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

    • 资源ID:4242884       资源大小:3.15MB        全文页数:16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 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及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侠义: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按照规划的期限划分:长期规划(T 5年)短期计划(T 1年)中期计划(两者之间:1年T5年),(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等。(3)制度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化管理,重要保证(4)人员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5)费用计划对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二、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社会性流动性不规则性连续性新陈代谢性浓缩性替代性,练习:,企业组织信息运用适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A.新陈代谢性B.浓缩性C.替代性D.流动性,练习:,单选:企业组织信息运用适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还可以扩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企业组织信息的(C)特点。A.新陈代谢性B.浓缩性C.替代性D.流动性,三、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在调研准备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1.初步情况分析初步情况分析是指调研人员对本部门、本企业已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要求企业和部门在提供信息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尽可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2.非正式调研 非正式调研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向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调研人员可以调查访问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和个别用户,听取他们的一般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该调查项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3.确定调研目标调研目标的确定是指在初步情况分析和非正式调研之后,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二)正式调研阶段 1.相关信息的来源 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3.实地调查,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电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干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具体方法有询问法和观察法。询问法(当面、电话、会议、邮寄、问卷)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练习:,单选:被调查者集中、调查地点固定且采集内容复杂多变的调查应采用()。A.直接观察法B.行为记录法C.当面调查询问法D.问卷调查法,练习:,单选:被调查者集中、调查地点固定且采集内容复杂多变的调查应采用()。A.直接观察法B.行为记录法C.当面调查询问法D.问卷调查法,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与应用的内容,掌握企业组织机构信息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一)可靠性分析标准:过去提供信息的质量、提供信息的动因、是否拥有所提供信息的所有权,以及信息源的可信度。(二)数理统计分析信息的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应用经济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选择,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管理决策要求所必需的信息的过程。,(三)综合比较分析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S即strength,表示组织的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组织的劣势;O即opportunity,表示组织面临的机会;T即threats,表示组织面临的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从各个角度对组织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组织面临的机会是什么,主要的威胁又是什么,组织自身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对组织信息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二、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报告是指根据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情况写出的供企业决策者使用的书面报告,主要包括调研的目的和要求、调研的方式和方法、调研结果的结论和对相关问题的建议等,以及调研过程的详细资料和统计分析附表。,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2)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的方法,以示资料的科学性。(3)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职务、职称,以示资料的可信性。(4)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三、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一)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二)企业组织信息的存储(三)企业组织信息的检索,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第一单元 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劳动定额的概念、种类和工作内容,掌握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核算方法。,【知识要求】,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二、劳动定额的种类,(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划分 1.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2.产量定额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3.看管定额1个或1组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1)规定1名(或1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应看官机器设备的台数。(2)为生产线或联动机组规定的工人配备数或工人的操作岗位数适用于连续性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4.服务定额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5.工作定额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6.人员定额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各类岗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如销售定额,(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划分 1.统一定额在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2.企业定额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3.一次性定额只使用一次的定额。,(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 1.现行定额在日常生产和管理总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用途: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2.计划定额在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3.设计定额设计部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4.