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doc

    • 资源ID:4228397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doc

    作业 张玉春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改变教学中机械、呆板、繁琐的教学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寻找久已失去的语文乐趣。 第三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泪珠与珍珠。 四篇课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有高妙的艺术性,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值得认真诵读和鉴赏。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思,构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笔而书。学生在预习时反映对这些课文毫无感觉,现在的学生对小说和诗歌都很麻木,让他们爱上散文,确是难上加难。 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感叹:“越美的文章越难上。”对于教材提供的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怎么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在这个单元散文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散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激发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本。 1、“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故都的秋的导入:请同学们想想,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绘抒写秋景的?比如说,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绘秋景的?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绘秋景的?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生机的?”随着这一串提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背诵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文,唤起了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千姿百态的秋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这时再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朗诵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开讲:利用课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图片资料(佛像、壁画、曲子词等),告诉学生这只是敦煌文化的沧海一粟,让他们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个现状“中国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从外国博物馆购买胶卷”,在学生感到诧异时提出“谁之过”,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 2、对这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静观”这一环节,让班德瑞的音乐萦绕始终,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氛围,教师深情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在音乐中边听边联想,边读边品味,无需多讲解,学生可以在音乐声中联想、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文字的内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与文章相关的事件、历史背景、时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如记念刘和珍君上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读本中的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和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让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了解刘和珍这个人,对于我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有很大的帮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介绍郁达夫生平经历,知人论世,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学生感受到郁达夫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影响,很容易沉浸到“清、静、悲凉”的气氛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品味语言 散文本来就是文学语言的范本,课本所选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玑、声情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古罗马文艺批评家郎吉弩斯说过:“就真正的意义来说,好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由此可见,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艺术美尤显必要。 本单元学习课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默读、抄写、批注、选词、填词、仿句、改句等。 如记念刘和珍君可用改写、比较的方法来揣摩语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为例,可以把这一段的虚词去掉让学生朗读,再读原文,一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虽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内涵相差甚远,从而体会到大师语言的精深之处。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图后,可采用反复品读批注式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觉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复诵读、体会、勾画、批注,把这些句子、语段标划下来,作评点,写感悟,然后全班交流,以赏析的形式深入课文,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提升性指导。 如道士塔,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单独成诗的句子,例“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一个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等,反复诵读。通过寻找散文中的诗句来体会本文语言诗化的特点。 三、鉴赏情感 人们一贯认为,散文是作者个人的自叙传,也就是说在散文中最能见到作者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所以鉴赏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来由和线索,发现作者的独特的情怀、抱负和气质。  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深入体会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 “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怎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唯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从一个旁观的毫不相关的角色引导成与作品之中的人物、内容息息相连的角色,才能深切意会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微笑”“和蔼”的刘和珍是你同学和朋友,她去请愿被杀害,还要受诬蔑,你内心会有怎样感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鲁迅的悲愤之情。 同样是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在教学最后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请以刘和珍、鲁迅和一个现代人的身份来思考请愿的意义。学生讨论后认为: 刘和珍:“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民族没有自由、独立的情况下,何谈个人的生命价值和自由追求,请愿在当时有积极作用,值得。 鲁迅:请愿对于人类历史的进步来讲是无谓的牺牲,但在当时可以激励民众。 现代人:应当改进运动的方式,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讨论中,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换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鲁迅思想的深刻之处。 如故都的秋中设计“如果是让你来写故都的秋,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何不写故都的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写寻常巷陌中随处可见的景物?”体会郁达夫平民意识,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独特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两个自读思考、讨论题: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谁,是王道士,中国官员,还是洋人?如果你是他们,在当时,你会怎么做? 2、如果给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时空拦下车队,敦煌的文物你将让它走向何方?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复杂性,不难体会浸透在文中的历史意识、文化气息和爱国精神。 如泪珠与珍珠教学中可以设计: 1、 这些眼泪分别为什么而流? 2、 结合你的感受和亲身经历,谈谈对书中这些眼泪的看法。 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交流彼此心声,读懂文中几种泪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怀乡之情和深邃的爱心。 以上是我在这个单元教学中一点粗浅尝试和一些具体的做法。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概念,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它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学生越早掌握越好。据说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尝试搞“专题研究”,所以美国的学生创新能力强,参加工作后富有开拓精神。