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油层物理学复习总结.doc

    • 资源ID:4236784       资源大小:68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油层物理学复习总结.doc

    油层物理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 岩石中未被矿物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体物质填集的空间称为岩石的孔隙空间。岩石孔隙空间,最主要的构成是孔隙和喉道。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而仅仅在两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喉道。2、 粒间空隙:砂岩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在颗粒问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3、 溶蚀空隙:指沉积过程及成岩后由于溶解作用所形成的孔隙4、 收缩孔隙 由于沉积物的收缩作用而形成的孔隙。5、 孔隙度为岩石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6、 绝对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碎屑物质或填隙物充填的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7、 连通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8、 岩石的有效(含烃)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烃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岩石的有效(含烃)孔隙度仅是连通孔隙度中含烃类的哪一部分。9、 流动孔隙度是指岩石中能够在一般压差下流动的哪一部份液体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可随压差不同而改变。10、 理想介质,是指由等直径或几种等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的岩石。11、 实际平均速度:流体在砂层中只是在其中的孔隙通道内流动,因此流体通过砂层截面上孔隙面积的速度平均值u反映了该砂层截面上流体流动真实速度的平均值。 12、 渗流速度(假想速度):设想流体通过整个岩层横截面积(实际上流体只通过孔隙横截面积),此时的流体流动速度称为渗流速度。 13、 对比气体和流体流动,气体在孔道中的流动特征称之为气体在管壁上的滑脱现象。亦称为克林贝格效应(Klinkenberg 14、 岩石的颗粒组成或称粒度组成,是指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含量,以百分数表示。15、 静弹性模量:它定义为岩石承受应力后所形成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16、 泊松比:定义为岩石受力后的水平应变(径向应变)和垂直应变(轴向应变)之比。17、 抗张强度:定义为岩石受力后发生裂开时的强度。18、 抗压强度:它定义为岩石承受压应力而被压碎时的强度,19、 对于油气储集层来说,油所占的体积、气所占的体积以及水所占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分别称为含油饱和度So、含水饱和度Sw、含气饱和度Sg。20、 在构成1平方厘米液面的全部分子上所受到的这一个力,称为分子压力或内压力。21、 厚度等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半径的分子层,称为表面层22、 刚刚形成的1平方厘米表面所带有的功,称为比自由表面能或表面张力23、 在物理化学中论述有关表面现象时,通常是把作用于该相流体上的分子间力的强度单位,称为液体的极性。24、 液滴或气体在固体表面的扩散现象称为润湿作用25、 润湿滞后,即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 26、 溶解于液体后发生正吸附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负吸附的物质称为非表面活性物质。27、 在毛细管中,气一液分界面以下的液相压力小于在这个界面以上的气相压力,分界面两侧的非润湿相与润湿相压力差称为该系统的毛细管压力Pc。 28、 歪度是指孔喉大小分布中偏于粗孔喉或细孔喉。 29、 孔喉分选性是指孔喉大小分布的均一程度。30、 排驱压力(Pd)亦称门槛压力、入口压力、进入压力等。它是指孔隙系统中最大连通孔喉所相应的毛细管压力31、 饱和度中值毛管压力(Pc50)是指在非润湿相为50时相应的注入曲线的毛细管压力32、 多相流体渗流是指两相或两相以上互不相溶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33、 共道流:指多相流体在一个孔道中同时流动34、 分道流:指多相流体各相都沿着自己的一套孔道网络流动。