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规范成就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doc
-
资源ID:4226059
资源大小:44.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规范成就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doc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规范成就精彩 细节决定成败 高一地理课堂教学规范化策略研究 进入高中后,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知识世界,地理内容较初中知识面更广,内容更多,难度更大,更注重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也由初中的手把手的教转变为要求学生主动地学,由告诉学生是什么转变为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适应,再加上刚进入高中就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而这部分又是整个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就使得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学习的过渡,不但让学生知道要学、学好,更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就摆在了我们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的面前。 为此,我立足实际,注重基础,从小处着手,把这个大而难的问题进行分解,从细节处规范,进行策略研究,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总的来说,应该从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巩固这三大部分来进行规范化策略研究,下面一一详细介绍:一、预习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在现代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预习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学习主动的体现。也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做到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听课的时候重点去听,有针对性的去听,从而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预习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预习,如何去要求,如何去指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个应该说更有意义。如果实施“放羊式”的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预习,而在如何预习上,具体要求上,预习所要达到的效果上没有明确的要求,那预习就会大打折扣,甚者形同虚设,成为摆设。鉴于此,预习应该这样来规范首先要掌握预习的方式方法,其次明确预习任务,再者明确预习所要达到的目标。1、掌握预习的方式方法。研读学案的预习提示以及目标导航研读教材并填写学案的主干知识研读点击思维,并把不懂的内容作上标记做学案练习题,要求先做题再对照答案进行订正,而且要用双色笔(就是自己做的题用蓝色或黑色,订正时用红色),书写认真工整,答题要简、全、准、序。并与同学讨论自己做错的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标出本课时自己不会做或不是很明白的题目,以供统计反馈和以后复习用。自己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点和难点,可通过反馈本交流(就是在反馈本传递统计的过程中,如果此问题有其他同学懂的,可以在反馈本上进行填写,解析,类似于我们常见的论坛)其他同学解决不了的,反馈给老师,课上解决。学生在不会题目后面画“正”,这样便于掌握该题目不会的人数。预习过程中就要学会使用地图和课本中的地图以及地图册等。此预习方式方法,可在高中的第一堂课时告诉学生并让学生严格按此规范实施,必会取得较好效果。2、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预习哪一单元哪一节的第几课时,而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这一课时的详细内容有哪些,需要解决的知识点有哪些。所以老师往往要先把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来,然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些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先给予一些解决思路,供学生参考。学生在这些思路的引导下,能更容易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科兴趣,从而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挫败积极性。3、明确预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课标对于知识点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预习时也要有不同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老师把预习要达到的目标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的内容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去探究;识记的内容一定要记住;理解的内容学生在预习时不能“水过地皮湿”,不求甚解;应用的内容学生不但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更要知道如何去应用,所以一定要很好的去探究。例如:在预习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们就给学生展示了以下几道预习题:(1)低层大气是纯净物吗?(了解)(2)它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记忆)(3)这些成分的组成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吗?试举例说明。(理解)(4)从垂直方向上大气分为几层?各层特点是什么?与人类关系如何?(理解记忆)(5)各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何及其原因?(理解)(6)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有无异常现象?(可参照学案第35页点击思维3,并试着解释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和地形逆温,在解释原因时应注重从为什么近地面温度低而高空温度高来解释。)(理解)(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有哪些?特点如何?并举例说明。(消弱作用应包括散射,反射,吸收)(理解)(8)用简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应用)(9)探究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产生原因和作用。(应用) 对于预习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每课时的预习题,条件不是很好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代表,抄在黑板上,或者把任务分给各个学习小组,轮流执行。