我们搞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新教材研究性学习操作实践的描述,探索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的有效途经和方法。(一)组合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单篇和单元。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于课本中讲读课文的学习。比如黄山记,作者徐迟以其独特的视角记游黄山,用抒情和议论突出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这一主旨, 这就使此文的教学有了一个独特的切入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自然成了本篇课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又如小说项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命题:  1、十年青春  =一串假项链?  2、项链为线,出奇制胜; 3、情节跌宕起伏,主题步步深化; 4、巧妙构思独具匠心,尖锐讽刺入木三分; 5、生动 细腻 真实谈项链心理描写;   6、用墨如泼,入木三分谈玛蒂尔德形象的塑造; 7、有形的项链,无形的锁链。这里所说的“课题”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专题。上述两个专题,前者需要给学生在“面”上广泛涉猎,后者需要学生在“点”上深入推进。广泛阅读积累,深入研究探索,符合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新教材主要以文体编排单元,文言文是依据文学史知识,按作品的年代来划分单元。这样的一个单元就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比如,学习必修二第四单元,把“词类活用”的整理、归纳及规律寻找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做卡片分类整理,这不仅让学生了解“词类活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更重要的意义是把这项研究课题放在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单元,旨在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起指导作用。又比如,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该单元有说数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天等五篇课文,这几篇课文都是说明文,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有的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有的巧用比喻与拟人,有的穿插抒情与议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作为单元课题。(二)确立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无论是单篇内容,还是单元内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确立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单一课题的研究和多元课题的研究。前者为了深入,后者旨在拓宽;前者便于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后者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契诃夫的其他小说组合单元,完成“我看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的研究报告,学生借此认识许许多多别里科夫式的小人物,较为全面地了解契诃夫及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深入理解“套中人”。“词类活用”的分类整理,能让学生了解、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这些课文或单元的学习,属于单一课题的研究。实际上,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单元的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会有多元课题,比如学习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可以给学生如下一些研究题目:  1、东坡,东坡,人生路上曾几何;  2、(陆游)壮志未酬,情缘未了;  3、(李白)千古浪漫情;  4、杂话“诗圣”;  5、肠断墨香柳永的词与人生;  6、(李清照)言不完的离愁,道不尽的相思。多元课题的确立,能够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广泛的兴趣。这种多元课题,既可以通过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对这些背景性资料的阅读来确定;也可以是教师提供一些争议的观点供学生参考,从而让学生通过选择来确定。多元课题的研究对每一个学生来说,研究的只是一个课题,但对于一篇课文来说则可生发出许多课题。这对于增加阅读的广度,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利的。(三)制订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方案据课题学习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具体内容和方法途径,形成学习方案,这是课题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确定完成课题研究时间的长短,又是一个十分具体而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研究课题完成的时间限定而言,分为短期课题和长期课题。短期的课题可以随课堂进行,一节课完成或随单元完成。研究报告恰如我们平时的片段练习或单元作文。比如沁园春长沙的诸多课题研究,学生任选其一完成,大概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学习,所要完成的报告“我看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差不多需要两周的时间,也即一个单元学习的时间完成。而长期的课题则可以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比如鸿门宴的学习,就是作为寒假作业完成的。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  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史记评林,对项羽的人性及形象作一个综合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又比如,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最长期的研究课题:从中外文学史上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或流派(新教材涉及的),广泛阅读其作品,用一个学年时间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平时则可以结合课外随笔,撰写有关读书笔记,以便完成终结性报告。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长期课题研究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定时组织学生交流研究的进程,交流相关材料。在课题完成时间的把握上,我的体会是:短期为主,长期为辅;长短结合,张弛有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最佳热情,发挥学生的最佳潜能。(四)展示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学习成果的意义在于评价学习质量,从而激励后续学习。因此,这种评价重过程而非结果。无论教师指导学生研究什么内容,采用哪种研究方法,应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应该体现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比如“确定研究课题”这一环节,就是一个发展渐变的教学过程。即“教师给课题学生拟课题自主定课题”的发展渐变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进行“确定课题”的指导,有一个让学生交流、评价、修改课题的过程。教师有意识地重视过程,才能充分实现此环节的价值,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同理,“制订学习方案”也应该有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帮助到学生的自主制订。而“展示学习成果”这一步,应该看重“展示”,通过交流展示,使“成果”碰撞共振,强化探究欲望。倘若只是教师给一个分数,则大大丧失了此环节的教育功能。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辩论、答辩、墙报、专刊等形式来展示。(五)发挥教师在新教材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新教材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建议者。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建议者,进入课文教学后,教师要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习,如何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在组织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建议者,首先要从学习内容的确定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比如单元学习内容的重新组合、课外选文的提供或篇目的提供,教师要给予明确的建议;其次在课题选择上,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评价判断,从课题的确立到表达,教师均应给予恰当的帮助;最后在成果评价上应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使之产生碰撞共振的效果。总之,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尚属于新生事物,只有运用者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树立社会化、生活化的大语文观念,增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识,遵循“有机结合”的原则,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行语文实验课,才能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变得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探讨                                         在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关注,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新课标体现出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取向。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一个新的中学语文教育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也正发生着变革。 