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论文.doc
编号 河南教育学院毕 业 论 文(设 计) 论文题目 关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意识的研究 专 业 地理教育 准考证号 010810101613 学生姓名 史晓鹏 提交日期 2012年10月13日2012 年10月目 录摘要(3)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5)二、目前在地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5)(一)地理图像质量欠佳,缺乏时代性和表现力(6)(二) 地图学习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 (6)(三)地图教学偏于静态过程,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7)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7)(一)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7)(二)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地图册(7)(三)绘制板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8)(四)让学生动手画图,供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9)(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大脑中生成心像地图(9)(六)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10)结束语(10)参考文献(12)感谢辞(13) 关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意识的研究摘 要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地图的概念,以及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指目前地图教学出现的问题:地理图像质量欠佳,缺乏时代性和表现力;地图学习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地图教学偏于静态过程,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然后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 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地图册; 绘制板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动手画图,供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大脑中生成心像地图,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智能,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关键词:地图;空间思维;心像地图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ed on the concept map, and the map i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Secondly,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students' learning map two blind spots: map learning knowledge, light heavy theory, light practice skills,; partial to static map teaching proces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then discusses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 ability to map : students identify the images of basic skills; let the students make use of the teaching wall map and atlas; drawing board,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space imagination of students hands-on drawing, for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Train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good concept of space,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brain to generate mental map, help the students establish the thinking mode, improving spat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graphy Teaching.Key words: map; spatial thinking; mental map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地理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它的空间分布。离开地图就无法确定这些地理事物的位置,而地图则可以运用各种符号,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各种地理要素,给教学带来方便。初中学生往往对地图不重视,以致对许多地理事物很难记忆和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思索和探讨,认为要学好地理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制图综合,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以表达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1。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的地图,也是所有和空间认知、环境认知有关课题的地图。学生的基本地图知识和使用能力,可以应用在认识社区环境、认识国家、认识地球的基础,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用的基本生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获得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如根据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和典型的植被、土壤、动物等),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而学习的方法必须符合认知发展规律。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信息是靠地图符号的定位形式、轮廓与相互位置来传递地理信息的,读图者和学习者如何从地图中提取认知需要的信息才是关键,如果说地图是认识空间和环境的模式,那么人们头脑中的地图就是富有个性的空间认知模式2。因此,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水平是地理教学值得努力的方向。二、目前地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地理教育发展很快,从形式上变革了地理教学的模式,但中学生地图教学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真正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系统的日常地图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理图像质量欠佳,缺乏时代性和表现力现有的四个主要版本都使用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种图像类型,既有自然地图也有人文地图,既有大范围的地图也有小区域的地图,既有地理景观照片也有景观素描,还有卫星图像和漫画。但是,景观图的比重过大,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教科书中分别占33%、46%、42%和53%。另外,景观图大多是照片,景观素描较少。景观照片直观主动、真实性强,对于学生感知不能亲临的地理景观来说,其功能作用和表达效果要远远大于景观素描。但是,实景照片信息繁多、信息过滤性差,图像的主要特征不够突出。而景观素描图是经过信息筛选和过滤绘制而成,因而地理素描图主题更加突出,图像中干扰信息很少。关于中学地理教材中的地图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习地图内容和对于地图兴趣一般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62%和52%,均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选择地图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占总数的34%,而选择地图内容能够反映我国建设成就、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总数的14%。可见,学生认为地图反映的内容脱离其日常生活,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缺乏现实性和时代性,地图对于学生来说不能产生亲切感。这样的结果,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地图编制者深思,这可能是二者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二) 地图学习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 生活中许多有关地理的技能和知识,中学生无法从课程中得到完整的教育训练。如在带领学生参加定向越野活动中,发现学生回家的方式耐人寻味,活动结束后,学生中有80相约到学校门口才搭车或走路回家,很少有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简易地图直接回家。这个现象反映了学生空间概念薄弱和地图技能的欠缺。我认为,以上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地图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而把地图看做工具和技能强调不够,地图技能没有进入学生的生活,地图教学没有找到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发展空间,地图成为盘根错节的地理知识大杂烩。传统地图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忽视学生本身的空间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地图教学往往称为刻板的读图、析图、用图。读图过程中结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少3。往往是教师指图、学生寻找、教师指正、学生巩固,时间一长,学生索然无味,地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图文转换能力难以提高,为后续教学留下了“隐患”;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交流,自主学习得不到体现。 (三) 传统地图教学偏于静态过程,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传统地图教学往往不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不采用启发式,教师通过讲图,学生很难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很难获取新的知识。