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doc

    • 资源ID:4264967       资源大小:29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doc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设 计(论 文)专 业: 石油工程考 号: 姓 名: 题 目: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指导教师:2010 年 9 月 19 日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 目: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专 业: 石油工程 考 号: 姓 名: 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 发 日 期:2010 年 6 月完 成 期 限:2010 年 9 月指导教师签名: 摘 要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目 录第1章 绪论11.1有杆泵采油的现状11.2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1第2章 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22.1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22.2 泵的工作原理5第3章 有杆泵采油的泵效影响因素63.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63.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83.3 漏失的影响93.4 提高泵效的措施9第4章 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104.1 井底流压的确定114.2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114.3下泵深度的确定114.4冲程和冲次的确定124.5抽油泵的选择124.6抽油杆的选择134.7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的选择164.8 设计的意义16第5章 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第1章 绪 论1.1 有杆泵采油的现状大庆油田是全国最大的油田,目前油田常用的抽油机包括: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异相曲柄抽油机、偏置式抽油机、摆杆式抽油机、双驴头式抽油机、复合轮式抽油机、摩擦换向式抽油机、六连杆增程式抽油机、偏轮式抽油机、B游梁式抽油机等等。部分新型节能抽油机正在实验当中,由于大部分新型抽油机各有优缺点,所以还没有大批量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大庆油田老区块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含水率迅速上升,开发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剩余未动用储量绝大部分是有效厚度较小、储量丰度较低的难采储量。目前,企业在资金紧张、降低基本建设投资和控制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对于老区块应何时改变采油方式,才能延长油田的经济开采期;新区块如何根据其地质条件,选择最佳的举升方式,使油田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开展机械采油方式优选评价研究很有必要。有杆泵采油系统的效率仅26.5%,系统地面部分的效率为60%左右。影响地面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抽油机的悬点运动情况和平衡状况,而工作参数的配置影响悬点的运动,抽油机的平衡状况对电动机的工作有直接的影响。此外,传送带,减速器等的传送效率也是影响着地面系统效率的因素。 为了使抽油机工作达到平衡状态,在下冲程把抽油杆自重做的功和电机输出的能量储存起来所采取的形式,称之为平衡方式。目前常用的平衡方式有气动平衡和机械平衡。 气动平衡是通过游梁带动的活塞压缩气包中的气体,把下冲程中做的功储存成为气体的压缩能。在上冲程中被压缩的气体膨胀,将储存的压缩能转换成膨胀能帮助电动机做功。 机械平衡是以增加平衡重块的位能来储存能量,而在上冲程中平衡重降低位能来帮助电动机做功的平衡方式。机械平衡有三种类型,即游梁平衡、曲柄平衡和复合平衡。 1) 游梁平衡是在游梁尾部加平衡重,适用于小型抽油机。 2) 曲柄平衡(旋转平衡)是将平衡重加在曲柄上。这种平衡方式便于调节平衡,并且可避免在游梁上造成过大的惯性力,适用于大型抽油机。 3) 复合平衡(混合平衡)在游梁尾部和曲柄上都加有平衡重,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多用于中型抽油机。 