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物理说课《宇宙航行》说课稿.doc

    • 资源ID:4227459       资源大小:25.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说课《宇宙航行》说课稿.doc

    宇宙航行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很高兴能就宇宙航行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作一汇报。一、指导思想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二、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知识特点:人造卫星是高一新教材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最后一节课的内容,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由选修内容改编为必修内容;删掉了原材料中的“人造卫星的应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的内容;加入了“向不同轨道发射卫星,火箭克服地球引力而做功不同”问题的分析;把第一宇宙速度v=的推导放入课后的习题中。新教材针对高一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删减了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了“宇宙速度”的教学,并加强了逻辑的严密性。(2)知识地位: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3)教学内容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人造卫星”是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是随时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而教材内容在这一方面又是相对陈旧、滞后的。为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可组织一些课后调研活动。2、学生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一年级,大多是90年出生,17岁已经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比较起成年人来还不及,尤其是对知识体系条理性掌握,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欠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本节与第六章息息相关,不同水平的学生学起来认知程度不一样。从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来看,学生容易接收表象、浅显的知识,不易接收推理性强、易混淆的知识。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4、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其中物体发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科学的民主意识;通过学习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5、教和学的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同时采用讲解法和谈话法辅助学生学习。从学法指导来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在本节课,应该教育学生如何根据教学要求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活动程序教师活动(主导地位)学生活动(主体地位)情景导入在科学技术欠发达的古代,“嫦娥奔月”只能是美丽的传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的航天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陆舱降落在月球附近的静海区,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知识。自主探究复习性提问,提出问题: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同学们请思考:人造地球卫星和“东方号”载人飞船绕地球做什么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什么力?卫星在绕地球运动时受哪些力的作用?交流协作安排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看书,并分组探究下面问题的答案。牛顿对人造地球卫星是如何理解的?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根据上面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表达式?根据上面得到的表达式,可以得到的表达式是什么?看宇宙速度的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如果卫星是在地球表面,它的运行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叫做什么?怎么推导出来的?()这个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它的速度大于7.9km/s会怎么样呢?什么是第二宇宙速度?数值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义?什么是第三宇宙速度?数值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区别?根据得到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地球卫星的运行速率和轨道半径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地球同步卫星: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同步”的含义是指什么?地球同步卫星的有何特点?能不能确定?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地球同步卫星向高轨道运行(离心运动)?通过学习,你认为分析卫星变轨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出正确答案,必要时可适当采用讲解法。教学评价(评价原则:自主性,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纬度:情感、能力、协作合作、操作技能)借助于总结学生答题情况,并对学生问题较集中的题目,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评价。通过学案的“自我测评”来进行自我测评,了解自己课堂学习效率如何,有疑问的可以集中解决,做到有的放矢。总结建构布置作业根据学生自学、讨论及成果展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体系,建构知识框架;布置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完成课后作业。四、教学设计体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1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新教材的编排与原教材相比,稍有变动,在“宇宙速度”讲解时引入了“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在讲解卫星的变轨问题时,借助地球同步卫星的变轨发射讲解,拓展了教学内容。2提高学习兴趣,突出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科技息息相关,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加之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学习本节课,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既突出了自主学习,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起到了积极作用。3改变知识获得的渠道,促进教师职能的转变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前学生被动获得知识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变得更加合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这也为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三个: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2、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得到转变。3、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说课《宇宙航行》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