不变定额又称固定定额,将某个现行定额固定下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划分:1.时间定额,可具体分为工步、工序、零件部件、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可具体分为单项定额和综合定额单项定额指只包括一道工序作业的定额,综合定额包括若干道工序作业的定额。,(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划分: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六)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划分:先进定额、平均先进(先进合理)等额、落后定额(七)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划分: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八)按其他标志分类,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工时消耗等划分。,三、劳动定额的工作内容,(一)劳动定额的制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快”“准”“全”地制定出产品、零件、工序的各项工时定额,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基本数据,这是劳动定额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搞好定额管理的基本前提。,(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四)劳动定额的修订,【能力要求】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1.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工时定额(T)和产量定额(Q)两者互为倒数,即:T=1/Q 或者 Q=1/T,2.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班产量定额(QB)和单件工时定额(TA)两者成反比例,即:QB=480/TA TA=480/QB,3.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变化规律当产量定额提高时,工时定额降低,并且变化程度不同。设:工时定额(T)降低率为X,相应产量定额(Q)提高率为Y。则:Q(1+Y)=1/T(1-X)代 Q=1/T 入上式可得:X=Y/(1+Y),第二单元 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和基本要求以及各种劳动定额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数量、性质、使用情况)(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不能月初松月底紧)(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遵守)(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备、分工协作情况;工人等级与工作物等级的配合情况)(五)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布置、光线、通讯、温度)(六)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因素,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包括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2)经济依据。包括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3)心理生理依据。包括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三、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快”“准”“全”地制定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对劳动定额工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四、定额制定方法的评价为了正确地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状况,合理地选择适用的定额制定方法,应当对制定定额的基本方法做出客观的评价。,五、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概念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定额工作方面的行动准则和活动规范。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和修订,贯彻执行、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时,坚持简练、细致、全面的基本原则。,【能力要求】,一、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指由定额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老工人相结合),依照产品图样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但是,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将在下文“统计定额的制定”中详细说明。,3.类推比较法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4.技术定额法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二、统计定额的制定,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简称为统计定额。(一)简单算术平均法(二)加权算术平均法,(一)简单算术平均法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1种计算方法:(1)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完成最好的实耗工时相加,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9)/2=10.25(工分/件),-X,-X,第2种计算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所有比平均值先进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1+10+9)/4=10.38(工分/件)第3种计算方法: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两个最先进和一个最落后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10+9+14)/4=11.13(工分/件),-X,-X,-X,-X,第4种计算方法:先剔除已知数据中的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实耗工时,然后再按上述的第二种方法求出二次平均数,即:=(11+13+12+10)/4=11.5(工分/件)=(11.5+11+10)/3=10.83(工分/件),-X,-X,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先进平均值。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比较后确定先进值范围;(2)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没有 的参与)=(11+13+14+9+12+10)/6=11.5(工分/件)=(11+10+9)/3=10(工分/件),-X,-X,-X,-X,-X,(二)加权算术平均法当企业积累的实耗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多时,可将工时资料先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平均先进值。例如:某车间100名工人日产量统计资料如下:,根据上表资料,先计算平均日产量:平均日产量()=4500/100=45(件),-X,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平均先进日产量=(平均日产量所在组的产量数+最先进组的产量数)/两组人数=(45*28+75*2)/(28+2)=47(件)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两种方法:第一种:先进平均日产量是在求出一次平均数以后,将平均日产量 所在组以外的各先进组的日产量加权平均的结果,即:=(55*20+65*14+75*2)/(20+14+2)=60这种方法只考虑了高于平均数3各先进组的36名工人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平均日产量45件所在的这一组28名工人的完成情况,在28名工人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人的日产量是高于平均数的。,-X,-X,-X,第二种:插补法,为了精确,在计算先进平均数时,可采用插补法,将日产量为40-50件这一组中的部分工人及其部分产量考虑进去。计算方法:(1)首先从平均数所在组中求出日产量高于平均数45件的人数。