1.2 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有杆泵抽油机是油田的主要采油设备,其不但使用数量大,用电量大,而且系统效率低,节电潜力巨大,虽然也有很多节能型抽油机用于油田,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节能机不能很好的适应油田的生产,具体有以下5种原因:部分新型机的易损件不是通用件,坏了之后不便维修。部分新型机造价太高,油田投资巨大。目前各种新型抽油机,传动元件的使用寿命尚不理想。实践证明,新型抽油机的可靠性是决定抽油机成败的关键。油田工人一时很难熟悉一些新型机,日常维护困难。一些新型机虽然节能但维修费用高,入不敷出。第2章 有杆泵采油的基本系统组成及泵的工作原理2.1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有杆泵采油井是以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三抽”设备为主的有杆抽油系统。其工作过程是:由动力机经传动皮带将高速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箱,经三轴二级减速后,再由曲柄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变为游梁的上、下摆动,挂在驴头上的悬绳器通过抽油杆带动抽油泵柱塞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原油抽汲至地面。 图2.1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1-吸入阀;2-泵筒;3-活塞;4-排出阀;5-抽油杆;6-油管;7-套管;8-三通;9-盘根盒;10-驴头;11-游梁;12-连杆;13-曲柄;14-减速箱;15-动力机(电动机)2.1.1抽油机 抽油机是有杆泵采油的主要地面设备,按是否有游梁,可将其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 游梁式抽油机是通过游梁与曲柄连杆机构将曲柄的圆周运动转变为驴头的上、下摆动。按结构不同可将其分为常规型和前置型两类。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是目前矿场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抽油机,其特点是支架在驴头和曲柄连杆之间,上、下冲程时间相等。 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的减速箱在支架的前面,缩短了游梁的长度,使得抽油机的规格尺寸大为减小,并且由于支点前移,使上、下冲程时间不等,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以及减速箱的最大扭矩和需要的电机功率。 为了提高冲程、节约能源及改善抽油机的结构特性和受力状态,国内外还出现了许多变形抽油机,如异相型、旋转驴头式、大轮式以及六杆式双游梁等抽油机。为了减轻抽油机重量,扩大设备的使用范围以及改善其技术经济指标,国内外研制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无游梁式抽油机。其主要特点多为长冲程低冲次,适合于深井和稠油井采油。目前,无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链条式、增距式和宽带式抽油机。 2.1.2抽油泵 抽油泵是有杆泵抽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活(柱)塞及阀(游动阀和固定阀)组成,如图2.2所示。游动阀又称为排出阀;固定阀又称为吸入阀。抽油泵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图2.2 抽油泵结构示意图(a)管式泵;(b)杆式泵1-油管;2-锁紧卡;3-活塞;4-游动阀;5-工作筒;6-固定阀如图2.2(a)所示,管式泵是把外筒和衬套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油管下部先下入井内,然后投入固定阀,最后把活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下入泵筒内。其特点是: 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较大;检泵时需起出油管,修井工作量大。因此,管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井。 如图2.2(b)所示,杆式泵是整个泵在地面组装好后接在抽油杆柱的下端,整体通过油管下入井内,由预先安装在油管预定位置上的卡簧固定在油管上。其特点是: 检泵不需起出油管,检泵方便;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比管式泵小,故排量较小。因此,杆式泵适用于下泵深度较大,但产量较低的井。 由于井液性质的复杂性,对泵往往有特殊要求,因此,从用途上又可将抽油泵分为常规泵和特种泵。特种泵主要有防砂泵、防气泵、抽稠泵、分抽混出泵和双作用泵以及各种组合泵。 2.1.3光杆与抽油杆 光杆主要用于联接驴头钢丝绳与井下抽油杆,并同井口盘根盒配合密封井口。