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题型能力分析与教学建议.doc
高考英语题型能力分析与教学建议【内容摘要】高考被广泛误认为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高考试题的能力指向不清晰,而这种不清晰,又导致基础教育出现能力指向偏离。本文将分析高考英语基本题型的能力指向,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真正转向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使高考成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同盟军和推进器。【关键词】高考英语 基本题型 能力指向 教学建议 素质教育Analysis on the competence orientation of NMET items and teaching proposalsAbstract NMET is taken granted as the hurdl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Chinas current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This was caused by the ambiguity of the competence model of the NMET items, and this ambiguity has been misleading the basic education to an orientation far away from the competenc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the competence model of the NMET items and offer some practical teaching proposals in order to lead the basic education to an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make NMET become the partner and engin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Key words NMET, types of items, competence orientation, teaching proposal, Quality Education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面向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选拔性考试,其选拔标准是国家确定的招生计划范围的德、智、体等综合能力标准。对于高考,目前存在很多误解,很多人把高考当作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当作“万恶之源”。我们应该还高考本来面目,深入分析高考试题的优点与不足,准确把握高考试题的能力结构和素质教育取向,从基础教育教学(尤其是备考教学)这个本源上去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向,促使基础教育教学真正转向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使高考成为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同盟军和推进器。高考大纲对于高考所考查的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尽管考纲规定的能力模型还存在不能完全满足大学招生需求的地方,但这些能力规定对基础教育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弄清这些能力规定,并在基础教育中积极开展指向这些能力的教学,对于促进基础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因为这样可以推动基础教育准确把握高考能力模型(当然要同时进一步改革高考的能力模型),彻底改革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尤其是高考备考教学,使基础教育教学(尤其是高考备考教学)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从而使“应试教育”的所教内容由知识转变为能力,使“应试教育”自然转变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这或许是促进基础教育指向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从语言测试学的视角,基于英语高考大纲和2008年全国高考英语I卷,分析高考英语基本题型的能力指向,并简要提出如何基于高考的能力要求开展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建议,以引导高考的备考、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积极转向到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一、听力题型的能力指向分析与教学建议听是我们真实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运用形式,是我们接受信息的常见活动,我们真实生活中的听都带有一定的获取信息的目的。听力考试的听和真实生活的听有所不同的是,真实生活中我们听完之后会直接给予反馈,我们是听说的参与者。在听力考试中,我们是在听别人的对话,我们是旁听者,不是参与者。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也会旁听,在旁听后获得信息,所以旁听仍然是真实的,比如我们看电视剧、电影、多人聊天时听别人说话等,这样的听都属于旁听。只是真实生活中虽然有旁听,但更多的听还是我们直接听了之后反馈的听。但由于目前考试的局限性,我们只能以考查旁听能力来考查学生听的能力,因为旁听也是一种真实的听,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高考考纲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能在听他人对话和独白后:(1)理解主旨和要义;(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全国高考I卷的听力试题所问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真实交际中会问到的问题,比如听他人对话弄清天气情况、听他人对话弄清活动安排、听他人对话判断人物关系等等,无不是真实的听力活动。显然,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考纲规定的听的能力是恰当的。那么,如果我们围绕高考考纲规定的这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开展听力教学,我们指向高考听力能力要求的听力教学显然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素质教育活动。当然,客观地说,当前的高考听力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国家允许部分省市区在高考中不考听力,这导致一些省市,甚至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用其他形式代替听力考试,或者让高中学生参加本来是为成年人设计、以成年人生活为内容的PETS听力考试作为高考成绩,从而严重误导了本地的英语教学,使英语听力教学出现严重倒退。同时,高考对于听的能力规定还不够充分,我们更多还应考查学生听了之后作出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听了之后做某事的能力,如听讲座的时候做笔记、听课之后提出问题、听他人发言之后与之辩论等,这些都是大学需要的英语听力能力。当然,这要求现行的听力题型进行改革,更多采用任务型听力题型,比如听讲座记笔记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的听力教学应该认真培养学生的基本听力技能。