劣,这样才能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激发主体的竞争意识,形成争先创新,不甘落后的氛围;才能使狱务公开的推行及其”三化”的实现有持久不竭的动力;才能使狱务公开及其”三化”要求内化为监狱机关及广大干警的自觉行为.这是狱务公开及其”三化”要求的机制基础.总之,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是狱务公开工作目的的必然要求,也是狱务公开工作发展的要求,探索狱务公开工作的日常化,系统化,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ConsiderationonOpeningthePrisonAffairsWANGYanling(HenanJudicialPoliceVocational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11)Abstract:Openingtheprisonaffaimrefertothattheprisonauthoritiesmakeclearandopenthelawenforcement,procedures,andresultstooffendersandtheirfamiliesandthepublicandacceptawiderangeofoversightinitiativesthroughappropriateforms,tomakeitdailywork,systematicandsocializationistheinevitabledemandoftheprisonaffairsopeninganditsdevelopment.Keywords:prisonaffairsopening;daily;systematic;socialization(责任编辑连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