因此,对其强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光杆分为普通型和一端镦粗型两种:普通型光杆两端可互换,当一端磨损后可换另一端使用;一端镦粗型光杆联接性能好,但两端不能互换。 常用的抽油杆主要有普通抽油杆、玻璃纤维抽油杆和空心抽油杆三种类型。 普通型抽油杆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直径小,有利于在油管中上下运行。因此,它主要用于常规有杆泵抽油方式。 玻璃纤维抽油杆的主要特点是:耐腐蚀,有利于延长寿命;重量轻,有利于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和节约能量;弹性模量小,可实现超冲程,有利于提高泵效。 空心抽油杆由空心圆管制成,成本较高,它可用于热油循环和热电缆加热等特殊抽油工艺,也可以通过空心通道向井内添加化学药剂。适用于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稠油井。 2.1.4连续抽油杆 主要技术特点(1)物理性能好,重量轻。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破断拉力和承载能力均比同面积的常规抽油杆大,而质量却减小,减小抽油杆负荷10%以上,电机能耗下降15%25%。(2)弹性横量小,柔性好。连续杆较常规钢杆弹性横量小、柔性好,并且结构伸长极小,可使抽油泵柱塞超行程工作,减少冲程损失,可提高泵效15%以上。(3)泵工作效率高。由于同截面的条件下,连续杆承载能力大,所以在不改变抽油机悬点负荷的情况下,使用连续杆代替常规钢杆可对井下抽油泵升级和增加下泵深度,提高产液量,同时起下作业连续,方便省时、省力。(4)连续抽油杆与油管走向吻合,无较大偏磨点。连续抽油杆和油管在井筒的走向较常规钢杆吻合,改变了常规抽油杆、油管的点接触状态,消除了常规抽油杆工作过程中的接箍产生的活塞效应,使杆、管磨损达到最小,减少井下抽油杆断脱事故率。2.1.5应用范围 针对中原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油井井下技术状况差,油藏埋藏深,且普遍存在偏磨、腐蚀等严重的状况,为充分发挥连续抽油杆较常规抽油杆诸多卓越的性能,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措施选井。2.2 泵的工作原理泵的活塞上、下运动一次称为一个冲程,可分为上冲程和下冲程。此外,冲程还是描述抽油泵的工作参数,即指悬点(或活塞)在上、下死点间的位移,称为光杆冲程(或活塞冲程),用s(或sP)来表示。每分钟内完成上、下冲程的次数称为冲次,用n来表示。 2.2.1上冲程 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上动(图2.3 左),活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作用而关闭,甭内压力随之降低。固定阀在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构成的压差作用下,克服重力而被打开,原油进泵而井口排油。与此同时,抽油杆由于加载而伸长,油管卸载而缩短。2.2.2下冲程 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下运动(图2.3右),固定阀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逐渐升高。当泵内压力升高到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和游动阀重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活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活塞上部,泵内液体排向油管。于此同时,抽油杆由于卸载而缩短,油管加载而伸长。 图 2.3 泵的工作原理左:上冲程;右:下冲程 1-排出阀;2-活塞;3-衬套;4-吸入阀第3章 有杆泵采油的泵效影响因素影响泵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以及漏失三个方面。3.1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将减小活塞冲程,因而降低泵效。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量越大,活塞冲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别也就越大,泵效也就越低。抽油杆柱所受的载荷性质不同,则伸缩变形的性质与程度也不同。抽油泵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井的系统效率,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分析抽油泵工作状况常用地面实测示功图,即悬点载荷同悬点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它实际上直接反映的是光杆的工作情况,因此又称为光杆示功图或地面示功图。 