英语是一种和汉语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其语音与汉语语音完全不同,英语语音与语义大多没有直接关联,所以要理解听到的英语,我们必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听辨能力,以及把语音与语义建立直接关联的能力。然后,我们应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目前高考的听力材料和试题难度很低,不是区分度很大的试题,听力技能要求不高,所以我们的听力教学不应过多在技能层面展开,而主要应在语音与语义的关联层面进行训练,因为这才是中国学生听英语材料时的真正困难。 二、多项选择题型的能力指向分析与教学建议从多个可能的选择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或短语完成一个语句,这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写作、说话中一种斟词酌句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斟词酌句在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学术创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需要准确表达的真实语言运用活动中广泛存在。我们知道,非常著名的一个斟词酌句的案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之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称呼一个人,也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比如我们要去拜访一个学者,他是教授、博士、院长,我们在与之交谈之前,会考虑是选择“张教授”、“张博士”、“张院长”还是“张老师”来称呼他,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多项选择问题。我们承认多项选择语法与词汇试题的运用能力指向,不等于肯定高考中应该使用多项选择题型考查语法、词汇运用能力。尽管多项选择是一种真实的语言运用形态,但我们仍然认为,在高考中,单句的多项选择不适合高考这个阶段,因为我国尚不需要大学新生具有语境较少情形中斟词酌句进行表达的英语能力,只要他们能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就已经达到大学入学的英语要求了。也就是说,斟词酌句的准确表达能力很重要,但超越了高考这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我国大学毕业生都不需要这样的能力。必须承认,参加高考的学生还只是初级的英语学习者,他们不大可能为了创作而斟词酌句。同时,学生做多项选择试题究竟是理解而选择还是猜测而选择,我们无法真正判断,而高考英语多项选择试题没有扣除学生可能猜测得分的因素。当然,我们不赞成在高考中使用多项选择题型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运用能力,不等于否认这一题型的运用能力指向。由于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很有限,目前的高考试题中语法、词汇的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准确运用基础的语言结构进行表达,而考查词汇准确运用能力的只有1-2小题。同时,由于题量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考查所有的语法结构,所以往往只是考查学生常错的语法结构,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准确运用语法结构进行简单表达的能力。不过,选择恰当的词进行准确表达需要对语句的语境、语义、语用目的有明确的把握,所以,多项选择题型其实也考查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下、为了真实语用目的、进行真实语义表达的能力,而语境、语用理解本身又涉及学生的图式理解与建构能力(图式理解与建构能力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语言能力、以及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建构新的知识和能力的能力)。对此,高考英语考纲明确提出了高考英语试题对于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这里明确提出的“适当运用基本语法知识,掌握词汇和短语”说明了高考对于英语知识的基本要求。然而,考纲的这一规定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老师往往只看到“语法、词汇知识”,没有关注到“适当运用”这样的能力规定。我们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尤其是以全国I卷为代表的真正体现高考考纲要求的试卷,可以发现,这一规定在高考试卷中体现得比较明确。2004-2008年全国I卷多项选择题考查的主要语法项目是最常用的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常用的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最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单项填空一般只考察1-2个词义理解题),而且单项填空试题几乎都是需要理解题干语境才能完成的试题。多项选择题型的语法与词汇试题所考查的是基本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我们再来看看词汇的能力要求。以下是2008年全国I卷多项选择中出现的词汇和短语词义辨析题:0823. A. covered B. reached C. played D. lasted0834. A. set out B. took over C. took up D. set up我们首先应注意到,考查词汇准确运用能力的小题数量很少,几乎每年只有1-2个小题。其次,这里的词汇和短语及其语义都是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比较,没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进行比较的那些词汇或词义。比如fetch, take, bring; cost, take, spend; suggest, advice, propose等等词汇词义的细微区别,是老师们经常讲解和反复训练的,但高考实际要求的却只是基本词汇基本词义的比较,而所要求的恰恰是在一定语境下准确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每个小题都需要准确理解语境,才能选择恰当的答案,比如0823小题,学生理解语句所内涵的表演很精彩、观众很礼貌的图式语境,就能选择恰当的词,但若不理解语境,则选择未必恰当。我们再看2008年全国高考I卷的部分多项选择试题,可以发现,这一题型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学生的图式理解与建构能力,有着明确的考查,如:The lawyer seldom wears anything other than a suit _ the season is.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了解律师一年四季都要穿法袍出庭。案例说明,多项选择题型考查的是选择恰当的语句结构和语词完成表达的能力,以及图式尽可能丰富、广泛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说,学生的课外知识越多,他们的图式越丰富,在能理解语句基本语义的前提下,他们越有能力完成多项选择题。