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折射导学案.docx
光的折射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完成简单光路图。【自主学习】一、光的折射定义(理解,)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传播方向会发生弯曲,光发生折射。基本概念:折射光线、折射角AO是光线,0B是光线,ON是,MM是空气和玻璃的 界面入射角是 ;折射角是 。二、光的折射规律(理解,)(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 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选 填“两侧”或“同侧”)(3 )光从空气 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法线I(选填 “靠近”、“远离”),也就是折射角入和 E射角(选填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4)当光垂直 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 ,此时入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度。(5 )如果让光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 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入射角。斜射时,总是 空气中的角大。(该角指的是跟法线的夹角!) 反思:光的反射与折射有什么异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1、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2、池水变浅、“潭清疑水浅”3、渔民叉鱼而形成的像,.眼睛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要偏,所以在水上叉鱼时应人在水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O玻璃砖1.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 r空气顼璃该叉你看到的“鱼”的4、钢笔“错位”5、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一般在海边和沙漠里出现。这是由于在海边和沙漠里空气密度不均匀,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通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形成海市蜃楼。6、日出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太阳”【当堂检测】2. 一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B. 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C. 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D. 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4.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光线是 ,界面是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6“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7.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 而形成的像(填“虚”或“实”),太阳实际在图中的 位置(填“甲”或“乙”)。8.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景物,实质是(A、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C、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9. 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向右移动后静止 仍在原来位置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B.C、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D.【能力提升】10.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12.画出光线A0经过半圆形玻璃砖折射后的光路图.13. 有一点光源S在水中,眼睛看到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位置在S',请作出眼睛看到点光源的光路图14. 图中的两架飞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则是实际飞机,是该飞机的像请你通过作出光路图的方法来判断。15.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到河底 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照亮鹅卵石, 则应对准 照射(选填“ B处”、“ B处上方”、“ B处下方”)画图说明。16、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到玻璃中,入射角是6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O是入射点,已知 OB、OC是垂直的,AO、OC间夹角是150°,请在力中画出法线和空气、玻璃的分界面,标 出折射角的大小。17、如图,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18、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请画 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的光路图。【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1 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吕我将一如- - 中的位置就是丘在水中的像A;的位置,请画血 工水:.二: 既往为您服务】.艾c , -二吨(2)仏发出的光进人人眼的光路图.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