由于抽油井的情况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将受到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水、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很不规则。为了正确分析和解释示功图,常需要以理论示功图及典型示功图为基础,进而分析和解释实测示图。 3.1.1 静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当驴头开始上行时,由于抽油杆柱加载和油管柱卸载,使抽油杆柱伸长 ,油管柱缩短 ,这期间活塞并未产生位移,从而使活塞冲程比光杆冲程减少 ,并且 。 当变形结束后,活塞才开始与泵筒发生相对位移,吸入阀开始打开吸入液体,一直到上死点。下冲程与上冲程的影响相同,使活塞冲程比光杆冲程减少 。这种由于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使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的值,称为冲程损失。 在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影响下的活塞冲程为 (3-1)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冲程损失 大小为 (3-2)式中 冲程损失, ; , 活塞及油管金属截面积, ; 抽油杆柱总长度, ; 液体密度, ; 钢的弹性模量,取 Pa; 动液面深度, ; 第 i级抽油杆的长度, ; 第 i级抽油杆的截面积, 。 3.1.2 惯性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悬点到达上死点时,抽油杆柱有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和向上的最大惯性载荷,使抽油杆柱带动活塞比静载荷作用时向上多移动一段距离 ;同样,悬点到达下死点时使抽油杆柱带动活塞比静载荷作用时向下多移动一段距离 。这样,使活塞冲程比只有静载荷作用时要增加 。 (3-3)由于抽油杆柱上各点的惯性力不同,故取其平均值。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 (3-4)在静载荷和惯性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活塞冲程为 (3-5)考虑到弹性波在抽油杆中的传播速度 ,式(3-5)还可写成 (3-6)其中 尽管惯性载荷作用引起的抽油杆柱变形将使活塞冲程增大,有利于提高泵效,但增加惯性载荷将会增加悬点的最大载荷、减小悬点的最小载荷,使抽油杆柱的受力条件变坏。因此,通常不用增加惯性载荷(即快速抽汲)的办法来增加活塞冲程。 3.1.3振动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抽油杆柱本身振动的位相在上、下冲程中几乎是对称的,即如果在上冲程末抽油杆柱伸长,则在下冲程末抽油杆柱必然缩短;反之亦然。因此,不论是上冲程还是下冲程,由抽油杆柱振动引起的伸缩对活塞冲程影响都是一致的。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小,将取决于抽油杆柱自由振动与悬点摆动引起强迫振动的位相配合。对于深井,常常存在着一个s和n配合的不利区域,在此区域内提高冲次,反而会减小活塞冲程。 3.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抽油泵的吸入口压力常低于饱和压力,因此总有气体进泵。气体进泵必然减少进泵液体的量,从而使得泵效降低。当气体影响严重时,由于气体在泵内的压缩和膨胀,使得吸入阀无法打开而抽不出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锁”。 图3.1 气体对充满程度的影响气体对泵效的影响程度常用泵的充满系数来反映,充满系数 是指每冲次吸入泵内的原油(或液体)的体积 与活塞让出容积 之比,即 (3-7)充满系数 表示泵在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 越大,充满程度越高,泵效也越高。 泵的充满系数与泵内气油比及泵的结构有关。根据如图3.1所示的关系,定义 和 分别为泵内的气油比和泵的余隙比,即 : ,可导出充满系数 表达式为 (3-8)由式(3-8),可得出如下结论: 1) 值越小, 值就越大。根据 的定义,若要使 值小则应使 尽量小或增大活塞冲程以提高 。因此,在保证活塞不撞击固定阀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防冲距,以减小余隙比。 2) 值越小, 值就越大。为了降低进入泵内的气油比,可增加泵的沉没度提高泵吸入口压力,使原油中的自由气更多地溶于油中。也可以使用气锚,使气体在泵外分离,以防止和减少气体进泵。 若油层能量低或由于原油粘度高导致进泵阻力过大,都将出现供油跟不上、油还未来得及充满泵筒而活塞已开始下行,即形成所谓的充不满现象从而降低泵效。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加深泵挂增大沉没度,或选用合理的抽汲参数以及增产增注等措施,以适应油层的供油能力。对于稠油井,还可采取降粘措施。3.3 漏失的影响 抽油泵在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将产生漏失,使泵效降低。