基于多项选择题型的能力指向,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运用基本语句结构、基本语词,在真实语境下、为了真实语用目的、选择真实语义,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应该、也不必要去教授难的语法项目、难词、结构和语词的很少运用的用法等;2、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培养学生尽可能丰富的阅读理解图式,或者图式建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建构图式。 三、完形填空题型的能力指向分析与教学建议完形填空是一种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题型,通过学生对语篇所缺语词的补充考查学生建构语篇整体的能力,也是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偶尔遇到的一种真实阅读活动,比如我们看到一则标语,其中的一个字被风吹掉了,我们猜测是什么字,或者我们读书读报时,遇到有的文字被污渍遮住了,或者被图片压住了,我们猜测是哪些文字。当然,这是一种无选项的完形填空阅读,也就是完形填空中的自由填空形式。完形填空题型通常使用的是多项选择填空形式,也有根据首字母填空、根据所给单词填空、自由填空等。全国I卷现在主要使用的选择填空形式,而真实运用形态的完形填空是无选项的自由填空,但自由填空属于主观试题,无法实现机器阅卷,人工阅卷成本相对增加,所以现在高考的完形填空还很难全面采用无选项的自由填空形式,只能随着人工阅卷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才可能逐步采用无选项的自由填空形式。高考的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恰当的语词完成语篇表达的能力,具体包括语篇理解能力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语词的能力。完形填空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分两个层面:一是语篇本身一般为学生有些内容熟悉而有些内容不熟悉的语篇,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图式建构能力。二是考查在语篇语境中,学生选择恰当的语词完成短文的能力,学生要理解语篇、词义才能选择恰当的答案,所以语词选择以语篇图式和词汇词义理解为前提的。对于语篇理解能力,完形填空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于已有图式理解语篇的能力,也就是图式激活与建构的能力。从2008年全国I卷短文的图式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题考查了学生基于已有图式理解短文建构新图式的能力。该短文的主人公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后重新到餐馆工作,由于身体虚弱(文章没有交代),尽管负责照看离厨房不远的桌子,但在搬重盘子(应该是装了比较多食物的盘子,文章中没有交代)时还是感到很难,以至于把别人的代步车当作托盘架。这一图式是中学生不具有的,所以这篇短文才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激活已有图式建构新的图式理解短文的功能。不过,这一短文还包含了餐馆服务员工作的图式,这可能是很多学生能够推理出来的,即使不常去餐馆吃饭的学生,也可能有一些基本的图式。学生回忆或建构起这两个图式,就能轻易完成这篇短文的完形。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完形填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基于已有图式建构新图式的能力。至于选择用词的能力,完形填空则主要是根据考纲规定,考查学生在真实语境、为了真实语用目的、表达真实语义的运用常用语词的能力。全国I卷完形填空的选项语词都是高一学生完全理解的常用语词。显然,完形填空主要不是考查学生的词汇量,也不是考查学生的词义记忆能力,而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词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经常抓住词汇的细微词义辨析不放,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一定清楚的词义辨析,如take, bring, fetch, catch的细微区别,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42小题中take是和mind, change, save放在一起进行选择,39小题的bring是和leave, give, show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显然不是在考查take, bring, fetch, catch的细微区别,而是在考查take, bring的基本语义在真实语境中的基本用法。显然,词义细微差异辨析的教学,其实远远超过了高考I卷的能力要求。那么,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学生自然可以达到完形填空试题的能力要求:1开展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教学,不搞“难、繁、偏、旧”的词义辨析。完形填空的考试考查的就是学生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不是考查“难、繁、偏、旧”词汇的“难、繁、偏、旧”的词义,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挖掘那些细微末节的辨析,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基本词汇的基本词义的能力。2引导学生形成在阅读中基于已有图式建构新的图式的能力。我们知道,完形填空本身就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基于已有图式建构新图式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图式建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达到完形填空的能力要求。 四、阅读理解题型的能力指向分析与教学建议阅读是中国人运用英语的最主要形态,所以也是高考试题中分值最大的题型。真实生活中我们阅读之后一般不会做选择题,但需要理解,会思考一些问题,也就是会有自问自答。高考只是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在考试成本受限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的考查。高考考纲要求考生能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具有以下六项基本阅读技能,试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两种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如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则考查较少。当然,阅读理解能力不是通过阅读技能培养就能提高的,还要从阅读理解图式去培养,这才是更为关键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下是对2008年全国高考I卷的阅读理解短文B图式的简要分析:短文B的基本图式:文章介绍说,英国市场上原来销售的菠萝都是外表青色,外壳坚硬,里面味道很差。现在有了产于夏威夷、外表金黄、外壳柔软、营养丰富的新产品,新产品靠绝对优势占据了市场。文章详细介绍了这种菠萝的营养成分。菠萝这种水果产于热带,我国海南等地以外的大部分中国学生不熟悉菠萝,更不熟悉菠萝营养成分,这一短文的基本内容图式学生不熟悉。以上分析告诉我们,高考阅读理解所选短文包含学生不熟悉的图式,这是因为高考阅读理解试题主要是要考查学生基于语言文字的识别能力建构新图式的能力。当然,一般5篇短文中有2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既然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通过文字阅读建构阅读图式的能力。