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论文:关于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doc
-
资源ID:4227423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物理论文:关于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doc
关于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从备课、课堂导引、课堂设问、课堂调控、课堂结尾等教学环节,提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修正与改进,从而使教学策略适应新课程、新课堂,使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关键词:主体性;自主探究;教学策略;情景;问题;探究点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原因虽然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为此,本人根据最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点粗浅认识。1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探究性教学应采用单元备课,模块探究。在拟定那些内容需要探究时,应明确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而对于富有挑战性的,具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实施探究性教学。为使探究教学达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我们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备课的研究,一是从学生学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实施:引导探究阶段,合作探究阶段,自主探究阶段,创新探究阶段,但这种发展过程是交互式的,不是单调性的。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分为“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小组互动式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等。在备课方式上,可采用预先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备课。备课时应考虑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大体是: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活动流向,还要作适时调整,以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满足探究时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有所预测,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要开阔,支撑材料要丰富,随时可取。备课中始终渗透着教师自己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也就是教师要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不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备课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则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照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力的分解”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1)力的合成方法是怎么得出的?(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那么力的分解应遵循什么规律?(3)情景铺设,让学生用铅笔当横杆,再用细线,一头系着重物,中间缠在铅笔的一端,线的另一端斜拉在手指上,铅笔的一端压在手掌上,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分解效果。学生在这两个问题的启发下经过对力的分解进行自主探究,找出力的分解规律。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物理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可为学生的联想探究提供有效启发和可靠的基础,产生联想式探究。学生往往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2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电场强度”这节教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太抽象,场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如何使学生确实相信场的存在,是课题引入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可见度较大的范氏起电机,使金属球带电后对周围一系列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让学生间接观察,感受场的存在,给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让一位学生站在绝缘板上,用手触摸范氏起电机的带电金属球,人体带电后头发竖起、散开的情况,使学生引起对电现象探究的兴趣。再一方面,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物理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对课题的思考。课的开头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小球为什么会张开一个角度?(2)小球与金属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何种物质作用的?(3)小球放到不同位置上丝线张角为什么不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带电体相互作用现象的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库仑定律和力的知识分析现象,经过探究,可得三点认识:(1)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2)电场是一种物质,它有一个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3)电场有强弱之分。从第三点认识即可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这三个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这也是我们处理导引部分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法很多,有影视导引、故事导引、实验导引、问题导引等。3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朱熹曾提出“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能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惑,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不要与学生“抢”问题。探究过程最有创新价值的是自己提出问题,而依据问题设置探究点,是使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可实际探究操作的重要环节。4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明确,教学调控,对于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流向完全朝预定轨道运行,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的要求,只要“主道”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在调控的教学技术上的处理,可采取目光调控,言语调控,体态调控,目标调控等多元调控,要因人、因事、因时调控。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小组竞争与合作。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就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要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5结尾策略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结尾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结尾的小结,由于站在了知识的相对“至高点”上,从而使分析问题的视野宽阔,思路变通,因此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若能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物理知识,则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他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如“电场强度”一节课结尾的收敛与发散:“要求学生讨论、归纳,这节课就是研究了电场的一个基本性质,即力学特性,重点掌握场强概念。知识上掌握五点:电场存在于电荷周围;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线可以形象描述电场;电场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匀强电场。方法上领会三点:用试探电荷研究电场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思维方法及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特性;用模拟法形象描述电场的分布。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知识、方法去研究一下电场一章后面几节的内容。”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要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结尾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总的来说,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