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第十中学特色选修课程群建设.doc
瑞安市第十中学特色选修课程群建设在学校顶层设计瑞安市第十中学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开始着手建立特色选修课程群。一、课程群的分类及构架(一)课程群的划分与开设途径在“善”理念的引领下,按照课程方案中三大体系的划分,课程群的建设主要围绕“善心”课程和“善行”课程开展。1、“善心”课程群“善心”取义“修治善心”。在善心课程群的建设中,通过必修课程的校本化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修治学生的内心修养,培养内心纯洁,真诚感恩,关爱他人,具有高尚情操,内心世界坦诚无私的十中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满活力,直面人生。“善心”课程以学科知识拓展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学校文化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为主。“善心”课程群的开发以教学组为单位,文科组,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教学组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理科组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为主,进行理科生活与试验等课程的开发;行政组,由校长室牵头,开发以学校“善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课程,德育组,包括德育处、心理组、政治组进行学生生理、心理、生涯规划、德育课程的开发,四大课程群合力形成“善心”课程,四大教学组的课程开发均以修治“善心”为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个人、教师小组和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方式编制全新的校本课程。 2、“善行”课程群在“善行”课程群的建设中,以我校一直在用心建造的特色活动课程为主,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业余党校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技能类和综合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开设,组织、鼓励学生常施“善行”,弘扬大爱的扬善能量,通过一个个善举和言语来激发、弘扬善的氛围,展现瑞安十中学生“善与美”的风采。“善行”课程以活动类、职业技能类、综合实践类和部分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善行”课程群的开发由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及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类课程开发组的老师负责,以综合实践、职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其中综合实践类主要由业余党校活动课程,志愿者活动课程,社团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四大板块构成,党支部和团委的有关教师对课程进行拓展,开发,整合并组织带领学生常施善行,传播善文化,传递善的正能量。(二)课程群构架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学校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重组,构建如图所示的“善”课程群构架图。“善行”课程群“善心”课程群 兴趣特长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社团活动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人生规划课程群学校文化课程群理科生活课程群文科人文课程群 通过将原有实践的活动课程化,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常施善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职业技能培养,教会学生擅长做事,更好的服务他人 由教学组负责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以修治学生善心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中实现 二、具体课程设置及安排(一)“善心”课程群设置“善心”课程分为文科人文课程群、理科生活课程群、校园环境文化课程和人生规划课程四大类,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类别划分,“善心”课程主要以知识拓展类和兴趣特长类课程为主,教师通过拓展相应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修养学生身心,塑造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十中学子。(下附部分课程名称)1. 文科人文课程群课程名称开发组别备 注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语文组国学基础论语追根源解汉字外国小说鉴赏英语游历类小说赏析英语组英语报刊选读英美文化博览永嘉学派与瑞安人政治组浙江省精品及推广课程历史人物品位历史组成长修身山水瑞安,话旅游地理组温州市精品课程自然灾害2. 理科生活课程群课程题目开发组别备 注我国的科技成就物理组物理与军事武器温州市精品课程科技与奥运汽车中的物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化学组走进化学 走进实验舌尖上的化学自然生态系统赏析生物组生命与发展生物与生活妙趣横生的数学世界数学组温州市精品课程 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3. 人生规划课程群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长期、心理发育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生理变化、心理紧张、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对未来没有规划等等这些问题指引着我校开发人生规划类课程。通过生理、心理、学业和职业的规划等课程群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尊敬他人,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规范行为、修治善心,为学生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打好坚实的基础。课程名称负责教师备注我是女生杨秀珠已由瑞安市团市委、计生局、教育局联合向全市推广。我是男生高中生心理成长工作坊许森瑞安十中团体心理辅导邱云云高中学业生涯规划黄小琳高中生职业规划林淑华中学生日常礼仪范萍4. 学校文化课程群瑞安十中以“善”为理念布局校园,作为十中学子,了解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特征,培养学生爱校情怀和责任感,为学校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文化课程群主要由学校校园人文景观建设课程、学校精神文化课程两大部分组成。学校文化课程是“善心”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学校通过主题单元式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优良传统的传承以及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修治学生的善心,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善行”课程群设置“善行”课程由职业技能课程群、兴趣特长课程群、社团活动课程群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群构成,每个课程最少9学时,以1学时40分钟计(9个教案),0.5学分;一般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活动可折算课时),可以开发系列课程(如初级、中级、高级)跨学年连续使用。