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说课 我的“自画像”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4243682       资源大小:22.3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说课 我的“自画像”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x

    我的“自画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自画像”,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此次习作需要落实的单元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设置了向新来的班主任介绍自己的情境,并且通过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可以从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以及其他等多个方面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在具体的写作思路上,教材指出:可以写优点也可以写不足;要通过事例来说明。这样的写作思路旨在引导学生写出既真实又丰富,既具体又鲜明的作品。评价修改方面,教材提出了“写完后,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的要求。这种修改方式引入了家人的客观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修改。二、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下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习作练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习作经验:L知道人物的特点可以是性格方面的,也可以是品质方面的,还可以是兴趣和爱好方面的。2.知道可以通过一件事,也可以通过一系列行为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问题是:1 .有写作的冲动,但是到了下笔时却又感觉无话可写、毫无头绪。2 .写得“面面俱到”,或者“千人一面”,却忽略了关键的驱动性任务如何让新来的班主任更好地了解自己。三、教学目标1 .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2 .能主动与家长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四、教学设想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本节课将借鉴日本作家山口拓朗的“九宫格写作法”指导学生习作。制作一个含有9个单元格的表格,每三个单元格为一组,分别涉及“老师想知道的”“我想告诉老师的”“家长的评价和建议”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本次习作将使用的“九宫格作文纸”。师问1:你长什么样?(外貌)师问2:你是怎样的人?(性格)师问3:你喜欢干什么?(爱好)自问1:(我还想告诉老师)自问2:(我还想告诉老师)自问3:(我还想告诉老师)评价L(一颗星星)“我很喜欢”评价2:(一个愿望)“你为什么不试”评价3:(一个想法)“这部分让我想到了”第一和第二组单元格,是老师提问、学生自问的内容,其中老师提问全班统一,学生自问可以自由发挥。第三组单元格是家长评价的内容,分别是一颗星星“我很喜欢”;一个愿望“你为什么不试试”;一个想法“有个内容让我想到了”三个方面。最后,学生将九宫格中的信息进行梳理和筛选,整合成一篇完整的习作。五、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预设“自画像”同学们,下周我们将迎来一位新班主任,他很想提前了解大家,这节习作课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来写写自己。你最希望新班主任读到你的作品时,对你的哪些方面产生深刻的印象呢?(二)一填“九宫格”,勾勒“自画像”L发放“九宫格作文纸”,请学生阅读第一组单元格里老师向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并思考作答,写到对应的格子里。师问1:你长什么样?(外貌)师问2:你是怎样的人?(性格)师问3:你喜欢干什么?(爱好)2.请同学分享自己写的内容,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把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完整地说。3 .出示两个例子,学生阅读后讨论,哪一段文字有趣,为什么?:例子L我的名字叫拉桑德拉,我十一岁,我有红褐色的头发,我有白白的皮肤和雀斑,我有蓝绿色的眼睛。我喜欢游泳。我很害怕鲨鱼。例子2:我的名字叫拉桑德拉,我十一岁。我的头发是肉桂烤面包的颜色(不包括焦皮)。我有白白的皮肤,除了有些地方长着好像熟透了的香蕉那样的斑点。我的眼睛像夏天的山脉(就是篮色里面带些绿,如果你想知道的话)。我喜欢在任何地方游泳,除了大海,因为我害怕鲨鱼会咬掉我的腿。我妈妈说鳖鱼只在非常温暖的海水里游泳,但是我不信她的话。讨论后明确:例子1更像是列单子或是机械式写作,很无趣;例子2读起来有趣得多,因为加入了细节和事例。4 .请学生回过头来评判一下自己刚刚写的内容,如果也跟例子1一样像列单子,就请模仿例子2加入细节和事例,把文章写得有趣。(三)再填“九宫格”,充实“自画像”L你还想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以小组为单位一分钟头脑风暴,然后写到黑板上。(优点、缺点、梦想、最害怕什么、最擅长什么)2.每位同学选择一到三个最想写的方面,先向自己提问,再作答,填写在第二组单元格里。老师提醒学生,要加入细节和事例。自问1:(我还想告诉老师)自问2:(我还想告诉老师)自问3:(我还想告诉老师)(四)三填“九宫格”,评价“自画像”请学生将“九宫格”作文纸带回家,把自己填写的内容读给家长听,家长根据老师给出的“三个一”即,“一颗星星、一个愿望、一个想法”的提示进行评价,填写在第三组单元格里。评价1:(一颗星星)“我很喜欢”评价2:(一个愿望)“你为什么不试”评价3:(一个想法)“我想到了”六、板书设计我的“自画像”九宫格,真奇妙。好素材,全搜到。有细节,有事例。自画像,写得好。七、总结反思学生利用“九宫格”这个工具与老师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家长对话,收集到反映自己各方面特点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排列整合在一起,一篇文章便水到渠成了。“九宫格”是协助大脑更好运转的便利工具,学生填写“九宫格”的过程,就是将大脑信息可视化、条理化的过程,对自身的认识也从模糊变得清晰、从单一变得立体,从而获得丰富且具体的素材,其结果就是增加了文章的长度,拓展了文章的深度,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九宫格写作法”是“双减”背景下打造高效写作课堂的探索与尝试。附:填写完整的九宫格作文纸师问1:你长什么样?(外貌)师问2:你是怎样的人?(性格)师问3:你喜欢干什么?(爱好)我的头发卷卷的,像一桶方便面。我的鼻子与众不同,别人的鼻子高高的,我的鼻子却是扁扁的,就像一个考试考砸了的学生,套拉着脑袋。我是个好强的女孩儿。拿跳绳来说吧,我以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跳到120个。后来我拼命练习,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就是练跳绳,练到累了,我就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奇迹出现了,我一分钟能跳180多个了。我喜欢唱歌,画水彩画,我最爱的是看书。无所事事时.,我常拿起科学真有趣这种知识类的漫画书,坐在沙发上看。就连上厕所的时候,我也会拿起一两本书,放在椅子上,用纸捂着鼻子,看得十分专心。有时候厕所上完了,我还蹲着看,直到眼睛疲倦了才发觉。自问1:我有什么缺点?自问2:我最害怕什么?自问3: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是一个爱哭鬼。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坐在床上下棋,我马上就要赢了,妹妹却突然把棋盘一掀,不下了。我气极了,泪水不争气地流出来。我最害怕听写。每次听写的时候,我的记忆仿佛跟鱼一样,只有7秒,就算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要写的词。所以,你翻开我的听写本,圆圆叉叉就像雨后春笋,一个个全都探出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我有一幅国画作品还在安徽省级博物院存放着呢!评价1:(一颗星星)“我很喜欢”评价2:(一个愿望)“你为什么不试”评价3:(一个想法)“我想到了”我很喜欢你对自己样子的描写,方便面一样的头发,像考试考砸了一样的鼻子,读着就想笑,我觉得你真的蛮可爱。关于梦想,你为什么不试试当一名作家呢,我现在觉得,你好像很喜欢写文章而且写得很有趣。你的爱哭,让我想到你小时候,每天晚上都是莫名其妙地哭,扯着嗓子,脸憋得通红,声音尖锐,整栋楼仿佛都在你的哭声中颤抖。

    注意事项

    本文(说课 我的“自画像”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