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讲座提纲: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doc
-
资源ID:4239777
资源大小:112.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讲座提纲: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doc
实 细 活 新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一、高考语文考试情况统计报告二、2013复习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命题旗帜鲜明地反对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大力加强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快了由考查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的转型,凸显出“远离 教材”的趋势,其命题技术日臻成熟,命题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高中教学和备考复习,依然沿袭着过时的应试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拘泥于教科书,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对高考的主要手段,只有考试训练没有学习评价,仅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大量的无效劳动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畸重,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的脱节日益严重。一、高考命题规律探秘1、高考命题专家的潜意识中有一个大大收缩了范围的命题指向;2、试题集中体现了对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与高校课程内容关联密切;3、考查周期既有相当的确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其中蕴含着规律。 二、高考失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1.阅读能力欠佳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2.思维能力欠缺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能力不足,仍然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3.表达能力不足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失分原因。废话太多,词不达意,表述不条理。4.知识体系的缺陷知识老化,观点陈旧;教材体系不完整,支离破碎;必做题涉及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远离教材,是现今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拘泥于教材必将在高考面前更加被动。三、 教与考的反思(一)教学反思 1.观念落后,目标偏离 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高中教学固守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2.内容僵化,知识陈旧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受制于必修与选修、正文与注释。教科书的缺陷(模块分割、时空错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自然就成了教学的不足。 “多多益善”。教师在教学中宁多毋少,一味追求多多益善,这种教学上的“多”其实变成了“少”。(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1、效果好 效率高 效益大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了吗?会学了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怎么学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何“发展”意义?2、书声 笑声 交流声 是否有阅读? 是否有开悟? 是否有碰撞?3、自主 自觉 自由 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像;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 三不讲: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2、三布置三不布置: 三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 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不合理作业。3、删去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4、有效合作,及时反馈矫正。附录一:中国古代诗歌个性化阅读备考指津【纲要信息】一、古诗鉴赏四步曲:一读二思三定四写何人何事诵读由点到面 何时何地读: 感知内容 何景何物吟咏化整为零 何情何意 何评何议题 目 思乡怀人 送别悼亡 作 者 咏史怀古 感时伤世思: 诗 句 探究主题 注 释 怨女思妇 入世隐逸题 材 山水田园 边塞征戍问 题 形 象 人 景 物(意象 意境)语 言 炼字(词、句) 语言风格定: 表达技巧 确定角度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表现手法 结构艺术 思想情感 思念 悲伤 爱国 恤民 留恋 抑郁 愤懑观点态度 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生活杂感 长亭送别 明确题点 所答即所问写: 具体解释 优化表达 解释结合诗简述好处 好处扣主题二、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英雄 美人 羁人 宫女 思妇 隐士 悲士 征人 人 物 豪放洒脱 忧国忧民 归隐田园 钟情山水 爱惜人才 儿女情长 诗歌形象 事 象 :饮酒 下棋 捣衣 登高 凭栏 折柳 乘舟 请缨 景 物:小舟 灞桥 长亭 南浦 妆镜 帘幕 灯烛 琴瑟 笙箫 流水 猿猴 杜鹃 斜阳 梅松 竹菊 黍离 楼兰 鸳鸯杨柳 鸿雁 双鲤 梧桐 芭蕉 草木 红豆 羌笛 阳关自然质朴 清新明丽 含蓄隽永 雄浑豪放语言风格 形象生动 绚丽飘逸 幽默诙谐 沉郁顿挫 悲慨 俊爽 旷达 冲淡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修辞方法: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比拟 排比 设问 反问 起兴表达技巧 顶真 互文 表现手法:虚实 用典 联想 想象 衬托 渲染 象征 对照 抑扬 照应 动静 正侧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结构技巧:总括 照应 承起 点题 深化 铺垫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以小见大【思路引领】诗歌形式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题目。