影响泵效的漏失主要有:1) 排出部分漏失:指活塞与衬套的间隙漏失和游动阀漏失,将减少泵内排出的油量。2) 吸入部分漏失:指固定阀漏失,它将会减少进入泵内的油量。 3) 其它部分漏失:由于油管丝扣、泵的连接部分及泄油器不严,都将降低泵效。3.4提高泵效的措施 泵效的高低,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前面只就泵本身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泵效同油层条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泵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从油层着手,保证油层有足够的供液能力。 实践证明,对于注水开发而采用有杆泵采油的油田,加强注水是保证油井高产量、高泵效生产的根本措施,在一定的油层条件下,使泵的工作同油层条件相适应是保证高泵效的前提。 对于井筒方面,提高泵效应采取下述措施。3.4.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泵效的基本原则是: 1) 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泵效为基本出发点来调整抽汲参数。 2) 当产量不限时,应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来提高泵效。 调整抽汲参数时,在保证 、 和 的乘积不变(即理论排量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可以任意调整三个参数,但当其组合不同时,冲程损失、气体的影响及漏失的影响也不同。此外,对于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影响的 和 配合不利区。 3.4.2使用油管锚 如前如述,冲程损失是由于载荷变化所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造成的。使用油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变形,从而减小冲程损失。 3.4.3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 气体对抽油井生产的影响随油井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对刚由自喷转为抽油的井,初期尚有一定的自喷能力,可合理控制套管气,利用气体的能量来举油,使油井连抽带喷,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实践证明,对于一些不带喷的抽油井进行合理控制套管气,可起到稳定液面和产量的作用,并可减少因脱气而引起的原油粘度的增加。 对于正常抽油的井,要想提高泵的充满系数就必须减少进泵的气量,以降低泵内气油比。另外,还可采取适当增大沉没度或安装气锚等措施。第4章 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 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这些设备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个有杆泵抽油系统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因此,应将有杆泵系统从油层到地面,作为统一的系统来进行合理地选择设计,其步骤为:1) 根据油井产能和设计排量确定井底流压; 2) 根据油井条件确定沉没度和沉没压力; 3) 应用多相垂直管流理论或相关式确定下泵深度; 4) 根据油井条件和设备性能确定冲程和冲次; 5) 根据设计排量、冲程和冲次,以及油井条件选择抽油泵; 6) 选择抽油杆,确定抽油杆柱的组合; 7) 选择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 4.1井底流压的确定 井底流压是根据油井产能和设计排量来确定的。当设计排量一定时,根据油井产能便可确定相应排量下的井底流压。设计排量一般是由配产方案给出的。 4.2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 沉没度是根据油井的产量、气油比、原油粘度、含水率以及泵的进口设备等条件来确定。确定沉没度的一般原则是: 1) 生产气油比较低的稀油井,定时或连续放套管气生产时,沉没度应大于50 ;2) 当生产气油比较高,并且控制套管压力生产时,沉没度应保持在150 以上; 3) 当产液量高、液体粘度大(如稠油或油水乳化液时),沉没度还应更高一些。由于稠油不仅进泵阻力大,而且脱出的溶解气不易与油分离,往往被液流带入泵内而降低泵的充满程度,因此,稠油井需要有较高的沉没度。这样,既有利于克服进泵阻力,又可减少脱气,以便保持较高的充满程度。一般情况下,稠油井的沉没度应在200 以上。当沉没度确定后,便可利用有关方法计算或根据静液柱估算泵吸入口压力 。 4.3下泵深度的确定 当井底流压 和泵吸入口压力 确定之后,应用多相管流计算方法,可求出泵吸入口在油层中部以上的高度 ,则下泵深度 为油层中部深度 减去 。 