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外国小说插上“欣赏”的翅膀.doc
-
资源ID:4228233
资源大小:2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给外国小说插上“欣赏”的翅膀.doc
给外国小说插上“欣赏”的翅膀【摘 要】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面临两大遭遇,一方面由于受到“教材穿新鞋,考试走老路”的制约,被许多老师大刀阔斧地删减篇目,弃之不上;另一方面过分注重人文熏陶的则随意解构,淡化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系统有序提升。面对两大难题,笔者尝试“异单元同构,话题引路,纲举目张”、“同单元异构,立足文本,个性解读”的设计,希望学生既能有清晰的话题意识考点意识,又能归位守本,在文本解读中完成人文熏陶,以教材为端点循序系统地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外国小说 话题 文本 欣赏一、课程背景乱花渐欲迷人眼从应试教育一路走向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未见平息。传统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语文知识、技巧,所以课堂上容易出现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针对这一误区,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错误解读,现今却出现了另一误区,人文教育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每一堂课想方设法做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灵魂提升,似乎完全抛弃了“工具性”。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仿佛顽皮的小孩玩跷跷板,总喜欢把一端跷得老高。选修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有所不同,使得许多老师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大相径庭。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修模块统一使用后,“偏工具”的大致分两种,一种认为此书与高考关系并不紧密,学生读来也是云里雾里,不如能删则删,能减则减,节省出点时间用来高考复习;另一种则更直接,干脆把外国小说欣赏变成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训练课。“偏人文”的则花样百出,多媒体课件美观炫目,声光电综合运用,再加上无数的链接与拓展。但是,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华丽的语文课堂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踏实感,反倒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炫惑感。这不禁令人思考:洗尽铅华,素面朝天的语文课还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新课标理念下,怎么上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方法对策试拨云雾寻青穹外国小说欣赏该怎么教?我们既不能像“偏工具”的老师那样功利地删减或训练,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也不能像“偏人文”的老师那样漫无边际地自由发挥,笔者在躬身实践中试着拨开层层迷雾,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一)异单元同构,话题引路,纲举目张。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的理念以及编排方式,都很有创意,与以往教材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教学时是以欣赏小说文本为主,还是学习小说的基本元素(话题)为主?前者是传统的小说鉴赏课,话题作为附带的知识,后者则带有小说欣赏指导课的的意味,文本成为话题的范例。哪一种教学取向更为恰当?我觉得不同的的选修课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编纂者传达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八大话题大体上囊括了小说的一些基本面,是各个单元的核心要素和分类依据。每个单元所选择的小说文本都是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个话题的作品。后一种教学模式,把组织教材的“纲”话题作为主线索来贯穿课堂,似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我们在教完这本教材的时候,学生通过八个单元的学习,对西方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欣赏小说的新路数就有了系统的认识。话题之纲举起之后,学生是学会一些东西,但是,教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所以,笔者设计了“异单元同构,话题引路,纲举目张”这样的一个思路。每个单元尽管话题不同,但整本教材的总体教学构思是一致的,那就是以话题作为主线,以文本为切入点,以精读课文作为重点,让学生学习外国小说鉴赏的方向、方法,学生学会方法之后,在略读课文中加以实践,做到纲举目张,学生既能在“面”上系统认识,又可在“点”上纵深挖掘。(二)同单元异构,立足文本,个性解读。话题是总纲,但是话题是属于理论范畴,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如果每堂课一开头,就用高深的理论来切入,学生难免感觉吃力,而且也会失去阅读的的兴趣,更不用说“欣赏”二字了。就好比烧菜的佐料只有融进菜里,吃的人在品味佳肴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勾起怎么调制的思考一样,如果佐料跟菜分离,再好的味精吃下去人也是要呕吐的。所以话题引导并不是要把文本机械切割,单刀直入寻找话题与文本之间的关联,而是在品读、欣赏小说的过程中合理嵌入、渗透。这就需要结合不同文本自身的一些特性,尽管每个单元的话题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作家的创作风格、写作手法不同,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纷呈,所以同一单元的两篇课文在教学处理上可结合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作个性解读,只有立足文本,才能真正达到小说欣赏的目的。(三)提高能力,给外国小说插上“欣赏”的翅膀在以上两个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才能落实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变外国小说欣赏课为真正的小说“欣赏课”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努力。1、知人论世,以作家的创作风格为出发点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选了16篇经典小说,16位作家基本上都有自己比较鲜明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品是对作家理念的最好诠释,所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是敲开文本解读之门的一把好钥匙。