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析》.doc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析随着全国高考省市命题数量的增加,写作的考查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同时对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山东省高考为例,第二卷增加了阅读表达题,写作部分由原来的100-120词增加至120-150词,分值由25分提高到了30分。阅读表达部分要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课改以来,新课标对于高考要求的八级目标词汇量是3500个词,但从高考看,学生的习作并没有因所学词汇的增加而改善多少。从很多学生的习作中看,词汇匮乏,表达不地道,缺乏英语表达的思维模式,在语篇上上下文衔接不流畅,无用信息多等是他们的主要表现。为此,笔者总结自己近几年的写作教学,结合课改以来新课标对于写作的要求,对于高中英语写作课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一、写作与阅读结合2007年山东英语高考新题型:阅读表达题,使我们在阅读教学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阅读和写作教学要密切结合,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广东高考题中读写任务的出现,更是把阅读和写作连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要求。1充分利用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课改之后的新课标教材,同老教材相比,所提供的阅读材料话题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科技进步、人文关怀,单元设计呈螺旋式递进,词汇复现率高,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教材来设计写作。关于阅读课文的处理,我们可以分三步走:首先是背景知识的输入,这一部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给学生积累大量的话题词汇,为写作作好准备。其次是对课文的处理,我们可以自己设计题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通过分析段落框架,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再通过细读,进一步达到深层理解,加强对课文中长难句的理解,对优美段落、句式的深层鉴赏,为写作做好原始语言的积累。最后,通常是阅读后的讨论升华部分,这是实现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关键的一步,“阅读只是识字能力中被动接受能力的一方,是写作这一主动表达能力的补充”(胡春洞等,1998:155)。依据本单元话题设计讨论题目,例如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二模块第四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中,可以这样设计题目:1.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eings and the animals?2.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animals?3.How many animals are endangered in the world?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人执笔记录,最后推举代表读出讨论结果,随后,要求学生把讨论的内容以短文的形式写下来。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例如复述课文,或是续写课文,或是改写课文的体裁,例如,重大版教材必修第一模块第二单元,原文是短文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用一棵大树比喻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一位老师在读后讨论的环节中,让学生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text,并且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之后再写在作文纸上,这个形式搞的很生动,富有实效。阅读之后的朗读、背诵同样重要,我们知道学习汉语都提倡背诵一些优秀的文章,英语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熟读、背诵的东西越多,以致于达到一种出口成章的地步,那么他的学习语言的语感也就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久而久之,会形成写作的英语思维定势,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不至于写出汉式思维的句式。读写结合的方式很多,重要的是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这项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废,为赶进度放弃了这个工作。2利用教材的同时,加强同步泛读教学,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教材内容处理完之后,我们手中还有报刊、网络,同话题的文章很多,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视野拉大,加大知识储备。例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英语科的写作话题是就免费师范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话题是教材中所没有的,而在报刊、网络中却能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在课上精读引领下搞好课下泛读,课上再反馈、再升华,最后以写作的形式输出,达到语言运用的目的。3和词汇教学相结合,搞好话题拓展在处理单元词汇的时候,我们可以以话题为中心,提供话题词汇,让学生组词成句、成段、成篇,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词汇,又练习了写作。比如,我们可以搞一些短文选词填空,人教版第一模块第四单元Earthquake,可以如下设计:In the 1800s, there was an outbreak of cholera, and it couldnt be _ and many people died. Yet neither its cause nor its _ was understood. John Snow, who _ Queen Victoria to ease the birth of her babies, became inspired when he tho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_ to cholera. He believed in the theory that people _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 and wanted to prove he was correct. As the disease spread quickly through the neighbourhoods, he found the dirtier the water , the more _ the illness. It seemed the water was to _ . In _ , he found two other deaths in another part of London were _ to the dirty water. So he was able to _ with certainty that polluted water carried the disease with this extra disease. Then he took measures. Finally it was defeated.(control,cure,attend,blame,addition,link,announce,expose,absorb,severe)在这个设计中,练习了学生在语篇中运用话题词汇的能力。人教版第一模块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可以设计连词成文,话题词汇提供:fight, right, advise, be put in prison, continue, leader, quality, position, equal, hero, 还可以设计创新写作:缩写课文“Elias Story”为13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意思连贯,符合逻辑。二、写作与听、说结合新高考中新题型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表现在听力题上,听力填空题就是其中一种。它不仅是听,而且要求把所听内容整合加工,进行填空。这又可把听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其实我们平时在使用听力材料时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听力材料就是用来听而已,不需要细加分析,甚至不需要拿给学生,只出示听力答案,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听力练习分精听和泛听,我们不妨在精听材料上下一点工夫,好的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鉴赏它的语篇美、句式美、词汇美,并且可以让学生背诵,达到引用的目的。不同话题的听力材料同样有着相对集中的话题词汇,同样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写作与说的结合,则贯穿于听、读、写三个环节的教学当中。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speaking task,比如课前五分钟的duty report,放开让学生去搜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自己写,可以摘抄,读给同学们听,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练习了写作。每日一题,每日一句,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听力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上,我们都可以设计说的活动,有的说才能有的写,会说才能会写,思维的广度打开了,语言储备有了,语言的输出才会源源不断。三、重视写作的过程性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成果教学法,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方法节约时间,输出快,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所产生的效果却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让人非常头疼。我想,尤其是在基础年级进行写作的过程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写作的完整性和创造性,即“注重过程习作法(process-focused wrting approach)。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环节:审题议题起草自改互改反馈。在这几个环节中,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与交流”的新理念,也是合作学习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过程性教学的特点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他们的体验和感知,这样的学习效果远比通过教师的说教来的更好。四、写作评价的多元化目前写作课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班额普遍过大,写作之后的评价反馈太慢,起不到写作的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面批、学生互批、抽批等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并且一定要有阶段总结,发现好的习作,进行结集、张贴,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批阅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总是找错误,一些好的句子、词汇都可以放大,增强他们的信心。小结:写作课的设计形式多样,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走,要依靠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反思、总结,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切不可割裂开来单独操练。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语言技能的评价,一般以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单独分别设计试题,但在项目设计和评价标准的设定上,应从语言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技能的综合性。” 参考文献: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 胡春洞 戴忠信 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