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黄山地区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 资源ID:4239816       资源大小:4.62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山地区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黄山地区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过程:11月3日中午从南京出发到达黄山市市区,第二天早上6点从市区出发到黄山风景区登山。11月5日上午游览宏村,下午参观屯溪老街。11月6号早上启程回校。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资料整理,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实习内容:实地调查黄山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景观特色等情况,特别是关于黄山地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及其成因的概况。实习路线安排:从山脚徒步到达云谷寺,在云谷寺坐缆车到白鹅岭,然后到排云亭,飞来石,光明顶,再到玉屏楼,最后徒步下山。作为地理系的一名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的追求。很可惜的是限于各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很好的实现我的梦想。这次黄山之旅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也是最为深刻的一次。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我,印象中的山都是海拔数百米的孤立山丘,但是这次实习完全改变了我的观念。通过对黄山地质公园和古村落宏村的实地考察和对黄山地区地学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兴趣,现把三天实习成果汇报如下:第一部分 黄山地区的自然地理一、黄山的地理位置  黄山区地处安徽省南部,位于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之间,东连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总面积平方公里。整个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长约30,南北宽约40,面积约1200²。二、黄山的地势黄山属东南丘陵一部,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在安徽境内的分水岭。黄山以南的水由新安江汇入钱塘江,以北经清弋江注入长江。黄山以天平矼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山山峰林立,有大小山峰72座,气势雄伟,气象万千。山麓一般海拔为300 M,最高峰莲花峰海拔为1874 M。后山地势平坦,秀丽多姿。三、黄山的地质基础1地质构造黄山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凹陷褶皱断裂带西段,介于绩溪复向斜与太平复背斜之间。黄山的主要断层有逍遥溪断层和汤口孙村断层。两条断层在汤口呈直角相交,控制了黄山花岗岩岩体的抬升。2岩石类型黄山属断块隆起型花岗岩风景区。群峰之中,除景区南侧长满樱桃树的桃花峰处于花岗岩体外侧的围岩之外,其余诸峰,均坐落于花岗岩出露区。黄山花岗岩体是同源岩浆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合式岩体,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呈明显的套式中高外底的阶梯状分布,构成了黄山峰体的框架。以北海、光明顶的高山地台为中心,不同地貌形态特征的峰林按花岗岩不同的结构类型呈环状分布。黄山岩体的外圈边缘,出露最早期的脉动侵入的中粒二长花岗岩,结构均匀,易风化,断层节理纵横,流水侧蚀作用发育。主体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则构成了黄山峰林的主体,岩石抗风化能力强,稀疏的斜节理发育,不易崩塌。岩石补充期为中细粒斑状花岗岩,分布在黄山岩石的内圈。末期为细粒含斑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岩体中央的北海、光明顶一带,由于直立的节理发育,不时发生节理崩塌。3黄山的形成过程黄山地区在距今8 - 4 亿年前的震旦纪、寒武纪、志留纪属古扬子海区,沉积了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海相地层;在距今4 - 2 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中期,地壳运动频繁,海陆交复,在印支运动时遂隆起成为陆地,在燕山运动时期表现为断块运动和岩浆侵入。岩浆沿复背斜和复向斜交错带侵入后可发生圈闭,故形成多期的特点。黄山主体由花岗岩侵入体构成,花岗岩出露面积约占风景区面积的70% ,侵入体包括“太平花岗岩体”、“黄山花岗岩体”和“狮子林花岗岩体”。太平花岗岩体为三叠纪印支运动产物,裸露面积大。由于成岩过程中的岩浆分异作用,有些地段可见到黑云母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岩体相带结构明显,中心相为粗粒花岗闪长岩,过渡相为中粒花岗闪长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闪长岩。岩体由于长期受风化作用,在地面上形成低山缓坡的丘陵山地景观。黄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距今约1.43 亿年),裸露面积较大,岩相内部的相带结构清楚,中心相为粗粒似斑状花岗岩,过渡相为中粒似斑状花岗岩,边缘相为细粒花岗岩组成,岩体以粗粒似斑状花岗岩为主。岩石中矿物结晶颗粒粗细不等,呈似斑状结构,斑晶由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含量达3 % - 5 % ,斑晶晶体大小为10-15mm 左右,基质颗粒一般在4 - 5mm 左右。 黄山花岗岩体系中生代岩浆侵入形成,沿围岩接触带,前震旦纪系铺岭组普遍角岩化,形成阳起石,堇青石斑点角岩,还有硅化、硅卡岩化和大理岩化等围岩蚀变现象,接触带界线清楚,混杂现象不明显。 狮子林花岗岩体,出露于黄山中部,即光明顶北至狮子林一带,裸露面积小,属燕山二期二次侵入产物(距今1. 23 亿年)。狮子林岩体岩性为肉红色斑状花岗岩,斑晶以石英、钾长石为主,斑晶含量达30 % ,基质中黑云母、角闪石含量较少。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均与黄山花岗岩体近似,属同源岩浆先后侵入之产物(黄山花岗岩体和狮子林花岗岩体为黄山主体的组成部分,构成黄山主要风景旅游区)。黄山自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更新世,表现为缓慢上升和剥蚀,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而黄山急剧抬升是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的事件。