即油走油的路,水走水的道,当系统内达到稳定以后,两相的渗流互不干扰。35、 每一个相的渗透率的绝对值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它们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36、 相对渗透率定义为饱和着多相流体的孔隙介质对其中某一流体相的传导能力37、 油层:能储集油气、并能让油气在其中流动的多孔介质38、 油藏:深埋在地下的油气聚集的场所。具单一圈闭、统一的水动力系统、统一的油水界面。39、 油田:一个地区地下所有的油藏构成油田。40、 油藏流体:油藏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处于高温高压下,石油中溶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41、 体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物质组成的整体。42、 相:体系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如地层油和气为不同的两相。43、 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如天然气44、 组成: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及其相对含量。45、 P-T相图:表示体系压力、温度与相态的关系图46、 饱和蒸汽压:是指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液体与其蒸汽处于平衡状态时,液体上面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力。该压力是温度的函数,标志了液体挥发的难易程度。47、 露点:温度一定,压力增加,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48、 泡点:温度一定,压力降低,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49、 临界凝析温度:两组分体系中限制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体系温度高于该温度,无论压力多大,体系也不能液化。50、 临界凝析压力:两组分体系中限制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体系压力高于该压力,无论温度如何变化,体系也不能气化。51、 凝析气藏:温度位于临界温度和最大临界凝析温度之间,阴影区的上方。52、 低收缩原油:指在地下溶有的气量小,采到地面后体积收缩较小的原油53、 高收缩油:指在地下溶有大量的气体,采到地面后体积收缩较大的油。54、 湿气:其临界温度远低于油藏温度。当油藏压力降低时,流体始终处于气相55、 干气气藏:甲烷含量占70%-98%,其不论在地层条件还是在分离器(点S)条件下,它都处于该混合物的两相区之外,即在地下和地面都没有液体形成。 56、 一次采油(Primary Oil Recovery):依靠天然能量采油的方法。如天然水驱、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气顶气驱、重力驱等,<15%57、 二次采油(Secondary Oil Recovery):依靠注水、注气等人工充能采油的方法。 <35%-50%,个别达到70%-80%。58、 三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针对二次采油剩下的残油,采用向地层注入其它驱 油剂或引入其它能量采油的方法。如:化学驱、混相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等。59、 流体的弹性压缩系数是指每变化一个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的流体膨胀或补压缩的体积值;60、 岩石的弹性压缩系数是指每变化一个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的孔隙体积的变化。61、 粘滞力是流体流动时流动层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其大小与流体的粘度有关。粘滞力问题阻碍流动的流动。62、 惯性力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和运动速度,对渗流而言,惯性力经常表现为阻力。63、 刚性水压驱动:主要是依靠与外界连通的边水或人工注入水的压能驱使原油流动。 64、 弹性驱动:主要依靠岩石和液体的弹性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65、 . 气压驱动:油藏内具有气顶,而且主要依靠气顶中的压缩气的弹性膨胀能将油驱向井底的一种驱动方式。 66、 溶解气驱:地层压力低于原油的饱和压力后(p<pb),从原油中不断分离出溶解气。如果主要依靠这种不断分离出来的溶解气的弹性作用来驱油则称为溶解气驱。 67、 重力驱动:原油依靠其本身重力的作用流向井底。