1职业技能课程群职业技能课程群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帮助他人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开设职业技能课程6-12门,占选修课程比例达到10%以上,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课程名称负责教师备 注办公软件应用职业中专因特网操作员职业中专图像制作员(Photoshop)职业中专微机系统维修员职业中专网页制作员(FrontPage、Flash)职业中专绘图员(AutoCAD)职业中专电子技术基础职业中专会计技术基础职业中专VB程序设计钟成川与scratch一起互动钟成川电子控制技术鲁友盛瑞安十中园艺概要郑永勇学做常见的发酵食品蔡爱美常见信鸽的饲养与竞翔黄德平手绘POP(海报设计)蔡雨摄影及后期处理技术黄国栋温州市精品课程十字绣,十中秀林希珠2. 兴趣特长课程群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营造充满人文关爱与和谐气氛的校园是我校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学校在先期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发了兴趣特长类课程,并与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相结合,构成兴趣特长课程群。学生利用其所擅长的项目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我,服务他人。(1)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负责教师备 注十中好声音叶丽霞温州市精品课程现代流行合唱叶丽霞高中音乐选修钢琴课蔡小萍英语课本剧改编及表演段湘萍素描蔡雨人物漫画蔡雨花球舞蹈啦啦操朱婵娟乒乓球孙大鹏妙语对联张纲声入人心诗歌朗诵入门胡海霞舒心瑜伽胡旭健身太极拳谢公理围棋初级教程蔡其华、张元豪围棋中级教程金飞、吴光强毛笔行书入门蔡其华(2)体育节活动体育节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学校围绕“健康第一”这个中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断深化课余训练管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体育节,包括运动会、健身跑、花园杯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等,丰富校园的课间体育活动,打造特色校园,谱写“阳光,健康,和谐”的校园旋律。(3)艺术节活动在艺术课程多样化开发的基础上,我校每年开展艺术节活动,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十佳歌手”赛、文艺汇演、音乐盛典等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心中的艺术,校园处处流淌这艺之魂、术之精。3. 综合实践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由极具特色,影响长远的业余党校课程,志愿者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构成,是瑞安十中学子量身定做的活动探究性课程,以“善”文化作为课程主要基调,课程方案来源于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的设计与规划,是课程设置的个性化表达。此类课程让学生在多元的、开放的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从而高质量地实现培养目标,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形成现代的眼光、现代的胸怀和现代的方式,去感知社会、认识社会并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使课程校本化得以最有效、最瞩目、最鲜明的表达和表现。(1)业余党校课程1995年5月,我校在原瑞安十中党章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瑞安市第一所普通高中业余党校。在新一轮深化课改的规划中,我校将业余党校纳入综合实践类选修课程,课程由团委吴亥老师负责开发,党支部和团委成员共同开设。在招收党校学员时,采取自我申请、民主推荐、择优录取的办法。首先由学生提出申请,团支部协同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在申请的学生中民主推荐,再由校团委会审查,最后党支部批准,张榜公布。在每学年暑假期间,组织学员开展18课时业余党校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校外专家及校内领导讲课,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以“行善”为活动核心,通过多样化的善举宣扬十中特色文化。诸多的活动多次被瑞安电视台、瑞安日报、瑞安青年网、瑞安文明网等媒体报道,将十中的善文化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广泛传播,将善举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同时也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业余党校是我校三大德育特色之一,确立作为社会实践类的精品课程开发。(2)志愿者活动课程瑞安市第十中学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全新的团体组织,是传播我校“善文化”的窗口,它成立于2008年的12月5日,设立“五颜六色”志愿者分会,分别为玫瑰色志愿者分会、蓝色志愿者分会、红色志愿者分会、绿色志愿者分会、橙色志愿者分会等五个分会组织。和业余党校课程一样,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我校将志愿者活动纳入综合活动课程体系。随着志愿者活动的逐步开展和深入人心,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十中人都感受到身为志愿者的责任和意义,通过志愿者活动,学生自觉自律的意识得到了培养,“奉献、互助”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强化,关爱他人的爱心有效的被激发。通过志愿者活动,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形成有十中特色的“善文化”志愿者工作体系,并加以传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十中志愿者协会已发展成为传播善文化,增进与社会交流的一个窗口。由于学校志愿者工作的卓有成效,瑞安十中被国家教育局命名为“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瑞安十中志愿者协会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授予“浙江省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被温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2009年温州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被瑞安市市委授予“2009年瑞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光荣称号;(3)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我校一直坚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由学生与导师确定,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每个课题组有专门的辅导教师,为了让学生突破学校围墙,走出教室到更广阔的天地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关心社会,关心现实,学校利用两个假期及五一、十一长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探究活动,每年学生开展的调查课题均达几十个,如:瑞安市中青年群体生态环保知识的调查;瑞安十中校园出入安全的调查;关于瑞安方言逐渐衰微的调查与研究;废旧电池的处理现状调查与污染分析;市民对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满意程度调查等等。这些调查研究不仅仅在瑞安、温州乃至浙江省评比中获奖,更是引起了民众对众多社会问题的关注,很好地传播了我校的“善”文化理念。(4)学生展示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干,展示学生的才能。课程分个人项目和小组项目。