秋 夜 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第一步:读感知内容第1遍诵读:自由默诵,尝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第2遍吟读:潜心吟咏,揣摩每一个字词,完成阅读体验(“10何”)。何人:思妇,由“征衣未寄”可知。(结合诗歌形象类别)何事:长夜难眠,对月思夫。(从听见秋虫整夜鸣叫、希望天气不要下霜可知)何时:秋天的夜晚何地:诗中未明写,凭滴漏、借想象可知应是在闺中。何景:轻云、月光何物:秋虫、征衣、飞霜何情:思念丈夫何意:关心丈夫何评:无何议:无大意:写秋天的夜晚,思妇因思念丈夫彻夜难眠,因为还没有给丈夫寄去征衣,所以希望天气不要太冷(莫飞霜)。第二步:思探究主题第3遍跳读:思题目:点明季节(秋天)、时间(夜晚)与情绪情感有关。思作者:诗歌内外背景无相关信息思诗句:要特别注意诗作的最后一句思注释:无思题材:思妇诗思问题:“秋逼暗虫通夕响”,“漫漫轻云露月光”,“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都可能与主题有关。主题:思妇思夫。第三步:定确定角度(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该题属于语言中的炼句类题目,问“作用”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答,内容涉及形象,形式涉及结构艺术,二者都与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有关。(注意是在整首诗中的作用)(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该题第一问同第(1)题,第二问属于形象(思妇)类,第三问属于思想情感(怀人)类。第四步:写优化表达(明确题点、具体解释、简述好处)第4遍回读(1)照应诗题,(明确题点)“秋”和“夕”分别照应题目中的“秋”和“夜”(具体解释);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明确题点),“通夕响”就是整夜鸣叫的意思(具体解释);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明确题点),因为她听到“暗虫通夕响”(具体解释);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明确题点)“逼”字写出了无奈,暗字写出了寂寞(具体解释)。(2)承前启后,(明确题点)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具体解释)主人公是一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明确题点)由“征衣未寄”可以看出。(具体解释)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明确题点),“轻云月光”写出了孤寂,“暗虫”写出了凄清,“莫飞霜”写出了对丈夫的关切。(具体解释)参考答案:(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承前启后;主人公是一位丈夫远行的思妇;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诗歌形式词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题目:鹧 鸪 天(宋) 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第一步:读感知内容第1遍诵读:自由默诵,尝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第2遍吟读:潜心吟咏,揣摩每一个字词,完成阅读体验(“10何”)。何人:作客在外的词人(客飘零)何事:凭阑临槛 赏春饮酒何时:晚春(春婉娩,残花)何地:园中何景:嫩草、绿叶、小红花、酴醿、杨柳、斜阳、月何物:蜂、燕子、酒、何情:悲伤(飘零、残花)、愁苦(残酒)、无奈(且)何意:迎月送日 得过且过 何评:无何议:一杯且买明朝事大意:春意很深,嫩草绿叶已长成,只有曲折幽静的栅栏处零星有朵小红花,酴醿(开花很晚的一种植物)花开引来蜂儿飞舞,燕子在杨柳树间轻快地翻飞。春天越来越暖和了,词人客居他乡,还在外漂泊不定,面对满地的残花,词人长时间地借酒浇愁。一杯又一杯,暂且忘掉今天的愁苦,期待明天的到来,送走了斜阳,月亮又升起来了。第二步:思探究主题第3遍跳读:思题目:“鹧鸪天”词牌多沉郁感伤之情。思作者:范成大,宋朝人,所以不能把“明朝zho”理解为“明朝cháo”。思诗句:要特别注意诗作的最后一句思注释:酴醿:一种观赏植物(开花很晚,开花时春天将近。红楼梦中有“开得荼蘼花事了”句,“荼蘼”即“酴醿”)思题材:羁旅诗思问题:“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上片“春日风光”与词人的情绪情感有关。 “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下片情感与诗作的主题有关。主题:羁旅之思悲伤、愁苦、无奈。第三步:定确定角度(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该题属于表达技巧类题目。表达方式是描写,应从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角度考虑。(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该题属于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类题目,应从诗作主题角度考虑。第四步:写优化表达(明确题点、具体解释、简述好处)第4遍回读(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明确题点)“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具体解释)一派暮春景象,为下文写伤春的愁思作铺垫。(简述好处)(2)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明确题点)面对春的离去,客居他乡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具体解释) 参考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诗歌形式曲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完成题目: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元启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祥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注释】逃祥老笔: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祥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据:靠。咱:句末语气词。大都来:只不过。(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第一步:读感知内容第1遍诵读:自由默诵,尝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第2遍吟读:潜心吟咏,揣摩每一个字词,完成阅读体验(“10何”)。何人:认为“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诗人及山妻何事:赏“画”景何时:夜晚何地:殿前庭院卧房(窗纱、胡床、山妻)何景:月牙、梅花(影)何物:窗纱、胡床何情:情趣高雅(洁何意:挚爱梅花 何评: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何议:逃祥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大意:月儿弯弯照庭院,梅花稀疏的倩影印在窗纱上。