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港高级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数学文.doc
2010年龙港高中高三仿真模拟测试 数 学 试 卷(文 科)参考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S=4R2 球的体积公式 V=R3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其中S表示锥体的底面积, h表示锥体的高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其中S表示柱体的底面积, h表示柱体的高台体的体积公式V=其中S1, S2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 h表示台体的高 如果事件A, B互斥,那么P(A+B)=P(A)+P(B)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等于( )A1,4B1,6C4,6D1,4,62设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在直二面角中,直线,直线,a,b与斜交,则( )Aa不能和b垂直,但可能ab Ba可能和b垂直,也可能abCa不能和b垂直,a也不能和b平行 Da不能和b平行,但可能4在复平面内,复数的共轭复数所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如图是已知函数,求当时的函数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则处应填( )A B C DADCBE6如图,在ABC中,,若,,则( ) A B C D7如右上图所示,一个半径为的圆过一个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第7题)·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 B2 C D8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可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B C D9已知函数上,且其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可能是( )A BC D10设P是双曲线上一点,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则等于( )A2 B18 C2或18 D1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则 12某个QQ群中有n名同学在玩一种叫“数字哈哈镜”的游戏,这些同学依次编号为:1,2,3,n。在哈哈镜中,每个同学看到的像用数对(p,q)表示,规则如下:编号为k的同学看到的像为,且满足,已知编号为1的同学看到的像为(5,6),则编号为5的同学看到的像是 13设,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若当且仅当,时,z取得最大值,则不等式组中应增加的不等式可以是 (只要写出适合条件的一个不等式即可)14一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编号分别为1,2,3,4,5的五个球,从中有放回地每次取一个球,共取2次,则取得两个球的编号和不小于5的概率为 15已知两点,点是圆上任意一点,则面积的最小值是 1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有,若ABC的AB边上的高为,则a的值为 17若存在x1,3, 使x2+(1a)xa+20成立,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14分)已知函数(1)求的值;(2)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且,求的值。BACDEP19(本题满分14分)在ABC中,平面,,为的中点,(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2)当为多少时,平面。20(本题14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成立。(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证:21(本题满分15分)已知函数,其中(1)若,且的导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时.试求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2)若,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试用表示出的取值范围.22(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为抛物线C:上一点,点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求的值;()设抛物线上一点的横坐标为,过的直线交曲线C于另一点,交轴于,过点作的垂线交曲线C于,连结交于,若直线的斜率是斜率的倍,求的最小值2010年龙港高中高三仿真模拟测试参考答案 5.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CABBBC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1/2n 12 (15,20) 13 (或) 14 19/25 15 1 16 17 a7/2 三、解答题: 18(本小题14分)19(本小题14分)20(本小题14分)(I)当时, 又 且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7(2) 又 当(偶数)时,比值= 当(奇数)时,比值=关于m为递增数列,当m=1时,取到最小值综上所述,对任何正整数n,不等式 恒成立。-1421. (本小题15分)解: -2 (1), 的导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4 (0,1)1(1,3)3+0-0递增递减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min -7(2) 由,且在区间上单调递增,知:恒成立 -10为求最大值,先以下求函数的最小值当时,在上为负,在为正, 即在上递减,在递增的最小值是当时,在区间上恒为负,即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所以的最小值是-13经检验,以上端点值也符合。综上所述,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的取值范围是-1522. (本小题15分)(1)-2 -2(2)求出-2 由AD方程得出 -2 由MN方程得出 -2 由BM方程得出 -3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