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证明题放缩法十种方法技巧总结.doc
-
资源ID:4239157
资源大小:1.26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证明题放缩法十种方法技巧总结.doc
1. 均值不等式法例1 设求证例2 已知函数,若,且在0,1上的最小值为,求证: 例3 求证.例4 已知,求证:1.2利用有用结论例5 求证例6 已知函数求证:对任意且恒成立。例7 已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对都成立,证明(无理数)例8 已知不等式。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设正数数列满足:求证再如:设函数。 ()求函数最小值;()求证:对于任意,有例9 设,求证:数列单调递增且3. 部分放缩例10 设,求证:例11 设数列满足,当时证明对所有 有:; .4 . 添减项放缩例12 设,求证.例13 设数列满足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成立;5 利用单调性放缩: 构造函数例14 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时 ()求的值;()设,证明例15 数列由下列条件确定:,(I) 证明:对总有;(II) 证明:对总有6 . 换元放缩例16 求证例17 设,求证.7 转化为加强命题放缩 例18 设,定义,求证:对一切正整数有例19 数列满足证明 例20 已知数列an满足:a1,且an(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a1·a2·an<2·n! 8. 分项讨论例21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写出数列的前3项;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对任意的整数,有.9. 借助数学归纳法例22()设函数,求的最小值;()设正数满足,求证:10. 构造辅助函数法例23 已知= ,数列满足(1)求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证明:;(3)判断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例24 已知数列的首项,()求的通项公式; ()证明:对任意的,;()证明:例25 已知函数f(x)=x2-1(x>0),设曲线y=f(x)在点(xn,f(xn))处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为(xn+1,0)(nN*). () 用xn表示xn+1; ()求使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若x1=2,求证:例1 解析 此数列的通项为,即注: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若放成则得,就放过“度”了!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其中,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例2 简析 例3 简析 不等式左边=,故原结论成立.例4 【解析】使用均值不等式即可:因为,所以有 其实,上述证明完全可以改述成求的最大值。本题还可以推广为: 若, 试求的最大值。 请分析下述求法:因为,所以有 故的最大值为,且此时有。上述解题过程貌似完美,其实细细推敲,是大有问题的:取“”的条件是,即必须有,即只有p=q时才成立!那么,呢?其实例6的方法照样可用,只需做稍稍变形转化:则有 于是,当且仅当 结合其结构特征,还可构造向量求解:设,则由立刻得解: 且取“”的充要条件是:。2利用有用结论例5 简析 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法1 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可得即 法2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的一个特例(此处)得,例6 简析 高考标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里给出运用柯西()不等式的简捷证法:而由不等式得(时取等号) (),得证!例7 解析 结合第问结论及所给题设条件()的结构特征,可得放缩思路:。于是, 即【注】:题目所给条件()为一有用结论,可以起到提醒思路与探索放缩方向的作用;当然,本题还可用结论来放缩:,即例8 【简析】 当时,即 于是当时有 注:本题涉及的和式为调和级数,是发散的,不能求和;但是可以利用所给题设结论来进行有效地放缩;再如:【解析】()1;()证明:由()得,对x>1有,利用此结论进行巧妙赋值:取,则有即对于任意,有例9 解析 引入一个结论:若则,(可通过构造一个等比数列求和放缩来证明,略)整理上式得(),以代入()式得。即单调递增。以代入()式得。此式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即对一切偶数有,又因为数列单调递增,所以对一切正整数有。 注:上述不等式可加强为简证如下: 利用二项展开式进行部分放缩: 只取前两项有对通项作如下放缩:故有3. 部分放缩例10 解析 又(只将其中一个变成,进行部分放缩),于是例11 【解析】 用数学归纳法:当时显然成立,假设当时成立即,则当时,成立。 利用上述部分放缩的结论来放缩通项,可得 【注】上述证明用到部分放缩,当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也可以整体放缩:;证明就直接使用了部分放缩的结论。例12 简析 观察的结构,注意到,展开得即,得证.例13简析 本题有多种放缩证明方法,这里我们对()进行减项放缩,有法1 用数学归纳法(只考虑第二步);法2 则例14 解析 ()=1 ;()由得 且用数学归纳法(只看第二步):在是增函数,则得例15 解析 构造函数易知在是增函数。当时在递增,故。