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历史:1.2《儒学的兴起》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3) .doc

    • 资源ID:4226018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1.2《儒学的兴起》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3) .doc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节 儒学的兴起教 案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史实.一、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1)原因 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坑儒:警告文化人(3)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实质)的开端。2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得以复苏。汉初以黄老之术治国,"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无为而治”),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相近,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政治氛围下,儒家思想得以逐渐复苏.二、兴起的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原因(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政治:王国问题 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 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2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1)新增思想观点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董仲舒看来,先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思想基础) “君权神授”,即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之人受命于天子”。 “天人感应”,即天具有意志、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而皇帝是“天子”,他代表天意君临天下,同时也必须顺从天意。与天同则大治,与天异则大乱。(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的目的。)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由于长期实行“黄老无为”治国,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十分严重。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日益剧烈。 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董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思想核心:“君权神授”、 “独尊儒术”(2)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3)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掺杂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4)特点(实质):外儒内法。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这样,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确立为必读教科书。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4结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5评价 有利于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论语公羊春秋理论基础仁、礼天人感应思想来源儒学阴阳、法家与统治者关系批判时政维护统治三、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教育体制:(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与儒学1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问题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观点争鸣在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讨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1.2《儒学的兴起》教案(人民版07版必修3)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