个人项目如“我在十中作讲座”、“我的作品展示”、“个人才能秀”等等;小组项目如活动策划:升旗仪式、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开学式、感动十中人物、十中达人秀等等。4. 社团活动课程群在新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中,我校的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学校把“创新社团组织形式,拓宽社团功能范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善社团品牌”作为社团建设指导思想,倡导“校园社团活动课程化”,实现社团与课程教学的嫁接。通过制定社团活动课程大纲,建立明确的社团活动目标体系和系统的活动规划,使社团活动更加科学规范;通过实行学分制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把原本松散型社团活动,变成既有组织纪律性又有开放灵活性的课程活动。目前,校园社团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社团群”,共有20个学生社团。高一每位学生选择一个社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周五下午第四节举行活动,并开展星级社团评比,如文学社、话剧社、摄影社、集邮社、专项体育运动队、舞蹈队、合唱团等。文学社、辩论社、舞蹈社等被评为五星级社团。学校希望通过构建多层面、多方位的学生社团,推进校园社团活动课程化,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能力培养和展示的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十中校园里找到自己的舞台,创造自己的快乐!三、课程群建设的有力推进 (一)以课题促进课程群的建设学校课程群的建设在校长领导下展开,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开发的领导和指引,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进课程群的建设。1、由校长负责,开展学校层面的教学规划课题研究,申报题为基于“善”文化理念下的高中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市级课题,本课题立足于学校,通过课程设置策略将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文化理念全面融合,采取“自上而下,全员创建”的管理机制,运用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等策略,集中优势资源,开辟优势课程群,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内在功能,使课程脱离单一,呈现出亮点纷呈、活泼生动的局面。2、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开展不同课题群的课题研究。本年度我校同时申报的课题包括瑞安十中人文选修课程群中“善文化”的建构课题研究以善心为主题的理科生活校本课程群建设研究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群建设探索以瑞安十中为例,由于课题申报数量的限制,综合实践类课程群的课程申报拟在明年进行。这些课题既作为独立课题申报,同时也是学校大课题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学校“善”文化核心理念引领课程建设,通过显性的学习课程和隐性的校园文化课程全面提升学校生活,用品质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取有丰富的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现实;博学多能,经世致用。在求知、服务于现实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彰显美德,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人,使之达到“善”的境界。积极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学校“善”文化的指引下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增添教育活力,增加学校的“软实力”,更好的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强烈的要求。通过研究,学校将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建设体系,开发出具有瑞安十中特色的“善”课程系列,打造出学校的特色,(二)以精品课程带动课程群的建设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我校认真打造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门也都竭尽全力,认真规划、准备自己的课程,截至目前,各个课程群都有市级以上的精品课程,其中文科人文课程群中的永嘉学派与瑞安人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在浙江省网络精品课程中推广,山水瑞安,话旅游物理与军事武器妙趣横生的数学世界摄影及后期处理技术十中好声音等都被温州市精品课程,我是女生课程已由瑞安市团市委、计生局、教育局联合向全市推广,并有温州电视台,温州晚报等到我校对课程进行专门拍摄和采访,社会反响非常好。这一系列精品特色课程的打造都成为课程群建设的推动力,在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群中各类课程的建设,使其更具我校特色,打造更多的精品,向全市乃至全省推广。(三)借助多渠道资源加快课程群的建设在“善行”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周边的各种资源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开拓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活动场所,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距离我校很近,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设多门职业类课程。绘图员(AutoCAD)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周末时间,我们组织带领学生到职业中专学习,实现从走班到走校的课程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学校对面的“凤山社区”,沙堤社区,殿巷社区,陶山镇荣祥村等社区是我校业余党校,志愿者活动等课程的活动场所,我校曾组织业余党校中部分有特长的优秀青年团员参加凤山社区“创建无毒社区,展示党员风采”文艺晚会,组织部分有绘画特长的业余党校学员走进沙堤社区和殿巷社区,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和参加实践的激情,为两个社区的居民留下了两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瑞安市描绘出社区小巷的另一片风情,更为瑞安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的市容建设添彩。我们还带领学生前往瑞安市玉海广场,开展了倡导科学文明生活系列宣传的“绿丝带”活动,通过海报展览、发倡议书、横幅签名以及系上绿丝带的方式向瑞安市的居民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共建美好生活。学校志愿者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有十中特色的“善文化”志愿者工作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十中志愿者协会已发展成为传播善文化,增进与社会交流的一个窗口。在近三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努力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将“善文化”课程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营造和谐互爱的文化氛围,打造“善文化”校园,形成学校的课程品牌,发挥学校辐射作用,传递“向善”的文化因子,使“善”课程成为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培训教师,把握“善文化”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丰富内涵,开展丰富多姿的课程实践活动,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能力,实现专业的成长。