即:平均数所在组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平均数所在组的原有人数/平均数所在组的组距)*(平均数所在组的上限与平均数的差数)=28/(50-40)*(50-45)=14(人)(2)计算出先进部分工人的日产量数,即:先进部分工人日产量总数=平均数与平均数所在组上限之和/2*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45+50)/2*14=665(件),根据上述计算可列出表1-4,计算先进平均日产量,即:先进平均日产量()=(47.5*14+55*20+65*14+75*2)/(14+20+24+2)=56.5,-X,三、定额管理制度的起草,起草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时,应当从以下10个方面逐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1)说明定额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意义。(2)规定厂内定额工作的机构设置与各级定额人员的职责范围与分工。(3)明确确定制定定额的依据和一般制定定额的方法.(4)确定定额修改期限,并明确修改定额的方法以及定额水平调整幅度。(5)明确临时修改定额的依据,(6)规定额统计分析工作的报表格式、统计口径、分析方法和上报的期限。(7)规定各种定额的审批权限和工作程序。(8)明确确定定额工作与企业各有关部门资料供需关系及业务联系方法.(9)确定有产生废品、返修回用等情况下定额工时的处理和统计计算方法。(10)其他需要明确规定的工作事项。,第三单元 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定额构成,【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企业员工工时消耗的概念、分类方法、定义和代号;掌握产品工时定额的基本构成,以及在不同生产条件下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的各种具体的核算方法。,【知识要求】,一、企业工时消耗的概念工时消耗是指企业员工在各项生产作业活动中的时间耗费。工时消耗的分类是将员工整个工作班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所作出的区分。,二、工时消耗的分类与代号员工在生产中的工时消耗,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定额时间是指员工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作业时间(T,)作业时间是指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作业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它是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作业时间按其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1)基本时间,指直接执行基本工艺过程,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外表、重量、组合、位置等所消耗的时间。(2)辅助时间。指为执行基本作业而进行的各种辅助性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换装工夹具等的时间。,2.作业宽放时间:指在完成生产作业和零件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作现场组织管理和工艺装备的技术需要所发生的间接工时消耗。组织管理(机床试车)、工艺装备(更换刀具)、间接工时消耗3.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休息、喝水、上厕所4.准备与结束时间:员工为执行某项任务或加工一批量产品事前纪念性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熟悉图样、领料、交回图样、卸下夹具),(二)非定额时间:工作时间内发生的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例如,因停工或执行非生产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1.停工时间:非个人造成的(待料、停电);个人造成的(迟到、早退)2.非生产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内做了本职以外的工作 非个人造成的:抽调员工做本职以外的工作;个人造成的:缺乏经验多余动作。,【能力要求】,一、产品单件工时定额的基本构成单件产品工序、工时定额应包括以下四部分时间:作业时间作业宽放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第三节 工作岗位调查,第一单元 工作岗位调查方式【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工作岗位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工作岗位调查的基本原则,掌握各种岗位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知识要求】,一、工作岗位研究概述(一)工作岗位研究的概念工作岗位研究是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等项活动的总称。是以企业单位各类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多种科学方法,经过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等多个环节,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为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招聘配置、绩效考评、培训开发、薪酬福利、劳动关系等项管理提供规范和标准的过程。,(二)工作岗位研究的特点,1.对象性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2.系统性完整的体系 3.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4.应用性实用性很强5.科学性有针对、完整系统、可操作等,二、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系统的原则(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能级的原则(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标准化原则(岗位研究所涉及的内存、程序、方法、因素、指标的标准化,岗位研究成果的标准化。)最优化原则,三、工作岗位调查,67,(一)工作岗位调查的定义工作岗位调查以工作岗位为对象 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收集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二)工作岗位调查的目的1.系统、全面、深入地描述岗位;2.为改进工作岗位设计提供信息;3.为制定人事文件(岗位规范等)、进行岗位分析提供资料;4.为工作岗位评价和工作岗位分类分级提供依据。,68,(三)工作岗位调查的意义1.是岗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岗位调查才能 达到岗位研究的目的。2.是实现工作岗位研究的各项任务,提高岗位分析、评价 与分类质量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保证。(四)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工作岗位的:1.工作任务;2.名称、工作地点、员工;3.责任;4.资格、条件;5.所需要的体力;6.工作危险性;7.劳动强度、劳动姿势、空间、操作的自由度;8.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复杂程度;9.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10.其他。,三、工作岗位调查,梁瑞明,【能力要求】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69,(一)面谈,特点:调查人直接与员工见面注意事项:1.尊重被调查人;2.根据调查目的布置面谈环境;3.应允许长篇大论;4.调查人对重大原则问题不发表意见,“引而不发”;5.避免命令式提问,采取启发式提问;6.调查人应先拟定调查提纲;7.选择的对象应尽量广泛些。,70,(二)现场观测,特点:调查人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测定注意事项:1.对调查的工作事项多提几个为什么;2.调查人应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3.选择多处场地对同类岗位进行观察。,四、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71,(三)书面调查,特点:利用调查表进行岗位调查,四、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第二单元 工作岗位调查方法【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各种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的内容,掌握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实施步骤。,【知识要求】,一、使用调查表格的要求1.按时间顺序,列出本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2.对每一事项详细加以说明;3.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句;4.指出完成各项工作责任的大小;5.指出各项工作所需时间或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6.指出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并说明原因;7.指出是否有监督、指挥、领导的责任;8.