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探讨                                       在中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关注,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新课标体现出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取向。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一个新的中学语文教育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也正发生着变革。 一、     现代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及中学语文教育的困境 在美国,大学入学委员会实行现在广为采用的“学术性向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即通常所说的SAT。这种考试的主要目的不是检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的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评估学生是否具备在大学学习的能力。半个世纪以来,这项考试一直都作为美国大学入学选拔制度的中心项目。但SAT成绩不是唯一的,成绩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个人的特长、参加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等非学术因素也很重要。考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录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像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因此拒收不少“高考状元”。 1999年4月,成都女孩刘亦婷被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并免收每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哈佛看重的是她“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国人为之震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也卖得洛阳纸贵。 相反,国内高校十分青睐高考状元,像中国的少年作家韩寒,只能在大学门口徘徊。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升学率”一直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2001年起至今,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中学语文学习方面,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些改革与创新,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学法、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思想,使中学语文课程处于无足轻重地位。 一方面,语文教育始终没有摆脱学科中心论的束缚。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教学过程的同步化,教学目标的定势化,都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步履艰难,很难使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语文课要想教活也就很难。另一方面,现在语文教育依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打实基础、训练思维,还是培养能力,引发智力,其实还只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应试基础,语文实践性也仅指语文工具训练的实践性,如听说读写,缺乏在解决问题层面上的应用研究。培养和训练的也只是应试方面的能力和“智力”。这样势必造成语文教育的盲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智力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普通高级中学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具体,给广大教师在教学的操作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我国目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滞后。 实际上在黑色7月(如今是6月),成功的仅是一部分所谓的优秀生。而名落孙山的农村中学毕业生中,“下力不如老子,出门不如哥子,算账不如嫂子”者大有人在。社会意识薄弱,生存能力低下。既不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研究能力,也缺乏实用的语文素养与技能,更没有学得有利于就业的实用技能。 三、对语文知识及技能的长期被动接受和机械化训练,使中学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美育功能熟视无睹,为未来生活而自主探究语文奥秘的激情也不很高。同是语言技能训练,社会上,针对就业技能培训而开设的各级各类外语训练班比比皆是,而母语阅读与鉴赏培训、普通话培训、应用写作培训、文秘培训等,或者缺如,或者廖若晨星。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中学学生对语文学科存在着情感冷淡和需求动力的匮乏,因此,改革学习策略的,发掘内在动机,启迪智慧,焕发激情,就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要自定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反应,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一改被动的、接受性为主的学习方式,代之以适合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怎样的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1)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2)对他们正学习的内容很好奇;(3)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4)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5)看到了成功的机会。 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我想学”、“我要学”。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充分作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该理论提倡:真正的学习应以“人的整体性”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心学生的自尊和提高,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焦点,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和教学时间。教师被看作是促进者角色,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创建合适氛围,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把学生的创造和自我实现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人马斯洛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即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能充分发挥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使个体达到最佳状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罗杰斯也认为,学习首先是意义学习,学习与人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意义学习以自由为先决条件,学生可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所有潜能,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自我实现倾向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所以自主学习策略对普通学习理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自主学习策略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内涵     语文自主学习突出体现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上。“参与性”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对语文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语文能力都只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语文能力的养成,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例如读的能力,靠阅读大量各类书籍和文章获得;写的能力,需要大量写作练习获得;听和说的能力,更应在听和说的各种实际环境中、参与语言交流(交际)等实践活动中获得。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引导他们参与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建立在自主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中学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内涵。 首先,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下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倾向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他设想真正接触生活实践的人是希望学习、盼望成长、寻求发现、期望沟通、渴望创造的。教师的作用是为学习的产生创造合适的氛围,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学习动机才会强烈。 例如,纠正作文中的错别字,是每次作文课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教师用尽心血,学生收效甚微。因为除了学生认知因素之外,社会生活各方面充斥着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近年,“酷毙”“帅呆”的网络语言,已成教育及语文工作者的担忧。对此,我们创设一个社会实践活动话题:“I服了you。美不美?”要求学生表述自己观点,形式不限。同学们根据自己生活环境特点,有上网查的,有专看街上广告门牌的,还有专揪爸妈“话把儿”的,有检查全班同学作业、作文的,还有的把目光盯上自己的任课教师不到一学期,实例记了一大本,笑话编了无数个,在对他人善意的戏谑与调侃中,不知不觉了解到错别字的类别、成因,有的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纠正办法,自己的错别字也在不知不觉中销声匿迹。 社会实践过程包含着自主定向、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反思、自主运用等五个环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成功的成就感,成为探索下一个学习目标的动力。 其次,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下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协作参与的学习方式。