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决定桥边的老人采用有限视角,简洁明了地“显示”着“我”与老人的对话,让人从“显示”着的八分之一读出那潜藏着的八分之七对战争的谴责。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理论让她用第一人称来展现内心的真实。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更是在炮兽的三个场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水手、炮队队长、年老的乘客层层对比,为判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蓄足了势。蒲宁这位“风景画家”也利用不同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俄罗斯庄园风景图,使我们陶醉其中,又感叹其中。另外,像卡夫卡这类作家,你如果不对现代派有个了解,根本就理解不了骑桶者。作家风格的不同使同一单元同一话题下的两篇文章的解读有了新鲜的角度,使课堂注入了活力,对作家创作理念和风格的了解不仅能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文本,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史的大致轮廓以及关于外国小说的一些创作方法和知名流派,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2、中西合璧,以人物为突破点传统小说中讲的是小说的三大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外国小说讲的是八大话题,尽管“三大要素”跟“八大话题”在很多方面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需要人物来反映现实,人物表达着或者帮助表达主题,哪怕是在人物逐渐隐退的现代派的小说也是如此。比如意识流小说代表墙上的斑点,这篇小说没有传统小说的情节,在这里,人物被退化成了一双眼睛和一个大脑,但是我们还是能透过人物的意识流动读出小说承载着的伍尔芙的小说理念,女性主义观点等等。又如卡夫卡的骑桶者,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正是主人公的特殊之处的吸引,才让我们思考虚构背后的真实,虚构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其它课文像礼拜二午睡时刻我们只要设计“察颜观色析母亲”、“雾里看花解神父”两个人物品读环节就可把握文章折射出的高尚的悲悯情怀。“文学是人学”,既然是以人为本,而且人物形象绝不雷同,我们就可融合中西方小说的特点,以人物为突破口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在欣赏中完成人文洗礼。走进教材,你会被丹柯掏心照亮族人前进道路的英雄气概所打动,也会被牧羊少年的寻梦历程所激励;会为娜塔莎这样的“可爱的负心人”而纠结,也会为素芭这样的“用眼睛说话的姑娘”而忧伤;也许你也是曾痴迷着葫芦的清兵卫,也许你的心中也存有一个过桥姑娘,也许3、学以致用,以写作为提高点文学欣赏绝不止步于阅读,欣赏应该经历阅读鉴赏模仿创作这样的一个历程,只有把文本的精华内化到自己的写作中,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突出了写作的位置,无论是从选文还是到设问、实践活动,各个环节都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门写作课,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有益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素材积累、创作方法借鉴、话题专题片断训练、三个方面去培养。“无米之炊”是高中生写作普遍遭遇的困境,如何巧妙的化教材为素材就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好方法。我在教授外国小说时,每课都有一张基础预习卷,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作家的名言积累。另外,再让学生自己从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代表作品中搜寻养料,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作文时已是“心中有米可下笔”了。其次是创作方法的借鉴,前面我们有提到外国小说家风格各异,我们需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才能更好解读文本,这在写作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做指导。尽管西方小说特别是现代派小说,学生刚开始接受都有些困难,但是也可以作为兴趣点视学生个性而异,因材施教,鼓励为主,视学生能力适当引导。最后,每单元的“思考与实践”部分基本都有结合单元话题布置的作文训练题,我们可以直接借用,也可另拟题目,让学生结合话题进行片断训练。这种片断是定好了方向、角度的专题写作,像第一单元要求用第一人称来写,第二单元则要求描写具体的场景,以此类推,等八个单元全部学完,学生自能融会贯通,把八个话题结合运用。话题专题片断训练既能对每个话题作巩固,又能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且“续写”、“情景作文”、“作文评比”等多种方式的展开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意识。三、课程展望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教研和教学都是一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事业,很多老师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探究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但却在“教材穿新鞋,考试走老路”的制约下犹豫彷徨、畏手缩脚,难道真的只有直接往功利这条路上走吗?不!工具性跟人文性是统一的,只是两者的融合在实践中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探求方法。探索之路曼曼而修远,笔者设计的“异单元同构,话题引路,纲举目张”、“同单元异构,立足文本,个性解读”只是一种尝试,希望学生既能有清晰的话题意识考点意识,又能归位守本,在文本解读中完成人文熏陶,以教材为端点循序系统地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实,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在高考的战场上得以发挥。当我们在新课改的实践中面临挑战时,只要我们懂得仰望星空,坚持理想,加之脚踏实地钻研、探究,定能赢来学生人品与学力的双重丰收。参考文献:【1】曹文轩外国小说欣赏编写说明OL2008年8月【2】顾之川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外国小说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教学OL2008年1月【3】章妙娟由外国小说欣赏探寻写作因子J文学教育,2009年第3期【4】胡勤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思考和建议J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