4.4冲程和冲次的确定 冲程和冲次是确定抽油泵直径、计算悬点载荷的前提,选择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1)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冲程、小泵径的工作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小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液柱载荷,从而减小冲程损失。 2) 对于原油比较稠的井,一般是选用大泵径、大冲程和低冲次的工作方式。 3) 对于连抽带喷的井,则选用高冲次快速抽汲,以增强诱喷作用。 4) 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影响的 和 配合不利区。 5) 所选择的冲程和冲次应属于抽油机提供的选择范围之内。 4.5抽油泵的选择 抽油泵的选择包括泵径、泵的类型及其配合间隙的选择。 泵径 是根据前面确定的冲程 、冲次 、配产方案给出的设计排量 以及统计给出的泵效 ,由 计算得出。 泵型取决于油井条件:在1000 以内的油井,含砂量小于 %,油井结蜡较严重或油较稠,应采用管式泵;产量较小的中深或深井,可采用杆式泵。 活塞和衬套的配合间隙,要根据原油粘度、井温以及含砂量等资料来选择,参见表41。 表41 活塞与衬套的配合间隙选择 配合等级 配合尺寸,mm 适 用 条 件 一 级 0.02-0.07 下泵深度大,含砂少,粘度较低的油井 二 级 0.07-0.12 含砂不多的油井 三 级 0.12-0.17 含砂多,粘度高的浅井 4.6抽油杆的选择 抽油杆的选择主要包括确定抽油杆柱的长度、直径、组合及材料。当下泵深度确定后,抽油杆柱的长度就确定下来。抽油杆的制造材料决定了抽油杆的强度及其它性能,应根据油井中的流体性质和井况来确定。不同直径抽油杆的组合,应保证各种杆径的抽油杆在工作时都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下面主要介绍抽油杆强度校核及杆柱组合的确定方法。 4.6.1抽油杆强度校核方法 抽油杆强度校核是保证抽油杆安全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校核方法有计算法和图表法两类。 (1) 计算法 抽油杆柱在工作时承受着交变负荷,因此,抽油杆受着由最小应力 到最大应力 变化的非对称循环应力作用 , 非对称循环应力条件下的抽油杆强度条件为 (4-1)其中 (4-2) (4-3)式中 , 分别为抽油杆柱的折算应力、循环应力的应力幅值; 非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应力,亦即抽油杆的许用应力,它与抽油杆的材质有关。 例已知泵径为70 mm, 冲程s=2.7 m, 冲次n=9 ,井液密度 =960 kg/ 。如采用7/8 in、许用应力为90N/ 的抽油杆,试求其最大下入深度(r/l=0.20)。 计算得抽油杆与活塞截面积分别为 =387.948 , =3848.451 。由基本载荷公式计算得最大载荷和最小载荷分别为: =66.825L(N), =23.295L(N)。 则 L(N/ ) L(N/ ) L(N/ ) L (m) 计算结果表明:该例抽油杆的最大下入深度为915.52 m。如继续增加下入深度,则该直径抽油杆将不能满足强度要求,需要换大直径抽油杆。这样,既浪费了抽油杆,又增加了悬点载荷。为此,往往采用上粗下细的多级组合抽油杆。 选择组合抽油杆时,要遵循等强度原则,即要求各级杆柱上部断面上的折算应力 相等。 (2) 图表法 图4.1 修正古德曼图近年来国内多采用美国石油学会 (API)推荐的方法,即利用修正古德曼图(Googman)的方法,如图4.1所示。 图中阴影区为安全区,其条件为 (4-4)式中 抽油杆许用最大应力,计算式为 (4-5) 式中, 最大应力和最小抗张强度; 抽油杆使用系数,可参考表42。 表 4-2 抽油杆的使用系数 使 用 介 质 API D 级杆 API C 级杆 无腐蚀性 100 100 矿 化 水 090 065 含硫化氢 070 050 修正古德曼图给出的是许用应力范围,常用应力范围比 来衡量抽油杆柱使用情况。 (4-6)式中 , 抽油杆的许用应力范围和实际使用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比,一般要求 小于100,并具有较高的值,以提高抽油杆的利用率。 4.6.2抽油杆组合的确定步骤 通常人们把确定抽油杆柱组合称为抽油杆柱设计,其具体设计计算步骤为: 1) 根据下泵深度及泵径,假设一液柱载荷 ; 2) 给最大和最小载荷分别赋初值: ; ;3) 给定最下级抽油杆直径 ,取计算段长度为 ,以抽油泵为计算段的起点,其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 4) 计算段上端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则该计算段的中心距油层中部的高度为 ; 5) 计算该段中心 处的井温以及原油与混合物的粘度; 6) 求该段的最大载荷增量 和最小载荷增量 ,并进行累积: ; ; ;7) 校核该段抽油杆,如不满足强度,则将抽油杆直径增大为 ,返回步骤4)重新计算该段;如满足强度条件,则取起点 ,返回步骤4)继续计算上一段,直到井口为止; 8) 计算液柱载荷 ,并与假设的液柱载荷 比较,如满足精度要求,则计算结束;否则重新假设液柱载荷 ,返回步骤2)再次计算。 