通过以上方法预习,学生能很清楚知道如何去预习,并能知道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自己对这部分内容预习怎么样,哪些自己预习就懂了的,哪些是与同学交流懂的,哪些又是自己预习交流也没弄懂的,在课上应该重点听什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二、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再加上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的周课时数,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在课下或自习课上去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而应该向45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课堂教学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的规范:1、预习交流只有布置,没有检查督促是不行的,毕竟孩子自制力还很差,存在惰性,不能很好的按要求去完成预习任务,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督促手段,以使得教学能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一般要在课上用1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交流,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交流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生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一般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用。即先用先用大约3分钟进行生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生生之间交流主要是相互提问基础知识,并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解决,如果小组内解决了的,也就掌握了,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小组长要做好记录。然后用大约7分钟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老师检查提问基础知识,可用填图(老师必须在课前画好图表),默写,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一环节最好点名提问,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一些学生的精神注意力,让他知道他随时都可能被提问,避免了单纯的依赖小组里学习较好的同学,不积极思维,不积极思考。老师提的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老师的检查提问要注意:问题不能太肤浅,太简单,要立足于一定的高度,但不能偏重于难点,要检查提问一些学生在预习时所能够掌握和应该掌握的内容。2、课堂探究就是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出发,以小组为探究单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讨论,对话,辩论,也可以是模拟,表演,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探究好处多多,这里也不累述。更关键的是老师要如何调控课堂探究,让学生真正在交流碰撞中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的场面热闹。我认为老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和引导着,即老师要精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同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思路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调控。具体要注意一下几项:问题的来源。引入的话题要确实是学习需要讨论的话题,一些过于简单的话题,亦或一些过难的话题,都不适宜引入。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的,讨论起来没有意义。一些过难的,学生讨论不出结果的,只能是浪费时间。但那些很难,却又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试着把复杂的大问题,化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讨论,会事半功倍。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我们就采用三个假设,递进推导来进行探究的(1、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传单圈环流。2、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传三圈环流。3、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传又公转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问题:教师创设新情境预设的,学生从老师的情境中发现的;学生经过预习,讨论都没弄明白的;教材图表中隐含的;学案中的疑难问题;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等。一堂课中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13个为宜。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因为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要进行思路整理,角色分配,组内交流发言,不同意见辩论等环节,这一整个过程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老师刚布置完任务,不一会就拍板叫停,而学生正在讨论的兴头上,也没有产出成果,就草草了事,必然会使得整个讨论过程毫无意义,华而不实。所以应该在探究问题抛出后,要先给学生12分钟的思考时间和角色分配时间,然后再讨论、发言,并视学生的表现来决定讨论时间的长短。如在讨论中,刚开始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如果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就可以停止讨论了,如果讨论的时间已经超过老师预设的时间,但同学们讨论的仍然热烈,老师就应当再延长一些时间,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及讨论内容,并不断的对小组进行指导,“引诱”他们往正确的路子上思考,避免讨论跑题,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多说话,尽量全员参与。让学生多说话,多表达,体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陪衬。让他们在讨论、表达中找到自我,激起火花,在碰撞中找到真知,培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汲取到集体智慧的雨露。所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哪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断鼓励其多发言,多表达。在展示交流成果时,最好随机提问,因为如果让学生自己自主站起来回答,一些内向学生不敢站起来,这样这些学生就得不到锻炼,进而每节课回答的总是那几个同学,不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随机提问,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时刻紧张,同时认真聆听组员见解,并认真做好记录总结,对个人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同时也实现了组员的全员参与。要及时反馈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回扣课本,简洁记忆。讨论过后老师不能依然故我,只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流程走,而置学生的讨论成果于不顾,这样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所以老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的思考,将讨论的有效部分直接用于课堂,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同时要及时回扣课本基本原理,因为交流展示时,学生回答的并不是那么有条理,那么简洁,准确。甚至老师在讲解时,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往往要夹杂许多其他解释,专业术语用的较少,虽然学生能听懂如何,但让其归纳总结答案时,就会啰嗦,且不用专业术语,所以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回扣到课本,便于学生的简洁理解记忆。