由于重力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故一般说来,只是在其他能量均已枯竭,且油藏具有明显的倾角时才会出现这种驱动方式。 68、 波及系数(Sweep Efficiency):被注入工作剂驱洗扫过的油藏体积百分数69、 洗油效率(Displacement Efficiency):从波及区中洗出油的体积与其中原始含油体积的比值。70、 微观非均质性:主要是指储层中不同部位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粒度组成和岩石孔隙结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润湿性及毛管作用的不同。主要影响洗油效率。71、 宏观非均质性: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72、 流度比:有效渗透率与粘度的比值,它表示流体流动能力的大小。73、 层内非均质性:同一小层内,渗透率的分布也不均匀。如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复合韵律层等。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层段向前推进,波及系数较低。74、 平面非均质性:布井时,一般使水流方向与主渗透率方向垂直,典型例子如裂缝性油气藏。75、 流度比:76、 比面:单位体积内(外表)岩石内所有孔隙的内表面积77、 在达到某一经济极限时,油层便要停止开采。此时,残存在地层孔隙中的油、气、水量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气、水饱和度。78、 为固体表面上油、水、固三相交点切于液体界面之间的夹角ow,亦即润湿接触角。79、二、简答题影响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因素:q 温度(T)一定,压力(P)升高,溶解度(Rs)升高q 压力(P)一定,温度(T)升高,溶解度(Rs)降低q 油气组成:油气性质越相近,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能力越强。1、什么是反凝析气藏,其形成的原因和开发中应注意什么?答:反凝析气藏的温度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上露点线的上方,其形成的原因是液相溶于气相中呈非液非气的雾状,开采时应使开采压力高于上露点压力。2、未饱和油藏原始饱和压力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答:未饱和油藏原始饱和压力是压力降低开始出现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重要性:(1)它是区分油藏烃类以单相油或油气两相同时存在和渗流的界限;(2)反映和控制油藏驱动方式的主要标志;(3)地层油物性发生突变的转折点。影响因素:(1)油气的性质;(2)温度和压力影响,特别是温度的影响;(3)断层隔档的影响。3、影响选择性润湿的因素有哪些?答:(1)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2)油藏流体性质的影响;(3)岩石微观结构的影响;(4)活性物质的影响;(5)温度的影响;(6)岩石表面粗糙的影响。4、简述油水两相渗流时相界面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其对渗流过程的影响。答:当岩石中存在油水两相时,其两相之间都存在界面能、油水和岩石之间会产生选择性润湿现象,继而产生毛细管压力。当水驱油发生在亲油孔道时,毛管压力是水驱油的阻力;当发生在亲水孔道时,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动力,但当驱动压力较大时,弯液面会发生反转现象,毛管压力也会变成水驱油的阻力。由于水粘度低会向前突进,当通过孔隙喉道时,会形成水滴。另外,当水驱并联孔道中的油时,不论速度大还是速度小,都会在小孔道或是大孔道残留油滴。一旦形成上述水珠和油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毛管效应,会有P=2/R-/r,P=2(1/R”-1/R)和P=2(1/R1/R”2)的毛管附加阻力。还会产生念式流动,使渗滤速度大大降低。此外,孔隙表面存在的具有异常粘度和强度的吸附层,也使渗滤阻力大大增加。5、试论述岩石有效渗透率小于绝对渗透率。答:由于多相流动时,每两相之间都存在界面能,流体和岩石之间会发生选择性润湿和毛管压力,在一般的驱动速度下,毛管力是水驱油的阻力,流体通过孔隙喉道或在并联孔道中流动时会产生气泡和液滴,这就产生了静和动毛管效应以及贾敏效应引起一系列毛管附加阻力。此外,念珠式流动,孔隙表面反常粘膜和高强度的液膜都使渗滤阻力大大增加。在多相流动时由于其它相的存在,也使该相渗滤面积减少,因此,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小于绝对渗透率#。6、石油的分类国际市场上按含蜡量、含硫量和胶质沥青质含量,将原油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含硫量(0.5%):少硫原油和含硫原油按胶质沥青质含量:少胶原油(<8%);胶质原油(8%-25%);多胶原油(>25%)按含蜡量:少蜡原油(<1%);含蜡原油(1%-2%);高含蜡原油(>2%)7、单组分烃P-V相图特点:随温度升高,由气相转化为液相时,体积变化减小临界点C:§ 由气相转化为液相时,体积没有明显变化。