因为黄山主体山麓一带,缺失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更新世的相关沉积,当时可能是一片缓丘和宽谷地貌景观根据山峰相对海拔高度,河流构造裂点(九龙瀑有9-11级构造裂点)、夷平阶地(有三级古剥蚀面,海拔分别为1650-1800m、1300 - 1500m、600 - 700m) 以及河谷石臼的空间分布特点,表明黄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由此推测黄山地区第四纪以来抬升量为500800m ,抬升速度约为0.25-0.4mm/a。黄山断裂构造和节理发育(节理构造主要有北东、北西、近东西和近南北向4 组节理,按形态可分为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和斜节理)。第四纪冰期时黄山为季风型冰缘环境,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在流水、风力、生物等外营力作用下,山峰林立,怪石嶙峋,形成了众多的地质旅游景观。四、黄山的地貌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的立体画面。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 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全山有岭3O处、岩22处、 7处、关2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刨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后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汇成的冰川悬谷;逍遥溪到汤口、乌泥关、黄狮垱等河床阶地中,分布着冰川搬运堆积的冰碛石;传为轩辕黄帝炼丹用的“丹井”、“药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五、黄山的气候黄山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黄山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C,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六、黄山的生物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O个物种属濒临灭绝的物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七、黄山的土壤 土壤的基本性质是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在黄山的不同高度,生物气候条件是不同的,所以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垂直分布。1、 山地黄红壤 分布在700米以下地区,仅河滩、溪谷等地发育着零星冲击性土壤,其他绝大部分地区为山地红黄壤。2、 山地黄壤 分布在700米1100米地区,在温热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以及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内的铝硅酸盐风化,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现黄色。3、 山地黄棕壤 分布在1100米1650米地区,由于所处地形部位高,气候较湿冷,风化过程弱,其剖面有较强的酸性反应,为山地黄壤与典型棕壤之间的过渡类型。4、 山地草甸土 分布在1650米以上地区,气候寒冷,山风很大,生长着茂密的草甸植物,土壤形成过程中生草过程占优势,生长成比较厚的腐殖质层。虽然与黄山的亲密接触只有短短是一天,徒步下山也非常辛苦,汗水几乎湿透全身,但却收获了满满一路的美景,一路的满足。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次来到黄山,我不仅感受到黄山松的美丽和坚强,更被黄山松的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所深深打动。第二部分 黄山地区的人文地理一、西递宏村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到今800余年。古宏村人以聪明的智慧,开仿生学之先河,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宏村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故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 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宏村位于黟城东北10公里处,青山绿水,湖光云影构成宏村独特的神韵。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屯溪老街屯溪老街俗称老街。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在专辟的一段“古代街”上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古趣盎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屯溪老街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每年吸引了近600万的国内外游客,老街的建筑群不仅延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白粉墻,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墻,淡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徽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得淋滩尽致。街面建筑大都为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住的格局,呈现出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建筑特色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我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路面宽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块石条铺成,雨后纹理清晰,洁净如画;人行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 屯溪老街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参考资料来源:Ø 江苏教育学院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 黄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Ø 江苏教育学院地理系人文地理教研室 黄山地区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指导Ø 潘金花等 关于黄山地质公园地学研究的调研报告Ø 美感黄山 中国地理杂志Ø 百度百科

    注意事项

    本文(黄山地区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