对(II)有,构造函数它在上是增函数,故有,得证。【注】数列单调递减有下界因而有极限:是递推数列的母函数,研究其单调性对此数列本质属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16 简析 令,这里则有,从而有注:通过换元化为幂的形式,为成功运用二项展开式进行部分放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例17 简析 令,则,应用二项式定理进行部分放缩有,注意到,则(证明从略),因此.7 转化为加强命题放缩例18 解析 用数学归纳法推时的结论,仅用归纳假设及递推式是难以证出的,因为出现在分母上!可以逆向考虑:故将原问题转化为证明其加强命题:对一切正整数有(证略)例19 简析 将问题一般化:先证明其加强命题 用数学归纳法,只考虑第二步:。因此对一切有 例20 解析:(1)将条件变为:1,因此1为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为1,公比,从而1,据此得an(n³1)1°(2)证:据1°得,a1·a2·an,为证a1·a2·an<2·n!,只要证nÎN*时有>2° 显然,左端每个因式都是正数,先证明一个加强不等式: 对每个nÎN*,有³1()3°(用数学归纳法,证略)利用3°得³1()11>。故2°式成立,从而结论成立。8. 分项讨论例21 简析 ()略,() ;()由于通项中含有,很难直接放缩,考虑分项讨论:当且为奇数时(减项放缩),于是, 当且为偶数时,当且为奇数时,(添项放缩)由知。由得证。9. 借助数学归纳法例22 解析 科学背景:直接与凸函数有关!()略,只证():考虑试题的编拟初衷,是为了考查数学归纳法,于是借鉴詹森不等式的证明思路有:法1(用数学归纳法)(i)当n=1时,由()知命题成立。(ii)假定当时命题成立,即若正数,则当时,若正数(*)为利用归纳假设,将(*)式左边均分成前后两段:令则为正数,且由归纳假定知 (1)同理,由得(2)综合(1)(2)两式即当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i)、(ii)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法2 构造函数利用()知,当对任意 (式是比式更强的结果).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i)当n=1时,由(I)知命题成立.(ii)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若正数 对(*)式的连续两项进行两两结合变成项后使用归纳假设,并充分利用式有由归纳法假设 得 即当时命题也成立. 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评注】(1)式也可以直接使用函数下凸用()中结论得到;(2)为利用归纳假设,也可对(*)式进行对应结合:而变成项;(3)本题用凸函数知识分析如下:先介绍詹森(jensen)不等式:若为上的下凸函数,则对任意,有 特别地,若,则有若为上凸函数则改“”为“”。由为下凸函数得 ,又,所以(4)本题可作推广如下:若正数满足,则。简证:构造函数,易得故10. 构造辅助函数法例23 【解析】(1) 求导可得在上是增函数,(2)(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由已知成立;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成立,那么当时,由(1)得, ,这就是说时命题成立。由、知,命题对于都成立(3) 由, 构造辅助函数,得,当时,故,所以<0 得g(x)在是减函数, g(x)>g(0)=f(0)-2=0,>0,即>0,得>。例24 【解析】()()提供如下两种思路:思路1 观察式子右边特征,按为元进行配方,确定其最大值。法1 由()知,原不等式成立思路2 将右边看成是关于x的函数,通过求导研究其最值来解决:法2 设,则,当时,;当时,当时,取得最大值原不等式成立()思路1 考虑本题是递进式设问,利用()的结论来探究解题思路:由()知,对任意的,有取,则原不等式成立【注】本解法的着眼点是对上述不等式中的x进行巧妙赋值,当然,赋值方法不止一种,如:还可令,得 思路2 所证不等式是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能否直接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尝试: (1)当时,成立; (2)假设命题对成立,即则当时,有 ,只要证明;即证,即证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式部分项)证明,再验证前几项即可。如下证明是否正确,请分析:易于证明对任意成立;于是【注】上述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是递增的,不能逐步“缩小”到所需要的结论。可修改如下:考虑是某数列的前n项和,则,只要证明思路3 深入观察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 利用均值不等式可得如下妙证:由取倒数易得:,用n项的均值不等式:,例25 【解析】() ()使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11. () 基本思路:寻求合适的放缩途径。 探索1 着眼于通项特征,结合求证式特点,尝试进行递推放缩: 即。于是由此递推放缩式逐步放缩得 探索2 从求证式特征尝试分析:结论式可作如下变形: 逆向思考,猜想应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略)。 探索3 探索过渡“桥”,寻求证明加强不等式:由(2)知xn1,由此得。有尝试证明 证法1(数学归纳法,略); 法2 (用二项展开式部分项):当n2时2n=(1+1)n 此题还可发现一些放缩方法,如:。(每一项都小于1),而再证即,则需要归纳出条件n4.(前4项验证即可)技巧积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13) (14) (15) (1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