§ 该点的压力、体积和温度记为Pc,Vc和Tc§ 该点汽、液的一切性质(密度、粘度等)均相同§ 当t>Tc时,气体不再液化8、单组分烃P-V相图特点§ 饱和蒸汽压线为单一上升的曲线。§ 划分为三个区:液相区、气相区和两相区§ 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向右下方偏移。9、两组分烃相图特点:§ 为一开口的环形曲线§ C点为临界点,是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汇点§ 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CT:临界凝析温度§ CP:临界凝析压力§10、多组分烃P-T相图特点§ 为一开口的环形曲线§ C点为临界点§ PC线为泡点线,其左上方为液相区§ TC线为露点线,其右下方为气相区,环形区内为两相区。§ 虚线:液相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P'、T'点:为临界凝析压力及临界凝析温度§多组分烃体系的P-T图(据Amyx, 1960)11、典型油气藏的相态特征低收缩原油:重烃较多,地面气油少,通常小于90m3/m3。原油的相对密度较高,常0.876。颜色呈黑色和深褐色。(图左、高收缩原油:产出的液体数量明显减小。地面气油比相对较高,一般在90m3/m3-150m3/m3 。地面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0.78。(上右、反凝析气藏:在气藏原始条件1点,气藏中为单一气相,随生产过程气藏压力的降低,气藏中发生反凝析。这种气藏所含流体是更轻的烃,其中重烃比高收缩原油还要少。湿气:其临界温度远低于油藏温度。当油藏压力降低时,流体始终处于气相。在地面便有一些液体析出;但产生的液体要比凝析气少,混合物中的重组分也比凝析气少。(下左干气气藏:甲烷含量占70%-98%,其不论在地层条件还是在分离器(点S)条件下,它都处于该混合物的两相区之外,即在地下和地面都没有液体形成(下右)12、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Ø 毛细管上升法Ø 液滴重量法Ø 悬挂液滴(气泡)法Ø 吊板及吊环法。13、附着张力和润湿接触角Ø 当附着张力A是正值时,此时ow <90°,表示水有选择地润湿固体表面;Ø 而当附着张力A是负值时,此时ow >90°,表示油是有选择地润湿固体表面。Ø 如果附着张力A0,此时ow =90°,则两相具有相同润湿固体的能力(或称中性)。14、影响润湿滞后的因素 (1)与三相周界的移动方向有关;(2)与三相周界的移运速度有关 ;(3)与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有关 。15、润湿性的测定 自动吸入法:将饱和原油的岩样浸入水中,如果岩石亲水,则水在毛管力的作用会自吸进入岩石孔隙,而将孔隙中的原油驱替出来。驱出之油浮于仪器顶部,其体积可以直接在刻度管上读出。实验时,如果岩石吸水,表明岩石具有一定的亲水能力。相反,如果把饱和水的岩样浸入油中,假若岩样亲油,就会发生油驱水的现象,此时将仪器倒置,驱出之水沉于底部,其量也可以直接在刻度管中读出。实际测量时,将同一块岩样重复作吸水驱油和吸油驱水实验,由于岩石润湿性的非均质性,岩样往往既可以吸水,也可以吸油。若吸水量大于吸油量,则定岩石为亲水,反之,定为亲油。吸水量和吸油量大致相等,则定为中性润湿。它只能确定油层的相对润湿性。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钻井、取心、岩石保存及实验过程中,岩心的污染对润湿性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完全改变原来的润湿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这种测定方法的可靠性。因此,如何保证岩样不受污染,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进行测量,是提高吸入法测量精度的关键。16、在毛细管中,气一液分界面以下的液相压力小于在这个界面以上的气相压力,分界面两侧的非润湿相与润湿相压力差称为该系统的毛细管压力Pc。在毛细管中,两相界面为一弧形界面,形成一个附加压力Pc,其方向指向曲面下凹方向,其大小由拉普拉斯方程确定。 17、毛细管力的影响因素?1. 毛细管压力与附着张力成正比,与毛细管半径成反比。当增大毛细管半径而不改变润湿接触角时,在毛细管中水的升举高度将随毛细管半径的增大而按比例地减少。2. 当改变润湿特征时,增大附着张力将导致上升平衡高度的增大。当仅仅改变固体的润湿特征时(并当毛细管半径不变时),润湿角的数值越小,则附着张力越大,毛细管液柱上升高度也越大。18、毛细管压力饱和度的关系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 孔喉大小及其分布 2) 矿物成分和流体性质 3) 流体的饱和顺序 19、常用毛细管压力的测定方法包括:Ø 半渗透隔板法(状态恢复法)Ø 离心机法 Ø 水银注入法(或称压汞法)Ø 动力毛细管压力法Ø 蒸汽压力法20、常见的多相渗流模式包括:共道流、分道流和混合流共道流:指多相流体在一个孔道中同时流动,虽然各相的流动速度不同,但均处于流动状态中,如果是两相流动,则非润湿相处于孔道的中央,而润湿相处于孔道周围壁处。