指出本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工作岗位调查的基本方法,74,常用的工作岗位调查方法有:(一)工作岗位写实(二)作业测时(三)岗位抽样(四)其他方法,二、工作岗位写实,按时间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调查方法。,(一)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功能,1.全面了解被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内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2.通过提问,了解事件的背景及产生原因,透视隐含的真相;3.掌握员工工时利用情况,分析其损失原因,提高其利用率;4.可发现各方面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5.为最大限度增加产量、规定员工和设备在工作日内合理 的负荷量,确定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级别等提供依据;6.满足岗位调查表填写要求,采集更具体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二)工作岗位写实的种类,根据岗位调查对象不同:1.个人岗位写实2.工组岗位写实3.多机台看管写实4.特殊岗位写实5.自我岗位写实,(三)工作岗位写实的原则,1.写实人员不能向被观察者发号施令,强加于人。2.写实人员应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善待被观察者,与其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3.写实人员应循循善诱,积极引导,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保证写实的顺利进行,以期获得理想的岗位信息。,三、作业测时,(一)作业测时的概念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调查方法。,(二)作业测时的基本功能,1.为制定工时定额提供数据资料;2.总结和推广先进员工的操作方法和先进经验,帮助后进,使操作方法合理化、科学化,减轻员工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3.分析和研究多机台看管和生产流水线的节拍,合理确定各工作岗位的劳动负荷量,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4.为掌握岗位的劳动负荷量,以及进行体劳动强度分级提供依据;5.弥补岗位写实无法获得的工时数据资料。,(三)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区别,1.两者的研究范围不同岗位写实:整个工作日作业测时:工作日中某一工序或作业2.两者观测的精细程度不同岗位写实:“粗略”;作业测时:“精细”3.两者的具体作用不同岗位写实:为岗位分析与岗位设计等提供依据作业测时:改进工序作业活动(内容、操作、节约工时等),四、岗位抽样,(一)概念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二)岗位抽样的作用,1.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2.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3.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4.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三)岗位抽样的特点,1.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类单位的岗位研究;2.节省时间,节约费用。3.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能消除被观测人员在生理心理上的影响。4.测定人员不必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减少了工作量,避免了观测带来的疲劳和厌烦情绪。,【能力要求】,一、岗位写实(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1)确定写实人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2)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定写实的对象。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3.制订出写实工作计划4.培训写实人员5.向被调查者说明写实的意图和要求,(二)实地观察记录(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应对岗位写实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具体步骤是:(1)计算各活动事项的时间消耗。(2)对所有观察事项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出每类工时的合计数。(3)编制岗位写实的汇总表,在分析、研究各类工时消耗的基础上,计算出每类工时消耗占工作日及作业时间的比重。(4)分析岗位工作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掌握关联工作活动的各种信息。(5)根据岗位写实的结果,写出岗位综合分析的报告。,二、作业测时(一)测时前的准备(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如工种、技术等级、工龄、设备、工具、工作地布置、环境条件等。(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二)实地测时观察(连续法、整体法、反复测时法),(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1)根据测时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2)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3)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平均延时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稳定系数=测时数列中最大的数值/测时数列中最小的数值(4)由各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作业时间,经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三、岗位抽样,(一)岗位抽样的步骤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四、工作岗位调查的其他方法,1.技术会议法;2.结构调查法;3.日志法;4.关键事件法;5.设计信息法;6.活动记录法;7.档案资料法。,【单选】关于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作业测时可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B.作业测时为岗位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C.岗位写实是为了掌握与岗位有关的数据D.作业测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单选】关于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作业测时可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B.作业测时为岗位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C.岗位写实是为了掌握与岗位有关的数据D.作业测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单选】()是按照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一种方法。A.岗位写实B.日志法C.作业测时D.岗位抽样,【单选】()是按照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一种方法。A.岗位写实B.日志法C.作业测时D.岗位抽样,【单选题】()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A.岗位写实B.作业测试C.岗位抽样D.观测法,【单选题】()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A.岗位写实B.作业测试C.岗位抽样D.观测法,【多选】岗位抽样的特点包括().A.节约费用B.适用范围广C.节省时间D.数据真实可靠E.工作量较大,【多选】岗位抽样的特点包括().A.节约费用B.适用范围广C.节省时间D.数据真实可靠E.工作量较大,【单选】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不包括()。A.进行初步岗位调查B.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C.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D.对被调查者进行培训,【单选】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不包括()。A.进行初步岗位调查B.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C.确定岗位写实的对象D.对被调查者进行培训,【单选】关于岗位抽样,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测次数就是岗位抽样的样本数B.样本数量越少,结果可靠性越低C.观测时刻的总时限应以周为单位D.