就连擅长画梅花的逃祥老笔杨无咎也难以画出它的独具一格的清新佳妙来。诗人靠着胡床兴味十足地观看,妻子嗔骂道:“你是被什么样的情勾走魂了呀?”(诗人喃喃自语)只不过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第二步:思探究主题第3遍跳读:思题目:点明地点、情绪和事件思作者:无重要信息思诗句:要特别注意诗作的最后一句思注释:帮助理解诗句思题材:生活杂感思问题:“疏影”是中心意象;第二问是侧面描写,关涉到诗人的情趣;第三问涉及到作者的情感。 主题:挚爱梅花,情趣高洁。 第三步:定确定角度(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 。”该题属于形象类(意象)题目。(2)“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该题属于诗歌语言类炼句类题目。(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该题属于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类题目。第四步:写优化表达(明确题点、具体解释、简述好处)第4遍回读 (1)月下梅影(明确题点)(2)这一句是侧面描写,(明确题点)作者用妻子的嗔怪写自己对梅花的痴情,(具体解释),生活气息浓,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挚爱之情。(简述好处)(3)作者与梅花融为一体,梅我不分,(明确题点)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简述好处)。参考答案:(1)月下梅影(2)侧面描写作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趣。附录二:高考全国课标卷 (语文)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比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 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比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比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拚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 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答案:D(加点的词的正确解释:过错,缺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 C. D.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着,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答案:A(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答案:现在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糅合,风气习俗浇薄虚浮,兵力未能强大,财力未能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谋求国内安定太平。赋分点:否、浇浮、内治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答案: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论理不该当给粮食,但是怎能忍心对曾经的辖区不管不问呢?”赋分点:路、与、然安、旧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译词 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参考答案”硬伤:混淆了诗人的感情和诗中人物的感情;首句自身也是情语,未答。【备考答案】这首词通过表现闺中人深切思念远方行人,又难以传达思念的抑郁之情,寄托了诗人内心悲苦难诉的感情。首句写景,景中传情。一方面,“红叶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久远。另一方面,红叶黄花,晚秋意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参考答案”硬伤:“就砚旋研墨”并非“暗指”也没有“和泪作书”的意思;只写出了“红笺为无色”的字面原因。【备考答案】“临窗滴”写临窗洒泪滴滴弹不尽,因为泪落砚台,并有相当积贮,所以“就砚旋研墨”,当即就砚研磨,为的是难抑思念之情,急于离家行人倾诉。词里描摹的闺中人在动笔之前已经临窗弹泪,接着又和泪研墨,及至提笔写信,越发触动相思,细细写到别后情状,深情倾动之时,想必已涕泗纵横。倾盆雨般的泪水落到红色信笺上,泪水浸湿红笺,红笺因而褪去颜色。这一句表面写红笺褪了颜色,内里写泪如血红。由思泪到墨泪,由笺泪再到血泪,层层写出情感深化进程。(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 。(孟子)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唐散文师说)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参考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马裤先生 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解析A.“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极富戏剧性”概括恰当,但“情节曲折、紧张”概括不恰当。赋分:1分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概括恰当,小说四次写到茶坊眉毛的细节:“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生动传神地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赋分:2分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表现了他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性格特点。小说中没有确切根据表明马裤先生是知识分子,他经常挖鼻孔,击打靴底上的土,用手巾擦手提箱上的土,在头上摔袜子和把痰吐到车顶等细节,更表明他并不讲究卫生。赋分:0分D.恰当分析并概括了小说的内容、感情和风格。赋分:3分E.“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在小说里和“茶坊”形成鲜明对比,并不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赋分:0分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参考答案】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参考答案”硬伤:“与众不同、令人发笑”过于笼统,只涉及到“衣着”,未注意“言行”; 为“故事作铺垫”不恰切。【备考答案】小说开头第一段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是矫情装扮、不伦不类的;问的是没话找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