如果是三相流动,则可以处于同心圆式的流动。分道流:指多相流体各相都沿着自己的一套孔道网络流动。即油走油的路,水走水的道,当系统内达到稳定以后,两相的渗流互不干扰。混合流:由于影响渗流的因素很多,因此简单的划分为共道流或分道流是不符合油气流动的实际情况的。在一个油层,共道流和分道流的现象都会存在。21、影响相渗透率的因素分析 岩石的润湿性如果我们用同一坐标绘出油湿岩石和水湿岩石所测定的相对渗透率对比时,可以看出两者有明显的差别。油湿岩石对油相的渗透率要低于水相渗透率(图A),而水湿岩石对油相的渗透率则要高于水相渗透率(图B)。反之,也可以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来判断岩石的润湿性。岩石的物性和孔隙结构:流体饱和顺序的影响流体粘度的影响22、两条曲线有5各关键点:(1)临界水饱和度点。该点表示润湿相开始流动时的饱和度。(2)油或气(非润湿相)最大有效或相对渗透率点。这一点表示油或气在多相流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相(或相对)渗透率值。(3)交叉点。该点表示一油(或气)水饱和度值时,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相等。(4)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或称残余油气饱和度,它用此度量当多相流体流动时,其中的非润湿相停止流动时所对应的饱和度。(5)润湿相(水)最大渗透率。表示在多相流动时,非润湿相停止流动时只有润湿相(水)流动时的相(或相对)渗透率。三个典型区:A区:表示只有非润湿相流动,而润湿相不流动的饱和度范围。如果我们研究油水两相流动的情况,则此时油相呈连续带状饱和度分布,水相呈液环状饱和度分布。B区:该区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加,而非润湿相的相对渗透率逐渐下降,这表示两相都在流动。整个B区都是油水同时流动区,交叉点的左侧,是油的渗透率大于水的渗透率。而交叉点的右边是水的渗透率大大增加,油相逐渐由连续带状饱和度分布逐步转化为液环状的饱和度分布。C区:表示非润湿相变成孤岛式或不连续状态,以及水饱和度保持带状饱和度分布时的有效渗透率特征。气水系统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水系统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的一致。在水湿孔隙介质中对油和对水的有效渗透率的关系图(Smith, 1966)23、达西定律:它表示渗流速度和水力坡度之间成一次方关系,达西定律是对水做实验得出的。对油气渗流而言,粘度变化很大,通过用不同流体进行渗滤的大量实验发现,在保持H不变时,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与流体的粘度成反比。由于渗滤系数K包括了孔隙介质和液体这两个因素对渗流的影响,如果把它们分开表示,则达西定律可以表示为:Q通过砂层的渗流流量,cm3/s;K砂层渗透率,它反映液体渗过砂层的通过能力,mm2;A渗滤横截面积,cm2;pr两渗流面截间的折算压力差,物理大气压(注: 在俄文文献中采用1公斤/厘米,即工程大气压);µ液体粘度,mPa·s;L两渗流截面间的距离,cm。达西定律的前提是假定: 1)流体和岩石之间不发生物理一化学反应; 2)岩石孔隙中只存在一种流体。24、克林贝格效应(Klinkenberg effect)。 当压力很低时,由于气体分子相互碰撞而导致的内摩擦趋于消失,这时气体流动主要是受到分子与管壁那部分碰撞的影响。此时,所出现的分子流动与粘滞流动无关,粘滞系数已不再具有意义。正是由于上述气体流动的特点,因此,气体在小孔道中呈匀速流动,而液体则不然,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如图l32所示)。对比气体和流体流动,气体在孔道中的流动特征称之为气体在管壁上的滑脱现象。亦称为、克林贝格效应25、在实测室中直接测定岩石渗透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气测渗透率仪:对经过抽提、洗净、烘干的岩石样品,预制成长约3厘米,直径为22.5厘米的圆柱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氮气或蒸馏水渗过岩样进行测定2.IFP型可变压头渗透率仪:流量管自上而下是由细变粗,测定某一岩样的渗透率时,只用其中一段O一0.5毫升或者0一l毫升。当液面自0下降到0.5或l毫升的刻度位置时,记录时间To利用下面的公式便可计算出样品的渗透率3.径向渗透率测定仪:为了模拟油气自地层向井底流动,并测得更有代表性的渗透率,通常将取出的全直径大岩芯,在其中心钻一1.O或0.5厘米的圆孔,使气体自外圆流到中心孔,构成气流的径向渗流,并按径向流公式计算出样品的渗透率。4.全直径岩心气测渗透率仪:26、通常用以描述岩石力学性质的参数有以下几种,即 (1)静弹性模量:它定义为岩石承受应力后所形成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在许多砂岩储层中,静弹性模量与岩石孔隙度常有密切关系,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统计公式,或者是根据静弹性模量来预测孔隙度,或者是用孔隙度来预测静弹性模量。 (2)泊松比:定义为岩石受力后的水平应变(径向应变)和垂直应变(轴向应变)之比。泊松比是反映岩石强度的重要性质,泊松比也与岩石物性有间接关系,凡是岩石孔隙度高,则其强度一般较弱。目前在用地震资料求取岩层孔隙度时,常用泊松比作为中介值。 (3)抗张强度:定义为岩石受力后发生裂开时的强度。它与岩石的岩性、胶结程度、物性等有密切的关系,抗张强度直接反应了岩层形成断裂或裂缝的难易,它也是人工制造地层裂缝时所必须的基础资料。 (4)抗压强度:它定义为岩石承受压应力而被压碎时的强度,这一强度数值在建筑业上特别重要。 27、含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方法 1.溶剂抽提法(DeanStark蒸馏) 结合岩样抽提和蒸馏的方法,用来测定岩心中的含水量,根据孔隙体积可计算出岩样的含水饱和度。 2.烘干法 这是对天然气储集岩测定含气、水饱和度所特有的简易而准确的方法。3.常压蒸馏法测定油、水饱和度4.真空蒸馏法测定油、水饱和度5.利用与氢化钙反应测定含水量28、驱油方式1. 刚性水压驱动:主要是依靠与外界连通的边水或人工注入水的压能驱使原油流动。 2. 弹性驱动:主要依靠岩石和液体的弹性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 气压驱动:油藏内具有气顶,而且主要依靠气顶中的压缩气的弹性膨胀能将油驱向井底的一种驱动方式。 4. 溶解气驱:地层压力低于原油的饱和压力后(p<pb),从原油中不断分离出溶解气。如果主要依靠这种不断分离出来的溶解气的弹性作用来驱油则称为溶解气驱。 5. 重力驱动:原油依靠其本身重力的作用流向井底。由于重力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故一般说来,只是在其他能量均已枯竭,且油藏具有明显的倾角时才会出现这种驱动方式。 29、采收率预测:水驱:采收率最高,35%-75%。主要缘于水比油能润湿岩石,能进入细微的孔隙驱油。气驱:采收率较低,30%-70%。主要因为气体不润湿岩石,一般窜入大孔隙驱油,小孔道及岩石表面会留下残油。溶解气驱:采收率最低,5%-25%。30、影响采收率因素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流度比:有效渗透率与粘度的比值,它表示流体流动能力的大小。31、提高采收率方法简介化学驱:1. 聚合物驱:原理:将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溶于注入水中,以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适应条件:温度、矿化度都不很高,非均质,常规稠油2. 表面活性剂驱:原理: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缺点:吸附量大,成本高3. 碱水驱:原理:在注入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产生表面活性剂,从而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4. 复合驱:碱驱(+活性剂驱)+聚合物驱5. 注混气水及泡沫驱油:原理:利用贾敏效应,使水不能沿着微观大孔道、高渗层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混相驱:原理:注入能与地层原油产生互溶混相的物质,使其界面消失,表面张力、毛管力消失,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水动力学法:1. 周期注水(脉冲注水):原理:注水一段时间后,停注几天,然后再注水。适应条件:亲水性非均质地层,特别是裂缝性油藏2. 交替水气注入:原理:利用贾敏效应,增加注入水的波及系数。3. 水和稠油交替注入:原理:稠油优先注入大孔道,可以到降低高渗层渗透率的作用。热力采油法:主要有注蒸汽法和火烧油气法32、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 砂岩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物,在颗粒问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以粒间孔隙为主的砂岩储集岩,其孔隙大、喉道粗、连通性较好。无论从储集能力或渗滤能力的观点来看,最好的砂岩储集岩是以粒问孔隙为主的。 (2)杂基内的微孔隙 包括泥状杂基沉积在石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粘土矿物重结晶晶间孔隙。高岭土、绿泥石、水云母及碳酸盐泥杂基中均具此类孔隙。杂基内的微孔隙极为细小,宽度一般小于O.2微米。此种孔隙虽然可以形成百分之十几的孔隙度,但渗透能力极差。杂基内的微孔隙几乎在所有的砂岩中均有分布。 (3)矿物解理缝和岩屑内粒间微孔 长石和云母等解理发育的矿物常见有片状或楔形解理缝,其宽度大都小于O.l微米。此类微孔隙的储集特征比杂基内的微孔隙更差,因为它常呈一端敞开的“死胡同孔隙”,故它一般是不含烃的无效孔隙。(4)纹理及层理缝 在具有层理和纹层构造的砂岩中,由于不同细层的岩性或颗粒排列方向的差异,沿纹理成层理常具缝隙,储渗意义不大。 (5)溶蚀孔隙 溶蚀孔隙是由碳酸盐、长石、硫酸盐或其它可溶组分溶解而形成的。