一方面,社会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为学生的自觉探究和实践开辟了大量空间。另一方面,传统教育中“精英”教育的导向,追求标准化答案和规格划一,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答案,甚至不需要答案,它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水平螺旋式提高,这无疑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课程形式。 在上述“I服了you。美吗?”语文活动结束时,发现学生们的成果展示各具特色。有做成网页的,呈出漫画的,演成小品的,还有的同学,把流行歌曲改头换面,有的是一篇调查报告,有的居然是颇有见的的小论文,不拘一格,异彩纷呈。有学生说:“老师,我们以后不写作文怎么样?”其实,学生交的不就是一篇凝聚着劳动与心血的作品吗?只不过这些作品,由传统一人完成的书面作文形式,变成了大家各显其能的才智荟萃罢了。 第三,自主学习策略指导下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而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各学科知识与经验,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展了完整的人格,促进了高语文素质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为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常常在语文课堂中,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一开始,大家争先恐后,慢慢就视若负担。原来,学生认为大家能够谈论的,很多是老生常谈,没有新鲜感,魔幻世界、娱乐空间,似乎不便在课堂上陈述。感觉话题狭窄。作文也是老一套,“我的同桌”从小学写到中学,早腻味了。而学生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使这一切得到改观。 近年的旅游热,使本地几个小有名气的风景区游客暴满,应接不暇。旅游黄金周,景区不得已从中学生中选一部分做临时讲解员。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发现,原来不但自己学过的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统统有用,就是儿时老奶奶唱的歌谣、讲的故事,也都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假期见闻作文中,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人和事,还关注沧海桑田,关注地球环境,关注旅游资源,关注社区发展。在语文训练课上,他们侃侃而谈。景区山水壮美可喜,待人接物的应变技巧,第一次被称为导游的自豪,第一笔业务提成的惊喜说学逗唱,挥洒自如。 这种体验性的学习实践,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审美、伦理道德观念各方面获得健康自然均衡的发展,科学素养与文素养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第四,自主化学习策略指导下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上所述,一方面,社会实践课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融入自然,为学生的自觉探究和实践开辟了大量空间。另一方面,传统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导向,追求标准化答案和规格划一,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答案,甚至不需要答案,它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参与反思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水平螺旋式提高,这无疑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课程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语文教学囿于狭小的课堂之内,要时刻想着把教学向外延伸扩展,让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语文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语文应用能力的养成与提高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使其有前途万里的发展。第五,在自主化学习策略指导下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担当着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某些态度品质。一是促进者的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能进行情感交流和直接的个人接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教师对学生应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赏识、接受和信任他们。也就是说,教师能够赏识学生,赏识他的意见、他的情感、他的为人,体现一种非占有式的关心;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来接受;对学生有基本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开发自己的潜能。三是移情理解。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观察世界,体验学生的感受,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评价学生、判断学生。 最后,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社会实践活动还应该含有下列意义。 一是有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主要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体验,这种唤醒主要通过语言完成。海德格尔说过:“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而“社会实践活动”所提倡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必须依靠语言,可以说语言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灵魂。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发现、探究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创造的喜悦。二是强化语文学科的实践效能。我们的学生写了不少言不由衷的作文,其内容并非出于自己的实践和体验。而“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的获得,选题、检索、调研、撰写、交流皆与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与他人形成互动。可以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语文学科“学以致用”的价值。三能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语文学习应指向生活、指向社会、指向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活动”恰好能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在那里,我们的学生能领略社会的多彩,体悟生活的丰富,发现语文的博大。 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自主学习策略下的语文社会活动融入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之中,让实践活动成为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知识培养与能力训练、启迪智慧和指导人生的桥梁。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极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还必须具备浓厚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热      宣化县一中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通过学生在社区的服务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使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二、课程内容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内容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城乡科技、科普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城乡文体活动;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等。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等。3、行业辅助性活动:如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支援农忙等。4、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参加助残帮困活动等。三、课程实施与管理学校一般不作统一安排,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利用双休日、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评价,特殊情况可将评价时间延迟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社区服务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一般在三人以上,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学生可在一个固定的活动小组完成所有的社区服务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或组织不同的活动小组。小组服务活动的目标和方案应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小组参加活动所需要的交通、购买劳动工具等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社区服务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区服务活动负责。社区服务小组可根据需要聘请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四、课程的实施程序活动前教育。社区服务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学校也可为学生开列社区服务活动清单供学生选择。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地的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海南华侨中学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总结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对象为海南华侨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教学设计思考.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