传统地图教学模式未能深入中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认知过程之中,教师无法有效引导中学生在头脑中加工地理表象的过程,地图教学如同黑箱操作,只有“教”法,没有“学”法,中学生通过地图掌握的地理知识则偏于静态学习,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没有使地理知识以头脑中地图为载体、滚雪球式地积累与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观念,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 用图要从识图起步,首先教会学生识图的基本要领。从地图上方向的表示起步,到熟练掌握图例中的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各种地理事物以中国地图为例,用我国地形区与政区图,让学生看着地图将手中的地图册一一对照,掌握各种地形的颜色以及城市、铁路、河流的符号,再着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并熟悉它们的走向与流向。这样,即供学生掌握地图上的方位概念,又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为今后学习我国特征及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二)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地图册 教学挂图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在开学第一课,就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做到“左图右书”。各种教学挂图都有不同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解决重难点的必备工具。例如西亚气候的特点和成因,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一副西亚所处气压带位置的插图,简明地分析了西亚气候干燥的最主要原因,即由于西亚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东北信风控制。如果没有这幅插图,学生听起来就很抽象,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在教学中还需要把地图册与教学挂图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效果更好。 例如讲中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特点时,光是利用地图册中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容易一知半解,如果结合教学挂图,教师明确地指出各条等温线的分布,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和气温分布特点。 读图是感知阶段。主要获得一些地理空间分布知识,诸如地名、位置、数字等知识。首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如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确定方向。其次掌握读图顺序:如政区图,可从沿海省市边界省区内地的顺序去记忆省区的相关位置,鼓励学生根据省区政区图的轮廓发挥想象力进行判读;地形图,读海拔和地势、地形种类,并与同比例尺政区图叠加;水系图要追根溯源,找出河流发源地、分水岭、流经省区和河口地区,气候图则以等值线图为重点,启发学生归纳读图规律。 记图的目的是积累地图表象,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主要记住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空间顺序、空间联系、分布特点和规律等。转绘地图或绘分布示意图的方法能强化学生观察地理事物位置特征的能力。 (三)绘制板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智能,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指图学生看,是不能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板图边讲边画,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分层突出,不断叠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5。例如,在东北三省的教学中,运用黑板图教学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画好东北三省的轮廓。第二步,画河流、山脉、平原,指出东北三省地形呈半环形结构的特点。第三步,用不同颜色粉笔边讲边画各主要矿产符号。第四步,画上主要交通枢纽然后用“丁字形”的铁路干线串起来。这样一幅完整的东北三省的地形、矿产、交通图便分层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生动形象,容易识记掌握。此外板图还能提高复习的效果。例如,在复习我国地形时,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我国的轮廓,再用彩色粉笔画出下列不同走向的山脉,将地形的骨架层层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然后用粉笔画出三级阶梯的界限,最后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位置标出,这样,边讲边画边复习,板图同板书密切配合,即节省了时间又图文并茂,教学生效果很好。经检查,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这些山脉名称和各地形单元的空间位置记住。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掌握较牢固。(四)让学生动手画图,供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 教师边讲边画同学们边听边看边画结合,其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在讲我国铁路干线时我在两个班进行试验比较,其中一个班单有教师对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边讲边画,然后让学生看图识记。另外一个班是讲一条画一条,并要求教师跟教师同时动手画图。经过检查对比,用这两种方法教学,其效果是学生当堂都能把这些铁路名称和交通枢纽说出来。但在第二堂课前复习时,要求学生把铁路干线和各主要交通枢纽不看书画出来时,其结果是没有动手画图的哪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画出,而动手画过图的那个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把整幅的铁路干线和主要交通枢纽画出来。两者对比非常明显,以要求学生画图的那个班教学效果好。 (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大脑中生成心像地图。相对于制图规范的地图,心像地图是存在于头脑中的空间表象与环境特征,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经验组成的一个地理表象2。心像地图也是个人对环境认知的模型,因为是模型,头脑对实际环境或地图经过筛选、概括,包括不完整、扭曲、夸大或添减的成分。每个人的心像地图在几何上往往是不准确的,面积、形状、距离会有扭曲。心像地图可以影响一般人的空间决策或路径寻找,不过,一般人并不是依靠准确的几何关系来寻找捷径,主要依靠不容易扭曲和错误的相对位置或其它空间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驾驭地图认知的心理过程,进一步培养地图能力,将读图训练系统化。首先,理解地理特征是形成心像地图的基础,头脑中所形成的应当是方位准确、要素分明、用恰当符号标识地理特征和相对位置的心像地图。其次,由粗略到精细,掌握不同级别和不同尺度的地理参照系统,是丰富心像地图的前提。用不断增加的细节和一次次的理解来巩固已经学过的地理位置或区域,并得到更多的理解来建立知识的网络。在这个知识框架中,每一个片断都已经经过更多的理解,也更容易记住。因为一个片断和其他许多片断联系在一起,如同人体神经系统的形成,由此可以形成头脑中的地理信息和知识网络。中学生建立在自己头脑中的心像地图,正是对世界有了更多学习与理解后所形成的知识框架。第三,迅速而准确地在内心世界操作心像地图的能力。读图活动是心像地图训练最主要的形式。此外在野外考察中进行实际定向、制造模具、泥工、剪纸、玩魔方、编织等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对心像地图的操作能力。第四,运用心像地图从陌生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能力。在新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空间推理是解答复杂地理问题的主要能力,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地理参照物和方向标定地图、运用不同尺度地理参照系统发掘地理联系、在头脑中操作心像地图. (六)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 地理知识应用的能力既表现在野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又表现在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诸多方面。学习地理不能仅仅以书本为中心,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学校的地图,回家的路线等。教师和学校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实践。如参观工厂,调查工业“三废”的排放与治理,考察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参加乡土地理调查、气象观测、地震测报、天象观测等活动,举办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会等。当然,这些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目的、任务、意义,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这样的地理活动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获得乐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其地理素养的能力。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智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只要教师与学生相互努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提高空间智能,进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结束语:在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不论是在国民经济建设或科学技术领域,不论是文化宣传、教育事业,还是国防军事建设方面,无一不需要地图,所以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地图意识6。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直观的获得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如根据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和典型的植被、土壤、动物等),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利用地图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廖克等.地图概论.科学出版社,19853 陈澄.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技能与培训.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陈尔寿.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感谢辞: 走的最快的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