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 名词解释.doc

    • 资源ID:4237798       资源大小:24.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 名词解释.doc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名词解释1(2008-11-11 14:44:50) 转载标签: 名词解释1教育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不仅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2、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3、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种教育构想和蓝图的功能。4、课程内容:就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而组织起来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和经验。在狭义的课程概念中主要指学科与活动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内容,在广义的课程概念中泛指学校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体验,符号性的间接经验与非符号性的直接经验,是学校建立起来有潜力的人类经验。5、课程方式:就是为传递课程内容所进行的组织和设计。在狭义课程概念中主要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顺序、阶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等;在广义课程概念中还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6、课程评价:即是否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学生预期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及其判断方式。在狭义的课程概念中主要是指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或称基础性学力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广义课程概念中主要指对学生素养形成或称发展性学力所进行的价值判断。7、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明确化、具体化、操作化,即将教学计划中的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教学重点与难点、顺序或结构,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出原则要求。8、广义的教学: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活动。9、狭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种双边活动。10、学术性:是指作为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及相应的探究方法的学术最有利于教学,也最有教学的价值。11、专门性:是指专门化的课程更有利于体现各个学术领域的内在逻辑。12、结构性:是指任何学术都是结构化的,学术中心课程即结构课程。1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定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14、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15、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活动和教育阶段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16、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17、领悟:是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18、模仿:指学生能依据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并达到正确。19、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地行动,并达到正确。20、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的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它指明教学的情境,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或要处理的问题,但不规定学生将从中学到什么,表现性目标指明将要进行的教学事件或活动。21、统一性:是指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一种对未来公民素质的统一要求。22、普遍性:是指这种标准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就学的所有学生,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基础教育阶段内的所有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23、强制性:是指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必须到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23、课程标准的框架:是指同一套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这主要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各个领域或各门课程在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陈述方式。24、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25、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26、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27、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形式,可以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28、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研究人员以及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29、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等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30、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31、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32、课程组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哲学观指引下,将课程要素或学习经验整合起来,使其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33、概念:是指陈述具有共同特征之事、物或理念的名词。34、原理:是指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的关系,即概念间所衍生的关系或原则。35、价值观:是指人类信念、态度、兴趣、鉴赏等。36、课程组织的连续性:是将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是“广度”范围的课程要素在不同时段的重复叙述。37、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将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阶段,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是“深度”范围的课程要素的垂直组织标准。38、课程组织的整合性:是指针对所选出的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39、课程组织的衔接性:是指课程要素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水平关系与垂直关系。40、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41、学科课程:是以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的文化知识为课程材料的基本来源,按照一定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的一种课程类型。42、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43、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顺序、学习时数和时限。44、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即由两门以上学科内容组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是以一个中心问题或主题的解决与阐述为线索组织的课程。45、核心课程:是指根据若干科目中最有价值的中心内容所组织的课程。46、边缘课程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教育目标的差异而设置的有针对性的课程。47、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48、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49、显性课程:又称“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是列入学校教育中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显性课程的根本实施途径是教学。50、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外的学习环境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隐蔽课程以学生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51、国家课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52、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各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53、学校课程:是由学校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54、课程组织的结构:是将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而形成的组织体系,简称为课程组织。课程组织包括两个维度,即“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55、课程组织的垂直结构:是指学校时间的划分,提供一系列的时段安排,以组织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56、学习方案:也称“学习程序”或“学程”是指某一类型的学校为某一特定学生群体计划、开发、设计的课程内容。57、学习科目:是指在学习方案和学习领域下,学校所提供一套某一类别的学科内容或活动经验。58、学习单元:也叫课程组织单元,是学科中性质类似或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59、学科结构:是指以获得学科知识为主要价值观或组织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所形成的课程结构。60、个性化教学观: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的、充分的发展。61、适应性教学观:要求从强制性教学观走向适应性教学观,消除学生学习的“被压迫”特点,使教学顺应儿童学习的自然天性。62、寓教于乐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63、互动的教学观: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64、建构的教学观:建构主义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学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情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其本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习者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型,强调具体情境中所形成的具体经验对自我建构的重要作用。65、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66、教学设计系统观:就是以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参与教学过程的要素,各个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教学环节等进行尽量优化的设计,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67、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通过特定的时空安排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主要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方式、结构与程序。68、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69、群体教学:又称“班级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70、教学方法:即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注意事项

    本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 名词解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