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1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不应片面追求阅读技能的难度,因为高考这个层面所要考查的运用阅读技能的理解能力还不是高难度的理解能力。2着重培养学生建构阅读理解图式的能力,而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图式激活与建构活动,我们应该在阅读中认真、全面地引导学生形成建构新图式的能力。同时,我们知道,学生的已有图式越丰富,他们的阅读理解速度越快、理解程度越高,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要只是读教材上的内容,因为那是无法建构广泛的图式的。 五、书面表达题型的能力指向分析与教学建议写是非常真实的语言运用形态,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会经常写,但由于我国高中学生英语能力有限,而且受到阅卷成本的制约,目前的高考中无法设计完全真实的写作活动,只能设计一种半写作活动,即书面表达。顾名思义,书面表达就是要求学生用书面语言完成对信息的表达,信息的获取不是考查重点。高考考纲对书面表达的能力规定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显然,这一题型要求学生具有准确使用一定句型、词汇进行表达。其最高分的要求为: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词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我们通过分析2008年全国I卷的作文范文的语言构成,可以看出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主要用词是常用词,语句结构只用了1个状语从句、1个宾语从句、1个定语从句,时态也只用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由此我们可知,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常用词汇、常用结构进行准确、全面表达的能力,这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学生在高中毕业阶段运用英语进行真实写作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的高中学生不是没有话要写,而是没有能力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表达的能力。2写作应该有层次要求,我们关注基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更应该鼓励优秀学生写出非常有文采、非常得体的文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目前的高考英语基本题型都具有明确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向,而不是只有语言知识指向。为此,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不应以高考为借口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更不应以高考试题为借口进行把语言结构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割裂开进行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应该真正指向语言运用能力,在进行语言结构知识教学时,充分把握这些语言结构的运用特征,开展课堂教学。即使是高考备考教学,也应坚持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切不可偏离。当然,我们不是说,当前的高考英语题型就是最好的。我们知道,全国高考英语题型没有口试题型,这是非常不符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构的。我们也知道,高考的听力还都是间接的听,缺少直接听然后说、写这种更广泛的真实听的形式;多项选择的能力超出了高校招生考试的运用能力需求,在对大学新生的语言准确性与表达流利性的要求上,我们不应该过于偏重语言准确性,不能为了语言准确性目标而牺牲语言的流利性目标;完形填空的语篇还不够长,不是自由填词,采用的还是多项选择形式,而且设空过于集中在语词上;阅读理解的活动不是真实运用形式的,而主要还是采用多项填空形式,题干的问题也还有很多不是我们真实生活阅读同类文章后的会思考问题,比如我们阅读新闻后很少问自己是否理解新闻中的某个生词;书面表达的篇幅要求太严(超出规定字数要扣分),不足以考查优秀学生,而且评分标准还应该包括语言标准,更为严重的是,阅卷时间太短,造成的分数误差太大,远远大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所应该允许的误差范围。不过,这些只是高考题型改革的技术问题,不是方向问题,高考英语试题目前的能力方向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现在语言运用能力评价的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只要考试条件许可,我们完全可以开展更彻底、更全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评价。随着新课程高考的不断推行,任务型听力、任务型阅读、任务型写作题型的广泛使用,我们相信,高考题型的能力指向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明确,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反拨作用也会越来越积极。那时,高考就能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同盟军和推进器了。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局面的到来。但是,在今天,我们明确了高考基本题型的能力指向,我们就没有理由拒绝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素质教育活动。我们应该基于目前高考的能力指向,大胆真正开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学,彻底纠正高考备考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只关注语言结构知识的做法,使目前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考备考教学)积极地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Hughes,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p134-139; 刘庆思:高考能力测试与试题设计(英语),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3-4, 94-96页;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版,第412-443页鲁子问:国家考试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67页 Bailey, Assessment and Testing: A Survey of Resear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60-63; Hughes, ibid, p62-70; 刘庆思:同前书,第17-20,158-159页,李筱菊:同前书,289-322 Hughes, ibid, p116-129; 刘庆思:同前书,第20-22,97-99页,李筱菊:同前书,第336-339页鲁子问: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版,第1-4页;李筱菊:同前书,第350-352页 Hughes, ibid, p75-97; 刘庆思:同前书,第93、299-312页鲁子问、王笃勤:中小学英语评价测试理论与实践2005版,第157-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