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学而不思则罔让知识在反思中巩固.doc
-
资源ID:4227039
资源大小:13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数学论文:学而不思则罔让知识在反思中巩固.doc
高中数学案例学而不思则罔,让知识在反思中巩固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某种题型,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归根结底:学而不思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作出了精辟而又辨证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 “罔”即迷惑无所得,引申一下,我们便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何要进行解后反思了.其实,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如今,学校的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方向发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几个案例谈谈如何让知识在反思中得到巩固。1 案例一课题:“2008年浙江省高考(数学理科)模拟试卷(三)”讲评.教学过程:教师:我们接下来看选择题第8题.已知则( )A0 B1 C32 D64分析:这是一个与二项式相关的题目,平时这种题型我们用的较多的是利用“赋值法”进行解决,针对本题,所求式子的各项系数1、2、3、13着实难办,不管你怎么赋值也弄不出这些数来.细想,本题绝对没有考查二项式单一知识这么简单,必定与其他知识点相结合.仔细观察式子特点,我们的突破点是前面的系数,来自何处,结果发现其来源于的次数,好,明确了来处那就好办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来”,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即的次数怎么才能“跑”到前面?于是我们很快就想到了求导公式“”,经过深入分析,本题考查的只是先求导再赋值,这样解题思路便豁然开朗.解析: 由,只要令,即可得.所以选B反思:解决数学问题,我们不能“蛮干”,而应“智取”,针对此题,我们解题得探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比如此题根据题型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数值的来龙去脉,进而整合知识点,在知识点的连接点处解决问题.2 案例二课题:“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月考数学试题(理)”讲评.教学过程:教师:接下来请看选择题第10题已知平面上点,则满足条件的点P在平面上组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 (本题得分率很低,即使答对的也不能明确解题过程)解析:从点P所满足的方程看,大家肯定知道,点P是在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而圆心并不是一个定点,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知识,P圆心的轨迹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记圆为当取某一个定值时,点P所组成的图形,当再取其他值时,并记为,则这些圆上所有的点就是点P所组成的图形,P离圆心的最远距离是2+4=6,最近距离是4-2=2,即P所在的区域是离原点的距离为2至6的圆环部分.(学生基本上能理解解题过程,但有部分同学表示很难理解.普遍认为:不点拨,难想象)我接着解说,形象地说,有如我们玩呼啦圈,假设我们的腰半径为2,呼啦圈的半径为4,则呼啦圈在旋转的过程中,呼啦圈与我们的腰相内切,其圆心一直在我们腰上,呼啦圈不可能扫过我们腰的内部,故呼啦圈扫过的区域是分别以2、6为半径的同心圆之间的圆环部分,所以所求面积,所以选B(这回,基本上所有学生在我补充说明后表示:很形象,易想象.见大家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随即抛出了两题目,题目基本不变,就改两字,让学生作答)反思1:已知平面上点,则满足条件的点P在平面上组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反思2:已知平面上点,则满足条件的点P在平面上组成的图形的面积是 .现学现用,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有个别同学很快便得出了正确答案并会说明解题依据,当然也不乏有死搬硬套者,满头大汗仍不得其果解析:反思1:.P离圆心的最远距离是1+4=5,最近距离是4-1=3,即P所在的区域是离原点的距离为3至5的圆环部分.细想,这个例子就不能用呼啦圈旋转来解释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用我们儿时玩陀螺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地面上画一个以1为半径的圆,做一个以4为半径的陀螺,要求陀螺在圆周上运动,则陀螺外圈在地面上的射影就是我们所要求的面积.解析:反思2:.P离圆心的最远距离是3+4=7,最近距离是4-3=1,即P所在的区域是离原点的距离为1至7的圆环部分.我们仍然可以用我们儿时玩陀螺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地面上画一个以3为半径的圆,做一个以4为半径的陀螺,要求陀螺在圆周上运动,则陀螺外圈在地面上的射影就是我们所要求的面积.反思:本题考查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是“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诠释数学”一个典型例子.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去解决、解释数学问题,这有利于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而且要注意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考查的知识点、用到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究与反思,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素质.3 对案例的反思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解决问题既是学习数学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必须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他们学会反思.总之,解后反思,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分享、体验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