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培训记录.doc
-
资源ID:4252057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培训记录.doc
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培训记录 为进一步规范超声诊断和终止妊娠等医疗保健服务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根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现对嵖岈山卫生院所有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记录如下:一、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规范管理1、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的诊疗行为管理,对开展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和计划生育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实行准入管理。并以适当形式将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和人员向社会公示,要加强对这些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经常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防范“两非”的教育和培训。要在医疗机构及其相关科室(在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测和妇产科工作场所)显著位置张贴严禁“两非”的警示标识、管理制度及举报电话,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凡从事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测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均应接受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教育,并向本单位做出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书面承诺。要加强对医学影像科室、妇产科等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每半年组织一次对B超室、妇产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的专项检查。二、建立和完善超声诊断仪管理制度,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1、购买、使用超声诊断仪的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中诊疗科目应设有医学超声项目。获准使用超声诊断仪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数量、类型、使用场所、人员配备情况报辖区内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及时通报仪器的报废情况。市直医疗机构要分别向县(区)、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备。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B超监督力度,对本行政区域内使用超声诊断仪的医疗保健机构每年检查一次。2、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和超声诊断人员必须按条例规定,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超声医学上岗合格证书,超声诊断人员还应当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超声诊断人员的上岗确认程序按福建省超声医学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福建省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技能考核管理意见执行。3、超声室必须建立育龄妇女检查专项登记制度。各医疗保健机构对孕妇进行孕情超声检查时,严格遵守各项法律与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要求有两名超技术工作人员或有一名超技术人员和一名其他医务人员在场,非超声检测人员不得进入超声诊断室,无关人员不得围观。并按要求登记建档,需登记孕妇姓名、年龄、住址、孕产次、孕周、检查原因、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事项,准确、真实地做好记录、双签名并妥善保管。操作人员不得透露或暗示与胎儿性别有关的任何信息,检测报告中不得含有胎儿性别内容,否则视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一律不得利用超声诊断仪或其它技术手段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妇幼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律不得超执业许可范围对孕妇进行胎儿及孕情超声检查。5、对怀疑胎儿可能有遗传性疾病等医学上确有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应当由具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结果或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到省卫生厅审批的具有胎儿性别鉴定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性别鉴定。三、全面实行中期以上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报批制度,严禁选择性别终止妊娠1、开展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的机构及人员由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审批程序按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执行。机构必须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引产技术服务项目,具有必备的急救设备和措施;手术人员须具有注册执业医师资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该证书有效期3年,期满应重新考核批准后才能继续执业。2、凡开展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制定本机构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制度。并实行手术审批制度,术前需经主管医生、科主任、分管院长三级审批后方可实施。3、对孕14周以上人(含14周)工终止妊娠,做好分类管理:(1)对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查验并保存受术者由省卫生厅指定的有产前诊断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前诊断结果或市病残儿鉴定委员会出具的医学鉴定证明方可实施。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胎儿有严重缺陷;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上述情形为保护孕妇生命安全需要紧急终止妊娠的,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可以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实施手术,或由医疗机构出具的有三名相关学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签署的“确需终止妊娠”医学诊断结果后,经科主任、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在手术后48小时内向其所在地县(区)级卫生局、计生局报告。(2)对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已婚者,必须查验并收取其由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同意终止妊娠证明(若由乡级计划生育机构的人员带领,带领人员需出示计生办证明,同时在手术单上签字负责),出示身份证原件并登记身份证号码后方可实施;未婚者,必须查验能证明其未婚的证明材料(如户口本和未婚证明等)并收取复印件后方可实施。4、未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终止妊娠手术。医务人员发现妊娠妇女为选择胎儿性别要求终止妊娠的,应予以拒绝,并报告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四、落实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制度,规范合理使用终止妊娠药品 1、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主要指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甲酯栓以及获准生产和销售的其他人工终止妊娠药品。 2、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应当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购进人工终止妊娠的药品。 3、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仅限于在依法获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经批准开展产科接生的医疗保健机构正常使用催产素药物除外。任何单位不得为药品零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未依法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代购人工终止妊娠药品。 4、获准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凭处方调配、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严格遵医嘱发药,并建立处方档案。人工终止妊娠药品要有专人专帐保管,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保管和使用记录。每月核对一次终止妊娠药品出入库数量,并记录核对情况。购进和使用记录至少保存两年。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应当在依法取得资质的注册执业医师指导和监护下使用。禁止其他人员开具人工终止妊娠药品处方。医疗保健机构要每季度组织检查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管理情况,检查结果要经相关科室主任、分管领导确认签字存档。5、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机构应当为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使用人工终止妊娠药品者建立完整的档案。档案包括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通用名称、批号、用药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发(取)药时间、使用量、主管医师、药剂师及有资格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意见书或者有关证明等内容。五、认真执行信息统计和报告、通报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沟通1、开展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认真记录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并发症的原始资料,并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妊娠14周以上(含14周)人工终止妊娠等登记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于每月5日前向辖区内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报送(含市直单位和驻莆部队)。受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汇总相关资料于向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同级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同时,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所收集的资料整理出相关数据,与妇幼卫生报表的数据核对、衔接。2、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填写新生儿出生、死亡和妊娠14周以上人工终止妊娠等登记表,记录项目要真实、完整,故意漏、错项,造假、谎报和瞒报,视为出具虚假证明行为。六、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违法行为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司其责。卫生行政部门要把打击“两非”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制订计划,定期督查,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打击“两非”领导工作机制,把工作落实情况和监督措施作为计生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负责“两非”案件的查处和执法监督。2、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举报电话或举报箱,对举报的有关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对涉案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如发现本单位有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要提供书面材料,于24小时内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知情不报者,要依法追究领导责任。3、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要作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重点,对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从事“两非”的案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进行处罚。对从事“两非”的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有关规定,吊销当事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调离当前工作岗位,并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对涉案的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妇幼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介绍怀孕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一经发现,视为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予以重罚。 记录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