4.7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的选择 选择抽油机时,要使计算的悬点最大载荷小于所选择抽油机的许用载荷,同时所选择的抽油机能够提供前面确定的冲程冲次。 选择减速箱时,要使计算的最大扭矩小于所选择减速箱的许用扭矩。 选择电动机时,要使计算的电机最大功率小于所选择电动机的许用功率。 其它附属设备要根据油井具体情况和某些特殊要求进行选择。此外,还要考虑这些设备应满足以后调参以及油井条件变化的需要。 4.8 设计的意义当今世界,资源日益匮乏,为了人类的继续生存,“节约”成为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本设计既是针对“节能降耗”要求展开的。其理论意义在于找出机械采油中节能降耗的技术关键和理论依据,对现有抽油机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设计出有杆泵采油的节约方法,使其提高油田采油效率,降低能量损失,具有较高经济效益。有杆泵采油是油田采油机械中的主要方式,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必然使机械采油中有新的突破,因而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如果推广本成果,必将为油田生产提供新的动力,对稳产增效,节能降耗,发展油田生产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第5章 结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 应采用较先进的抽汲设备及配套产品。但目前各采油厂由于考虑成本等原因 , 不可能大量更换采油设备 , 可行的办法是根据油藏类型采用合理的匹配组合及优化工作参数。1. 合理选用抽油机(1 )充分发挥抽油机的潜力,合理调配抽油机 , 使其负载率达到 80 %左右 , 充分利用其能力。(2 )使用中加强管理,油井工况多变 , 因此要经常调节平衡 , 使抽油机的平衡度由 60 %提高到90 %, 则整机运行效率可提高 6 %11 %。2. 电动机与抽油机合理匹配( 1)提高电动机负载率,电动机负载率提高7 %12 %, 系统效率可提高 2 %4 % , 故在使用电动机时应提高其负载率 , 当负载率低于25 %时,应考虑更换低一个容量级别的电动机。(2)选用节能电动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应用节能电动机 , 减小机内损耗 , 提高电动机本身的运行效率。为了适应抽油机的载荷特点 , 可以通过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使机杆泵整个系统实现较好的配合 , 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 , 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一方面可以改变电源频率来实现; 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以适应载荷变化的特点 , 提高系统效率。( 3) 改造普通电动机,节能电动机在现场应用数量有限, 因此可对普通电动机进行改造。如在电动机轴处安装一个带蓄能器的离合器, 使电动机能空载启动, 降低启动电流, 改善电动机的启动性能, 从而可使电动机的装机功率减小。当抽油机正常运行时, 可通过设在其上的蓄能装置来协调扭矩, 降低扭矩变化幅度, 减小电动机的载荷波动, 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 进而提高整个抽汲系统的效率。参考文献1.董世民.抽油机设计计算及计算机实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万邦烈.采油机械的设计计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3.刘沪雄.有杆泵抽油系统的电机节能途径J.石油机械,1998,2(3):4546.4.国家标准局. GB12497 1995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55.张连山.我国抽油机的发展趋势M.钻采工艺,1996:4144.6.傅则绍.机械原理(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6873.7.姚春冬.石油钻采机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020.8.张自学.国内外新型抽油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9.高长乐,罗仁全,柳本民.游梁式抽油机新型平衡方案的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0,12(4),50-53.10.叶显军,石书灿,钟永洪.游梁式抽油机平衡重调节简单计算方法J.断块油气田,1998,5(4):60-61.11.William.H. Mcmillan. Plann

    注意事项

    本文(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