工作抽样时不需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单选】关于岗位抽样,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测次数就是岗位抽样的样本数B.样本数量越少,结果可靠性越低C.观测时刻的总时限应以周为单位D.工作抽样时不需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第四节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第一单元 企业员工统计【知识要求】一、企业员工的统计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和结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所进行的构成统计。,二、企业员工的分类1.按性别构成分类2.按年龄构成分类3.按学历结构分类4.按职业资格分类 5.按专业构成分类6.按职业类别分类,【能力要求】一、员工平均人数统计,105,1.月平均人数,计算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2.公式,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企业:,例如:某单位5月份呢员工变动情况为:5月1日56人,6日2人调出,15日调进3人,22日又招进来1人,26日4人退休,则全月平均人数为:全月平均人数为=(565+549+577+584+546)/31=55.556(人),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2)对新建立不满全月的单位,计算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际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例如,某单位5月12日建立,在职员工人数为80人,5月份以后各日人数没有变动,求该单位5月份的平均人数。分析:5月份日历日数为31天,该单位自12日起的20天中每天均是80人。月平均人数=(8020)/31=51.652,108,2.季平均人数,计算季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109,3.年平均人数,二、员工结构统计(一)员工性别构成统计反映员工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有:女性员工占全部员工的比重、男性员工占全部员工的比重、员工的性别比例。计算公式如下:女性比重=(女性员工人数/员工总数)X 100%男性比重=(男性员工人数/员工总数)X 100%性别比=(男性员工人数/女性员工人数)X 100%=(男性比重/女性比重)X 100%,例如,某公司2011-2015年业务人员性别构成见表1-13。,可见,自2011年起,该企业规模扩大,男女员工的人数均不断增加,但男女员工的性别比例逐渐增大。,(二)员工年龄构成统计(1)针对特定的岗位或部门,按年龄对员工进行分组。以某公司计算机技术开发部门为例,以5岁为一个组,对该部门20112015年的员工进行分组,具体见表1-14。,(2)将员工分组结果转换成比率数,绘制员工年龄结构比率表。依上例,结果见表1-15。其中,2011年该部门2025岁年龄组的员工比率为2011年该部门2025岁年龄组的员工人数除以2011年该部门员工的总人数,即8/(8+8+4+2)=0.36,依此类推得表1-15.可见2011年以来,该公司计算机技术开发部门员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且有下降趋势。,(三)员工学历构成统计以某公司为例,2011-2015年该公司员工的学历构成见表1-16。其中,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受教育年限人数)/员工总人数假定大专生(及以下)受教育年限为13年,本科生受教育年限为14年,硕士受教育年限为16年,博士受教育年限为18年,则2011年该企业员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0X 13+20X14+5X16+0X16)/(20+20+5+0)=13.78(年)依此类推得表1-16。可见 2011 年以来,该公司员工的学历有升高趋势,且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上升。,(四)员工职业资格结构统计,【单选】员工人数统计亦称(),它是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单位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A.员工总数统计B.平均人数统计C.企业员工结构统计D.整体人数统计,【单选】员工人数统计亦称(),它是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单位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A.员工总数统计B.平均人数统计C.企业员工结构统计D.整体人数统计,【多选】员工平均人数的统计包括().A.日平均人数B.月平均人数C.季平均人数D.年平均人数E.制度工作日平均人数,【多选】员工平均人数的统计包括().A.日平均人数B.月平均人数C.季平均人数D.年平均人数E.制度工作日平均人数,【单选】关于月平均人数的统计,说法不正确的是()。A.月平均人数是指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B.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C.新建不满全月的企业,不必计算月平均人数D.对人员增减较小的企业,其平均人数可按月初加月末之和除以2求得,【单选】关于月平均人数的统计,说法不正确的是()。A.月平均人数是指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B.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C.新建不满全月的企业,不必计算月平均人数D.对人员增减较小的企业,其平均人数可按月初加月末之和除以2求得,第二单元 工时利用统计,【知识要求】一、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1.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2.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4.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二、工作时间的构成,1.日历时间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2.制度公休时间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我国为115天(=52*2+11)3.制度工作时间法定工作时间。月平均工作天数:(365-115)/12=20.83天月平均工作小时数:20.83*8=166.64小时,4.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于个人原因没有上班的时间。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都未上班;非全日缺勤:1个工作日中仅有一部分时间没有上班。5.出勤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实际上班时间。,6.停工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企业的原因造成员工上班但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将公休与工作日调换使用时,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时间,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时间。停工时间分为: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损失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被安排从事非本职的其他生产性工作时间。如企业安排从事的是非生产性活动,不能计入停工被利用时间内。,7.非生产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8.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9.加班时间指在制度工作时间以外,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安排员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10.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员工在规定工作以内和以外,实际从事生产作业的时间总和。,【能力要求】,一、工作时间的核算1.日历工日数与日历工时数日历工日=计算期的日历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日历工时=日历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2.制度公休工日与制度公休工时制度公休工日数=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时=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日长度,3.制度工作工日与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一制度公休工日=计算期平均人数X制度工作天数=出勤工日+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日长度=日历工时一制度公休工时,4.缺勤工日

    注意事项

    本文(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