例如在学习人口移动的动因时,让学生讨论人口为什么要移动,学生的回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环境不好,收入不高,为了找工作,想有好的生活,想找到城里的老婆,不想上学跑到城里),我就把这些学生的答案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把一些好的因素归结为拉力,把不好的因素归结为推力,把不当的答案抛弃并予以订正,最后再把推力和拉力共同归结到经济因素(就业,收入),社会因素(人口,住房,交通,生活方式,稳定性),自然因素(气候,环境),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宗教)。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讨论成果,又体现了老师的预设,同时学生能明确需要记忆的内容,并知道如何简洁记忆,效果较好。3、质疑反思,当堂达标基于学科特点以及学科的周课时数,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在课下或自习课上去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而应该向45分钟要质量,争取当堂把所有的疑问都解决,实现当堂消化,当堂吸收,当堂达标。所以每节课都要留出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学的怎样,还有哪些疑问,然后提出疑问,先让其他同学解释,如果其他同学解释不通,老师解释,真正把所学知识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就以学案为主导,把学案中学生预习不会的题目,进行讲评,讲评的题目主要依据反馈本,让学生讲解,然后老师归纳总结。但如果某一道题目不会的学生超过了三分之二,就不宜学生讲解。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出一些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高考题,让学生提前接触这部分内容的出题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课堂笔记4、课堂笔记。新教材改革以来,教材版本众多,各地市也都采用不同的版本,但最终高考是统考,这就要求老师要博采众长,适当发挥,给学生补充一些重要内容,还有老师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而画的一些示意图,再者老师为了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而列的板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且课本上又没有的,所以要求学生要记笔记。通过记笔记学生能达到手脑并用,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再者笔记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有利于学生课下复习。笔记这样要求的:不要求学生一定买笔记本,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课本上笔记必须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记录老师的板书,这一总分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二是记录老师的板画,即在笔记本上动手绘制一些内容重要的简单图形,如:夏至和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冷、暖锋天气图,水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三是记录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四是记录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以下内容不需记:一是次要的知识,二是一看就懂得知识,三是课本上有的知识。及时整理笔记。课上时间有限,老师有时讲的又较快,可能有些内容学生来不及记就过去了,这样就要去学生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笔记要及时检查督促。最好两周能检查一次笔记。.三、课后复习巩固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课后复习能温故知新,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使学生的把知识系统化,熟练化,技能化,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的水平。以下几项具体措施,能很好的加强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 先复习后做题。即学生在做课后练习题前必须要先复习教材,学案,笔记,对当堂课所学知识都弄清楚之后再去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做题效率,提高正确率,增强自信心。复习完后应首先研究预习时不会的题和做错的题,这些相应的知识都是学生在预习时没有掌握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巩固。由于学案前置使用,所以课后就没有太多的题目让学生巩固,这就要求老师要出每一课时的补偿训练,主要针对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要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针对这一规律,我们学过新知识后,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及时复习、巩固,才能不断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使遗忘量达到最低。复习要具有周期性。由于遗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也要有规律的去复习。如第一周学习了第一单元第一节的两个课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周末复习这两课时,第二周学生又学习了第二节的两个课时,到第二个周的周末我们就要求学生复习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三周又学习了第三节的两个课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复习第一到第三节,由于学生对于第一节都已经复习了两遍,这个时候学生复习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也不会用太多时间,况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掌握的越来越好,自信心也会大增,对地理学习大有好处。要求不等于执行,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落实执行老师的规范要求,检查督促少不了。 对于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利用课上的预习交流进行检查。对于学案预习的检查,可以利用课上的最开始的2分钟进行检查。策略是:让学生摊开学案到该课时,放到桌面上,老师检查。好处是减轻老师工作量,避免收作业时学生不交的情况,同时检查的覆盖面广。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此法不可每节课都用,具体视课堂内容而定。对于课后复习的检查,可以利用课上大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检查。对于笔记的检查,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策略是:利用每个小组长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给课代表,然后课代表反馈给老师,老师进行抽查,如果检查情况与与反馈情况不符,小组长负有责任。此法能很好的减轻老师工作量,检查覆盖面广,督促作用较好。鉴于以上要求,老师对于课上各个环节及时间分配大体如下: 大约2分钟时间检查学案预习情况 大约5分钟时间用于上一堂课内容的检查提问 大约10分钟时间用于本课时的预习交流及巩固练习 大约20分钟时间用于本课时重难点的探究及巩固练习 大约3分钟时间用于本课时的质疑反思 大约5分钟时间用于本课时的当堂达标 当然,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来具体安排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高一学生正处于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如果我们单纯的笼统的要求学生,学生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所以老师就要把工作做细,从细节上进行规范,在具体要求上给予指导,同时检查督促到位,最终养成这种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细节上得到规范,在规范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享受人生的精彩,即所谓规范成就精彩,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