可溶组分可以是碎屑颗粒、白生矿物胶结物或者交代矿物;类型主要有:溶孔、颗粒内溶孔和胶结物内溶孔 、铸模孔 (6)晶体再生长晶间隙、胶结物的晶间孔 在许多致密砂岩中,石英的再生长明显地减少了原生的粒间孔隙,最后只在再生长的晶体之间保留了细小的四面体孔或片状缝隙(喉道)。石英再生长可以很明显地降低孔隙空间和渗透能力,有时几乎可以填满全部孔隙。(7)裂缝孔隙 由于构造力作用而形成的微裂缝有时可以十分发育。微裂缝呈细小片状,缝面弯曲,绕过颗粒边界,其排列方向受构造力控制。在砂岩储集岩中,裂缝宽度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33、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1)原生孔隙 这是沉积时形成的孔隙,成岩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孔隙主要受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所控制,其中颗粒因素是主要的。原生孔隙可分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晶间孔隙、壳体掩蔽孔隙和生物骨架孔隙等五种。(2)溶蚀孔隙 指沉积过程及成岩后由于溶解作用所形成的孔隙。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往往在沉积过程中就已开始进行,并延续到成岩作用结束。在这个阶段,地层中原生孔隙发育时,地下水大都比较活跃,并通过溶蚀而使孔隙进一步增加。成岩作用结束后,溶蚀孔隙仍可继续发育。尤其在不整合侵蚀面附近,由于处于渗流带及潜流带上部水文条件下,使得地下水在原生的孔隙发育带更为活跃。加上地表水的不断补充,因而在不整合面附近往往形成极为发育的溶烛孔隙,有时可具有极高的产能。溶蚀孔隙有以下几种类型:粒间及晶间溶蚀孔隙、铸模孔隙、窗格孔隙、沟道、晶洞、洞穴和角砾孔隙。 (3)生物钻孔和潜孔孔隙 这种孔隙多在沉积及成岩过程中形成。(4)收缩孔隙 由于沉积物的收缩作用而形成的孔隙。(5)裂缝 裂缝一般是由于构造作用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裂缝的长度可以由几厘米到几公里不等。宽度也可由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但微裂缝的宽度仅数十微米。一般说来,大裂缝延伸远,方向稳定,与油气储集关系更为密切。 34、孔隙度的测定方法 1. 样品总体积的测定1)封蜡法 2)水银体积泵法2.样品固体体积的测定1)比重瓶法 2)气体压缩法 3)浸没称重法 4)固体比重计法3.岩样孔隙体积(VP)的测定1)饱和流体法 2)气体膨胀法35、确定孔隙度的间接方法 1.用地层系数确定孔隙度 2.用中子测井确定孔隙度3.用伽玛伽玛测井确定孔隙度 4.用声波测井测定孔隙度三、计算题相对渗透率:各相的相对渗透率值是相渗透率与绝对的渗透率的比值:相对渗透率取决于其中主要相的饱和度、岩石的润湿性和孔隙空间的结构。因此,在表示相对渗透率或相渗透率时,必须将有关的饱和度作出明确的标示。例如:三相的饱和度分别为,油60%,气27%,水13%,则对油的相渗透率应表示为 K o(60,13),气的饱和度不必标出。设有一岩样长3厘米,截面积为2平方厘米,其中100%地饱和一种粘度为1厘泊的盐水,在压差为0.2Mpa下的流量为0.5cm3/s,那么该岩样的绝对渗透率为: 例、已知,有一块岩样长,面积为cm2,用单相油或水测得岩石绝对渗透率为0.375m2。若在同一岩样中饱和的盐水和的油并保持饱和度在渗流过程中不变,当压差为0.2Mpa时,测得盐水的流量为0.3cm3/s,油的流量为0.02 cm3/s。油水的粘度分别为mPa·s和mPa·s,根据达西定律求油水的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解:根据达西定律得:根据相对渗透率的概念:例:已知天然气的组分及各组分的摩尔分数(见表),试计算该气体t=32,p=88×0.1MPa时的压缩因子解:首先根据所给的天然气各组分资料, 查出临界参数(表2-2)并做相应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得到:根据Ppr和Tpr查图得Z=0.825例:已知含氮的天然气组分及其摩尔分数如下表,计算该天然气在t=90及p=180×0.1MPa时的压缩因子。解:首先根据所给的天然气各组分资料,查出其临界参数值,列表计算烃的视临界参数。 根据ppr和Tpr在图上查得纯烃混合气体得压缩因子Zg=0.79。 根据T=90和p=180×0.1MPa从图中查得氮气得压缩因子ZN=1.07。 然后用叠加法计算Za,即: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Solubility)亨利定律Rs:溶解度,压力为P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的气量。m3/m3P:压力,MPa:溶解系数,表示温度一定时,每增加单位加力,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气量的增加值。m3/(m3。MPa

    注意事项

    本文(油层物理学复习总结.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